1、1(2011高考天津卷)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选A。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2(2011高考福建卷)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
2、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解析:选D。题干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 这清楚地表明,政府的抑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故选D项。A项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百姓并不抑商,从材料“俗之所贵”得出B项的百姓“重农抑商”同样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百姓皆重商轻农说法太绝对,材料只是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D项才符合材料的意思。3(2011高考浙江卷)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
3、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解析:选B。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C、D也正确。4(2011高考四川卷)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
4、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解析:选D。此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比较。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本题既要看到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的状况,也要看到质的差异,即中国经济总量依托的大多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在于近代工业这一差异,才能排除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等错误的认识。而D是能够直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5(2011高考海南卷)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
5、,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解析:选C。宋代商业的一个特点是打破了坊市制,即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受政府的直接监视。选项A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排除;选项B中的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排除;选项D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排除D项;因此本题选C。6. (2011高考上海单科卷)有人认为,
6、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解析:选C。古代中国使节通过路上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出使外国时,常常携带贵重商品作为表示两国交好的手段,A、B两项仅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D项的中英鸦片贸易是一种屈辱性的贸易,与题干表述不符;C项的朝贡贸易则是兼有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光荣礼节”(如郑和下西洋),故选C项。一、选择题1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临时工每日黎明按
7、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广化寺桥、濂溪坊等处“听大户呼织”。这直接说明当时苏州()A丝织业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C形成劳动力市场 D“机房”规模较大解析:选C。注意题干材料信息和关键词“直接说明”。材料信息“匠有常主”是说工匠长期给固定的“大户”做工,“临时工”即临时给“大户做工”,由此可看出这些“工匠”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且“按工种专长分立等处”说明劳动力市场形成,故材料内容直接能说明C项。2(2012江苏调研)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出现著名商帮苏商与浙商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解析:选D。本题主要
8、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的表现。可以用排除法。该图反映的地点在苏州,所以B、C两项不正确。A项在明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只有D项正确。3(2012皖中高三联考)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C经商可以迅速致富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C。A、B两项从题干中看不出来,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根据诗意知C项正确。4(2012辽宁协作体联考)“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请判断此记载选自()A左传 B唐六典C宋史 D清史稿解析:选B。
9、从材料信息看,“市”是政府设立的交易场所,政府对开市和闭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此现象主要出现在隋唐时期,故选B项。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的历史,宋史、清史稿分别记载宋朝和清朝历史,因此可排除A、C、D三项。5(2012河南实验中学模拟)中国古代虽然以农业文明为主,但以唐代长安为代表的城市规模之大,远超同时代的西方,独步世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B手工业商业高度发达C发展国际交流的需要 D开放和兼容并收的政策解析:选A。唐朝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经济功能较弱。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加强。所以,长安等大城市的发展主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6(2012广州调研
10、)隋唐时期,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分裂 B草市兴起C海禁政策 D市坊分区解析:选D。隋唐是我国的大统一时期,A项不正确;草市的兴起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B项不正确;海禁政策是明清时实施的,排除C项。正确选项为D项。7(2012潮州市二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现象。南北朝时期草市出现,唐代草市已经十分显著,成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11、因此A项正确。“会馆”是明清时期在京城、省会和大商埠,供给同一地域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B项错误。唐朝时期中国社会仍然是“重农抑商”,商人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海禁政策”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唐朝时期海上和陆上交通发达。8(2012福建福州模拟) 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当时()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外贸。材料所述的“日番钱”是一种银币,“来自海舶”,并在泉、漳两地都能通用,这说明福建地区
12、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A、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9(2012汕头模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刻在琅琊台石壁上,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这一政策指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 B无为而治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 D划疆分治政策解析:选C。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秦开始实行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的应该是重农抑商政策。10(2012浙江嘉兴二模)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A BC D解析
13、:选A。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材料说明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人富裕而使农民贫困,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正确。与史实不符。故选A项。11(2012陕西五校调研)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中国的学者相继对市镇进行了研究。80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下列有关他们研究成果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B唐朝后期,广大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C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D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
14、镇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而不是全国。故D符合题意。12(2012佛山市质检)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解析:选B。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的理解。明清时期自由劳动力在增加,市场在扩大,手工工场的技术不断发展,商品买卖频繁,生产关系发生显著变化,这一切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不同于农耕文明的工业文明的生产关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二、非选择题13(2011高考海南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唐
15、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据
16、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解析:本题以杜佑的言论作为切入点,考查了唐代经济变化的原因,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在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水利工程的修建、商品经济发展等。第(1)问,注意从两个朝代不同的农业政策来进行比较,具体可以从两者对农业人口的控制、流向和对水利的修建等方面寻找答案作答。第(2)问,人口大量从事非农行业,说明社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原因应该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解放部分劳动力、商品经济发展、唐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等角度作答;影响应结
17、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的要素去回答问题,如商品数量、市场活跃度、商人的数量、地位等角度归纳作答。答案:(1)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14(2012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
18、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材料2: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3:(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4:“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
19、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和(明)谢肇潮五杂俎请回答:(1)据材料1,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据材料1、4,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2)材料2与材料3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3)据材料4,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4)据材料2、4,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第(1)问,前一问由材料1中的“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乐观时变”“趋时”“谋”“用兵”“行法”等关键信息来归纳经商理念。后一问由材料1中吕不韦“家累千金”、材料4中的富室称雄的
20、新安、山右大贾等信息来回答战国与明代的商业特点;第(2)问,由材料2中的“求珠”“采玉”“党项马”“吐蕃鹦”“锦”等信息可知,唐朝商品主要为高档的奢侈用品。由材料3中的蒲合簟席、屏帏洗漱、时果、领抹、帽子等可知宋朝商品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第(3)问,从经营商品的种类及奢俭情况来回答徽商与晋商的不同;第(4)问,由材料2中的“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材料4中“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等信息来概括商业发展的条件。答案:(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2)变化:从奢侈品到日用品。(3)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4)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