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2154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

2、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

3、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

4、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

5、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将“王道”作为最高政治理想,他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B. 孟子反对“霸道”,他借助诠释圣王的历史与业绩来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历史的走向。C. “民本”是孟子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

6、,而“君本”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政治传统的基础,二者之间尖锐对立,势同水火。D. 孟子认为“霸道”就是“以力服入”,其结果是“非心服”,朱元璋废黜孟子祠、下令删节孟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霸道”。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孟子一书虽然能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但因为对专制政治有很大的冲击力,后世不少帝王对孟子其人其书是厌恶和排斥的。B. 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主张,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C.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理念是一脉相承的。D. 孟子认为,民心

7、的向背直接关系到政权是否稳定,君主如果能够行仁政,就会得到臣民的拥护,从而赢得民心。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的仁政说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有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在当时普遍崇尚“霸道”的形势下,提出这样的学说是毫无意义的。B. 孟子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尧舜禹等圣王,既迎合了人们渴望理想政治的心理,也增强了自身学说的说服力和可信度。C. 孟子追求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的“王道”理想,因此,他的“言心言性”与“谈君谈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D. 孟子认为,仁爱基于善性,而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能将其不断扩充和推广,那么,“仁政”学说就能植根于人的

8、本性之中。【答案】1. D 2. A 3. A【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不属“霸道”。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C“厌

9、恶和排斥”欠妥,原文为“望孟生畏”。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C“有严密的思想体系”在原文找不到依据,“毫无意义”不妥。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补 课聂连新物理老师聂志刚准备利用双休日为班上的几个后进生补补课,没想到前脚刚跨进教室,后脚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都什么时节了,人家的豆种早发芽破土了,咱家的地还没翻身。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有小到中雨,

10、要是天黑以前没把三厢地翻完,你莫想进俺个家门。”不由分说,桂花粗壮有力的大手抓住聂志刚的肩膀就往外拖。聂志刚推了推眼镜,回头对着教室喊:“先回去吧,看情况今天是补不成了,下个星期再来,先回去吧。”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会儿教室讲台,一会儿田间地头,一会儿西装笔挺,一会儿赤膊挑粪。不过打聂志刚调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岁的婆婆,下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娃子,里里外外忙得也确实不易。回到家里,聂志刚顾不得换件衣服,掮了把锄头就出了屋门。时令已是清明过后了,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满坡都是,成群的蜜蜂在花朵间随意翻飞,和煦的阳光照得人直想打盹,两个歇脚的挑夫坐在草垛上

11、点火抽烟,好一幅田园风光图啊!聂志刚走在地间的小路上,头一次觉得亲近大自然的感觉是这样爽,难怪晋代诗人陶潜弃官归田,过得悠然自得无比惬意。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聂志刚今天浑身是使不完的劲,锄头在他手里就像握着根拐杖,下锄、掀土、磕碎,似乎都不用费力气。两个时辰不到,三厢地就给他翻得只剩下晒席那么大一片了。照这样的进度,在天黑之前完成桂花指定的任务是不成问题的,甚至可以收个早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说不定还可以完成下星期的讲义呢。想着这些,聂志刚就嘻嘻地笑了。吃中午饭的时候,桂花给他又是端水,又是递毛巾,又是拍打身上的碎土。桌子上也特别的丰盛,甚至还摆了一小盅他最爱喝的杨梅酒。咳,女人的心就像天

12、上的云,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凶神恶煞一样,指手划脚,如今又侍候大老爷们似的,低头哈腰。桂花这个那个的交代了一番,就风风火火地去接聂志刚的班。聂志刚吃第三碗饭的时候,桂花气急败坏地返回来了:“你这死脑筋,十足的书呆子,连自家的三厢地都认不出来,还不如趁早找块石头,一头撞上!”什么?忙活了大半天,都做无用功了!聂志刚怎么也不相信有这么回事,河边那块三厢地他是去过的,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他亲手给辣椒苗施的肥,今儿上午的时候,辣椒枯枝还竖在那儿呢。桂花气得跺脚:“猪啊,去年就你家种了辣椒?咱家的三厢地在河东知不知道?你去瞧瞧,你学雷锋帮谁做好事了?”难道真的弄错了?聂志刚被桂花放连珠炮似的一通臭骂,自觉

13、理亏,不敢申辩,只一声不响跟了桂花往河边走。到得了河东桂花认定的那块地,两口子都傻了眼:也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家的三厢地已叫谁翻过了,平平整整地躺在那里,泥土磕得细碎。从又湿又松的泥土可以看出:这地刚翻过不久。咦,这就奇了,他聂志刚错翻了别家的地,自家的地又莫名其妙别人帮着翻了。难道是那块地的主人回报他聂志刚慷慨行为的结果?不可能,都是乡里乡亲,为什么不直接打声招呼?聂志刚东瞧瞧西看看,终于在土埂边缘找到了五六个大小不一的脚印,脚印都不大,三十六七码长。聂志刚想起来了,一定是他们班里那几个后进生那有一个疯子母亲的黄小东,那从小就父母离异、由爷爷带管长大的聂芒,那上山打柴时不小心摔断了胫骨的李中中

14、,还有聂志刚想着想着,眼圈里就有一股温热的液体溢出来。聂志刚没有说什么,回到家里,从书桌上挑了两本教科书,径直向其中一个后进生的家里走去摘编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6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句表现出农村教师家庭和事业两头难以顾及,表现出农村教师的艰辛不易。B. 第三段通过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表现出人物爽快的心情,想到诗人陶潜弃官归田,也想像陶潜一样,弃业归田,享受田园生活。C. 桂花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是志刚强大的后盾,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展现出一个勤劳顾家,性格直爽的农村妇女形象。D. 文章结尾意味深长

15、,展示出人物聂志刚情绪的涌动,对学生的行为心存感动,同时又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要继续前行。5. 文章在情节方面构思巧妙,为后文翻地埋下了伏笔,使文章前后衔接呼应不显生硬。请找出其中两处伏笔,并简要分析。6. 小说以“补课”为题,但纵观全文却主要在讲翻地,如何理解标题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4. B 5. 文章开头提到桂花拽志刚回去翻地时,志刚回头对着教室喊,其实这是对着教室里的学生在喊。学生也因此知道了志刚老师的难处,为下文学生为老师家翻地埋下伏笔。文章第二段提到“聂志刚调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为下文志刚翻错田和桂花因此气急败坏埋下伏笔。 6

16、. 从情节上看,文章以“补课”开篇,最后也以“补课”作结,前后呼应,文章结构更完整。从内容上看,学生怕因补课而耽误了老师的家务事,主动给老师家翻地,翻地是补课的一段插曲,体现出学生的懂事和感恩。从人物上看,老师聂志刚经过辛苦的劳作之后,仍坚持去给后进生补课,体现人物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特质。从主旨上看,老师主动给学生补课,学生主动给老师翻地,展现了一种朴实纯真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人动情。【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句子含义,B项考核环境描写的作用,C项考核艺术手法,D项考核

17、文章的主旨,其中B项,理解有误,人物聂志刚虽然对农村教师现状感到抱怨和无奈,也向往像陶潜那样的田园生活,选项说人物要“弃业归田”,曲解了文意,也并无依据,从后文看出,人物是一个有担当的教师,不会轻易放弃农村教师事业。6. 试题分析:此题对标题作用进行分析,可从小说人物、情节、内容主旨等三个方面思考其作用。从情节上看,文章以“补课”开篇,最后也以“补课”作结,前后呼应,文章结构更完整;从内容上看,体现出学生的懂事和感恩;从人物上看,体现人物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特质;从主旨上看,展现了一种朴实纯真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人动情,深化主旨。点睛: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注意考核标题的作用,分析文

18、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严家炎1933年出生于上海宝山。早在吴淞中学时期,便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1950年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后到安徽做过四期土改工作,曾发动农民建立互助组,开展生产救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体

19、会和深切了解,为他日后在农民题材文学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严家炎曾任职安徽省委组织部,1952年任安徽铜官山矿务局秘书和办公室副主任。一个不满20岁的青年,已经涉足了社会生活的几大重要领域,这也许是他日后“最倾心”于小说研究的根基之一吧。他说:“在各种文学样式里,小说最便于表现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复杂内容。而要评论小说作品,最紧要也是最困难之处,便是体察人情,体察生活。”带着这种丰富的体察积累,严家炎先生1956年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副博士研究生,1958年留系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从最初的评论文章起,严先生就坚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原则,对陈腔滥调、空洞无物的文风保持着

20、清醒的警惕。即便在为文艺报作业余评论员,需要写一些“命题作文”时,他仍然“坚持先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在心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将作品欣赏一遍”,以便“为整个批评建立比较牢靠的基础”。从1960年任讲师,到1978年任副教授、中文系主任,他始终坚持“从艺术欣赏入手,在鉴赏的基础上评论,将直观的欣赏和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将美学的批评和历史的批评统一起来”,在情感上的“趁热打铁”与理智上的“冷处理”之间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而历史主义的标准则是确定这个平衡点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由于捍卫这一标准,严家炎先生的学术道路既是坚实的,也是坎坷的。60年代初,在对柳青创业史的评论中,严先生发表了一系列充满卓越史识

21、的独立见解,遭到全国百余篇文章的围攻,余波延续多年。而今那些围攻已然“曲终人不见”,只有严先生历经岁月考验的不易之论“江上数峰青”。想一想严先生初入学苑的那个时代,应该感受到,他不动声色的文笔中蕴含着多么巨大的真理的力量。他60年代与唐弢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曾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至今仍是各大专院校的权威教学蓝本。要说著作,严先生并不算多,厚厚薄薄的也就十余种,离那些“著作等身”的出书大腕远着呢。但学术成就是不能用著述数量来评价的,著述的生命力才是根本。1986年,严先生曾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任访问教授一年,小传被收入美国世界五千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词典第21卷。这样的知名度,不是时

22、间的流逝自然堆积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扎实的学术创见上的。例如,关于五四文学革命,从20年代至50年代,一直并存着资产阶级性质和无产阶级性质两种观点,严家炎先生深入研究了大量原始材料,经过细密考辨,得出五四文学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过程这样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见解。当时的严先生只有25岁。(摘编自孔庆东严家炎:豪华落尽见真淳)相关链接:严家炎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尤其是材料功夫十分了得,他说他做学问,会“抓住阅读中发现的一些可疑之处,紧迫不舍,尽可能充分占有相关材料,深入开掘,最终获得成果”。(摘编自陈晓明文学,痴情者的事业)“异元批评”就是你批评我我批评你,在我看来都不对。我觉

23、得文学的各种创作方法可疑同时并存。喜欢先锋派的不必把现实主义看得很蹩脚,现实主义也有它独特的地方,很深刻很细致,确实把作者的体验写出来了。严家炎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严家炎在上中学时,躭在报刊上发表过文学作品,后进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又在地方上做过土改工作,在地方政府部门任过职。B. 严家炎在青年时代就倾心于小说研究,因此离开政府部门,立志做一个有为的学者,1958年留系任教后,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C. 严家炎与唐弢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今仍是各大专院校的权威教学蓝本,可以说是历经岁月考验的优秀教材.D. 严家炎曾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任访问教授一年,其小传被收

24、入美国世界五千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词典中。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 严家炎为文艺报写“命题作文”时,因为对整个批评建立了比较牢靠的基础,所以坚持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去欣赏作品。B. 严家炎曾对创业史发表过一些见解,当时遭到全国百余篇文章的围攻,虽然历经岁月考验,但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论。C. 严家炎的著作不多,就十多种,虽然其著述具有生命力,但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大家相比,学术成就存在一定差距。D. 年仅25岁的严家炎深人研究后认为,五四文学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过程,这一科学观点是令人信服的。E. 严家炎不赞同“异元批评”,他认为,文学的各种创作方法

25、可以同时并存,现实主义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很深刻很细致.9. 作为世界知名学者,严家炎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突出成就必然有其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案】7. B 8. DE 9. 丰富的体察积累:年轻时,即已涉足社会生活的几大重要领域,为日后研究打下坚实根基;捍卫原则:坚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原则,对陈腔滥调,空洞无物的文风保持警惕。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找到平衡点;见解独到:有一系列扎实的学术创见;治学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他很重视材料,不放过一点可疑之处,尽可能拥有与学问相关的材料。【解析】7. 试题分析:B项无中生有。“青年时期就倾心于小说研究,因此离开政府部门。立志做一个有为的学者”于文无据

26、。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原文是说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使不满20岁的严家炎“已经涉足了社会生活的几大重要领域”,为他日后“最倾心”于小说研究打下了一定的根基。8. 试题分析:A项,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他仍然坚持先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在心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将作品欣赏一遍,以便为整个批评建立比较牢靠的基础”。B项,“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论”错,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为“而今那些围攻已然曲终人不见”。C项,“学术成就存在一定差距”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是说严先生的著作数量并不算多,“但学术成就是不能用著述数量来评价的,著述的生命力才是根本”。9. 试题分析:由原文的第一段可知,严

27、家炎做过四期土改工作,曾任职安徽省委组织部,涉足了社会生活的几大重要领域,有着丰富的体察积累。由第二段可知,严先生写评论文章坚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原则,“对陈腔滥调、空洞无物的文风保持着清醒的警惕”,他在情感上的“趁热打铁”与理智上的“冷处理”之间找到了一个适度的平衡点。由第三段可知,严家炎对一些文学作品有“一系列充满卓越史识的独立见解”。由“相关链接”可知,严家炎先生做学问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抓住阅读中发现的一些可疑之处,紧迫不舍,尽可能充分占有相关材料,深入开掘,最终获得成果”。对这些信息稍加概括即可得出本题答案。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孝忠,本奚之

28、种类。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天宝末,以善射授内供奉。后为偏将,破九姓突厥,先登陷阵,以功授果毅折冲。上元中,李宝臣奏授左领军郎将。宝臣以孝忠谨重骁勇,甚委信之,以妻妹昧谷氏妻焉,仍悉以易州诸镇兵马令其统制。前后居城镇十余年,甚著威惠。田承嗣之寇冀州也,宝臣俾孝忠以精骑数千御之。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无几,宝臣死,其子惟岳阻兵不受命,朝廷诏幽州节度使讨之。滔以孝忠宿将善战,有精兵八千在易州,虑军兴则挠其后,乃使判官蔡雄说孝忠曰:“惟岳小子骄贵,不达人事,辄拒朝命。使君诚能去逆效顺,必受重任

29、,有先归国之功矣!”孝忠然之,乃遣衙官随雄报滔,又遣易州录事参军董稹入朝。德宗嘉之,授孝忠检校工部尚书,仍赐实封二百户。及朱滔、王武俊谋叛,将救田悦于魏州,虑孝忠踵后,滔军将发,复遣蔡雄往说之。孝忠曰:“李惟岳背国作逆,孝忠归国,今为忠臣。孝忠性直,业已效忠,不复助逆矣。”滔又啖以金帛,终拒而不从。易定居二凶之间,四面受敌,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贞元二年,河北蝗旱,米斗一千五百文。复大兵之后,民无蓄积,饿殍相枕。孝忠所食,豆瓣而已,其下皆甘粗粝,人皆服其勤俭,孝忠为一时之贤将也。三年,加检校司空,仍以其子茂宗尚义章公主。孝忠遣其妻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执亲迎之礼。上

30、嘉之,赏赉隆厚。七年三月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追封上谷郡王,赠太傅,再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曰贞武。(选自旧唐书张孝忠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B. 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C. 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D. 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

31、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节度使,隋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B. 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只有加实封的官员,才能享受到自己得到封户的租税。C. 尚,专指娶公主为妻,意为事奉公主。文中张孝忠的儿子就娶了义章公主。D. 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文中“册赠太师”即追加太师职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孝忠擅长射箭,勇敢善战。他曾因擅长射箭被授官内供奉;担任副将时,攻破九姓突厥,冲锋陷阵,因为军功被授予果毅折冲。B. 张孝忠谨慎稳重,深得李宝臣信

32、任。李宝臣将妻子的妹妹昧谷氏嫁给他,还将易州各镇兵马全部交给他统领。C. 张孝忠性情忠直,效忠朝廷。李惟岳不受命于朝廷时,他听从蔡雄劝说离开李惟岳,归顺朝廷;朱滔叛乱,他拒绝劝说和金帛诱惑。D. 张孝忠深明事理,礼仪周全。皇上将义章公主嫁给张孝忠的儿子,张孝忠于是入朝,奉行亲自迎亲的礼仪,受到皇上的赞赏。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 (2)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田承嗣看到张孝忠的军队阵容整齐严肃,感叹道:“张孝忠在这里,冀州不容

33、易谋取了。”于是烧毁营寨连夜逃跑了。(2)张孝忠深挖战壕、髙筑堡垒,感召激励将士,最终没有受到两个叛徒的诱惑,受到时论的赞美。【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这句话的含义是“开元年间率领族人归顺唐朝,授予鸿胪卿同正,因为张孝忠显贵,又授予户部尚书。张孝忠因为勇敢在燕、赵一带闻名,身材高大健壮,身高六尺多,性格宽厚,侍奉父母恭敬孝顺”,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句中出现的名词较多,如“开元”“国”“鸿胪卿同正”“户部尚书

34、”“孝忠”“燕赵”“形体”“性”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归”是动词,宾语是“国”,故“归”与“国”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于燕赵”是介宾短语,此处属于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燕赵闻”,故“闻”与“于燕赵”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恭孝”是说“事亲”,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隋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错误,应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

35、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张孝忠于是入朝,奉行亲自迎亲的礼仪”分析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孝忠遣其妻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执亲迎之礼。上嘉之”,意思是张孝忠派遣其妻子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奉行亲自迎接的礼仪,皇帝赞赏他。选项张冠李戴。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

36、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D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义章公主”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应在最后一段,文中说的是“孝忠遣其妻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选项误解为“张孝忠自己亲迎”,故错误。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

37、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整肃”,整齐严肃;“图”,谋取;“宵”,名词做状语,连夜;“遁”,逃跑。第二句中,“感励”,感召激励;“竟”,最终;“凶”,叛徒;“荧惑”,诱惑;“多”,形容词做动词赞美。参考译文:张孝忠,原本出生于奚人种族。开元年间率领族人归顺唐朝,授予鸿胪卿同正,因为张孝忠显贵,又授予户部尚书。张孝忠因为勇敢在燕、赵一带闻名,身材高大健壮,身高六尺多,性格宽厚,侍奉父母恭敬孝顺。天宝末年,因为善长射箭授官内供奉,担任副将,攻破九姓突厥,冲锋陷阵,因为军功

38、授予果毅折冲。上元年间,李宝臣上奏朝廷任命他为左领军郎将i李宝臣认为张孝忠谨慎稳重,勇猛善战,很信任他,将妻子的妹妹昧谷氏嫁给他,还将易州各镇兵马全部交给他统领。在城镇先后任职十多年,声威惠政都十分闻名。田承嗣进犯冀州的时候,李宝臣派张孝忠率领精锐骑兵数千人抵御他。田承嗣看到张孝忠的军队阵容整齐严肃,感叹道:“张孝忠在这里,冀州不容易谋取了。”于是烧毁营寨连夜逃跑了。不久,李宝臣死了。他的儿子李惟岳拥兵自重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朝廷命令幽州节度使讨伐他。朱滔认为张孝忠是一名有经验的,善于作战,又在易州统领八千精兵,担心兴兵之后张孝忠从背后袭扰,于是派判官蔡雄劝说张孝忠说:“李惟岳这小子位尊而骄横,

39、不懂人情事理,总是抗拒朝廷命令。使军如果能够离开李惟岳效忠朝廷,必定受到朝廷重用,并有率先归国的功劳。”张孝忠赞同他的意见,于是派遣衙宫跟随蔡雄报告朱滔,又派遣易州录事参军董稹入朝。德宗嘉奖他,授予张孝忠忠检校工部尚书,还赏赐实封二百户。等到朱滔叛乱,将要到魏州去就田悦,担忧张孝忠背后袭击,朱滔的军队将要出发,又派遣蔡雄前往劝说。张孝忠说:“李惟岳背弃朝廷叛乱,孝忠选择归顺朝廷,现在是朝廷重臣。孝忠生性正直,己经选择效忠朝廷,不会去帮助叛军了。”朱滔又用金帛引诱他,(他)始终拒绝不听。易定处于两个叛贼的辖地之间,四面受敌,张孝忠深挖战壕、高筑堡垒,感召激励将士,最终没有受到两个叛徙的诱惑,受到

40、时论的赞美。贞元二年,河北发生蝗害旱灾,一斗米售价一千五百文,又经战争之后,百姓没有粮食储备,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张孝忠的饭食,也只有豆瓣而已,其部下都甘心吃粗粮,人民都佩服他的勤俭,张孝忠堪称一代贤将。贞元三年,加封检校司空,并让他的儿子张茂宗娶了义章公主。张孝忠派遣其妻子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奉行亲自迎接的礼仪,皇帝赞赏他,赏赐非常丰厚。七年三月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朝廷停止朝会三天,追封为上古郡王,追赠太师,再次追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号为贞武。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再泛吴江 宋王禹偁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

41、晴山数点春。 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注】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后知司马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鲈鱼脍,遂辞官归吴。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既交代了被贬吴地、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也照应了“再泛吴江”的诗题,还与尾联的“绿袍”呼应。B. 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输”“属”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C. 颈联以移动的视角写景,照应了题目“泛吴江”;再以晓月孤轮、春山数点,表达了诗人泛舟时的心境。D. 尾联运用典故,以“张翰还笑我

42、”与“依旧惹埃尘”形成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张翰的否定与自己的执著。E.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严守格律,音韵和谐;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融情于景的写法运用得当;抒情委婉含蓄。15. 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BD 15. 诗人第二次遭贬,又疾病缠身,因此,当看到江上自由飞翔的野鸟、江边优游垂钓的渔人,好生羡慕,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之情,并萌生了想像张翰一样辞官归隐之意。但是他又无法脱下绿袍、真正遁世,不惹埃尘,表达了一种对入世的执著。同时,自己的执著入世,却仅换来“绿袍”之身、一贬再贬的遭遇,流露了对仕途坎坷的不满与自嘲。【解析】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

43、出“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错误,从诗中来看,“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碧波”指的是江面,“疏雨”指的是小雨,稀疏的雨点,都是实指,故没有设喻;另外,“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错误,从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动来看,江上野鸟自由地飞翔,江边渔人优游垂钓,诗句中表达的并非“无奈与不满”,而是表达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生涯的厌弃。D项,“表达了诗人对张翰的否定与自己的执著”,从诗中来看,并非“对张翰的否定”,恰恰是对张翰追求的肯定,想要像张翰一样辞官归隐。15. 试题分析

44、:题干问的是“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先看诗歌的标题和注释,“再泛吴江”,“再”说明是第二次,注释中说“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可见诗人二次造贬,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处境和遭遇,“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点题,写明自己二次被贬的遭遇,“照病身”,写自己疾病缠身,颔联“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这是泛舟吴江所见之景,“碧波”“野鸟”“疏雨”“渔人”,自由飞翔的野鸟,悠闲钓鱼的渔人,一切显得那么悠闲,尾联说“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借助注释可以了解“张翰”这一典故,再联系诗人此时的遭遇和身

45、体状况,可以发现此时诗人萌生了像张翰一样辞官归隐的念头;“绿袍依旧惹埃尘”,“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依旧”表达自己对入世的执着,“惹尘埃”,自己执着入世,换来的仅是“绿袍”,只是低级的官职,而且是一贬再贬的命运,流露出不满和自嘲之意。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

46、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诗歌标题、注释以及诗歌的首联交代诗人的状况一贬再贬、疾病缠身,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以及张翰典故的运用流露出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尾联流露出对自己一心入世结果屡遭贬谪的不满和自嘲之意。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如果强调空想不如学习,可以引用劝学中的名言“_,_”。(2)郦道元三峡中,从色彩、情态入手描绘三峡潭水春冬美景的句子是“_,_。”(3)邹忌讽齐王

47、纳谏一文中,邹忌入朝见威王时巧妙地用家事来类比国事,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素湍绿潭 (4). 回清倒影 (5). 王之蔽甚矣【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尝”“矣”“臾”“湍”“潭”“清”“倒”“蔽”。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

48、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第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鱼目混珠,作为有着公信力和新闻操作专业训练的媒体,就更应该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来捍卫民众的知情权,增加社会信息的质量。只要游客报出某个世博园区场馆的名字,“天机1号”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而胸前的显示屏还能及时地滚动播出场馆图片。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

49、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未来部署。我们作为一家节能环保企业,建设美丽中国更是当仁不让。“十一”黄金周中国游客赴韩旅游比去年下降约七成,降幅最大。泰、韩、日出境游已不再是平分秋色了。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鱼目混珠:意思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而该句是说真假信息、好坏信息混杂在一起,显然和“鱼目混珠”这个成语语义不协

50、调,该成语使用不当,应该用“泥沙俱下”。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用来形容机器人“天机一号”是恰当的。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用在该句很恰当。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谦让,不推让。偏重“当仁”,而语境是强调对工作、任务不能不理,不应推托,不允许推辞,显然是对“责无旁贷”的误用。平分秋色:意思是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只用于两方。而整句话涉及三方,应该使用“三足鼎立”所以此处成语用得不恰当。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

51、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用在该句很恰当。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生态文明

52、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C.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财富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层面的各种威胁与挑战。D. 丝绸之路指古代起始于中国,向西延伸,连接中亚、西亚、欧洲。这些商路,最早是陆路上的丝绸贸易,后来也包括海路上的丝绸贸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不合逻辑,“切忌不可因长

53、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乱用否定造成不合逻辑,删掉“切忌”或“不可”,也可将“切忌”改为“切记”。C项,“改善人民生活和财富的同时”搭配不当,应为“改善人民生活和创造财富”。D项,“丝绸之路指古代起始于中国,向西延伸,连接中亚、西亚、欧洲”成分残缺,应为“丝绸之路指欧洲的商路”。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作为老朋友,无须这么客气,但你还是从千里之外寄来了土特产,我就只能笑纳了。B. 我们已经将斧正过的稿件发还给你,希望你继续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文稿质量。C. 能在紧张学习之余聆听到这样一场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讲座,我们就更有信心了。D. 好友发来短信:新店开业的时候,我们一定光临。

54、提前祝你开业大吉,生意兴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笑纳”是敬词,不用于自己;B项,“斧正”是敬词,不用于自己;D项,“光临”是敬词,不用于自己。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实行新高考改革的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数的30%;浙江的近30万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也只有8万人。_,对学生来说,“物理太难”使得作业量大幅增加

55、,_,可谓“性价比太低”。在不少家长看来,高中物理中的牛顿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太过高深,不从事科学研究的孩子们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也绰绰有余。对学校而言,_,因此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学校倾向让学生放弃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的物理却遭冷遇,这让很多物理学界人士“心塞”。【答案】 (1). 物理遇冷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2). 还不一定能取得高分 (3). 物理学科非常依赖教学资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第句是过渡,由前面的报道转向后面的原因分析,结合前文后文,此句应总结上文“物理选考的冷遇”,同时引出下文“对原因的分析”;第句前面“物理太难”、“作业量大幅增加”

56、与后面的“性价比太低”都是在分析学生不选择物理的原因,“性价比太低”,就是收益小,也就是“分数可能不高”,因此填写“还不一定能取得高分”;第句是从学校角度分析原因,从后面的“因此”可以看出前后句的逻辑关系,“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学校倾向让学生放弃物理”,前面就应该写物理学科和教学资源的关系。21. 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0字。【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次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定题、分组和调研工作,最后和教师一起进行合作评价。.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7、作文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愚人节”时,小皮趁同桌小石不注意,把一截粉笔头放进了小石的咖啡杯中,小石喝完咖啡才发现杯底的粉笔头。小山和同学到食堂吃饭,趁同学洗手之际,小山拿起接在水龙头上的皮管子向同学滋去,弄得同学一身水。在“防止校园暴力”主题班会上,老师把这两件事交由全班讨论,有同学认为玩笑而已,谈不上暴力,不必小题大做;有的同学认为事虽小,但也是一种暴力,伤感情,影响和谐风气对此,你有怎么样的理解。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 适可而止看到这段作文材料,看到这个话题“度”,我很快就联想到了成语“适可而止”和哲学上说的“坚持适

58、度原则”。完全可以这么说,我们生活在适度之中: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成功,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发挥,适度的体温是保证人体正常运行的关键。但是,最难把握的恰恰也是这个“度”。 民间有许多俗语,如“欠火候”、“过头”、“过犹不及”等,它们都离不开这个“度”,可见适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如煎鱼,翻炒不够,就会煎糊,翻炒过度,又会翻烂。看来,坚持适度原则是一门大学问。 许多人不喜欢看斯诺克比赛,认为它过于平静,过于简单,似乎没有丝毫的波澜和悬念。然而,如果你打过桌球,你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选手们在斯诺克比赛中最难把握的就是这个度。选手们有时候轻轻一推,有时候擦边而走,有时候打一个低杆,将适度演绎得淋漓尽致。

59、要知道击球角度或者击球点发生一点点偏差,球就会偏离方向而无法准确入袋。因此,适可而止,准确把握位置和轻重的“度”是斯诺克比赛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学习上也要注意把握好“度”。每两节课之间总是安排10分钟的休息时间,因为只有劳逸结合、张弛有致,即适度的学习才能保证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老师们明白,只有适量的练习才会使学生真正落实、真正掌握、真正巩固。过度的练习只会使学生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因而囚禁学生的思维,根本达不到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而过少的作业则会使学生松懈,整天懒懒散散,无所事事,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所以,适可而止也是学习所必需的。 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也必

60、须坚持“适度原则”。真正的强者在交往的过程中一定会把握“火候”适可而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置人于死地;真正的演说家会适可而止,留下悬念来吸引听众;真正的武林高手会适可而止点到即止。推行铁血政策的德国首相俾斯麦,在普鲁士战胜奥地利之后,力排众议,下令停止进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保留了普鲁士与奥地利再度和平、合作的可能。果真,在后来的普法战争中,奥地利只是袖手旁观,并没有参与战争,成为德国的敌人,使德国最终打败法国。“适度原则”使德意志的统一和德国的崛起成为了可能。过愚人节,愚弄同学,我们要把握了“火候”,才能校园和谐。生活中处处都有度,事事都有度。我们也只有把握了“火候”,适可而止,坚持适度原则,

61、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介绍现象,即“愚人节”开玩笑的现象,一个是“把一截粉笔头放进了小石的咖啡杯中,小石喝完咖啡才发现杯底的粉笔头”,另一个“小山拿起接在水龙头上的皮管子向同学滋去,弄得同学一身水”,第二部分是对这一现象的评论,评论分为两种,一是“认为玩笑而已,谈不上暴力,不必小题大做”,二是“事虽小,但也是一种暴力,伤感情,影响和谐风气”。材料核心是在校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的行为所引发的多方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方认为是玩笑,是小事,不必小题大做,另一方认为事情虽小,也是一种暴力,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会影响校园和谐的风气。对本材料

62、可以进行多元解读、多元立意。学生、学校都可以作为立意角度。从对事件认知的角度,可以围绕“玩笑有度,欺凌有罪”“玩笑不要开过头”“莫把欺凌当玩笑”立意;从学生成长角度,可以围绕“和谐共处,用爱育花”“讲爱,也要讲规矩”“过节,不要过度”。从学校管理角度,可以围绕“立德树人也要立规树人”“事后辩清不如事情分清”等立意。参考立意:玩笑有度讲爱,也要讲规矩过节,不要过度行为要适度校园暴力源于小事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

63、,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对于“愚人节玩笑”一事,材料虽然提供了两种评论,但实际上只有一种,因为把粉笔头放入别人的咖啡杯,关键是喝完才发现,因为接在水龙头上的皮管子向同学滋水,结果是弄得同学一身水,这些行为对他人的精神和身体都造成伤害,那就不是玩笑,如果任之发展,结果可想而知,故考生应围绕“事虽小,但也是一种暴力,伤感情,影响和谐风气”这一角度来分析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