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小题必练1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2020新课标I)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波旁王朝的苛政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D教会统治的腐朽【答案】B【解析】“奢靡之城”和“悲惨之城”体现了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此时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即资产阶级的贪婪,故选B;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波旁王朝已经不复存在,排除A ;贸易
2、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时间在16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系列思想解放运动,教会势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更不能形成统治局面,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情况和教会统治的腐朽无关,排除D。故选B。2.(2020江苏卷)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
3、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A项正确;垄断产生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11929年,美国议员麦克法登这样描述,“最近仅一个州就有6万处房产和农场在一天中被拍卖。在密歇根州的奥克兰郡,有7.1万户房主和农场主被扫地出门。类似的情况正发生在美国的每一个郡县。”这一现象实质上说明()A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B资产阶级本性贪婪C政府自由放任政策失灵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7.1万户房主和农场主被扫地出门”,可知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中资产阶级为维护
4、利益,限制生产,体现了资产阶级本性贪婪,故选B项;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排除A项;政府的自由放任导致并加深了经济危机,排除C项;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是材料中现象产生的影响而非本质,排除D项。2下图是1932年5月发表的一幅名为救命的漫画,画中巨浪中间写着“经济危机”,小船上的人是“公民”,喊着:“救命!罗斯福!胡佛!史密斯!谁都行!”此漫画说明当时美国()A经济危机影响广泛B新政改革势在必行C自由主义政策失灵D新政推行遭遇困境【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小船上的公民向着罗斯福,胡佛等人喊救命,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危机下,人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愿望,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看
5、出经济危机影响广泛,排除A;在材料中人们仍然对胡佛总统充满希望,因此不能体现自由主义政策的失灵,排除C;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新政推行遭遇困难,排除D。3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材料意在说明苏联()A利用西方危机发展经济 B机器设备落后依赖进口C外交由封闭走向了开放 D是美英贸易的主要对象【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19281932年苏联正处于一五计划期间,而此时的西方国家正经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苏
6、联正好利用西方这次危机大量进口西方国家机器设备,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故材料意在说明苏联利用西方危机发展经济,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苏联大量进口英国、美国等国的机器设备,但不能说明苏联机器设备落后,排除B项;根据所学,30年代初苏联机器设备进口量大增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大危机,并不能表明苏联外交由封闭走向了开放,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英美的机器设备大部分出口到苏联,结合所学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并不能得出苏联就是美英贸易的主要对象,选项表述以偏概全,排除D项。4美国国会1932年1月16日立法通过成立复兴金融公司,胡佛1月22日签署生效,提供5亿美元(后曾至
7、33亿美元)资金用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这表明()A胡佛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胡佛政府采取有限的干预政策C金融复兴是经济复兴的中心点 D胡佛的措施有效应对了大危机【答案】B【解析】胡佛提供资金挽救银行、铁路、建筑、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措施,体现了对经济的干预,但他的救济面过窄,而且只关注大公司,没有关注社会底层,说明胡佛政府只是采取了有限的干预政策,故选B项;胡佛政府采取了有限的干预政策,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出金融复兴是胡佛政府复兴经济的中心点,排除C项;胡佛的措施没有有效应对经济危机,排除D项。5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
8、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答案】A【解析】材料中呈现了胡佛为应对危机采取了政府干预的措施,但从“继续增加”“鼓励”“允许”等词可知,其只是有限度的实行,并不同于罗斯福新政的全面实行,故选A项;二者追求的根本目标都是缓解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非不同,排除B项;作为总统,二者都要遵守宪法,采取各项措施也要遵循相同的法律程序,排除C项;二者都关注金融、就业、公共工程等社会问题,并非不同,排除D
9、项。620世纪30 年代,以口红为代表的一些低端消费品在美国销量暴涨,好莱坞电影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场面火爆的歌舞片大受欢迎。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美国()A生产不足问题凸显 B物质文化生活丰富C经济发展形势严峻 D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答案】C【解析】20世纪30 年代,美国出现“口红效应”,表明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不敢进行大额高档商品消费,只好通过购买低端消费品来满足“消费欲望”,电影市场迅速发展,表明人们希望通过观看场面火爆的歌舞片来慰藉失业、降薪等带来的心理创伤,减轻生活压力,沉迷于虚构的美好世界,逃避现实,这些现象和消费心理的产生本质上都源自经济发展形势严峻,故选C项;19291933年经
10、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导致的,排除A项;经济萧条时期,“低端消费品在美国销量暴涨”,表明物质生活不丰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此消彼长,排除D项。71933至1938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大约提高了50%,其中粗钢产量从710万吨增加到10006万吨,汽车产量从28万辆增加到4476万辆,发电量从212亿度增加到338亿度。这主要是因为()A扩军备战导致军需物资需求增加 B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加强经济干预C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D二十年代大危机对英国的打击较小【答案】A【解析】根据“1933至1938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大约提高了50%,其中粗钢产量从710万吨增加到1000
11、6万吨”等信息,结合1939年二战的爆发可知,英国大幅度提高粗钢等军需物资的产量,是为了积极应对扩军备战,故选A项;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加强经济干预主要是在二战之后,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题干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相对滞后,排除C项;当时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二十年代大危机对英国的打击也很大,排除D项。8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始终不承认苏俄(联)但1930年,苏联成为世界各国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的第二大买主。罗斯福执政后,国内要求与苏联改善关系的呼声日益强烈。1933年11月,美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由此可见,美苏建交()A突破了经济民族主义
12、的藩篱 B基于共同解决经济危机的考量C迎合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 D表明两国摒弃了意识形态对立【答案】C【解析】据材料“1930年,苏联成为世界各国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的第二大买主。罗斯福执政后,国内要求与苏联改善关系的呼声日益强烈”结合所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可知美苏建交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故选C项;据材料苏联购买机器有利于美国经济带来美苏建交可知美国的出发点仍旧是发展本国经济,排除A项;据所学苏联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最终引发冷战,排除D项。91932年,美国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白衣社、褐衣社、民兵团、美国民族主义党、美国自由同盟、
13、全国社会主义同盟、三K党等法西斯组织和右冀团体十分活跃。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德意法西斯的影响 B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C三权体制受到冲击 D新政维护了工农利益【答案】B【解析】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加深了社会危机,因此法西斯组织和右冀团体十分活跃,故选B项;经济决定政治,德意法西斯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始实施,排除D项。10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已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新政”的主要特点是()A
14、自由放任 B整顿财政金融 C以工代赈 D国家干预经济【答案】D【解析】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总统,题干所述的“新政”指的就是罗斯福新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是加强对国家经济干预的力度,故选D项;自由放任是胡佛政府的政策,而不是罗斯福政府的政策,排除A项;整顿财政金融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其特点,排除B项;以工代赈也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其特点,排除C项。111935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
15、。”这个“使人有用的活动”主要是()A以工代赈 B银行增发钞票 C减耕减产 D实行社会保险【答案】A【解析】据材料“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体现了就业人数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使人有用的活动”指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给人们提供工作的机会,重新给人们以希望,让失业的人感觉到自己仍然有价值,符合“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故选A项;银行增发钞票会带来通货膨胀,不符合材料“长久性的物质利益”,排除B项;减耕减产是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实行社会保险不符合“使人有用的活动”,没有发掘人的价值,排除D项。12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社会保障法
16、,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推行以工代赈,缓解社会压力 B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C建立社保机制,稳定社会秩序 D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罗斯福新政中,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了一定的社会保障措施,在二战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得“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这两种做法都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选C项;题干中所述
17、及的措施属于社会保障范畴,不是“以工代赈”,排除A项;题干所述措施是保护社会底层的生活问题,而不是保护其权力问题,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三四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实行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众多国家只不过是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排除D项。131938年6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这部法案的主要条款包括:每个美国工人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每小时40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18岁以下工人。该法案的通过意在()A促进就业恢复经济 B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C防止生产盲目过剩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每个美国
18、工人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每小时40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18岁以下工人”可知,美国该法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调节了劳资关系,有利于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故选B项;材料强调该法案一定程度上维护劳工利益,主要目的是调节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而非促进就业,排除A项;材料中措施旨在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防止生产盲目过剩的法案是全国工业复兴法,排除C项;根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初罗斯福新政实行的措施就已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排除D项。14在新政实施之初,保守派人士担心罗斯福将银行、铁路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国有化,建立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
19、济”,最终使美国走上“非民主化”道路。这反映出保守派实质上担心新政会()A改变传统经济模式 B激化各种社会矛盾C削弱美国经济实力 D破坏资本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保守派人士担心罗斯福的新政“最终使美国走上非民主化道路”可知,这反映出保守派实质上担心新政会破坏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改变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模式,排除A项;新政是为了缓和各种社会矛盾,而不是激化社会矛盾,排除B项;新政最终是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实力开始逐渐回升,排除C项。15罗斯福上台后,在国会的支持下,通过一系列法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1935、1936年,
20、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相继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罗斯福因此在1937年提出“填塞法院计划”(扩充大法官人数),但最终失败。此后,最高法院再也没反对过新政立法。这充分说明()A三权分立体制制约了美国新政 B新政的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C美国的司法体系较为保守 D罗斯福新政中充满博弈和妥协【答案】D【解析】据材料“罗斯福上台后相继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最终失败”可知罗斯福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受到各种阻碍,充满了博弈,但同时“此后,最高法院再也没反对过新政立法”,反映出最高法院对罗斯福的妥协,故选D项;三权分立体制协调了各种利益集团要求,最终化解了危机,实现了国家体制的过渡,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美国的分
21、权与制衡,新政的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分权制衡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原则,不能说是保守,排除C项。161933年的一天,罗斯福欣喜地说:“在某些工厂劳作一周仅得到60美分,在某些矿山工作一周得到80美分工资的情况都成为了历史。”罗斯福的欣喜得益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 全国劳工关系法的生效 公平劳动标准法的实施 社会保险法的通过A B C D【答案】A【解析】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故正确;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
22、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故错误;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的最高工时,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故错误;1935年社会保险法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7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 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当时,美国政府兴办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A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B拉动就业以稳定社会秩序C兴修水利以刺
23、激农业生产 D保护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措施,其直接目的是拉动就业以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项;材料的内容是美国政府举办公共工程,不是发展农业的措施,排除A项;兴修水利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不是为了刺激农业生产,排除C项;举办公共工程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就业,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D项。1820世纪70年代以后,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人长期衰退,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这说明()A应强化对市场漏洞的监管 B国家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C福利制度需要进步强化 D应做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答案】B【解析】从材料“20世纪70年代以后,
24、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人长期衰退”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故选B项;“滞胀”出现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政府应该放松对市场的监管,排除A项;“滞胀”出现政府需要缩减福利开支,排除C项;“滞胀”出现之前就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政策,排除D项。19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经济通胀率一度高达27%。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一上任,就实行包括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私有化国企在内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A是对国家干预政策的否定 B旨在减少干预推动经济发展C导致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D减少福利支出加剧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经济通胀率一度高达2
25、7%。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一上任,就实行包括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私有化国企在内等一系列措施”结合所学,撒切尔夫人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私有化国企都是为了缓解经济滞胀现象而采取的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旨在推动经济发展,故选B项;这些措施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未否定国家干预政策,是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 排除A项;撒切尔夫人采取的这些措施,有利于缓解英国经济滞胀,促进经济发展,稳定英国的国际地位,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根据所学,撒切尔主义中减少福利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的表现,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有利于缓解经济滞胀,缓和
26、社会矛盾,排除D项。20表2为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表(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它表明()表2时间GDP人均GDP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出口量1870191325142939191319501912171019501973493855861973197925204448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 B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一直盛行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需要不断调整 D自由放任政策始终占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从材料表格中不同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呈现波动变化,结合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可知材料内容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需要不断调整,才能改变资本主义波动发展的局面,故选C项;材料中资
27、本主义发展从19131950年和19731979年与之前相比呈下降状况,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是一直呈上升趋势,排除A项;1973年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滞涨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放弃凯恩斯主义,减少国家干预,排除B项;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标志着自由放任政策失灵,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排除D项。21根据下表,可以推知二战后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195012225071990285172工业1950347422219908405336服务业1950489324266199071
28、4544592A农业经济急剧衰退 B美国工业落后世界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答案】D【解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可以看出,从1950年到1990年,美、德、日的农业就业人口比重迅速下降,而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说明这些国家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故选D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经济急剧衰退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二战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排除B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迅速上升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并不意味着工农业的衰败,排除C项。22图3为19381967年英国、美国、法国和日本工业
29、生产发展趋势示意图(以1958年为100%)其中代表日本的是()图3A B C D【答案】A【解析】依据图表显示,日本在二战期间战争德破坏和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其打压,所以从1938年到1948年处于下降阶段,但随后美国调整对日政策扶植日本,使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与美国和欧洲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故选A项;美国经历罗斯福新政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二战更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应该是美国,排除B项;法国在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所以1938年至1948年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二战后所以马歇尔计划和欧洲的联合促进法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所以应该是法国,排除C项;英国受到战争的
30、破坏,但二战时期经济相对于其他国家总体较好,所以二战后发展趋势较低,所以是英国,排除D项。23.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A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B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C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起D基本杜绝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可知供给学派主张发展生产力,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起,故选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进入高速
31、发展的“黄金时代”,排除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排除B项;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D项。24在战后某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经济和社会目标两者是并重的:市场经济不会导致社会目标必然实现,它只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工具,而社会目标虽然是终极关怀,但却只有市场经济才可以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这一发展模式具体表现为()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让市场经济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A B C D【答案】B【解析】题干提及的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国家基本上不规定工资与物价
32、,也不规定具体的生产指标,故错误;题干中“只有市场经济才可以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并结合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可知: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故正确;题干中“社会目标虽然是终极关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有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故正确;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主张只有展开自由竞争,才能促使每个社会成员努力工作,促进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不主张大规模的国有化,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25从1951年到1975年,英国、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依次分别为26、32、43、44和88,这一现象()A反映了美国霸权地位的动摇 B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变动C表明西欧和日本已超越美国 D体现了多极化的国际格局【答案】B【解析】据材料西欧、日本工业生产劳动率年均增长率高于美国带来其经济增速高于美国,使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提供了基础,故选B项;材料西欧、日本增长率虽超过每个但美国经济总量仍占优势,据所学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A项;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速度变法单无法反映经济总量的变化,排除C项;据所学70年代出现的是多极化趋势不是多极化的国际格局,排除D项。- 1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