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综合训练【答题要求】、诗歌鉴赏属开放性较强的题目,但应该结合诗歌分析,所有问题均要从诗歌中来,避免离开诗歌进行猜测,或把自己的捕风捉影的看法作片面夸大。要从诗歌中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鉴赏、评论要客观公正。、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要立足于历史的角度,要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不以今人的看法来强求古人(除非题目有特殊要求)。、看清题目要求,依点作答审清题目要求是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只能是答非所问,对诗歌的理解再正确也没有作用。如果题目要求有几个问题,则按照题目要求分别作答。不能只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来写而分不
2、清条条,要分成几点,列出答案。、要有观点,有理由答题时先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诗歌中找出根据阐述理由。理由要具体,不能只是说些大而空的话。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答题要有条理。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全国II)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人闲,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广东)溪 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
3、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分)答: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分)答:、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湖北)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分)答: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05湖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
4、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200
5、7湖南)示长安君 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限时训练(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东兖州一中月月考)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疏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词的上片情景交融,为全词营造出怎样的氛围?请作具体
6、分析。答:“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汕头月模拟) 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清人沈德潜说:“唐人绝句有余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情景,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字加以赏析,来印证沈氏的说法。(分)答:对诗的后两句,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你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写与友人的离别之情的。(分)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东淄博月模拟)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
7、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答: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全国II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简析“
8、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分)(2006年四川)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代指竹杖。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参考答案 限时训练(一) 、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的照耀下,“碧峰”秀出
9、,更加富有层次。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
10、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从生,宫殿荒凉。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像,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颔联:“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况味。“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
11、情。“草草” “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般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评分细则:答到要点,分析合理,一个要点记分,答对四个及四个以上记分。只是摘引了诗中与要点相关的字词,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合理,不记分)限时训练(二)、凄清幽冷的氛围。上片写一个春天的清晨,轻寒弥漫小楼,就像萧索的深秋。室内画屏上的淡烟流
12、水静寂地展开一片清幽。(也可理解为淡烟流水如画屏上的图画一样情景交融,营造出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出淡淡的愁情。)用比喻来形容春愁。将轻柔飘飞的落花比喻成初醒的残梦,飘洒的丝丝细雨比喻为梦后生出的闲愁。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把具体的意象化为抽象的感情,生出一种朦胧、含蓄的美。、选择一字分析得入情入理即可。例如:“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入”字,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凉”字,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里的感受。后两句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了朋友与自己分手后,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啼声,甚至连梦中也无法消除孤寂和愁苦,借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同情与留恋之情。、此句用夸张
13、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分,手法分,作用分)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用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情。上下联之间的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分,改动后的诗特点分,效果分;原诗特点分,效果分。意思对即可)、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
14、一种孤寂心情。作者主要是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天夜深时分,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像(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