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江西省会昌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解析:根据所学,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规范营业时间和区域,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本题中A项夜市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扬州等地,北宋开始才较为普遍;C项“物流通畅的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 D项清代时出现繁华的商业市镇,如汉口、佛山等。本题选B项,汉代“九市”是指政府
2、管理的正规市场。答案:B2(吉林市2012届高三9月测试,3)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3(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14)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
3、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解析:“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了草市十分繁荣,排除A。“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反映了夜市十分兴盛,这应该是出现在宋朝之后,排除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这从宋朝就开始了,排除D。而“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则反映了对坊市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正确选项为B。答案:B4(2012年安徽卷)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解析:题目中着重
4、强调时间:“通晓不绝”“终日、抵暮”等字眼,依此可以判断出这里考查北宋商业活动的有关时间的特点。故选A。答案:A7(广东省增城市2012届高三测试,17)“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汉朝洛阳 B唐朝长安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解析:从材料“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D项排除。材料“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据此本题选C项,根据所学,北宋时“市”的时间
5、、空间限制已被打破。答案:C9(福州市2012届高三3月质检,16)明初,政府规定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倍。这一措施()A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瓦解B促进了棉纺织业的产生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解析:A项错在“瓦解”,小农经济的瓦解在鸦片战争后;B项错在“产生”,此前棉纺织业已经产生;D项错在“兴起”,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是在明朝中后期。桑麻木棉属于经济作物,政府明确规定经济作物的种植数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答案:C10(福建省长乐二中2012届高三期中,15)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
6、,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该题较简单,由材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直接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答案:C11(湖北鄂州2012届高三10月摸底,19)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7、()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12(2012年福建卷)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正确信息,并解读和分析信息。材料中“逋亡奸伪无所容足”“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等信息可知是官府为了加强控制。A、B、D与题意不符。答案:C二、非选择题13(浙江省台州
8、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统练,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铺,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
9、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内藤湖南,1909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答案:(1)商业活动
10、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3)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14(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
11、发展繁荣起来的。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材料四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材料五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材料六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
12、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4)结合材料六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