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基础练(2020山东青岛模拟)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 m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3题。1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岩层断裂发育石灰岩层厚度小岩层走向平缓地下河水位浅A BC D2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A溶蚀、冲蚀增强 B溶蚀减弱、冲蚀增强C溶蚀、冲蚀减弱 D溶蚀增强、冲蚀减弱3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A冲蚀作用 B溶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天坑发育的基础为
2、裂缝发育,然后地表水沿裂缝下渗,发生侵蚀作用,而天坑的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说明当地石灰岩层厚度大,正确,错误;从图中岩层层序界面看,该地比较平缓,容易被侵蚀,地下河水位的深浅与天坑发育无关,正确,错误。第2题,巨量崩塌物的堵塞,造成地下河河道相对变窄,故流水流速相对增大,溶蚀和冲蚀作用增强。第3题,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所以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搬运作用,C正确;冲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只能使溶洞扩大,不能直接形成天坑,A、B错误;大量崩塌物沉积不会形成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
3、 m的大型塌陷漏斗,D错误。答案:1.A2.A3.C(2020广东肇庆统测三)帕图斯湖(下图)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据此完成46题。4形成沙坝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 B海水堆积C风力堆积 D风化作用5导致沙坝海岸线平直的原因主要是()A洋流的作用 B地处断层面C人工修整 D东北信风的影响6下列关于沙坝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A沙坝的高度不断增加 B沙坝向海洋方向扩展C沙坝的面积在不断萎缩D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解析:第4题,图中的帕图斯湖原为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海潮上涨时速度慢,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平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
4、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所以沙坝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海水堆积。流水堆积作用一般在河流中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口形成三角洲,A错。风力堆积地貌一般为沙垄、沙丘,C错。风化作用是将物质破碎为碎屑物的过程,不会形成沙坝,D错。第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坝外侧有巴西暖流流经,在洋流作用下,海岸线平直,A正确。沙坝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属于内力作用,B错。沙坝海岸线形态是自然形成的,C错。该处位于南半球,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D错。第6题,由于沙坝的阻隔,当海水涨潮时,海水会超过坝顶,对沙坝产生侵蚀作用,沙坝高度不会增加,A错。挟带着泥沙的海水进入潟湖,退潮时部分海水留在湖内,由于湖内基本
5、为静水,泥沙逐渐沉积;加上西北侧汇入河流挟带的泥沙,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沙坝内侧有新的堆积体生成,沙坝面积增加,B、C错,选D。答案:4.B5.A6.D(2020湘赣十四校联考)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8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A
6、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解析:第7题,由“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可判断先有流水沉积过程;后经风化、流水与风力侵蚀而成的地貌形态;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表会较平坦,则D正确。第8题,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大风的地区,迎风坡因风力强而侵蚀作用强,破坏更严重而残留物少,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背风坡因风力小而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答案:7.D8.B9(2020福建厦门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图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县城北侧的城隍庙(图)建在长安河的江心洲上。历史上,该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洪水
7、袭击。1926年7月,该县大雨连绵七天七夜,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损失惨重,而城隍庙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1)分析宁陕县城易遭洪水袭击的原因。(2)绘制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图中西河道的剖面示意图(含水位线及河床地形)。(3)解释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明显的原因。(4)指出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江心洲两侧的东、西河道中水量较小的河道,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1)所在区域(位于秦岭南麓)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县城地势低洼,且多条河流在此交汇。(2)(3)降雨量大且历时
8、长,长安河流量大,河道弯曲度大;东侧为凸岸,西侧为凹岸;与东侧相比,西侧流速较快,水位迅速上涨,明显高于东侧。(4)东河道。理由:东河道较窄;东河道(位于凸岸)水深较浅;城隍庙未受洪水影响,说明东河道水位较低。提升练(2020山东新泰一中二检)尖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侧,两侧均被低山束缚,海岸线向外海呈“喇叭”形状,海滩前缘是珊瑚礁和基岩平台。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当海浪越过滩脊后,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人们称之为冲越扇。读图,完成12题。1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A潮汐涨落 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 D台风2与下面的砂壤层相比,冲越
9、扇形成的沉积砂层()A颗粒更细 B层理明显C分选性更差 D肥力更高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浪不会越过滩脊。从图中的平均潮差可知,潮涨潮落不会使海浪越过滩脊,A错误;西南季风、东北季风均属于正常天气的范畴,而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巨浪,使海浪越过滩脊,形成冲越扇,B、C错误,D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砂壤层是在潮汐作用下形成的,而冲越扇是在台风作用下形成的。台风作用下,海浪挟带沙子翻越滩脊又从高处抛落下来,分选性更好,故C错误;台风出现是周年性的,所以层理明显,故B正确;平时海浪小,带来的砂颗粒很细,而台风引起的海浪大,搬运作用强,越过滩脊的沉积砂比砂壤颗粒
10、更粗,故A错误;沉积砂层的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易淋失,各种养分都较贫乏,淋失的养分会在下面砂壤层沉积,D错误。答案:1.D2.B(2020河南郑州一模)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35题。3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A东风 B西风C南风 D北风4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A甲、乙 B丙、丁C甲、丁 D乙、丙5抛物线形沙丘表面常有耐旱植被着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盖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度往往与不同部位所
11、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关。图示沙丘植被覆盖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3题,依据“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以及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图示地区主导风向为西风。第4题,由“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可判断位于迎风坡的甲、丁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作用,凸出的乙、丙位于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第5题,甲、丁位于迎风坡,且甲比丁受风力侵蚀、搬运作用更强;同时甲处风力强而蒸发强,使土壤中水分最少,故甲处植被覆盖度最低。答案:3.B4.D5.A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国第二大流动沙漠,其东南部沙丘规模宏大,以高大沙山为主,丘间地湖泊发育。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
12、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下图示意某科研小组研究得出的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成模型。据此完成68题。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6导致沙山不断增长的直接原因是()A流动沙丘被植被滞留 B碳酸钙胶结面黏附沙粒C钙华阻挡沙丘流动 D蒸汽吸附沙粒7当地沙山地下水的蒸发量与地表蒸发量达到相等时 ()A内能释放停止 B钙华现象停止C沙山不再生长 D湖泊水补给地下水8沙山沙粒粒径的分布特征是()A东南坡从坡顶到坡底,粒径由大到小B西北坡同一流动沙丘粒径均匀C同一海拔处的粒径,西北坡大于东南坡D同一海拔处,坡面越陡粒径越大解析:第6题
13、,沙丘长高长大后,使风力搬运能力降低,流动沙丘被固定,因而流动沙丘被固定是原来的沙山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植被,且沙山处于生长状态,表层远离水源,植被稀疏,则A错误;不断上升的水汽吸附在沙粒表面增加了颗粒间的凝聚力,使沙丘长高长大,则D正确;最初的沙丘是由于钙华、碳酸钙胶结面的阻挡而形成,两者所起的作用是固定沙丘,而不是促进沙丘的增长,则B、C错误。第7题,当地下水的蒸发量与地表蒸发量达到平衡时,沙粒间无多余水汽,沙粒间吸附作用消失,沙山不再生长,成为固定沙山,则C正确。第8题,同一海拔处的粒径,迎风坡因风力强,较大粒径的沙粒才会堆积,故C正确。无论迎风坡还是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为越来越
14、小,则A错误;在西北坡的流动沙丘其粒径的变化也遵循这一规律,则B错误;同一海拔处,坡面越陡粒径越小,则D错误。答案:6.D7.C8.C 9(2020百校联盟TOP20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通常,河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水流惯性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沉积。图1为世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2为沿图1中AB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1)分析河流A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2)说明C、D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3)分析
15、图2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材料,该河流AB处北岸河岸平缓,沉积平原面积大、沙洲多,说明北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南岸河岸陡峭,沉积平原面积小、沙洲少,说明南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2)题,通常,曲折的河岸受流水惯性力影响大,平直的河岸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大。图中C处河道曲折,该处河道沙洲的形成主要是在流水惯性力下沉积而成;而D处河道平直,说明该处河道沙洲的形成主要是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左侧沉积而成,说明河流位于北半球。第(3)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南岸的基岩上部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地质时期的北岸也可能曾有沉积岩存在。据材
16、料信息“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可知,早期因南部山区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受流水长期侵蚀、搬运作用造成原位于河底及北岸地带的沉积岩消失。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沉积木埋藏于河道中部的淤泥中,上部有沙层覆盖,说明淤泥沉积时间早。由此推测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答案:(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河岸比较陡峭;北岸以堆积地貌为主,河岸比较平缓。成因: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北岸为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C处受流水惯性力影响,凸岸沉积;D处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左岸沉积。(3)地质时期北岸地区地势较低,利于河流发育;北岸地区曾经形成的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并搬运到下游地带。(4)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