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语文学科晨读限时训练二一、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注】鱼沉:古人有鱼雁传说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攲:倚、依。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行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2、D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E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二、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注】陈敬叟:刘克庄友人。刘克庄作此词时陈敬叟正滞留临安。明发:天亮,黎明。画眉:汉代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后因以“画眉”形容夫妻恩爱。(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A上片一、二句精于炼字。“夺”突出元夕灯火通明
3、之景,“侵”则极写人们彻夜欢愉之态。B“物色旧时同”与“似曾相识燕归来”异曲同工,渗透了作者回忆往昔美好时的怅惘之情。C“情味”引出内心感触,“中年”显露沧桑意味,“别”与“同”构成鲜明反差,内敛深沉。D下片一、二句借典故写闺情,劝说陈敬叟值此佳节切莫流连赏景,当为妻画眉,偕妻拜月。E“人散市声收”与开头热闹之景呼应,使作品回环紧凑,“渐”字则引出愁情,余味徐生。(2)如何理解“愁时节”的含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
4、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
5、怀。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8、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吹风会上表示,中国对近年来外汇市
6、场上主要货币的剧烈波动已经感到习以为常。B.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C.喜欢石头体现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不同流俗的思想和坚若磐石的个性,当然也寄托了他向往晨夕风露、阶柳庭花、餐云卧石的生活的理想。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隐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 9、(10分)下列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位上场的演员模仿李娜,她的一曲青藏高原惟妙惟肖,特别是最后的高音部分,比原唱有过之而无不及。B.西方国家的商品房市
7、场一般利润是非常低的,像在美国,开发商的利润一般只有5%左右,与我国开发商动辄百分之几百的“谋财害命般”的暴利相比,简直不足为凭。C.澳门的街景相当有特色,弯弯曲曲的小路干净但不乏生气, 中国样式的老宅旁虽然竖立着古色古香的欧式街灯和立柱,但显得十分融洽。D.任何的遗憾和悼念都无济于事,人们的思念和眼泪无法挽回世界上最受崇拜的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生命。高三语文晨读限时训练二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
8、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D、“语言典雅,情感奔放”错误,应为语言浅白感情质朴;E、“紧扣梦字”错误,从“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一句可以得知,突出“恨”字。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
9、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从“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可以领会出分别之后再难觅寻踪的惆怅;从“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可以看出书信渐渐减少的郁闷;从“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一句可以读出无法寻到想得到的梦境的无奈。答案:(1)DE(2)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道行踪;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译文: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
10、成灯芯又燃尽。赏析:此词深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表现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多少”,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了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然而雁绝鱼沉,天崖无处觅寻踪影。“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
11、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在她与亲人相阻绝的浩浩水域与茫茫空间,似乎都充塞了触目凄凉的离别苦况。词的笔触既深沉又婉曲。词篇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自古伤心惟远别,登山临水迟留。暮尘衰草一番秋。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张先临江仙自古伤心惟远别)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状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千山万水
12、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连仅有的一点小小希望也成了泡影,不单是“愁极梦难成”(薛昭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和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具有深沉的艺术感染力。前于欧阳修的花间派词人,往往喜欢对女性的外在体态服饰进行精心刻画,而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则很少揭示。欧阳修显然比他们进了一大步,在这首词中,他没在使用一个字去描绘思妇的外貌形象,而是着力揭示思妇内心的思想感情,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由分别-远别
13、-无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将一层、一层、又一层的愁恨写得越来越深刻、凄绝。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以此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全词写愁恨由远到近,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回到现实。且抒情写景两得,写景句寓含着婉曲之情,言情句挟带着凄凉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
14、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以及诗歌的语言能力B项,“物色旧时同”只是在说繁华景象不改,引出“情味中年别”的慨叹;D项,下片一、二句当是想象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之景4、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要注意题目的分析题干要求简析诗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本题的解答应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15、和诗句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作用的解答则主要是结构这一方面的“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两句写出了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这两句写出一种繁华过后是冷寂,欢乐终了入悲愁的情景与体验答案:(1)BD(2)人至中年的沧桑之慨元夕热闹如旧,但作者步入中年,心气渐衰,良辰中已无兴致对友人夫妻恩爱的羡慕之情想象友人妻子此时在家画眉拜月,遥寄思夫之情,戏云友人夫妻恩爱,致羡慕之意盛筵必散,繁华终落的孤独落寞一夕欢愉,片刻繁华,终将归于消散,倍增虚无之感译文: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
16、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赏析: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全词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繁灯”二句以繁灯夺去月光的大胆夸张的联想,彻夜的戏鼓声声,勾画了元宵夜热闹非常的喜庆场面
17、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物色”二句辞意顿折,“物色同”、“情味别”形成物我、情景不谐和的反差“中年”二字颇有无奈沧桑之感,作者感叹仕途险恶,虽元宵佳节景物依旧,却人近中年,已失掉青年时代的豪兴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浅画眉”二句写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画新的眉样,共同在楼心深情地礼拜月亮,表示对吉日良宵的向往和期待这里是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全词层次分明,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而有余味(1)此
18、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看作者选取的意象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选用了暗含凄清愁苦的“梧桐细雨”等意象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5、答案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6、【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7、
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该句主干可压缩为“我院是一年”,主宾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本句中“在支持下”“使得”组合在一起,导致本句主语被掩盖,可删除“使得”。D.语序不当,应把“虽然”放在“这家公司”前。8.答案: C解析: A.语意重复。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平常了。与“感到”重复。B.褒贬误用。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C.餐云卧石: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的生活。D.不合语境。“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或规模较小。9.答案: B解析: 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B.不足为凭: 不能作为凭证、根据。C.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D.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