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1 ,大小:460KB ,
资源ID:14192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192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毎小1分,共45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开花前人工去雄 开花后人工去雄 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 去雄后自然授粉去雄后人工授粉 授粉后套袋隔离 授粉后自然发育ABCD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

2、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BCD4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B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D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体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3、ABCD7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不正确的说法是()A不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D不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8如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细胞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在此时期正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D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9假定某一个体的三对等位基因,

4、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以后,可能形成和实际上生成的精子类型有()A3种和1种B6种和3种C8种和2种D9种和2种10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1图甲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图乙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K)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所示的变异类型均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图乙BC段中DNA稳定性

5、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C图甲中左图细胞对应图乙的AB段的某一时期D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则纺锤体、染色体和细胞板都可出现在CD段12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而一个卵母细胞则形成1个子细胞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C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13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A基因和染色体,

6、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14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子代DNA分子中

7、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15如图所示真核细胞中的不同生理过程,乙图所示过程可产生甲图中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B乙图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甲图不同,转录产物一定是甲图过程的模板C核糖体在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中的碱基改变一定导致的结构改变D若上碱基A:C:U:G=1:2:3:4,则乙图模板链对应的DNA片段中A:C:T:G=2:3:2:316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其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204个碱基B控制该毒素的基

8、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DATP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17关于如图所示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B限制酶作用于部位,解旋酶作用于部位C该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D将此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不含15N的DNA分子占18近日,德国的科学家提出,CAF1(负责染色质组装的蛋白质复合物)可能通过保证DNA包绕在组蛋白周围维持干细胞的全能性基于这一假设,他们通过抑制CAF1复合体表达,导致染色体重编程进人一种凝集化程度更低的状态,成功地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下

9、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能够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可以过细胞分裂发育成个体CCAF1基因是通过控制CAF1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D科学家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的过程就是诱导基因突变的过程19如图所示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別代表三种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中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它们的来源均有三个渠道B苯丙酮酸大量积累引起的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酶 的缺乏会导致白化病,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酪氨酸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20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研究

10、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D艾弗里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1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A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B都是红色性状C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D都是白色性状2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

11、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23如图是基因组成为Aa的动物在形成精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B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C1个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最终可能形成4种类型的精细胞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2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B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12、,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5甲、乙、丙是某二倍体动物的3个正常细胞,其染色单体数分别为0、2N、4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最多B乙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正向细胞两极移动C丙细胞中可能有四个染色体组D甲、乙、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26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带“?”的个体为胎儿已知A、a是与半乳糖血症有关的基因,且1号和2号不携带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用B和b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2号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C

13、图中“?”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D图中“?”可能既患红绿色盲又患半乳糖血症27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是由于编码某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该遗传病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育能力对该遗传病进行调查,发病率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发病率的调查要选择足够多的患者进行调查C若随机婚配该地区有的人其体内细胞有致病基因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2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可含有一到多个染色体组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

14、异D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29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未必都是纯合子B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做母本,用二倍体西瓜做父本得到的种子的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的基因产生30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我国科

15、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将活的R菌与加热杀死的S菌混合,部分R菌转化为S菌属于基因重组31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失败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二倍体植物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4条染色体32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人的22号染色体约由5000万个碱基单位组成,分析发现22号染色体上约有545个基因,下列有关关分析正确的是()A由22号染色体DNA转录的mRNA分子中碱基约2 500万个B神经细胞内的22号染色体DNA可转

16、录出545种mRNA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在不断犮生变化33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每个植物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B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Cb中碱基对若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尾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34下列有关育种与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B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

17、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类型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D种群基因频率的发生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35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药性大增如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群落B若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抗生素使某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D过程使某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3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B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定向积累,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可遗传变异C人为

18、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37“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科学家研究发展,“超级细菌”的产生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如图表示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数量的关系,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菌与抗生素发生了共同进化BC点时细菌的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则一定发生了进化C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人们使用抗生素的结果D抗生素的使用导致B点细菌数量较少38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三倍体西

19、瓜不育,其变异可遗传给后代D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两条肽链是分别以胰岛素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39最新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了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B按照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40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

20、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经过9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清除镉后的9代繁衍中,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B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C清除镉后,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D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是镉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41农药DDT抗性家蝇品系的产生,是由于家蝇体内编码脱氯化氢酶基因(DHCE)突变造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因使用DDT导致家蝇体内DHCE基因突变B抗性家蝇品种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C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物种DDDT抗性品系的产生不影响家蝇种群的基因频率42某小岛上的部分原种蜥

21、蜴,通过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演化成蜥蜴新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蜥蜴原种发生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C隔离是蜥蜴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蜥蜴原种与蜥蜴新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4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

22、,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44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A,某害虫种群对杀虫剂A产生了抗药性,但在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该害虫种群经过几代繁衍,发现该种群对杀虫剂A重新变得很敏感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害虫种群对杀虫剂A重新变得敏感是由于产生了新的物种B害虫种群的抗药性是杀虫剂A对害虫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C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对害虫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D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害虫种群发生了进化45花生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

23、含油量基困的自由组合D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困的基因频率增大二、非选择题(共45分)46果蝇唾腺染色体是遗传分析的理想材料,请回答:(1)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方法,证明了若唾腺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2)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该方法(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3)控制果蝇粘胶眼的基因(G)也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现有M(展翅正常眼)、N(正常翅粘胶眼)两只果蝇,其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如图甲所示:M果蝇的细胞中基因g最多有个D与d、

24、G与g每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定律M、N两果蝇杂交,F1中出现1/4的展翅粘胶眼果蝇,请在图乙中标出其相关基因染色体上的位置(4)现有一只展翅粘胶眼雄果蝇,欲确定基因D和G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兴趣小组让其与M果蝇杂交,请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D和G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D和G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47如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据图回答:(1)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和也不同(2)与图一中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是和(写中文名称)(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被命名为图三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

25、(填序号)(4)图四中Bt为控制晶体蛋白合成的基因,将Bt基因导人棉花细胞时,为避免基因转移影响其他植物,一般不会将该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的中,d过程对应于图三中过程(填序号)48图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过途径(填编号)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2)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3)品种A与途径3 中幼苗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B与品种C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若想获得基因型为hhrr的番茄植株,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途径,至少需要多少年(5)如果想得

26、到基因型为HhRrT(T不属该物种基因库的基因)这样的植株,常采用技术49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如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1)甲地所有的果绳称为(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特性(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I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多样性,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差异可能属于多样性(4)北美大陆在阶段II时,

27、一些地区的果蝇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多选)A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D可逆性突变使两地果蝇基因相同(5)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而且两地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最终导致(6)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 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 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填“甲地”或“乙地”)大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

28、题(毎小1分,共45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开花前人工去雄 开花后人工去雄 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 去雄后自然授粉去雄后人工授粉 授粉后套袋隔离 授粉后自然发育ABCD【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解答】解:豌豆杂交实验中,需在自花授粉前对母本人工去雄,错误; 对母本的去雄应该在开花前,错误; 对母本的去雄应该在自花授粉前,正确;去雄后要套袋隔离,再进行人工授粉,错误;去雄后进行人工授粉,正

29、确; 授粉后需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正确; 授粉后要套袋隔离,错误故选:D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分析】若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鉴别方法

30、:(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据此答题【解答】解: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A错误;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错误;C、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C正确;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错误故选:C

31、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BCD【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

32、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解答】解:由于甲、乙中都有D、d,所以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的分离,正确;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配对,所以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没有体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错误;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不同字母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正确;实验中只有一对基因,不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错误所以正确的有故选:A4下列有关推

33、理正确的是()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B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D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体【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完全显性的生物个体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隐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解答】解:A、隐性性状的个体(

34、aa)是纯合体,A正确;B、由于显性纯合体的后代必定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所以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Aa),B正确;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可能,因而难以独立确定,C正确;D、后代全为显性,双亲可以为显性纯合体,也可以有一方为显性杂合体(AAAa)等,D错误故选:ABC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相对性状中显

35、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解答】解:A、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A选项错误;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故B选项正确;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故C选项错误;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

36、:B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ABC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形成配子的时期,而图中属于形成配子的时期只有减数分裂的过程【解答】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

37、于即产生配子的步骤故选:A7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不正确的说法是()A不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D不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精细胞

38、;(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解答】解:A、如果将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起来分析,正好是三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A错误;B、如果将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起来分析,正好是三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后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所以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C、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

39、组成不同,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D、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产生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应完全相同,所以图示的两个精细胞,不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A8如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细胞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在此时期正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D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考

40、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乙表示有丝分裂,甲丙表示减数分裂【解答】解:A、根据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蟾蜍的性别为雌性,因此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在此时期正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B、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与亲代细胞相同,即AaBbXCXC,B正确;C、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

41、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C正确D、根据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蟾蜍的性别为雌性,所以应该用中华大蟾蜍的卵巢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D错误故选:D9假定某一个体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以后,可能形成和实际上生成的精子类型有()A3种和1种B6种和3种C8种和2种D9种和2种【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分析】由于题中提出“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这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利用该定律解题即可而题中另一个关键词为“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个这样的细胞

42、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4个精子,两种精子【解答】解: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因此具有三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以后,可能形成23种精子而在实际情况下,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4个精子,并且只有两种故选:C10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

43、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类型【解答】解:A、人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产生染色单体,且染色单体可达到92条,A正确;B、一般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应该相同,若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B正确;C、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C正确;

44、D、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但只有2种,即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D错误故选:ABC11图甲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图乙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K)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所示的变异类型均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图乙BC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C图甲中左图细胞对应图乙的AB段的某一时期D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则纺锤体、染色体和细胞板都可出现在CD段【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第

45、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2、图乙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

46、丝点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解答】解:A、图甲细胞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B、图乙BC段中DNA分子进行复制,所以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B正确;C、图甲中左图细胞对应图乙的EF段的某一时期,C错误;D、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则纺锤体、染色体都可出现在CD段,而细胞板可出现在EF段,D错误故选:B12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而一个卵母细胞则形成1个子细胞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

47、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C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分析】1、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2、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

48、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解答】解:A、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一个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也形成4个子细胞,包括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A错误;B、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实质是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B正确;C、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正确;D、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D正确故选:A13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

49、关系()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

50、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解答】解: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A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这也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B正确;C、DNA的双螺旋结构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C错误;D、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都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这体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D正确故选:C14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

51、,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1、由题意知,该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A占20%,因此A=T=1000020%=2000,C=G=3000,DNA分子复制2次形成4个DNA分子,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2、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A、T

52、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3、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NA中A=T2000,C=G=3000,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20002+30003=1.3104,A正确;B、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000(81)=2.1104个,B错误;C、由题意知被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C正确

53、;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DNA分子在两个,只含31P的分子数是6个,二者之比是1:3,D正确故选:B15如图所示真核细胞中的不同生理过程,乙图所示过程可产生甲图中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B乙图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甲图不同,转录产物一定是甲图过程的模板C核糖体在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中的碱基改变一定导致的结构改变D若上碱基A:C:U:G=1:2:3:4,则乙图模板链对应的DNA片段中A:C:T:G=2:3:2:3【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为翻译过程,其中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为多肽链;为核糖体,

54、是翻译的场所乙图为转录过程,其中DNA单链作为转录模板链,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解答】解:A、甲图表示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可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A错误;B、图乙所示过程叫做转录,转录产物为RNA,包括mRNA、tRNA和rRNA,其中只有mRNA可作为图甲翻译过程的模板,B错误;C、甲图中,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到左;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导致的结构改变,C错误;D、若上碱基A:C:U:G=1:2:3:4,则乙图模板链上T:G:A:C=1:2:3:4,非模板链上A:C:T:G=1:2:3:4,因此对应的DNA片段中A:C:T:G=2:3:2:3,D正确故选:D

55、16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其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204个碱基B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DATP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由题意可知该毒素合成后要分泌到细胞外,属于分泌蛋白质,分泌蛋白质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运输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翻译过程中,信使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

56、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信使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解答】解:A、已知其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考虑到终止密码子,控制该毒素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33+1)32=204个碱基,A正确B、控制该毒素的基因的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C、由题意可知该毒素合成后要分泌到细胞外,属于分泌蛋白质,而分泌蛋白质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D、该毒素合成时需要能量,能为生命活性之间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D正确故选:C17关于如图所示DNA

57、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B限制酶作用于部位,解旋酶作用于部位C该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D将此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不含15N的DNA分子占【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几种酶的作用的比较: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是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部位切割,是水解磷酸二酯键;解旋酶的作用是使DNA解旋形成单链,水解氢键3、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每一种DNA分子的碱基

58、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4、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是由1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螺旋形成的【解答】解:A、处碱基对缺失,也可能会引起基因结构改变而导致基因突变,A正确;B、限制酶水解磷酸二酯键,即图中的,解旋酶是水解氢键,即图中的,B正确;C、DNA分子的特异性是由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正确;D、将此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含有N15的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料,因此不论复制多少次,子代DNA都含有N15,D错误故选:D18近日,德国的科学家提出,CAF1(负责染色质组装的蛋白质复合物)可能通过保证DNA包绕在组蛋白

59、周围维持干细胞的全能性基于这一假设,他们通过抑制CAF1复合体表达,导致染色体重编程进人一种凝集化程度更低的状态,成功地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能够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可以过细胞分裂发育成个体CCAF1基因是通过控制CAF1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D科学家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的过程就是诱导基因突变的过程【考点】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但不能无限增殖,据此回答问题【解答】解:A、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A错误;B、在体外

60、培养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不能发育成新个体,B错误;C、据题目分析,CAF1基因是通过控制CAF1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C正确;D、科学家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的过程不是基因突变的过程,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19如图所示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別代表三种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中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它们的来源均有三个渠道B苯丙酮酸大量积累引起的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酶 的缺乏会导致白化病,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酪氨酸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不

61、含酶时,苯丙氨酸就只会生成苯丙酮酸,从而患苯丙酮尿症;如果含有酶,而不含酶时,尿黑酸不能生成物质Q,则会尿黑酸症;如果缺乏酶酶,不能合成黑色素,则会患白化病【解答】解:A、酪氨酸的来源有三个:食物、蛋白质分解和转氨基作用形成,而苯丙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不能通过食物获得,即苯丙氨酸的来源有两个渠道,A错误;B、苯丙酮酸大量积累引起的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C、酶的缺乏不能合成黑色素,进而导致白化病,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D、由图可知酪氨酸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D正确故选:A20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

62、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D艾弗里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4、萨顿运用

63、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答】解: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C正确;D、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并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故选:C21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A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B都是红色性状C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D都是白色性状【考点】基

64、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植株的基因型为Bb,其中红色显性基因B在缺失染色体上,白色隐性基因b在正常染色体上,且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但含有缺失染色体的卵细胞可育据此答题【解答】解:图示植株的基因型为Bb,其中红色显性基因B在缺失染色体上,由于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因此该植株能产生两种可育卵细胞,其基因型及比例为B:b=1:1,但只能产生一种可育精子,其基因型为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色性状(Bb):白色性状(bb)=1:1故选:C2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

65、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从而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秋水仙素的作用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解答】解:A、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故A选项错误;B、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这时便不利隐性基因的表达,故B选项错误;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易位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

66、序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故C选项错误;D、经秋水仙素等诱导成可育的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类型,故D选项正确故选:D23如图是基因组成为Aa的动物在形成精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B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C1个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最终可能形成4种类型的精细胞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分析】由图可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

67、分裂中期,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解答】解:A由于染色体的复制,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故A错误;B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再与卵细胞结合,形成XXX或XYY的后代,故B错误;C1个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一般形成2种精子,但发生了交叉互换,最终可能形成4种类型的精细胞,故C正确;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上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D错误故选:C2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B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68、C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

69、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解答】解:A、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A正确;B、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分离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错误;C、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有子果实,该果实中的种子再种下去后才能结出三倍体无籽果实,C错误;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A25甲、乙、丙是某二倍体动物的

70、3个正常细胞,其染色单体数分别为0、2N、4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最多B乙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正向细胞两极移动C丙细胞中可能有四个染色体组D甲、乙、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甲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乙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细胞中含有4N条染色单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据此答题【解答】解:A、甲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A正确;B、乙

71、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而这两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都没有向细胞两极移动,B错误;C、丙细胞中含有4N条染色单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而这些时期细胞中都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D、甲、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而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A26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带“?”的个体为胎儿已知A、a是与半乳糖血症有关的基因,且1号和2号不携带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用B和b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2号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C图中“?”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D图中“?

72、”可能既患红绿色盲又患半乳糖血症【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9号为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孩,而其父母正常,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解答】解:A、根据图中3号、4号都正常,9号为患半乳糖血症女性,可判断半乳糖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l号和2号不携带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可推测7号的基因型是AAXbY;由9号为半乳糖血症患者,可推出3号和4号关于半乳糖血症的基因型都为Aa,进一步推出8号关于半乳糖血症的基因型是AA或Aa,由此可求得12号关于半乳糖血症的基因型是AA或Aa;又因为12号不患色盲,因此其基

73、因型为AAXBY或AaXBY,B正确;C、由l0号患半乳糖血症,可推出5号和6号关于半乳糖血症的基因型都为Aa,进而推出11号关于半乳糖血症的基因型为AA、Aa,由此可求得图中“?”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C错误;D、仅分析色盲遗传,由于5号为红绿色盲患者,由此可确定11号的基因型为XBXb,再结合上述分析,可确定图中“?”若为男孩,则可能既患红绿色盲又患半乳糖血症,D正确故选:C27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是由于编码某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该遗传病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育能力对该遗传病进行调查,发病率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发病率的

74、调查要选择足够多的患者进行调查C若随机婚配该地区有的人其体内细胞有致病基因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分析】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

75、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该遗传病是由于编码某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可知,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B、发病率的调查要选择在人群中随机调查,B错误;C、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aa为患者,该病的发病率为,则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该地区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的细胞中都含有致病基因,因此含有致病基因的人占+2=,C正确;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故选:B2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可含有一到多个染色体组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

76、位置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解答】解:A、二倍体的单倍体为一个染色体组,多倍体的单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故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可含有一到多个染色体组,A正确;B、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错误;C

77、、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D、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B29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未必都是纯合子B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做母本,用二倍体西瓜做父本得到的种子的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的基因产生【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

78、析】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那么如果此物种是二倍体如某玉米植株基因型是Aa,其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 两种,当用秋水仙素使其染色体加倍以后,生成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两种纯合子;但如果此物种为四倍体、六倍体、八倍体等偶数倍多倍体时,如某四倍体马铃薯植株基因型为AAaa 时,则形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 3种类型当用秋水仙素使其染色体加倍以后,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A、AAaa、aaaa 3种其中 AAaa 则非纯合子,其他凡能产生正常配子的多倍体的单倍体,经用秋水仙素加倍后,得到的均有可能是非纯合子所以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只

79、针对二倍体植物成立【解答】解:A、单倍体Aa,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aa,属于杂合子,A正确;B、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发育成的胚细胞中也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正确;C、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错误;D、基因重组和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CD30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我国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

80、将活的R菌与加热杀死的S菌混合,部分R菌转化为S菌属于基因重组【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解答】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B、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自由组合,B错误;C、我国科学家培育抗虫棉,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D、将活的R菌与加热杀死的S菌混合,S型细菌的DNA使得部分R

81、菌转化为S菌,类似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B31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失败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二倍体植物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4条染色体【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据图分析,二倍体植株减数分裂失败形成的异常配子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自花授粉形成受精卵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发育形成四倍体【解答】解:A、减数分裂失败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B、二倍体

82、植物与四倍体植物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联会紊乱不可育,二者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正确;C、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加倍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错误;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定2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B32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人的22号染色体约由5000万个碱基单位组成,分析发现22号染色体上约有545个基因,下列有关关分析正确的是()A由22号染色体DNA转录的mRNA分子中碱基约2 500万个B神经细胞内的22号染色体DNA可转录出545种mRNA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在不断犮生变化【考

83、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1)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真核生物的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有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解答】解:A、真核基因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其中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因此由22号染色体DNA转录的mRNA分子中碱基数量少于2 500万个,A错误;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神经细胞内的22号染色体DNA可转录出的mRNA种类少于545种,

84、B错误;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C错误;D、在细胞周期中,基因也会发生选择性表达,因此mRNA的种类和含量在不断犮生变化,D正确故选:D33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每个植物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B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Cb中碱基对若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尾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

85、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分子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会引起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因此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进行自由组合,遵循连锁定律3、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解答】解: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b

86、、c基因不一定在每个细胞中都会表达,A错误;B、s、b基因位于一个DNA分子上,在遗传时遵循连锁定律,B错误;C、b中碱基对发生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C正确;D、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基因的本质是DNA,D错误故选:C34下列有关育种与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B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类型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D种群基因频率的发生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变异的应用;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1

8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解答】解:A、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正确;C、共同

88、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说明发生了生物进化,但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正确故选:C35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药性大增如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群落B若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抗生素使某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D过程使某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是基因突变;表示抗生素的选择作用;表示生

89、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解答】解: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种群,A错误;B、细菌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细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也不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变异是不定向,选择是定向的,抗生素起到选择的作用,C错误;D、抗生素的选择过程使某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3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B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定向积累,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可遗传变异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

90、遗传变异的方向【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解答】解:A、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种群基因库的改变,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B、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定向积累从而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可遗传变异,B正确;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

91、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因变异是不定向的,D正确故选:A37“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科学家研究发展,“超级细菌”的产生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如图表示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数量的关系,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菌与抗生素发生了共同进化BC点时细菌的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则一定发生了进化C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人们使用抗生素的结果D抗生素的使用导致B点细菌数量较少【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超级细菌”是对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92、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解答】解:A、细菌与抗生素发生了共同进化,A正确;B、C点时细菌的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则一定发生了进化,B正确;C、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D、抗生素的使用导致B点细菌数量较少,D正确故选:C38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三倍体西瓜不育,其变异可遗传给后代D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两条肽链是分别以胰岛素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1、共同进化指

93、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本质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发生时期及其原因减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

94、形成多倍体【解答】解: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或种间互助,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实现的,A错误;B、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C正确;D、转录时的模板为DNA中的一条链,故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这两条肽链是均以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D错误故选:C39最新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了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

95、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B按照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

96、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解答】解:A、黄金色葡萄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没有基因重组与染色体畸变,A错误;B、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是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超级细菌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并不一定消亡,D错误故选:C40某电池厂旁的河流

97、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经过9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清除镉后的9代繁衍中,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B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C清除镉后,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D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是镉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蠕虫通过变异存在着对镉有抵抗力的差异,在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淘汰了对镉抵抗力弱的个体,对镉抵抗力强的有利变异得到保存,这一现状通过遗传不断积累,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解答】解:A、在清除镉后的9代繁衍中,蠕虫种群的基因频

98、率发生了改变,种群发生了进化,A错误;B、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对镉抵抗力强的有利变异在减少,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没有出现蠕虫新物种,B错误;C、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又经过了9代繁衍,所以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C正确;D、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是蠕虫基因突变的结果,而不是镉诱导产生的,D错误故选:C41农药DDT抗性家蝇品系的产生,是由于家蝇体内编码脱氯化氢酶基因(DHCE)突变造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因使用DDT导致家蝇体内DHCE基因突变B抗性家蝇品种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C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物种DDDT抗性品系的产生不影响家蝇种

99、群的基因频率【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使用DDT只是对家蝇进行了选择,A错误;B、抗性家蝇品种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在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物种,C错误;D、DDT抗性品系

100、的产生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故影响家蝇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B42某小岛上的部分原种蜥蜴,通过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演化成蜥蜴新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蜥蜴原种发生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C隔离是蜥蜴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蜥蜴原种与蜥蜴新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过程中基

101、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解答】解: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B正确;C、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D、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D错误故选:D4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

102、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长期地理隔离,会造成种群基因库差异,进而产生生殖隔离,生物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生物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共同进化【解答】解:A、“狮虎兽”高度不育,说明虎和狮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进而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

103、物种,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改变,C错误;D、生物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D错误故选:B44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A,某害虫种群对杀虫剂A产生了抗药性,但在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该害虫种群经过几代繁衍,发现该种群对杀虫剂A重新变得很敏感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害虫种群对杀虫剂A重新变得敏感是由于产生了新的物种B害虫种群的抗药性是杀虫剂A对害虫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C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对害虫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D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害虫种群发生了进化【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

104、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解

105、答】解:A、A害虫种群重新对杀虫剂A变得敏感是由于停止使用杀虫剂A段时间后害虫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不具有抗性的个体,该种群再重新接触杀虫剂A,种群中不具有抗性的个体将会死亡,这就是害虫重新对杀虫剂A变得敏感的原因,该种群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A错误;B、使用杀虫剂A后,害虫种群中大量不具有抗性的个体死亡,具有抗性的个体保留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样种群中将会出现大量的具有抗性的个体,从而出现抗药性现象,B正确;C、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害虫种群中对杀虫剂A不具有抗性的个体数量会增加,此时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和不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都会繁殖,C正确;D、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害虫种群中由于出现了对杀虫

106、剂A不具有抗性的个体,从而导致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这说明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害虫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故选:A45花生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困的自由组合D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困的基因频率增大【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选择育种对基因频率的影响,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结合题图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等于1,选择育种对其无影响

107、A描述错误B、由于基因频率改变,基因库改变,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因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描述错误C、自由组合发生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并且自由组合也不是人能定向诱导的C描述错误D、选择育种淘汰含油量低的个体,使高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描述正确故应选D二、非选择题(共45分)46果蝇唾腺染色体是遗传分析的理想材料,请回答:(1)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若唾腺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2)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逐代随机交配

108、来保存D基因,该方法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D基因频率逐渐降低(3)控制果蝇粘胶眼的基因(G)也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现有M(展翅正常眼)、N(正常翅粘胶眼)两只果蝇,其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如图甲所示:M果蝇的细胞中基因g最多有4个D与d、G与g每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M、N两果蝇杂交,F1中出现1/4的展翅粘胶眼果蝇,请在图乙中标出其相关基因染色体上的位置(4)现有一只展翅粘胶眼雄果蝇,欲确定基因D和G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兴趣小组让其与M果蝇杂交,请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正常眼:展翅正常眼:展翅粘胶眼=1:1:1,则D和G位于同一

109、条染色体上;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粘胶眼:展翅正常眼:展翅粘胶眼=1:1:1,则D和G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图中M为Ddgg,且Dg连锁,dg连锁;N的基因型为DDGg,且dG连锁,dg连锁,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1)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染色体上的DNA可被染料染成明暗相间、宽窄不一的横纹,横纹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若唾腺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则其上横纹(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都将发生改变(2)已知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DD)致死,若Dd的果蝇逐代随机交配,则D基

110、因频率逐渐降低,不能用于保存D基因(3)图中M果蝇的基因型为Ddgg,其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可以出现4个gD与d、G与g每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者之间遵循连锁与互换定律图中M为Ddgg,且Dg连锁,dg连锁;N的基因型为DDGg,且dG连锁,dg连锁,则F1中出现展翅粘胶眼果蝇的比例为,基因位置如图:(4)展翅粘胶眼的基因型为DdGg,与M为Ddgg(Dg连锁,dg连锁)杂交:若D和G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基因型为DDGg(DD纯合致死)、DdGg、Ddgg、ddGg,所以后代正常翅正常眼:展翅正常眼:展翅粘胶眼=1:1:1;同理若D和G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正

111、常翅粘胶眼:展翅正常眼:展翅粘胶眼=1:1:1故答案为:(1)假说演绎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数目或排列顺序(2)不可行 D基因频率逐渐降低(3)4 基因分离(4)正常翅正常眼:展翅正常眼:展翅粘胶眼=1:1:1 正常翅粘胶眼:展翅正常眼:展翅粘胶眼=1:1:147如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据图回答:(1)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酶和原料也不同(2)与图一中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是核糖和尿嘧啶(写中文名称)(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被命名为中心法则图三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填序号)(4)图四中Bt为控制晶体蛋白合成的基因,将Bt基因

112、导人棉花细胞时,为避免基因转移影响其他植物,一般不会将该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的细胞核中,d过程对应于图三中过程(填序号)【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转基因技术【分析】分析题图:图一表示转录过程,即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图二表示DNA自我复制,即在细胞核内,以DNA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DNA的过程图三表示中心法则,其中DNA的复制、是逆转录、是转录、是RNA的复制、是翻译图四中表示基因工程,其中a目的基因的获取,b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d目的基因的表达【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一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

113、程,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图二表示DNA复制过程,模板是亲代DNA的两条链,原料是脱氧核苷酸,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2)图一中C链(RNA)与A(DN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物质是核糖和尿嘧啶(3)图三表示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RNA复制和逆转录只能发生在少数RNA病毒中,因此图三中能在人体细胞中发生的是(4)图四中Bt为控制晶体蛋白合成的基因,将Bt基因导人棉花细胞时,为避免基因转移影响其他植物,一般不会将该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的细胞核中,d过程对应于图三中转录、翻译过程故答案为:(1)酶 原料(2)核糖 尿嘧啶(3

114、)中心法则 (4)细胞核 48图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过途径2、3(填编号)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2)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00%(3)品种A与途径3 中幼苗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B与品种C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4)若想获得基因型为hhrr的番茄植株,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途径1,至少需要多少2年(5)如果想得到基因型为HhRrT(T不属该物种基因库的基因)这样的植株,常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考点】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生物

115、变异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其中途径1是杂交育种;途径2是单倍体育种,该途径中将花粉培养成单倍体幼苗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该途径中将叶肉细胞培养成幼苗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4是诱变育种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1)途径2中将

116、花粉培养成单倍体幼苗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3中将叶肉细胞培养成幼苗也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途径4是用射线处理种子,得到品种D,属于诱变育种,其遗传学原理为基因突变(2)途径2是通过花粉的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的二倍体植株,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由于得到的个体都是纯合体,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00%(3)由于番茄植株的基因型是HhRr,所以杂交育种后,得到的品种A仍为双显性的几率为=,得到的品种A仍为HhRr的几率为=品种B是单倍体育种获得为二倍体,品种C是多倍体育种获得为四倍体,故品种B与品种C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4)若想获得基因型为h

117、hrr的番茄植株,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途径1杂交育种,至少需要2年(5)如果想得到基因型为HhRrT(T不属该物种基因库的基因)这样的植株,常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故答案为:(1)2、3 基因突变(2)单倍体育种 100%(3) 0(4)1 2(5)基因工程49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如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1)甲地所有的果绳称为种群(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

118、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特性(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I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物种多样性,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差异可能属于遗传多样性(4)北美大陆在阶段II时,一些地区的果蝇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ACD(多选)A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D可逆性突变使两地果蝇基因相同(5)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而且两地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最终导致生殖隔离(6)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

119、 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 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甲地(填“甲地”或“乙地”)大【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2、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解答】解:(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

120、有不定向性的特点(3)甲、乙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叫做遗传多样性(4)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渐变的环境,这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A正确;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能对生物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C正确;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D正确故选:ACD(5)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生殖隔离(6)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故答案为:(1)种群(2)不定向(3)物种 遗传(4)ACD(5)生殖隔离(6)甲地2016年9月1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