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题注意:选择题按题号涂在答题卡上 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卷I(80分)一、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今天,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声音不时响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那么,中国小说到底有哪些有别于西方的传统?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西方小说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中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重潜在的结构,例如明清小说中的 “四季结构”,或者说“季节
2、的转换”。以红楼梦为例,“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如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一部红楼梦,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可以说,“四季”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深具启发意义。而 “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构成了与西方小说传统的标准大异其趣的景观。另外,注重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以语言来表现人甚至用来表现故事,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传统。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小说,往往对人
3、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中国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神情毕肖的个人,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胡适赞美海上花列传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认为它的长处在于“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地发展”。其中,“语言的传神”是胡适认定这部作品为杰作的重要依据。当然,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小说传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转化。老舍、张爱玲、沈从文等现代作家融合中国小说传统与西方叙事经验的写作,已经成为中国小说传统的一部分。传统需要更新、生长与创造
4、,传统正是在与创新错综复杂、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时,才得以延续的。正如老舍所说,“旧文化的不死,全仗着新文化的输入”。中国小说传统,应该得到不断的发掘、继承和发扬。中国小说唯有继承发扬自身的传统,才有可能产生世界性的优秀小说作品。正如昆德拉所说的,“伟大的作品只能诞生于它们所属艺术的历史中,同时参与这个历史”。摘编自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有些中国小说偏离了中国小说优秀传统,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B.中西方小说都注重叙述故事,但中国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有自身独特的传统。C.红楼梦中的 “非叙事性”情节结构虽然没有叙事
5、功能,却深具启发意义。D.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既继承了中国小说传统,又丰富了中国小说传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以 “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呼声响起”的背景为前提,引出了论证话题。B.文章在对比论证手法之外,还大量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C.文章从“叙事传统”和 “人物语言”两个方面来论证分析中国小说有别于西方的独特传统。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中西小说传统的区别,紧接着论证继承发扬中国小说传统的重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与西方小说传统的标准表现得差异很大,体现在叙事结构之
6、外还具有一种潜在的结构。B.中国小说都有一显一隐的独特的“四季”叙事结构,这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C.被胡适认定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的海上花列传的最大长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传神。D.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固然值得借鉴,但“注重人物语言描写”等中国小说传统必须继承发扬。(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网游成瘾者显示出种种被网游加害的人生
7、。重者,导致青少年自杀、他杀、自残、严重损害健康甚至毁掉生命(过度游戏导致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脑卒中死亡);轻者,导致青少年走向暴力化、失能化、不能应对现实世界,从而被边缘化。 如何应对游戏成瘾问题?一方面,我国卫生部门需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游戏成瘾这一新疾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内情况进行更多的研究,包括生活研究和临床研究,以推进国民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认识;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矫正游戏成瘾,包括心理、教育、亲情和行为方式,毕竟游戏成瘾是一种非常复杂和顽固的社会心理问题,不是只有医学一种方式才能治愈。(摘编自“搜狐网”)材料二:从游戏本身的设计来看,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有关专家指出,
8、游戏中正面反馈的周期较短,而现实中正面反馈的周期较长。人之所以会重复一个行为,是因为在这一行为之下,内心会有一种获得感,也就是“阳性强化”。在游戏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一个奖励,游戏者很容易在这种一个接一个的奖励体验下沉浸其中。 以前段时间最为流行的一款手机游戏为例,游戏者每击杀对方控制的角色一次,都会获得大量金钱和经验值,这些金钱和经验值可以用来购买装备提升等级,从而让自己控制的角色更为强大,通过不断击杀对方角色,自己的角色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大,当双方实力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就可以轻易地摧毁敌方基地,从而取得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击杀敌方角色获得经验、金钱,可以视为第一次正面反馈;通过
9、购买装备提升等级,可以视为第二次正面反馈;装备和等级的提升,又可以为下一次击杀对方角色奠定基础,这样很容易形成正面反馈的循环,最终在摧毁敌方主基地的时候,正面反馈臻至最大化,带来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即使是一局游戏结束之后,反馈机制仍然存在,赢了,会提升段位;进一步巩固游戏者的心理满足感;输了,会跌落段位,通过游戏者不服输的心态让其再开始一局游戏,以弥补自己对正面反馈的需求。(摘编自赵丰、李轶群记者调查游戏成瘾问题,虚拟空间诱生“虚拟人格”,大众日报2018年6月)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WHO)18日发布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被列为疾病。消息甫出,就引发广泛关注
10、。 在此之前,有些家长为了强制孩子戒除“网瘾”,不惜将孩子送去接受杨永信的“网瘾电击疗法”,或者送去豫章学院接受暴力体罚,很多孩子因此留下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可见,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将进一步引发诸多家长对孩子沉迷游戏的焦虑,从而诱发更多不科学惩戒机构的盛行。当“网瘾”还未被正式列入精神类疾病的时候,仅仅因为一些家长的焦虑和恐慌,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的宣传,许多儿童就被强制剥夺人身自由,甚至被虐待。事后,许多相关责任人并未受到法律处罚,那些期望通过强制惩戒改变儿童行为的家长也未能调整自己的认知。英国心理学会发言人钱德拉萨克塞纳认为,玩游戏的人中,仅少数会发展到“游戏障碍”所定义的程度,把
11、它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可能会引发家长不必要的忧虑。如今,最值得警惕的,就是这些不必要的忧虑。他们忽略世卫组织对于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初衷,忽视对精神疾病患者权利的尊重,而更加迫切地去拥抱那些错误的戒除办法。如果真的希望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正确做法是引导他们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培养更全面健康的生活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迷信暴力可以改变一切。越是不健康的引导方式,越是会强化儿童通过游戏来逃避现实,从而变成恶性循环。将游戏障碍列为疾病,需要全社会关注精神卫生,而不是变成杨永信和豫章学院们敛财的由头。(摘编自姚遥游戏成瘾列为疾病:警惕杨永信们重新抬头,新京报2018年6月21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12、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有网瘾和有网瘾倾向的占1/4以上,其中,程度较重的会导致青少年自杀、他杀、自残、严重损害健康甚至毁掉生命;轻者也有很多不良影响。B.前段时间最为流行的手机游戏中,游戏者每击杀对方控制角色一次,会获得大量金钱和经验值,这些金钱和经验值成为提升等级的条件,也是游戏者的动力源。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障碍”列为疾病,因此有些家长为了强制孩子戒除“网瘾”,不惜让孩子接受“网瘾电击疗法”或暴力体罚。D.英国心理学会发言人钱德拉萨克塞纳认为,家长不必过分忧虑把“游戏障碍”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因为玩游戏的人中,仅少数会发展到游戏障碍所定
13、义的程度。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矫正游戏成瘾可以尝试多种方式,因为游戏成瘾是一种非常复杂和顽固的社会心理问题,不是只有医学一种方式才能治愈,心理、教育、亲情等也可参与治疗。B.反馈机制在游戏过程中和游戏结束后都存在,这种机制给游戏者带来最大的心理满足或激发他们不服输的心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就解释了玩游戏会上瘾的原因。C.那些期望通过强制惩戒改变儿童行为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因为越是不健康的引导方式,越是会强化儿童通过游戏来逃避现实,从而变成恶性循环,适得其反。D.游戏中正面反馈的周期较短,但现实中正面反馈的周期较长,因此很多人对游戏上瘾,这也启示我们
14、,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正面反馈多一些,反馈周期短一些。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老秤收藏家凌鼎年 粱歆臣是锦溪镇土生土长的老住户。他这人不抽烟不喝酒,就一爱好,喜欢老物件。在镇上,他也算资深的收藏家了。不过,他的收藏与众不同,他不收藏书画,不收藏瓷器,不收藏玉器,不收藏铜器,也不收藏石头,他单单收藏老秤,即杆秤。梁歆臣偏爱收藏杆秤,与他的外婆有关。 他外婆家有一杆老式的红木秤,堪称杆秤之王。外婆轻易不拿出,每到二十四节气的立夏这天,外婆就把那杆老式的红木大秤拿出来,挂在房梁上称孩
15、子的重量,据说是个古老的风俗:胖了,谓之增福;瘦了,谓之消肉。粱歆臣记得很清楚,称男孩时外婆会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丸卿也好攀。”称姑娘时外婆会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外婆临终前,把那杆大秤送给了粱歆臣,对他说:“这是外婆唯一能传给你的东西,好好保存,留点念想。” 后来,锦溪镇上最后一个做杆秤的范老伯过世了,他儿子在外地工作,回来处理他老爸的遗物,对于老屋的那些杆秤,他一点兴趣也没有,准备廉价处理掉。梁歆臣凑巧遇上了,一看大大小小有百多杆秤呢,有红木的,有柞栎木的,都是上等木质的,梁歆臣越看越喜欢,一咬牙就包圆买
16、下了,回去后,被他老婆一顿臭骂。 不过从此后,他开始收藏杆秤。每次出差,他一有闲就跑古玩市场,见到好的杆秤就买下,还去乡下、小镇寻觅老式杆秤。一晃三十多年,他的藏品中,有垒杆秤,有银杆秤,有铜杆秤,有玉杆秤,有象牙杆秤,有骨杆秤。大的几米长,小的半尺不到,叫戥子秤,称金、称银、称中药材的。 粱歆臣收藏杆秤,他老婆一直是反对者。她认为收藏书画、瓷器、玉器等,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而收藏杆秤这种淘汰货,既占地方,又浪费钱,如果把这些钱放在股市,说不定旱翻了几番了。但他依然沉湎其中。 有记者来采访他:“杆秤为什么是十六两一斤,而不是十进制的?”梁歆臣答曰:“相传杆秤是苏州的范蠡发明的,他采用北斗七星、
17、南斗六星做标记,共十三颗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就是十六颗星,一颗星代表一两。如果商家少一两则减福,少二两则损禄,少三两则折寿,因此,杆秤又称公平秤、良心秤。”粱歆臣还写了一本杆秤史话,收录各式老秤,以及与秤有关的典故、传说,评价还不错。可这是自费出版的,老婆意见更大了,认为他赚钱无术,用钱无数。 粱歆臣的儿子三十出头了,还没有结婚。据说买不起房子是重要原因之一,这成了粱歆臣的心痛。有一天,粱歆臣的老婆接了个电话,打电话的人自称姓范,问梁歆巨收藏的杆秤愿不愿出手,他可以给个好价钱。粱歆臣的老婆一听就来劲了,说:“给我儿子准备婚房就换。”过了几天,姓范的又来电话说:“要房子可以,但必须用梁歆臣收
18、藏的杆秤来换,并立下文书,永不反悔。”梁歆臣的老婆兴奋得一口答应,但冷静后,她又觉得此事要做通老公的思想,还有点难度。可这是给儿子准备婚房的唯一机会,绝不能失去。 有一天,老婆见老公心情很好,就抓住机会说:“儿子有女朋友了,但女朋友说了,有房子,马上结婚,没有房子,吹灯拔蜡。”梁歆臣无奈地说:“现在这房价,哪买得起?”老婆说:“有老板愿意给你房,但看中了你的收藏。”“啥?看中我的杆秤?不行,不行,万万不行!你的收藏重要,还是儿子的婚事重要你太自私了。天底下哪有你这样的爹?要秤还是要儿子,你自己选吧!”梁歆臣痛苦万分,但为了儿子,他决定与这位老板好好谈一谈,就算嫁女儿,也得嫁个好人家吧。老板邀请
19、梁歆臣去他公司看一下。梁歆臣没有想到老板是个儒商,那公司像个园林似的,假山、亭子、水榭、花房,一应俱全。那办公大楼更是挂满了名人字画、雕塑、古玩等,还辟有专门的书画室与茶室,很有文化氛围。粱歆臣放心多了。 喝茶时,老板说他是范蠡的后代,听说杆秤是他先祖发明的,感情上不一样。而他公司信奉的理念就是诚信经营,与杆秤的公平、不欺的内涵相吻合,因此就有收藏杆秤的意向。他还说,让一个收藏家割爱,这很难。不过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准备开个老秤博物馆,聘请梁歆臣任馆长负责管理,工资照有。梁歆臣一听,开博物馆不是自己梦寐已久的吗?太好了。这范老板一定懂心理学,怪不得他生意做得这么好。他连忙说:“如果让我当馆长
20、,工资我不要。我一定尽心尽力把老秤博物馆管理好。”半年后,粱歆臣双喜临门:儿子结婚,老秤博物馆也正式开张了。梁歆臣笑得嘴都合不拢。(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3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通过对梁歆臣收藏杆秤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对杆秤了解之透、投入之深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痴迷于杆秤文化的收藏家形象。B.购买杆秤的老板的公司的文化氛围浓厚,可见他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儒商,他对文化的喜爱和梁歆臣的老婆对利益的看重形成鲜明对比。C.小说用含蓄凝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收藏家的故事。“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等俗语的引用,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
21、D.范老伯的儿子对杆秤毫无兴趣,粱歆臣的老婆也认为收藏杆秤没有经济价值,暗示了杆秤所处的社会环境,透露出作者的隐忧。8.小说以收藏杆秤、研究杆秤、置换杆秤为主要情节,已然完整,那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9.文章结尾处写“梁歆臣笑得嘴都合不拢”,他的“笑”里有几种含义?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祖惔,南康太守。父叔度,恭谨有行业。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
22、,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侵夕,
23、尚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清道而动,帝王成则,古今深诫,安不忘危。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适可以慰四海之望。”亦优诏纳之。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薨于位,时年七十九。(选自宋书何尚之传,有删改)注摴蒱: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B.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
24、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C.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D.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D.薨,是后代对死亡的一种隐晦的说法,指的是古代的诸侯或者有爵位的
25、官员去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何尚之热心办学,反响热烈。何尚之在丹阳城外建宅院,办学校,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称之为南学。B.何尚之观察入微,洞悉先机。左卫将军范晔欲图谋不轨,何尚之有所察觉,先发制人,得到皇帝的嘉奖。C.何尚之为民请命,鞠躬尽瘁。皇帝想在建造玄武湖和华林园的过程中过分地役使百姓,何尚之上书阻止。D.何尚之为国为民,深得圣心。何尚之的进言,多能得到皇帝的认同,晚年病重,帝还派谴专人探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2)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
26、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和子由四首送春苏轼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注】法界观:即注华严法界观,唐代杜顺著,宗密注,据苏轼自注,苏辙“近看此书”而他还“未尝见”,故说“凭君借取”。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的诗而写的。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虽然“青春”已难挽回,但诗人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C.本诗章法绵密,语
27、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15.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陶渊明以“云”“鸟”作比,说明自己无心做官,有意归家。(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的诗句是:“ ,_”。 (3) 庄子逍遥游引述谐之言,描述鲲鹏凭借六月的大风,以“ , ”的雄姿离开北海飞往南海。 (4)王勃滕王阁序用“_,_ ;_,
28、_”写出了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富庶繁华的气象。(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宠辱不惊的句子是:_,_ ,_,_。 (6)“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陈情表用_,_”两句写出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卷II(7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3小题,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_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_地推销自己,力图卖个好价钱。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_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 _闹得沸沸扬扬。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
29、甘地的话:“沉默是信奉真理人的精神练习之一。”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广告造就不了文豪。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种种热闹一时的吹捧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 ),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
30、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侃侃而谈 大张旗鼓 不堪入目 先声夺人B.侃侃而谈 兴师动众 俗不可耐 先发制人C.夸夸其谈 兴师动众 不堪入目 先发制人D.夸夸其谈 大张旗鼓 俗不可耐 先声夺人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B.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C.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D.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B.
31、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虽然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C.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的人却懂得沉默的价值D.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这种人懂得沉默的价值四、文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分,共4分)20.下列各句中,和“复驾言兮焉求”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1分)遂见用于小邑童子何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而莫之夭阏者之二虫又何知门虽设而常关大王来何操蚓无爪牙之利A.B.C.D.2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1分)A.园日涉以成趣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水击三千里2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1分)A.悦亲戚之情话B.欲苟顺私
32、情,则告诉不许C.翱翔蓬蒿之间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23.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1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泉涓涓而始流C.风飘飘而吹衣D.控蛮荆而引瓯越六、材料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段学生集体给家长下跪磕头的视频引发争议。学生叩首的行为引发部分网友质疑:有多种感恩的形式,为何选择这种?不少网友质疑学校此举是“形式主义”,但学校官微回怼也很耿直到底发生了什么?2018年11月19日,河南一所中学在高考倒计时200 天当天,组织高三年级2000多名学生进行包括励志演讲、50华里远足、感恩教育三部分的教育活动,在最后进行的
33、感恩教育环节中,当家长为孩子读完家书,学校安排所有同学向家长磕头谢恩,此举在网络上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质疑这种感恩教育是“作秀”,涉嫌“道德绑架”。事后,该所学校回应,这只是一种形式,想教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责任、担当。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1.C; 2.D; 3.D解析:1.“红楼梦中的 “非叙事性”情节结构虽然没有叙事功能”错,原文“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而“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可推出,
34、“非叙事性”情节结构”也有叙事功能。2.在分析了区别之后,文章倒数第二段指出“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选项遗漏了这一段的内容。3.A项不仅体现在 “在叙事结构之外独特的另一种潜在的结构”,还有“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 B项“都有”错误,原文 “明清小说大多有”。C项 “最大长处”错,原文“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地发展”这些是并列关系,不能体现“最大长处”。D项整合“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 “老舍、张爱玲、沈从文等现代作家融合中国小说传统与西方叙事经验的写作”等信息推出。答案:4.C; 5.B; 6.材料一:主要介绍我
35、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情况及如何应对网络成瘾问题。 材料二:以前段时间最流行的手机游戏为例分析游戏让人深陷其中的原因。材料三:对沉迷游戏的孩子进行不科学的惩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引起社会各方面重视。解析:4.强加因果,“因此有些家长为了强制孩子戒除网瘾暴力体罚”不当,原文为“在此之前,有些家长为了强制心理阴影”。5.“这种机制给游戏者带来最大的心理满足”理解有误,原文为“最终在摧毁敌方主基地的时候,正面反馈臻至最大化,带来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材料内容,第一则材料的两段内容,第一段通过数据介绍我国青少年游戏成瘾情况,第二段则讲如何应对游戏成瘾问题。
36、材料二中的第一段主要介绍游戏让人深陷其中的原因,后三段内容是举例分析。材料三第一段主要讲游戏成瘾被列为疾病,后面主要是针对家长对沉迷游戏的孩子进行不科学惩戒的评论及建议。答案:7.C; 8.情节上,运用插叙手法,点明梁歆臣收藏杆秤的原因,是继承了外婆的遗愿。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梁歆臣收藏杆秤做铺垫(若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主旨上,表现了杆秤文化由来已久,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表达了守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9.(1).梁歆臣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解决了儿子的婚房问题,减轻了生活压力。(2)志趣高洁、情趣脱俗的他一生钟爱传统老杆秤,虽然杆秤被置换了出去,但物尽其用,而
37、且他在博物馆任馆长,兴趣爱好得以继续保持,老杆秤得以留存。(3)以物置物,这种方式契合了杆秤文化公平、不欺的内涵,彰显了商人诚信经营的原则,呼吁公正、讲良心的经营理念,物质文明的发达让不少传统手工艺品面临消亡的困境,梁歆臣把杆秤送进博物馆,使杆秤有了更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欣赏这些私人收藏,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解析:7.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 文章的语言风格并不是“含蓄凝练”,而是明白晓畅、通俗自然。8.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分析小说某一段落的作用,首先需要明确该段的内容:第二段回忆了梁歆臣外婆对杆秤的使用以及外婆的遗愿。结合第一段对梁歆臣收藏杆秤的介
38、绍,可知此段在叙述上属于插叙,点明了梁歆臣收藏杆秤的原因。然后,从结构、主旨两方面分析其作用。从结构上,写外婆使用杆秤及其遗愿引出了下文,为下文写梁歆臣收藏杆秤做铺垫;从主旨上讲,第二段中外婆用秤称孩子的情节说明杆秤文化由来已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小说借梁歆臣收藏杆秤表达传承文化的主题相呼应。9.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笑”的含义,其实就是分析令梁歆臣感到高兴的事。首先根据最后一段的“双喜临门”可知,儿子的婚房问题得以解决,减轻了生活压力,为一“喜”;老秤博物馆开张,杆秤物尽其用,且他任馆长,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一“喜
39、”。另外,从杆秤的内涵看,他和范家后人的交易符合他所认为的公平原则,维护了商人公正、讲良心的经营理念,契合杆秤的精神,此为一“喜”。除此之外, 结合小说主题,梁歆臣把杆秤送进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杆秤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此为一“喜”。 二、古代诗文阅读答案:10.C; 11.A; 12.B; 13.(1)何尚之少年时行事颇为轻浮,还喜欢赌博,长大之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 (2)如果遇上汲黯、辛毗(那样的忠臣),(就)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解析:10.此题是断句题。做此题时一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
40、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每句的主语。此题考查点是“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这三个完整的句子。这三个句子不能拆开,拆开以后文意不通,故选C项。11.铁钺:在这里代指杀戮。12.“先发制人”的表述不准确,原文没有提及。13.(1)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轻薄(行事轻浮)、折节(改变平素志行)、蹈道(履行正道)、见称(被动句式)。 (2)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值(遇到)、犯颜(冒犯君上或尊长的威严)、切谏(直言极谏)、顺默(顺从其势而沉默不语)。 参考译文 何尚之,字彦德,是庐江府淆城县人。(他的)曾祖何准,品德高尚不应朝廷的征召,(没有出仕)。(他的)祖父何恢,
41、曾任南康太守。(他的)父亲何叔度,为人恭顺谦谨有德行功业。何尚之少年时行事颇为轻浮,还喜欢赌博,长大之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元嘉十三年,彭城王刘义康想任命司徒左苌史刘斌为丹阳尹,皇上不答应。(刘义康)于是就任命何尚之为丹阳尹,(何尚之)在丹阳城南外建造宅院,设置玄学,聚集学生。东海人徐秀,庐江人何昙、黄回,颍川人荀子华,太原人孙宗昌、王延秀,鲁郡人孔惠宣,一起(因为)仰慕(丹阳郡兴盛的)玄学前来游学,称为南学。当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何尚之觉察到他的意趣不同寻常,(于是就)禀告太祖应当让他出京任职广州,如果(范晔)在京城谋乱事成,不得不对其施加刑罚,(如此)屡次诛杀大臣,对皇
42、上的圣明教化有损害。皇上说:“范晔(谋乱)的事迹还未明显,就事先罢免他,各地官民就会说你们这些人不能容纳人才,认为我听信谗言。只让人们都知道这些,不用担心出现大的哗变。”范晔后来因谋反被杀,皇上赞赏他有先见。国子学建立后,(何尚之)兼任国子祭酒。 元嘉二十三年,(何尚之)调任尚书右仆射,兼任散骑常侍。这一年修造玄武湖,皇上想在湖中建造方丈、蓬莱、瀛洲三座神山,何尚之坚决劝谏,皇上就停止了(计划)。当时(皇上)又修造华林园,并在盛夏役使人工,何尚之又劝谏,认为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皇上不答应,说:“百姓常常自己背朝太阳(劳作),这点(工程)不足以使百姓辛劳。”当时皇上(到赴)巡幸,还经常秉烛夜游,
43、何尚之又上表劝谏说:“万乘大国应当自重,尊威不可忽视,这(本应是皇上)圣心明鉴的,哪里需要用我来说明呢。圣上近来连连出游,还经常彻夜游赏,朝廷上下群情反对,实在不能安宁。清理道路再出行,帝王要以此作为出行的准则,(这是)古今(帝王)深深警诫的事,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会有危险。如果遇上汲黯、辛毗(那样的忠臣),(也)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我)特别希望(皇上)稍微采纳一下我的诚挚的愚见,想着自我省察,不因为我的碌碌无为废弃(我的真言),才可以宽慰天下人的期望。”(皇上最终)也下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嘉奖他。 大明二年,(皇上)让他担任左光禄、开
44、府仪同三司等职位。四年,(何尚之)病重,(皇帝)下诏派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耶王钊探视、慰问。(何尚之)死于任上,当时七十九岁。14.B15.(1)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2)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朵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解析:14.“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理解错误,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已不将诗名一类的浮名放在心上的消极心态。15.本诗出句以反问语气开头,着一“可”字,表示“青春”已无可挽回地消逝了。杜甫曲江诗有“何用浮名绊此身”句,苏轼反用其意,表示“欲将诗句绊余晖”。表
45、明诗人已把功名事业一类浮名排除在外了。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心灰意懒。前句直赋其心灰意懒之情,以“惟”字加强语气;后句用一“亦”字,以黄蜂之懒比己之懒。颈联是化用杜枚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句意,出句写景,遥接首句,“俱扫尽”的“俱”字说明春色已荡然无存;对句抒情,是对“酒阑”句的进一步发挥,说自己淡泊宁静,泯除机心,不把老病放在心上。尾联是进一步抒情,诗人想要借法界观里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却世间之烦恼。三、语言文字运用16.答案:(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舸舰
46、弥津;青雀黄龙之舳;(5).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17.D; 18.C; 19.A解析: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地谈话;“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根据语境“仅仅出于表现欲”,应用“夸夸其谈”。“大张旗鼓”形容大造声势;“兴师动众”泛指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根据语境中“推销自己,力图卖个好价钱。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
47、的豪言”,应用“大张旗鼓”。“不堪入目”形容事物十分丑恶、低劣或行为十分庸俗;“俗不可耐”指庸俗得使人无法忍受,根据语境后文修饰的是“小说”,应用“俗不可耐”合适。“先声夺人”指先张扬声势以挫伤对方的士气,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先发制人”指先行动以取得主动权,制伏对方,根据语境“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并未表现制伏对方,应用“先声夺人”。故选D。18.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句中,“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结构混乱,“
48、靠着”和”以为”两种句式杂糅,可排除A、D,“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中“发誓豪言”搭配不当,排除B。故选C。19.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根据横线后面,“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可以判断,该处应强调“善于倾听沉默”,可排除C、D,从语意连贯上看,AB两个句子区别在于用“却”还是“虽然”好,从语境上看,用转折句更能突出后句“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可排除B。故选A。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
49、。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答案:D解析:例句和D项中的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为被动句,是判断句,是一般句式,是定语后置句。21.答案:C解
50、析: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22.答案:C 解析:翱翔:古今义均指在空中回旋地飞。A项,情话:今义指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古义指知心话。8项,告诉:今义指说给人,使人知道;古义指申诉(苦衷)。D项,果然: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古义指很饱的样子。23.答案:D解析:A、B、C项中的“而”均为连词,表修饰;D项中的“而”为连词,表并列。六、材料作文感恩父母本应当,感恩方式需思量 一段学生集体给家长下跪磕头的视频引发网友质疑,网友认为感恩的形式多样,学校采用给父母磕头的方式进行感恩教育,有作秀的嫌疑。而我认为感恩本应当,感恩方式需思量。感恩父母本应当。 “生儿养女半辈子,满脑子都是
51、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了”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教导我们,正如歌曲唱的的一样,半辈子都花在我们身上。父母给予我们太多,多得我们难以报答;父母给予我们的恩情太重,重的难以放下思念;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太深,深得难以测量。我们现在是学生,吃穿用度,全是父母给予的。父母曾经乌黑发亮的秀发,而今因日夜操劳而逐渐变白。父母之恩,比天高比海深,感恩父母本应当。 感恩方式需思量。 我身边的绝大多数同学是懂得感恩父母的,但是由于性格和文化等原因,我们拙于表达或羞于表达。学校给学生创造一个感恩父母的机会是值得肯定的。学会感恩,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一部分,但选择叩首的方式,需要认真思量。叩首之礼,如果是学生自发选
52、择,众人自然无话可说。可学校安排所有学生向家长磕头谢恩,部分被迫磕头的学生恐怕是敢怒不敢言,感恩教育就流于形式,变成了一场作秀。感恩,应发自内心,就像清澈的泉水从地下自然涌出,形成一泓滋养灵魂的甘泉,而不是强势的“安排”。感恩不应流于形式。 学校让学生磕头谢恩,固然让学生表达了感恩之情,但如果仅仅流于形式,则无异于舍本逐末。真正的感恩,可以是一声谢谢,但不该仅仅是一声谢谢。我们是学生,目前虽不能反哺父母,但是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帮父母扫地、洗碗、洗衣服,帮父母做饭,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肩等等。我们志存高远,努力成才,也是对父母的回报。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了那一
53、声爸妈”父母之爱,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它从孕育我们起,就从未停止。父母之恩,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报答完。感恩父母,岂能只在一跪一起间?对待学校的感恩教育,我们要说,重形式,更要有内涵。感恩父母本应当,感恩方式需思量。感恩不是作秀,教育亦需用心 河南某高中采用学生集体给父母下跪磕头的形式进行感恩教育,引发网友热议。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感恩教育,不但收不到应有效果,还充满功利色彩。感恩不是作秀,教育亦需用心。 学校是立德树人、传承文化的圣地,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莘莘学子学会感恩,这一理念值得点赞
54、,但让学生集体下跪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此种形式有点浮夸,与其说这是一场教育活动,不如说这是一场“作秀”。在公众场合集体下跪,拍摄视频看着蔚为壮观,但是其中的感恩在哪里?一起一跪之间,学生就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了吗?如此的教育方式也太肤浅了吧? 感恩教育亦需用对方法。 在现代化社会中,传统的理念需要与时俱进,教育工作更应该春风化雨。教育本该用以人为本的宗旨来教化学生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不举行下跪感恩的活动也可以使学生们学会感恩。我们可以教导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教导理解和体谅父母养育的辛苦,学会和父母有效的沟通,努力对待学业,健康成长,让父母安心工作,不再为自己烦忧。 教育亦需用
55、心。 学生叩首的行为表面上是感恩,实际上是学校教育的功利化思想在作祟。在距高考200天的日子里,学校举办感恩活动的实质,是通过家长来给学生施加压力。此种方式,没有考虑学生在公众场合下跪的感受,与其说是让他们感恩父母,不如说是让他们铭记自己背负的“期望”。教育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心灵的过程。只有用心去唤醒心灵,用爱去点燃生命的教育,才能培育出真正懂得感恩的灵魂。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永不过时,但感恩不是作秀。我们期待所有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的表达,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次下跪,更不是一次活动的口号。感恩应住进我们的心田,幻化成一种心灵需求,成为我们必备的优秀品质。路漫漫
56、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恩不是作秀,学校感恩教育需更用心去探索。感恩父母,跪拜一次又何妨 还教育一片“自留地” 日前,河南某高中在感恩教育中,安排所有学生给父母磕头谢恩。此举引发网友热议,有形式主义的批评,也有“道德绑架”的质疑。对此,我想说,感恩父母,跪拜一次又何妨?请对教育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苛责,还教育一片“自留地”。 从学校感恩教育的出发点说,感恩教育本是一场德育活动,意在教会学生学会感恩,懂得责任和担当。可没想到,视频被传到网上后,收获了如此多的关注。学校就如一个灰姑娘意外闯入了王子的舞会,受到所有目光“拷问”,一时困窘无措。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教育方式,对待学校教育,我们要关注而不
57、过度,站位而不越位。当所有的行为都被怀疑动机,所有单纯都被理解为心机,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圣地,社会的一片净土,而今被批评指责得面目全非。所以,请广大网友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责,还精神家园一份圣洁,留教育一片净土。从学校组织大型活动的难度来说,这次活动无可厚非。试想,一场2000多学生参与的活动,需要组织者事先策划,反复讨论,不断调整,精心组织,才能收到相对理想的效果。网友只看到了下跪的环节,可曾看到了励志演讲、50华里远足、感恩教育,当天活动的全部环节?看到了2000多学子的下跪,可曾看到了下跪时父母眼角的泪花,可曾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孝心激荡?且不说养育之恩,仅就活动当天,2000多家长能排除
58、万难,来参加孩子的感恩教育,这样伟大的父母就有理由收下孩子的膝盖!再深一步想,学校通知所有家长与会,并且事先写好家书,这背后有多少老师的辛勤付出?关注教育,我们不能仅盯住形式,却忽视内容和效果,不能逞一时之快,用道德“绑架”学校教育工作。请给教育一片“自留地”。 最后,就教育形式来说,跪天跪地跪父母,感恩父母,跪拜一次又何妨?叩首,是中国的传统礼仪,也有深厚的民俗积淀。河南某些地方,至今仍有过年时跪拜父母的习俗,难道这也是作秀?现代社会,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葬礼上行跪拜之礼,为什么父母健在时我们不能跪拜?能在父母健在时,坦然行跪拜之礼,恰恰显示了一个孩子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健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59、,学校让学生跪拜父母,为何不可?教有类法,却无定法,让我们对学校教育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苛责和“绑架”,还教育一片“自留地”。感恩父母,跪拜一次也无妨。君子贵人贱己,先人后己。对待学校的感恩教育,我们不妨多一些理解和体谅,用智者的头脑,仁者的胸怀,给教育一片“自留地”。解析:【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审题】限制性1.写作内容限制。“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以上材料”是指河南某高中采取让学生给家长磕头的形式进行感恩教育的这种做法,写作中心围绕“磕头”展开,如果脱离 “给家长磕头进行感恩教育”这一核心事件空谈“感恩教育”、“形
60、式主义”、“道德绑架”则为偏离题意。2.价值取向的限制性。本题中网友仅质疑学校感恩教育的形式,对感恩教育并没有提出异议,写作时,对感恩教育的形式可以见仁见智,不能否定感恩教育。3.文体的限制性。“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看法和思考偏向理性思维,文体指向议论文。开放性1.写作观点的开放性。本题可就事论事,对该高中让学生磕头进行感恩教育的形式,可以赞赏教育者的责任,传道者的良心;也可以批评学校此举可能有形式主义之嫌,更有功利主义的影子;还可以站在中立的角度,辩证分析,感恩教育重在教育实效,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责任担当,并转化为学习动力,只要方式合法合情合理,不必拘泥某种形式。总之,只要观点客观公正,
61、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思考的开放性。在具体写作时,可以分析用磕头进行感恩教育的合理性:给父母磕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学校此举无可厚非;平常不太善于直白地表达情感,学校此举给父母和孩子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即便只是形式,也可以让孩子对父母表达一下孝心,传递的仍是正能量。也可以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磕头之举,显示学校在感恩教育的价值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感恩不能局限于一次磕头了事,更应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校名为感恩,实为利用父母给学生加压,凸显出教育的功利性。总之,围绕“磕头”就事论事,深入分析,言之成理,就符合题意。【解题】本题是社会热点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采用让学生给父母磕头的形式进
62、行感恩教育,学校的这一举措引发网友质疑。材料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和思考,考查学生对社会现实关注度,社会参与的意识。从立德树人的层面看,此题考查学生的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和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从思维层面上看,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批判质疑,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时事。【参考立意】肯定角度:1.跪拜父母,无可厚非。2.跪下的是膝盖,担起的是责任。3.跪拜父母,作秀也有孝。4.叩首,叩出责任和担当。批评角度:1.感恩教育,不能形式大于内容。2.跪拜是作秀,感恩重在心。3.感恩形式多,关键在落实。4.让感恩更走心。辩证角度:1.感恩父母,不拘形式。2.形式与内容并举,跪拜和感恩共存。【作文1点评】本文是学生考场作文的升格作文,思路清晰,说理有理有度有节,并饱含真情,特别是巧妙化用歌词,让全文抒情饱满,真挚动人。在议论上,能提出“真正的感恩,可以是一声谢谢,但不该仅仅是一声谢谢”的观点,见解不凡。【作文2点评】 本文是考场作文的升格作文,针对“下跪式”感恩教育,逐条分析,既肯定了学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有益性,也指出感恩教育的重在内心感化,而非一次跪拜了事。接着提出感恩教育要注重方法,最后还分析该校感恩教育的出发点,揭示了当前感恩教育的功利化。思想见解比较深刻,是一篇值得借鉴的考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