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875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武汉中学2012年高三调考试卷语文一、(15分,每小题3分)1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扁(bin)舟 忖度(du) 站岗(gng) 人才济济(j)B更(gng)换 供给(j) 烙(lo)印 转弯抹(m)角C拓(t)片 威吓(h) 监(jin)考 鲜(xin)为人知 D枕藉(ji) 别(bi)扭 稳当(dng) 自怨自艾(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间谍 喋血 最后通牒 谍谍不休B光腚 纱锭 轮船启碇 露出破绽C谙练 暗淡 暗然失色 万马齐喑D辩驳 辨析 分辨是非 唯物辨证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

2、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B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C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器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D日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

3、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B此次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是由于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C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D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校推向市场,才能提高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元曲包括散曲和杂

4、剧,而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都是小令,元代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则属套曲。 C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从1918年起,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药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D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约翰克利斯朵夫浮士德的作者依次是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罗曼罗兰、歌德。二、(29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传世2000年古文尚书系伪书 新华网报道,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据清华大学出土文

5、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被称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

6、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就是根据梅赜所献版本编修。 中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的这本来历蹊跷的尚书产生疑问。一些学者认为,“尚书惟今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出自孔壁中者尽为后儒伪作”,清代学者阎若璩还专门写了一本古文尚书疏证,系统论证古文尚书为伪作。 但也有一些学者坚信东晋以来的古文尚书不伪,认为现存的古文尚书可能是根据秦火以后所传的零星断

7、简,增补而成。 在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9篇简文。 其中,属于古文尚书一类的文献有尹诰篇,专家将其与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清华简”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而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与之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相同的例子还见于说命篇。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篇共由3篇组成,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是由3篇组成。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 然而,同尹诰

8、篇一样,传世的古文尚书中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也完全不同,证明是后人编造。 “从清华简提供的这些证据来看,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实是一部伪书,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它的怀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确的。”刘国忠说,“通过清华简,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正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星岛环球网2012-1-5)6、文章对“尚书”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最早的尚书是孔子编定的,他是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一百篇重要文献资料汇集而成的。 B汉代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称为今文尚书,共28篇。 C汉代还发现了一部用先秦六国

9、时的文字书写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共44篇。D流传至今的尚书是根据东晋梅赜所献版本编修的,梅赜给朝廷献上的尚书,共58篇。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是教育学生的教材,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 B尚书命运多舛,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到西晋永嘉年间,尚书全都散失。C自汉代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历代学者也对尚书存在真伪之辩。 D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证实了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8、文中用什么材料和方法证明古文尚书系“伪书

10、”?答: (二)(20分)高考资源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熊十力先生的为人和做学问 任继愈20世纪30年代初,我在北大哲学系当学生,后来又在北大教书,熊先生这三十年间,有短暂的时间不在北大,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离开北大哲学系。这三十年间。国罹劫难,人遭苦厄,社会相、人心相呈现得更加分明,使人加深了对熊老师为人与为学的认识与怀念。 记得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时,听高年级的同学们介绍北大的老师们,其中有一位唯一在家里上课的老师,是熊先生。比我高两届的同学说,他们听熊先生讲课还在北大红楼。到了我们这届,1935年始就不在教室上课了。因为他受不了上下课时间的拘束。熊先生认为听者得不到实际的益处,

11、记得他写给选他课的同学们的一封信,有师生蚁聚一堂,究竟有何受益的话这封信贴在哲学系办公室有很长时间。 熊先生冬天室内不生炉火。北京的冬天差不多有四个多月,听课的学生全副冬装,坐着听讲。熊先生开的课是两个学分,也就是两节课。但熊先生讲起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每次讲课不下三、四小时,而且中间不休息。他站在屋子中间,从不坐着讲。喜欢在听讲者面前指指划划,讲到高兴时,或者认为重要的地方,随手在听讲者的头上或肩上拍一巴掌,然后哈哈大笑,声振堂宇。有一次和张东荪谈哲学,张在熊先生面前,也成了学生,一巴掌拍在张的肩上,张东荪不得不眨眨眼,逡巡后退,以避其锋芒。抗战时,听郑昕先生说他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时,听

12、熊先生讲课,他怕熊先生的棒喝,每次早一点到场,找一个离老师远一点的位子坐下。我才知道熊先生这种讲课方式由来已久。听熊先生讲课,深感到他是教书又教人,讲新唯识论、佛家名相通释往往大骂蒋介石东北失陷,不抵抗,卖国投降。熊先生不止传授知识,他那种不媚俗,疾恶如仇的品格,感染了听讲的人。 七七事变后,熊先生冒险,化装成商人,乘运煤的货车逃出北平。后又来到四川。在四川八年,熊先生生活很不安定,物价飞涨,大后方民不聊生,熊先生只好投靠老朋友、老学生,艰难度日,和家属不在一起。但他没有一天不讲学,没有一天不修改他的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他看到国民党横行霸道,胡作非为,还是指名道姓地骂蒋介石,却从不显得灰心丧气,

13、给人的印象是勇猛精进,自强不息。高考资源网熊先生的老朋友邓高镜先生,抗日战争期间,没有到大后方去,北平收复后,熊先生回到北京大学,又见到他。见他生活潦倒,很困难,熊先生自己还约集林宰平、汤用彤诸先生按月给他生活费,由我每月发工资后汇寄给他。这种资助一直到邓老先生逝世。凡是去看他的学生,他都留下,吃住和他在一起。学生给老师带点礼物,如带只鸡,送点药物,熊先生也不客气,慨然收下,相处如一家人。但是在学问上有错误(对古人的思想理解不对),熊先生也不客气地指出从不说敷衍、客气话。有问必答,甚至问一答十。跟熊先生在一起,令人有虚而往,实而归的感觉。和熊先生相处,好像接近一盆火,灼热烤人,离开了,又使人思

14、念难以忘怀。(节选自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11月版,有删改)注: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湖北黄冈团风人。9、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先生讲起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一句运用比喻,显示了传主的学识渊博与讲课专注。 B“听课的学生全副冬装”一句幽默而又意味深长,写出了学生即使挨冻也愿意听他讲课的情形。 C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辞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熊先生的崇敬之情。 E“和熊先生相处,好像接近一盆火”这一比喻表现了熊先生待人热情。10、请分析

15、第一自然段的作用。(4分)答: 11、请分条简述传主的性格特征。(6分)答: 12、结合文章,谈一谈熊先生的为人和做学问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6分)答: 三、(34分)(一)(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齐讴赵女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

16、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厘而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

17、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选自萧统陶渊明集)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18、,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含德之至,莫逾于道 至:最高B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 疑:犹豫C不以无财为病 病:艰难困苦D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恨:遗憾14下列各组语句中,能说明萧统“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原因的一组是(3分)( )与大块而盈虚 寄众事以忘情 寄酒为迹 独超众类 干青云而直上 大贤笃志,与道污隆A B C D高考资源网1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比喻贤人出仕,正显其本色。B“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说的是贤人虽因遁世而无人知晓,却因此而得以全其本性。C“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作者以藏文种祭祀杂县类比,说明强迫

19、至人达士出仕,只能适得其反。D“自然之道”是陶渊明人品与文品的核心价值,序文采取的行文结构是由道及人、由人及文。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4分)译文: (2)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5分)译文: 17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加 以 贞 志 不 休 安 道 苦 节 不 以 躬 耕 为 耻 不 以 无 财 为 病(二)(8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孙胜 元稹桐花暗澹柳惺憁,

20、池带轻波柳带风。今日与君临水别,可怜春尽宋亭中。武阳送别 沈宇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18(1)试比较两诗一、二两句写法上的共同点。(4分)答: (2)两首诗都写到“水”,试比较“水”意向的不同作用。(4分)答: (三)(5分)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5小题)(1) ,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2) ,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3) 长太息以掩涕兮,_。(屈原离骚)(4)故木受绳则直,_。(荀子劝学)(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贾谊过秦论)(6)舟遥遥以轻飏,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江间波浪兼天涌,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1、(8)_,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四、(12分)202012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活动主题是“森林”。请围绕这一主题,拟写一则主题口号。要求:有文采、有创意,字数在20字以内。(4分)答: 21阅读下面的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图片说明:1966 年8 月13 日,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处机场,从越南战场归来的海军陆战队下士庇隆辛纳曼扔下拐杖,拥抱等候他的妻子。有人把这幅图片的标题拟为“你是我的拐杖”, 也有人把标题拟为“我是你的拐杖”,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好?请简要阐述理由。(4分)答: 22下面各组词语都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关,请你任选一组,写一段话。要求:四个词语都必须

22、用到;切合文意;语言通顺,不超过100字。(词语顺序可调换)(4分)(1)沈从文 边城 翠翠 淳朴(2)林冲 山神庙 陆虞候 反抗(3)别里科夫 学校 华连卡 套子答:五、(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父亲韩培印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在49岁那年,变成了一名农民工。当儿子韩胜利大学毕业,作为父亲似乎终于可以停止奋斗坐下享受的时候,老韩却吃惊地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每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债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老韩自己。这是中国青年报12月14日的一篇纪实报道。韩培印以及韩胜利,或者正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农村家庭的缩影。

23、“读书改变了什么?”“知识能否改变命运?”随着高校扩招浪潮和就业难问题的不断凸显,这样的时代追问不断涌现。人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也在不断印证,“知识改变命运”似乎只是个美丽的误会。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赞同或反对,请任选一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高考资源网参考答案1、 B(A项扁pin,C项监jin,D项艾y)2、B(A项“喋喋不休”,C项“黯然失色”,D项“唯物辩证”)3、D(A项“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该用“痛心疾首”。B“指日可待”:不久就可以实现。重在“实现”,而不是“出现”,侧重指希望发生的事。 C对象错误,“器

24、宇轩昂”形容人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D“如出一辙”,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4D(A搭配不当,“加大密度”可以,但不能“加大”“质量”。B句式杂糅,“是由于”和“造成的”杂糅到一起。C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中心词,应在“方便”之后加上“的功能”之类的词语。)5、B(A诗经中的“风”是指十五国风,不是表现手法;C祝福收入彷徨而不是呐喊;D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6A(说法绝对,文中陈述是“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7D(A项,“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于文无据;B项,全都散失的是今文尚书;C项,“自汉代”错,应是宋代。)8法华简(

25、清华入藏战国竹简) 研究比对(比照、比较)9、CE(C项,“辞藻华丽”错;E项,应是指熊先生真诚感人。)10、交代了时代背景,照应了题目,告诉读者本文是从熊先生的为人与为学两方面为熊先生作传的,为下文的展开叙述作了铺垫。11、(1)他上课受不了时间的拘束,很独特;(2)讲课专注,全身心投入;(3)既教书又育人;(4)不停修改他的新唯识论,对学问认真并持之以恒;(5)大骂蒋介石,关心国家命运;(6)帮助邓高镜先生,古道热肠;(7)对学生,生活上亲如家人,学问上绝不马虎。12、可以从熊先生为人热情、善恶分明、做学问严谨、教书育人正直、真诚等几个方面谈,只要符合文意,言之有理即可。13、C(病,缺点

26、,此为羞辱。14、B(是人生态度,是生活方式,是高标人格。)15、A(应是“失其本色”。)16、(1) 应该和大自然一同繁盛枯萎,随着中正平和的原则任意放纵,怎么能因忧虑畏惧而终日悲戚辛劳,被急切的追求役使着奔波于人间呢?(2)我曾说有能理解陶渊明的文章的人,追逐名利的心思就会消散,粗鄙吝啬的想法就会祛除,贪婪的人就能清廉,懦弱的人就能自立,那里只是能够奉行仁义之道,连官爵俸禄也能舍弃。17、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高考资源网18、(1)采用了以景衬情手法。元诗以暗淡桐花、低垂杨柳衬托离情。沈诗以枯黄菊花、雪白芦花、南飞大雁、低沉乐曲衬托离情。 (2)元诗“今日与君临

27、水别”之“临水”,指送别的环境,是没有比兴意味的实体性意象。沈诗“送君肠断秋江水”之“秋江水”是比喻性意象,以水之浩渺比情之悠长,以水之一去不返比人之一去难归,凸显诗人的离愁别恨。19、(1)学然后知不足(2)君予坦荡荡(3)哀民生之多艰(4) 金就砺则利(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6)风飘飘而吹衣(7)塞上风云接地阴(8)回首向来萧瑟处20、示例:蓝天碧水森林 森林,地球的肺;绿色,人类的梦。 葱茏的森林,多样的生态,共同的地球。 建设秀美山川,共享森林美景。 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空间。21、解析: 根据漫画的说明文字和自己的理解,先行选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题目。说明理由时一定要结合漫画的内

28、容,特别是说明文字加以概括。答案: 示例:(1)“你是我的拐杖”:这个标题选择了庇隆辛纳曼的视角;他饱受战争折磨和摧残,身心渴求慰藉,此时妻子便是他疗治创伤继续生活下去的“拐杖”;这个标题彰显出战争的残酷和爱情的伟大。(2)“我是你的拐杖”:这个标题选择了庇隆辛纳曼妻子的视角;面对身心俱伤的丈夫,她用自己的善良、坚强去抚慰他,决心成为他的“拐杖”;这个标题侧重表现经历过战争的人们的坚强和乐观。22、示例:沈从文的边城中有最纯洁的爱情,翠翠与二老之间的爱来得那么不经意,却又那样让人怦然心动,所以,就算多年过去,人们似乎还能感觉到这爱在当地淳朴的民风间荡漾。附:参考译文自我炫耀、自我推荐,是官宦家

29、女子的丑恶行径;不嫉妒、不贪求,是通达之人心中的意念。所以圣人隐藏自己的锋芒,贤人躲避俗世。原因是什么呢?追求品德,最重要的是不要超越道德的规范;爱惜自己,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身体。所以说道理在自己一边,自身就平安,道理不在自己一边,自身就要受到伤害。在一百年之内,一辈子当中,时间快得就像白驹过隙,寄居遭遇就像住旅店。应该和大自然一同繁盛枯萎,随着中正平和的原则任意放纵,怎么能因忧虑畏惧而终日悲戚辛劳,被急切的追求役使着奔波于人间呢?齐国赞扬赵国美女曼声歌唱的娱乐,各种珍稀的食物,豪华气派的车马,锦衣玉器的贵重,快乐倒是快乐了,忧愁也随之而来。祸福相互依赖难以预料,庆贺与哀悼相互依存。智慧贤能

30、的人,生活就像如履薄冰;愚昧贪婪的人,争相追逐利益就像大水流淌。玉石产在山中,因为珍贵最终被开采;兰草生在山谷,就算没人观赏也依然吐出芬芳。所以庄周在濠水边上垂钓,伯成在田野耕种,有人贩卖大海东边的药草,有人纺织江南鸟类的落毛。他们就像那鸳鸯的雏鸟,怎么能和鸢鸱竞逐腐鼠的肉;又像那小小的州县,怎能获得文仲的祭品!至于子常、宁喜等人,苏秦、卫鞅等人,为自己的信仰就算死了也不迟疑,沉迷于它从不后悔。主父偃说:“活着享用不到五只鼎规格的食物,死了也要被五只鼎烹死。”他的下场真的像他所说的,难道不让人叹息吗?楚庄王到周朝显示实力,被王孙满羞辱;霍光官爵尊贵,因为锋芒太露导致灾祸。贪婪的人,为数众多。唐

31、尧,是天下的主人,却有隐居在汾阳的意愿;子晋,是天下的储君(国君接班人),却有隐居洛滨的志向。放弃君位就像脱鞋一样轻松,看待君王就像鸿毛一样轻,更何况其他人呢?所以高明的人,总是隐藏自己的才能。有人揣着遗书被皇帝接见,有人穿着粗布衣服背柴生活,在清潭上击鼓,放弃政务享受乐曲。他们的情趣不在于百姓政事,把政事寄托在情趣之中了。有人责怪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我认为他本意不在酒,也只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高出同辈,言辞精彩,跌宕豪迈,风格独特超出众人,文气抑扬爽朗,没有能跟他相比的。其意境或恬静婉约如小桥流水,或气势磅礴直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加上陶公

32、为人不变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躬耕为耻,不以穷困为意。如果不是圣贤,没有不渝的志向,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我非常喜欢他的诗文,爱不释手,我崇拜他的品德,恨自己没有和他生活在一个时代。所以搜集校正他的作品,简单的作了一个集子。白色的玉璧也存在瑕疵,他的作品的瑕疵只有闲情赋,扬雄所说的作品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如果没有劝谏世人的作用,何必写出来呢?可惜啊!陶渊明不写这篇就更好了。我简陋的给他写了传记,收录在这个集子里。 我曾说有能理解陶渊明的文章的人,追逐名利的心思就会消散,粗鄙吝啬的想法就会祛除,贪婪的人就能清廉,懦弱的人就能自立,那里只是能够奉行仁义之道,连官爵俸禄也能舍弃。不必登上太华山与赤松子同游,不必远行向柱下史老子求教,这篇集子就有助于教化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