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8573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卷辽夏金元的统治(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樟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是元朝行省以下地方官员的设置情况,由此可知该举措元朝行省以下地方官员的设置(部分)一览表机关与官员执掌与任用地方官路府府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府或府尹一员掌府事州达鲁

2、花赤一员(正职)州尹一员掌州事县州达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州一员掌州事县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尹一员掌县事注:达鲁花赤是蒙语,本义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有如现代之中央特派员,负责监督各级的地方官,且规定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往往是各地的真正掌权者。A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D效仿于辽朝南北面官制度2元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面积超越历代。元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控制。为治理西部边疆地区(新疆、西藏、云南等地),元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包括设立宣政院管理宗教和少数民族事务充分发挥宗教僧侣的作用,团结少数民族建立行省制度,加强中

3、央集权实行改土归流,强化中央政府的统治ABCD3元朝是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形成了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同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下列属于元朝的是具有强烈现实批判性的文学作品窦娥冤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王祯系统研究南北方农业写成农书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促进棉纺织业ABCD4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下面为南宋时期纪念岳飞的相关文物图片上述文物遗存表明,南宋时期A武将地位有很大提高B人物画成为当时文人画的主流C人们收复河山的愿望D政府在宋金对峙中的军事优势5苏辙栾城集写道:“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当时的这一状况得益于A民族融合B公主和亲C绍兴

4、和议D澶渊之盟6日下旧闻考题辞中有:“曾赋皇都与帝都,若兹形胜古今无。金迁元复其久矣,明筑清修滋盛乎。”题辞描绘的城市是今天的A西安B洛阳C北京D南京7在与外族的对抗中,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该时期与下列形势图匹配的是ABCD8元史.地理志载:“汉梗于北,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靡之州(“羁縻”意为松散的管辖),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说明元代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 实行民族差别对待政策延续羁縻实行民族平等

5、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ABCD9女真人自然崇孝,金政权建立后逐步确立了为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视“忠臣犹孝子”,忠孝合一。这表明金A奉行以孝立国B倡导家国一体C认同中华文化D推行移风易俗10元朝政府编辑推广的农桑辑要和齐民要术相比,新添了许多作物种类和栽培法。包括原来生长在长江流域或长江以南的植物,如苎麻、茶、橙、桔、甘蔗等作物的种植方法,都有介绍。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是A原产美洲的作物品种的传入B元朝是地兼南北的统一王朝C北方的作物品种传播到南方D北方地区处于长期战乱之中111280年,忽必烈让中国宫廷画家刘贯道绘制了一幅游猎图。如图中忽必烈外穿蒙古皮裘,内着

6、色彩鲜艳的中国锦缎。该作品可以说明当时A统治者汉化政策的成效B蒙古骑兵技术的优势C士大夫绘画风格的变化D民族交融程度的提高12辽道宗称“(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金熙宗皇统三年定皇统制“以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辽宋之法。”以上材料旨在说明A多民族政权并立,辽金易代B汉文化影响深远,民族交融C本民族文化优越,不输中华D各民族文化创新,传承发展13陆游临终前写下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时占据中原的政权是A西夏B辽C金D元14元世祖忽必烈时创蒙古国字,称为八思巴字,当时的南方理学大师吴澄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是“国音之舟车”“欲达一方之音

7、于日月所照之地”,北方儒学大师许衡“尤精于国字与言”。这说明A蒙古国字在当时使用普遍B理学已经摒弃传统华夷观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认同D元朝全面推行蒙古化政策15澶渊之盟签订后,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维持了百余年和平,这一北方民族是:A匈奴B契丹C党项D女真16元世祖统治前期,以汉法弥补蒙古旧制的空缺;到后期,他有感“朕左右复无汉人,可否皆自朕决”,于是重置汉人儒臣于风纪之司(监察机构),遇有大政,使其议论之,遂成为有元“家法”。元世祖创立的这一“家法”A适应了专制集权统治需要B强化了中枢权力的制衡C消除了蒙汉民族间的差异D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

8、,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隋唐两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政区域,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安抚司等机构外,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即土官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摘

9、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并指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中国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中华民国”,“中国”是它的简称;现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其中,最接近“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强势文化“磁场”。其地理

10、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称为“国中”、“土中”或“中原”。许宏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材料二 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民族、政治三个角度理解“中国”一词的含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的观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驿站是元代官办的交通设施。管理驿站的中央机构,原来是诸站都统领使司,后来改名为

11、通政院。各驿站设置提领、副使、百户等站官,管领站务。按照官方的统计,在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和河南、辽阳、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云南、甘肃行省共设基犬全于件都立了1400处驿站,通往岭北行省的三条主要站道共设置驿站119处,宣政院管辖的吐蕃地区设置了27处驿站。驿站为官方来往人员提供交通工具、休息场所和饮食服务,“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交通有陆路和水路,驿站因此分为陆站和水站两大类,无论是陆站还是水站,都有专门的“站舍”,或者称为“馆舍”,为来往人员提供住处,并设有“厩舍”或船坞。摘编自史卫民中国大通史元(下册)(1)根据材料,概括

12、元朝驿站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辽朝社会中,契丹人与汉人逐步形成了混居的局面。辽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中原文化,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契丹与汉文化的融合。然而,契丹与中原的观念、风俗习惯大不相同,给辽朝的统治者带来困难。耶律德光对辽国的官僚制度进行改革,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即“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人北面治宫帐,部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摘编自李斯、任向阳的南北西官制对辽朝文化的影响材料二 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这样的民族分布情况,就不可能设想采取如同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办

13、法,而应该采取最适当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体的多民族的国家,而不是联邦国家,也无法采取联邦制度。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分别情况,成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或者民族乡,使所有少数民族不论聚居或者杂居都能实行真正的自治。摘编自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北面官制实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与南北面官制的不同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表中信息“达鲁花赤有如现代之中央特派员,负责监督各级的地方官往往是各地的真正掌权者”可知,元代朝廷在地方各级设置达鲁花赤,是为了监督各级地方官

14、,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正确;达鲁花赤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带有浓厚的民族歧视,这不利于民族融合,排除A项;C项是行省制度的作用,排除;辽朝南北面官制度中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而达鲁花赤则负责监督各级的地方官,排除D项。2D【详解】元朝时期,元朝统治者通过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方事物,重视发挥宗教的僧侣作用,来团结少数民族,在地方设立行省制度,故正确;明朝时开始改土归流,元代没有改土归流,故错误,综上,D正确,ABC错误。3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戏剧空前发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杂剧作品,其中以关汉卿的窦娥冤最为有名,该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

15、性;元朝在边境地区实行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著名农学家王祯在继承前代农学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南北方农业生产实践,编写出农学巨著农书;元朝著名的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发明了新式纺车,极大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均属于元朝时期,故选A;而其他三个选项均不全面,故排除BCD。4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南宋时期纪念岳飞的相关文物图片,岳飞是抗金的名将,因此材料所述图片表达了对山河光复的寄望,C项正确;根据所学宋朝史实可知,宋朝时期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武将的地位没有提高,A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纪念岳

16、飞的相关文物和图片,不能得出文人画成为主流的结论,B项错误;南宋对金的斗争中处于劣势地位,D项错误。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因此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绍兴和议是南宋和金的和约,C排除。故选D。6C【详解】由材料信息“金迁元复其久矣,明筑清修滋盛乎”可知,题辞描绘的城市是今天的北京,故C正确;西安、洛阳、南京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D错误。7D【详解】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此时金灭掉辽,南宋偏安江南,西夏位于西北地区,所以匹配的

17、形势图应该是D,故选D;辽和北宋此时都已经不复存在,排除ABC。8B【详解】根据“天下为一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得出元代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正确;根据“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靡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得出元代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正确;正确,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元朝实行民族差别对待政策,排除,故排除A、C;元朝实行民族差别对待政策,错误,故排除D。【点睛】9C【详解】根据材料“女真人自然崇孝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可知,金朝建立后实行祖先祭祀制度,视忠臣犹孝子,说明金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借鉴中原文化以加强统治,表

18、明金朝认同中华文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金朝重视孝道,但不能由此就能推出奉行以孝立国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倡导家国一体的结论,但不是材料内容反映的本质问题,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移风易俗的问题,并且材料内容与移风易俗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10B【详解】根据所学,因为元朝是地兼南北的统一王朝,因此在其统治区域内,南北方相应的物种都有记载,故B项正确;美洲物种传入是在明朝,排除A;材料并不特指北方到南方,而是强调全国范围内的交流,排除C;元朝已经统一,北方并没有长期战乱,排除D。11A【详解】忽必烈是少数民族君主,从他“内着色彩鲜艳的中国锦缎”的穿着来看,说明统治者进行了

19、一定的汉化,故选A;材料是从穿着方面体现统治者的汉化政策,BCD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12B【详解】辽朝皇帝认为辽朝与中原王朝无异,金朝的皇帝则借鉴中原王朝的各种政治制度,说明少数民族政权被汉文化影响,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出现了民族交融,故选B;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ACD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13C【详解】陆游是南宋诗人,当时攻占中原地区的是金王朝,故选C;西夏占据的是西北地区,排除A;辽朝此时已经灭亡,排除B;元朝尚未建立,排除D。.14C【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蒙古国文字获得了和汉族知识分子的认同,这实际上反映出对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C项正确;蒙古国字多是蒙古

20、族适用,在当时并未普遍使用,且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理学一直都存在着华夷观,B项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全面蒙古化的政策,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1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契丹建立的政权),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6A【详解】元世祖先以汉法弥补古制空缺,后建立监察机制来巩固专制集权统治,A正确;元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君权至上,“中枢权力的制衡”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元世祖的举措有利于促进蒙汉民族交融,但民族间的差异无法消除,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21、。17(1)特点:治理体系日益完备(设置专门机构);因俗而治;注重维护中央权威。(2)意义: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版图;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边疆开发;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形成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基本模式。政治智慧:继承中创新;灵活多变性(因时因地因俗而变);尊重民族传统。【详解】(1)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各朝代均设立有专门机构对边疆地区进行治理,如汉朝的西域都护府、隋唐时期的羁縻府州、元朝的宣慰司、安抚司以及清朝的理藩院,据此可归纳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治理体系日益完备(设置专门机构);据材料“元朝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清朝政府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

22、社会的统治体制”概括得出因俗而治;据材料“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加强对边疆治理的目的去分析,可得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具有维护中央权威的特点。(2)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奠定中国基本疆域版图的角度分析其意义;边疆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据此可从促进民族交融的角度分析其意义;边疆地区多为落后地区,据此可从促进边疆地区开发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根据材料,历朝历代均设立专门机构对边疆地区进行治理,从形成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基本模式的角度分析其意义;还可从加强对边疆的治理,有利于追求统一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角度进行补充。政治智慧:根据材料“汉王朝设立了

23、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隋唐两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政区域,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安抚司等机构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归纳;根据材料“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从根据实际灵活多变(因时因地因俗而变)、尊重民族传统的角度分析归纳。18(1)地域:京师,首都,都城;中原地区。民族:华夏族群。政治:中原王朝所建立的政权;近代国家的代称。(2)材料二认为中国是一个统一多

24、民族国家,疆域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元朝所有区域。元朝时期,中国的疆域不断拓展,“中国之域”已经从长城以南拓展到包括了今天东北、西北、西藏、云南等在内的几乎整个中国,澎湖巡检司的设立加强对台湾的管辖;随着民族不断交融,文化趋于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逐渐形成。【详解】(1)材料反映出“中国”一词的含义极其丰富,古籍中的“中国”一词是个具有地理、族群、政权等含义的综合性概念。根据材料“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可知,中国的地域概念就是京师、首都、都城以及中原地区;根据材料“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可知,中国的民族概念即华夏族群;根据材料“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

25、中华民国,中国是它的简称;现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可知,中国的政治概念为中原王朝所建立的政权、近代国家的代称。(2)根据材料“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可知,材料二认为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区域;并且领土拓展到今天中国的领土范围,并加强对台湾等边疆的管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逐渐形成。19(1)特点:组织严密,管理完备;分布广泛,规模庞大;往来方便,传递信息迅速;陆站与水站相互配合。(2)影响:加强了中央

26、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巩固了国家政权;四通八达的驿道,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驿站设施完善,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详解】(1)特点:根据“管理驿站的中央机构后来改名为通政院。各驿站设置提领、副使、百户等站官,管领站务”得出组织严密,管理完备;根据“在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和河南、辽阳1400处驿站”得出分布广泛,规模庞大;根据“驿站为官方来往人员提供交通工具、休息场所和饮食服务”得出往来方便,传递信息迅速;根据“驿站因此分为陆站和水站两大类”得出陆站与水站相互配合。(2)影响:根据“驿站是元代官办的交通设施”“驿站为官方来往人员提供交通

27、工具、休息场所和饮食服务”,概括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巩固了国家政权;根据材料,还可从驿道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等角度分析总结。【点睛】20(1)原因:民族混居,各民族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不同;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需要。(2)不同:实施范围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设,南北面官制覆盖整个契丹地区;自治程度不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南北面官制下的各地区,人民没有自治权;性质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属于民主政治,南北.面官制体现的是专制统治。【详解】(1)原因:根据“契丹人与汉人逐

28、步形成了混居的局面”“契丹与中原的观念、风俗习惯大不相同”得出民族混居,各民族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不同;根据“辽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中原文化,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契丹与汉文化的融合”得出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根据“给辽朝的统治者带来困难”“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得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需要。(2)不同:实施范围不同:根据“使所有少数民族不论聚居或者杂居都能实行真正的自治”得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设,根据“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人”得出南北面官制覆盖整个契丹地区;自治程度不同:根据“实行真正的自治”得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而南北面官制下的各地区,人民没有自治权;性质不同:根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属于民主政治,南北面官制是专制统治。【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