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过关检测(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C.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D.法的主要内容在于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答案:A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A项符合题意,法由统治阶级制定,不可能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只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B、C、D三项不符合题意,都正确表达了法的特点,故排除。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起草
2、之时正值我国互联网勃兴之际,因而,这部法典也明显地贯穿着“互联网+”的时代印记,自带互联网光环。这主要说明()A.民法典的制定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B.民法典的制定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C.民法典的制定科学合理地规范了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D.民法典的制定明确划分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了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答案:B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A.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B.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C.由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的D.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答案:A解析:A项分析了我国法律的本质;B、C、D三项与题意不符。4.中华
3、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我国法的产生法执行社会职能法执行政治职能我国法的作用A.B.C.D.答案:B解析: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我国法的产生;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安全标准以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体现了法执行社会职能,同时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体现了法执行政治职能,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法的作用。故
4、选B项。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有()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A.B.C.D.答案:B解析:不符合题意,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符合题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5、不是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故选B项。6.2020年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法治理论不断创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B.C.D.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依据教材可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7.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任何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B.任何公民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C.所有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相同的,不存在特殊公民D.任何公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上都一律平等答案:B解析:A、C两项说法错误,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并不是完全相同的。B项说法正确,任何公民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D项说法错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不是指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上都一律平等,而是指守法上的平等。8.下面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的内容。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
7、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了全覆盖表明公职人员在执法方面为全社会作出了表率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捍卫宪法尊严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敬畏宪法,审慎行使公权力A.B.C.D.答案:D解析: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未实现全覆盖。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公职人员执法。符合题意,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捍卫宪法尊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敬畏宪法,审慎行使公权力。故选D项。9.全面依法治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8、导下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下列选项中对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依法治国就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A.B.C.D.答案:D解析:表述错误,应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不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未体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符合题意,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故选D项。10.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务
9、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陷入生活困境,其他社会救助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过渡性救助。这属于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A.公共服务职能B.环境保护职能C.市场监管职能D.宏观调控职能答案:A解析: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做法属于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故选A项。1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中指出,力图构建守职尽责、失责追责的法治政府,不断把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这说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的立法都应
10、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具有内在统一性党的主张只有通过宪法才能成为国家意志A.B.C.D.答案:A解析:正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具有内在统一性;错误,政府是行政机关,不是立法机关,没有立法权;错误,党的主张通过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不是通过宪法。故选A项。1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香港国安立法相关决定,在香港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得到社会各界拥护和支持。此次立法的目的就是保护绝大多数市民,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和防范外部势力干预。这表明建设法治国家要求()不断
11、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为依法治理提供法律依据牢牢把握依法治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司法机关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做到公正司法A.B.C.D.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建设法治国家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为依法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说法错误,立法机关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故选B项。13.“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句
12、话警示我们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A.B.C.D.答案:A解析:说法正确,“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此我们需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容;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故选A项。14.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依法治国要求()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政府要依法执政、严格执法司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公
13、民要学法守法用法护法A.B.C.D.答案:B解析:说法正确,坚持依法治国要求坚持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说法错误,执政的行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政府要依法行政,排除;说法错误,科学立法的行为主体是立法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排除;说法正确,坚持依法治国要求公民要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故选B项。15.2020年4月,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召开传染病防治法评估修改专题推进会议,提出做好传染病防治法评估、修改工作,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做好相关法律之间的衔接。同时,传染病防治方面涉及诸多专业知识,在立法时要有医学专家参与。这体现()全国人大坚持科学立法,提升立法质量我国立法坚持与时
14、俱进,以良法保善治医学专家是此次传染病防治法修改的主体责任人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改完成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A.B.C.D.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坚持科学立法,提升立法质量,我国立法坚持与时俱进,以良法保善治;错误,医学专家是此次传染病防治法修改的参与者,而不是主体责任人;错误,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改并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故选A项。1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人民法院开启网上审判“云模式”,自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5月7日,全市法庭网上庭审5.5万余次,涉及案件6.6万余件,位居全国第一。除了“云”开庭外,当事人还可以办理网上立案、缴费、送达
15、、信访等诉讼事务。此举意在()A.整合办案资源,提高司法效能B.减少办案环节,降低司法成本C.创新调解方式,坚持执政为民D.加强民主监督,防止权力滥用答案:A解析:A项符合题意,此举意在整合办案资源,提高司法效能;B项说法错误,“云模式”不是为了减少办案环节,降低司法成本;C项说法错误,坚持执政为民的行为主体是党;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民主监督。故选A项。17.“一个人挥舞胳膊的自由止于别人鼻子的地方。”这句谚语形象地告诉我们,公民在行使个人权利时,要有“边界意识”,不能因为行使自己的权利就对别人的权利造成侵害。这表明()A.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B.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C.公民要维护自己
16、的正当权益D.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答案:A18.李某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台空调,但不久就发现该空调存在制冷效果较差的问题。在多次与商场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李某进行了暴力维权,纠集一些人当众砸毁商场的一些设施。随后,李某被人民法院以“寻衅滋事”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上述材料启示我们()A.人民法院必须依法行政B.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公民必须理性维权,树立法治意识D.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答案:C解析:政府要依法行政,A项错误。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李某在维权的过程中侵犯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启示我们要理性维权,树立法治意识,C项符合题意。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D项说法错误。19.20
17、19年8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信息,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转移、披露儿童个人信息的,应当以显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儿童监护人,并应当征得儿童监护人的同意。该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法律依据表明政府通过行使国家立法权,切实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赋予网络运营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安全的监管职责有助于宣传普法,推动广大网民关注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A.B.C.D.答案:B解析:正确,该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法律依据,有助于宣传普法,推动广大网民关注
18、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错误,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错误,规定并没有赋予网络运营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安全的监管职责。故选B项。20.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要求()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大科学立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政协参政议政,推动协商民主发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监察委员会要公正司法A.B.C.D.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符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协商民主;错误,监察委员会是监察机关,应是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故选
19、A项。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每一部法典的制定都有时代需求和时代准备,民法典也不例外。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几代人的夙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定实施。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立法任务。经过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
20、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一步推动了民事权利的全方位保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14分)答案:科学立法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科学立法要从国情出发,体现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民法典的制定立足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从不断完善民事法律法规到制定民法典,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民法典的制定,坚持公开立法,保障人民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有利于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科学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
21、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了对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全方位保护,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各级政府坚定不移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政府借助大数据手段,通过对实时、动态、全样本大数据的相关性、因果性分析,为决策提供更为系统、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建立扶贫领域信息和大数据比对系统,对虚假脱贫、数字脱贫、贪污侵占扶贫资金等进行重点监管,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积极推进
22、数字政府建设,以建设数字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政府权力监督。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数据是如何推动法治政府提高自身执行力和公信力的。(12分)答案:大数据有助于政府不断完善决策信息系统,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升政府的决策效能。通过“数据对比”等手段,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使政府自觉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的腐败和滥用,建设公开公正、廉洁诚信的政府。大数据能提高政府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有助于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大数据的利用,有利于建设权责法定、智能高效的政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与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23.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国家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遭遇“霸座”、被“垃圾信息轰炸”如今,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闹心”事,民法典都进行了一一“校正”。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民法典在条例结构、法治理念、法治原则、规范体系、制度设计等方面,都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华文明的印记。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立法回应了现实关切。而且,民法典的制定克服了以往民事立
24、法的碎片化现象,按照民法的科学原理架构民法典,体现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贯通。编纂民法典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好民法典意义同样重大而深远。民法典这部新时期的人民法典一定能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落地生根。(14分)答案:发挥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全面推进民法典的实施。各级政府要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应当依据民法典的具体规范、制度及民法典精神,公正司法,通过司法实践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广泛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普及教育,树立全民的权利意识、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