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语言与文学》(大纲版第6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7793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语言与文学》(大纲版第6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语言与文学》(大纲版第6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语言与文学》(大纲版第6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语言与文学》(大纲版第6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语言与文学》(大纲版第6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5 语言与文学一、基础部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编辑() 山沓水遝() 铿锵()B.徘徊() 味同嚼蜡() 薜荔()C.骈文() 山川相缪() 旌旃()D.绮筵() 心旷神怡() 省识()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形象思维也并不都是好的,庸俗的比喻就表现诗格的_。(2)在某些散文里,作者也_使它韵文化。(3)为了欣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式美,我们_懂得古韵和古代声调。(4)有些诗人在新诗中成功地_了平仄的节奏。A.卑劣 着意 须要 应用 B.卑下 刻意 须要 运用C.卑劣 刻意 需要 应用 D.卑下

2、 着意 需要 运用答案:D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诗人们还把名词分若干小类:如天文、地理、时令、宫室、动物、植物、形体等。同一小类相对,叫做“工对”。B.语言形式美有三种:第一是整齐的美;第二是抑扬的美;第三是回环的美。C.文心雕龙用相当大的篇幅讲形象思维的道理。它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又说,“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D.我们要学习人民的语言,工人的语言,农民的语言,小市民的语言,我们都要学。答案:B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个意思,也有的古书写作“瓜李之嫌

3、”(旧唐书柳公权传)。B.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C.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D.昨天,我上街买了鸡、鱼、蔬菜等答案:D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使边境贸易空前活跃,昔日红河一带的中越战场也成了重要的通商口岸。B.参加展出的杰出设计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和具有节能观念的作品深受观众好评。C.一本由老年人拍摄的反映国内百岁以上老寿星生活状况的摄影画册百岁寿星风采,昨日正式与读者见面。D.有些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4、A.我们的团支部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不甘落后,首当其冲,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B.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成定局了,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C.我国东南各省人杰地灵,那里不但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而且还诞生了大量的优秀人才。D.世界杯比赛时,比赛所在城市的人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看球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答案:C(A项“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冲击,与语意不合;B项“丁是丁,卯是卯”的意思是形容做事认真,毫不马虎,很显然,这里没有理解它的意思,用错了;D项“十室九空”形容战乱造成人口减少。)二、阅读部分(38分)(一)熟读下面的两首诗词,结合所学的知识,从语

5、音、修辞、语句简洁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每小题3分)登 高 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7.从语音角度分析。答案:略(提示:诗词的押韵创造出一种回环流转之美,平仄相对相间,节奏感强。)8.从修辞、语句简洁角度分析。答案:略(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8分,每小题2分)锁 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老张发愣,邻居也没办法。 我

6、家大姑站在人群中眨眼,忽然笑起来,挤上前向老张神秘地说着什么。她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回厂后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人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的头慢慢抬起,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似乎想笑又笑不出来。他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他缓缓举起手,仿佛锯条有千斤重他忽然闭上眼睛,将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小川拨开人群低头往回走。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扫视人群,然后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小川站住了。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

7、,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被重重地扔到远远的阴沟边。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9.大姑两次“眨眼”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推动情节发展;(2)表现人物(大姑)机敏而狡黠的性格特点。10.第三段中对李小川神态、动作的两次描写,各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活动?答案:十分为难,无限痛苦的心情;自尊心受到羞辱和伤害,不被他人理解的极度痛苦。1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以“锁”命题有何含义?答案:呼唤人们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以宽容和起码的信任,要用爱心、信任和温情解开失足者的心灵之锁,让他们恢复正常人的尊严。12.根据文意,你认为李

8、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试简述理由。答案:略(灵活处理,言之有理即可。)(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2分,每小题3分) 教育的任务应是唤醒人的潜力或潜在本质,促使其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力,最大限度地使其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最佳发展。教育实质上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认识的积累。而灵魂的成长成熟是没人可以代劳的。按本性说,人都希望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异化的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和别人要求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是有冲突的,人应按自身本性去发展,自己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并靠自身改变自身进而把握自己安身立命之根。人要能健康成长必须经过这样一个内部发展过程。古人说,顺物之性以治物则物无不

9、可用;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这与老子所说“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意思相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干涉和管束,充分信任尊重人的内在机制,使人渐习而日趋之,从无序达到有序。而试图过多干预存在物的生长规律必将损害这些事物,同时也破坏自身的和谐。 从心理上分析,人的这种生成是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达到的。而“那种最高最好的东西不是根据意识的规定制作的,而是一种自发的或无意识的成长的结果”。所谓“徙善远罪而不知也”,自己有了好的品质自己却不觉得,这是在循循善诱中,潜移默化、熏陶渐染有以致之。但人们却常常忽视甚至无视这种无意识的作用,只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觉性上,因而习惯于单向灌输,把自己当作主体,

10、把教育对象视为客体,视为活的接受器,唯恐受教育者不意识到自己在被施教。这实在是教育的一大误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的论述。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一味强调自觉,必然“会在人身上培植虚伪的性格”,他严厉指责这样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还有更巧妙、更隐蔽的表现事先设计故意生造一种教育场景”。而当受教育者“非常准确地看穿这种矫揉造作的把戏”,“他的心灵”便会做出防御戒备的反应,“形象地说,便会扣上全部纽扣,整个封闭起来”。所以,他“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使青少年不致感到他是被人有目的地引导到什么地方去”。事实证明:受教育者越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设想,

11、其教育效果便越大。杜甫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作这种教化的形象说明。教育有如雨露之于草木,受教育者如坐春风,如沐化雨,在潜意识、半潜意识中,导致深层心理结构的变化。13.(1)“这样一个内部发展过程”指怎样的一个过程?(不超过30个字。)答案:自己决定发展方向,自己教育并改变自己。(2)作者引用老子的话是为了阐明什么道理?(不超过20个字。)答案:要减少对被教育者的不必要的干涉与管束。14.“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不超过20个字。)答案:只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觉性上的危害。15.“受教育者越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设想,其教

12、育效果便越大”的心理学根据是什么?(不超过35个字。)答案: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在潜意识、半潜意识中,导致深层心理结构的变化。1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识和认识的积累,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内容。B.强调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是违反教育规律的。C.施教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犹如雨露之于草木。D.事先设计教育场景,不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沟通。答案:B(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2分,每小题3分)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

13、形的时候。 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看得懂这种图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这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例如画一个人,再在他脚底下画一根地平线,表

14、示“立”;3.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先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到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画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和象形文字生来的笔画化文字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相联系。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一个人和一匹马中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

15、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17.第一段谈到了人类、国家、文化、语言和文字几方面的关系,根据文章,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语言文化文字国家 B.人类语言国家文字文化C.人类语言国家文化文字 D.人类语言文化国家文字答案:D18.关于“图画文字”,下面说法有误的项是( )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以整幅图画来表达意思,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

16、与接受者的生活联系有关。C.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实际是图画,而不是文字。D.“图画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基础,文字是“图画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者都可以读出来,都是表音的符号。答案:D19.古人先画一个“日”,表太阳,然后在下方画一个“一”,表地平线,结合起来表示“日出”。根据文意推断,这属于( )A.图画文字 B.图形文字 C.笔画化文字 D.笔画化图形答案:C2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画要发展成文字,其中之一就是努力使图形分别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的文字”。B.“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不解之缘”,其标志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其结果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C.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强调的内容是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能用图形或笔画替代声音。D.节选的文字说明的重点是语言的产生,其中还顺及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