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七)水循环A级学考达标练右图是已建成的雄安新区雨水街坊示范区,它成为雄安新区打造海绵城市的标志工程。作为海绵城市的核心器官,“雨水街坊”示范区集生态景观、建筑艺术、创新技术、雨洪管理、悦享休憩于一体,于数十万平街区之上,使园区极具张力的发挥自然“弹性”,形成优异的生态水系统循环,轻松实现在城市遇见自然的美好愿望。据此完成12题。1雨水街坊示范区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减少大气降水 B减少地下径流C增加地表径流 D增加植物蒸腾2雄安新区某校学生为建设雨水街坊示范区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公园建设下凹式草坪B城市湖泊铺设不透水地膜C城市增加路面硬化面积D城市建设增加地下水管道2
2、022云南大理高一中学考试内流区指地表径流不能注入海洋的地区,一般分布在远离海洋或为山脉所环抱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河道稀少,水量贫乏,河流多注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外流区为地表径流经外流河汇入海洋的地区。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外流区地表径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A植物蒸腾 B湖泊蒸发C地下径流 D大气降水4与外流区相比,内流区()A降水量大 B水资源更新慢C蒸腾量大 D地下径流量大月牙泉为甘肃敦煌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曾一度面临消亡,近年来月牙泉水域面积趋于稳定状态,此前长时间逐渐消瘦的月牙形状,逐渐“丰满”。据此完成56题。5月牙泉主要参与的是()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C海上
3、内循环 D大循环6月牙泉逐渐“丰满”得益于()A大气降水增多 B地表径流汇入增多C地下径流补给增多 D水面蒸发减弱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图示意城市水循环。材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年平均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城市中心区67540533768270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5(1)指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判断易发生内涝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3)每到汛期
4、,我国许多城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为缓解城市内涝,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两种方案的作用。甲:设计下凹式绿化带乙:铺设透水方孔砖B级选考高分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水面海拔高度)变化。据此完成12题。1鄱阳湖洪涝灾害易发生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处的湖口水文站测得水流速度最快的时段是()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我国某条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读图,完成34题。3该河流最可能位于()A内蒙古高
5、原 B塔里木盆地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4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较大 B下渗量较小C融雪量较少 D地下水补给较多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出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材料二青海湖流域图。(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3)如何理解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时分层作业(七)A级学考达标练12.解析:第1题,由
6、图可知,雨水街坊示范区减少了硬化路面,增加了地表植被,因此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植物蒸腾,促进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D正确,B、C错误;由于蒸腾作用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因此可能会增加大气降水,A错误。故选D。第2题,雨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公园建设下凹式草坪有利于提高草坪的蓄水能力,该措施可行,A正确;城市湖泊铺设不透水地膜,会减少湖水下渗,不利于雨洪管理,B错;城市增加路面硬化面积,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利于提高城市自然排水能力,C错;增加地下水管道,属于人工排水,材料“园区极具张力的发挥自然弹性”,雨水街坊优先考虑的是利用自然排水,增加地下水管道与题意不符,D错。故选A。答案
7、:1.D2.A34.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植物蒸腾、湖泊蒸发是陆地水体水量支出的过程,对地表径流没有直接的补给作用,A、B错;地下径流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地表径流有补给作用,但补给水量较小,故C与题意不符;大气降水落到地面之后,一部分水分通过蒸发蒸腾返回大气中,一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还有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所以外流区地表径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D正确。故本题选D。第4题,依据材料分析可知,与外流区相比,内流区一般分布在远离海洋或为山脉所环抱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小,A错;由于内流区距海较远,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循环不活跃,所以水资源更新慢,B正确;由于内流区气候干旱,
8、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蒸腾量小,C错;地下径流的补给也主要是大气降水,由于内流区降水较少,所以地下径流量不大,D错。故本题选B。答案:3.D4.B56.解析:第5题,依据题干和景观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牙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处于内流区。月牙泉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最终并没有汇入海洋,主要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故B正确;外流河最后汇入海洋,参与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又被称为大循环,故A、D错误;海上内循环主要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B。第6题,根据第5题的分析可知,月牙泉所处区域降水很少,地表径流发育条件差,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径流。月牙泉近年来逐渐“丰满”得益于地下径流
9、补给增多,故C正确;该地区降水稀少,不是其主要补给水源,故A错误;降水少,地表径流缺乏,故B错误;水面蒸发和温度、太阳辐射、风力等因素相关,近年来以上因素变化很小,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答案:5.B6.C7解析:本题以城市内涝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水循环、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材料一为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各个环节,a表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植物蒸腾。第(2)题,材料二显示城市中心区年平均降水量高于郊外平原区,关键是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总降水量城市中心区为405,而郊外平原区为267。内涝的形成是因为区域内排水速度
10、小于汇水速度。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出市中心区容易发生内涝。市中心区盛行上升气流,加上污染物较多,所以降水多于郊区,由于市中心地面硬化加上植被面积少,导致下渗较少,地表径流较多。一些城市地势低平再加上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排水速度更慢,加剧了城市内涝。第(3)题,两种方案的目的都是减少地表径流。下凹式绿化带主要是让地表径流流向地势更低的绿化带内,从而减弱路面的积水,绿化带起到蓄洪的作用;透水方砖的作用是增加雨水与地表径流下渗量,从而减弱地表径流。答案:(1)a:地表径流;b:下渗;c:地下径流;d:蒸发(植物蒸腾)。(2)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降水多;地表硬化,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转化为地
11、下径流少,超过了排水能力,易发内涝;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容易形成内涝。(3)示例甲:下凹式绿化带设计,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进行存储。示例乙:透水方孔砖设计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同时铺种草坪可以增加蒸发量。B级选考高分练12.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鄱阳湖水位在7、8月份较高,主要是夏季,因此夏季鄱阳湖容易发生洪涝灾害,B正确。其余季节水位相对较低,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B。第2题,枯水期河湖水位落差大,河湖相连处水流速度较快。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12月河湖水位落差大,因此,A选项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A。答案:1.B2.A34.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该河的月平均径流量数值以及月平
12、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例可知,该河流存在春汛和夏汛,径流变化除冬春季外,基本与降水量变化一致,说明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河流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汛期为夏季;而华北平原河流不存在春汛;内蒙古高原春季有积雪融水,夏季有大气降水,因此有两个汛期,且冬季气温低,河道封冻,会出现“连底冻”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4题,读图可知,与7月相比,4月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7月为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量相差不大;而径流量相差较大,是由于4月河道未完全解冻,径流的下渗量少,而7月河道已完全解冻,下渗量多导致的;地下水补给全年较为均匀,不会导致径流差异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3.A4.B5答案:(1)陆地内循环(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3)陆地水通过海陆间循环,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总量不会减少。但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造成资源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