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 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新课标导学新课标导学第六单元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2学习本文以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写法。3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句式。1课前预习2进入课堂3课堂训练4提 能 作 业课 前 预 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
2、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率直鲁莽的子路,温雅贤良的颜回,聪颖善辩的子贡,潇洒脱俗的曾皙等。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2了解背景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连词,如果连词,或者连词
3、,至于去,往像介词,因为动词,用,任用动词,行,做介词,把连词,则介词,用赞成语气词和,同等待给予第二人称代词,你(们)形容词词尾这样表限止语气,罢了计算面积的单位,方圆道,指是非准则相比地域,边境正,才加到上施及更强加进 入 课 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第段中的关键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_答:“侍”。一个“侍”字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体现出了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_答: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谈话环境。可见孔子确是一位高明的老师。3从第段中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特征?_答:直率,自负,自我夸耀,
4、语气果断,同时也显得有些粗疏鲁莽。4课文详写了曾皙述志的过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表现出了什么?_答:是从动作和语言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鼓瑟希”“舍瑟而作”的动作和曾晳富有诗意的描述,表现出曾皙的洒脱、从容、逍遥自在。(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1侍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谈论人生志趣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以及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文章重在记言,但也记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刻画了子路、曾皙等人的不同性格。标题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2全文可分为几段?简述各部分内容。全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孔子问志。第二
5、段(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到“吾与点也”)弟子言志。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尾)孔子评志。3如何理解曾皙所述之志?曾皙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长幼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因而孔子对他的话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另外一种理解则是曾皙的说法具有消极避世的意味。4从孔子对四位弟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些什么?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本文中,可看出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平等。孔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交谈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孔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课 堂 训 练提 能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