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6646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桐城十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 )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A B C D【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准确理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形成

2、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体现了亲情关系,也阐述了压制平等权利的消极影响。在宗法关系下,形成了体现政权分配的分封制,但是随着血缘关系纽带的疏远,分封制被废除,由此分析可知符合题意,而在西周时期还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因此表述不合史实。故选B。 2、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答案】B考点:根据材

3、料“尽是尊君卑臣之法”分析,秦朝的制度是君尊臣贱,体现了对二者关系的批判,B正确。A没有从该句出发分析。C中朱熹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的。D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明朝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成化末年值水灾,时祖居傍河,水淹入室,所酿酒尽败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紵币(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从材料看毅庵祖“家业大饶”的原因有 ( )适时改行易业 丝织品品种多 丝织品质量高 注重扩大再生产 A B C D【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因罢酤酒业,

4、购机一张”说明正确;“织诸色紵币(帛),备极精工。”说明正确;“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说明正确。4史载,西汉政府曾令商人自报资产并按高于手工业者五倍的税率纳税。对违反规定者,没收其全部财产,对揭发者,奖给所没收财产的一半。此举的作用包括(B ) 增加了财政收入 加强了经济调控 强化了“工官”制度 打击了商人势力 A B C D【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西汉政府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人课以重税,这即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可以打击商人势力,加强对经济调控。“工官”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皇室,其生产水平最高,题干中的措施属于“抑商”的体现。题干中“五倍的税率纳税”体现,“政府曾令

5、”体现了,“没收其全部财产”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商的出现,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因此排除。故答案选择B项。5伏尔泰和孔子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在孔子的石像下写下:“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世界也是如此。”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思想中具有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暴力的因素B孔子思想具有民主性C儒家所宣扬的“仁政德治”与“开明君主制”有共同之处D孔子思想的某些内容符合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需要【答案】C考点:启蒙运动。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6、杀,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和专制,这符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的需要。故选C。 6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答案】C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公民不受到财产的约束,在政治上处于平等的地位。而这种状况是伯利克里改革时,为了增强公

7、民参政的热情,对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所以答案选C。7“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答案】A考点:罗马法。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材料中“公民要求法律援助就要先找法官,向其申明,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说明罗马法是法律诉讼,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体现了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因此选A。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

8、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西装 电话 无线广播 电影A B C D【答案】B考点:通讯工具与大众传媒的发展。西装传入中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电话传入中国是在1882年,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由外国人办的,1923年初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所以以上西方事物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9下表为18521863年英国部分商品在广州与上海进口数量比较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

9、要原因是( )商品种类(单位)广州上海广州比上海羽毛纱(万匹)225999774粗哗叽(万匹)123117 85554呢绒(万匹)4 75913438印花布(万匹)38 2461 482324平织布(万匹)380 077486136854铁器(万担)12311791056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鸦片战争后上海对外开放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答案】B考点:从表中广州、上海进口英国商品数量的变化看,广州港的地位被上海取代。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故 B 符合题 意。材料无法反映A,C、D 不符合史实。10从清初的“剃发令

10、”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 )政治统治 反清斗争 西学东渐 民族政策A B C D【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政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剃发令”是清初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是其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 “蓄发令”是太平天国进行反清斗争的需要;“剪辫易服”是“西学东渐”的结果。本题选D项。11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 A国共第一

11、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答案】B考点:长征。材料中的“腊子口”“六盘山”“陕甘军民”“征师”“吴起”等关键信息,反映了红军的长征和胜利。故答案选择B项。A项是国共合作,并未到达陕北;C项错误,抗战时期八路军深入敌后进行武装斗争;D项错误,说的是解放战争的情况。12“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

12、会主义思想【答案】B考点:新文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曰人权说,指的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二曰生物进化论,指的则是西方的自然科学的学说,所以,这表明陈独秀是在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13、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体现。不少对联以历史时间和人物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下列对联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古城遇劫,民族受辱,卅万同胞饮恨去;妇女遭淫,房屋被毁,不尽江水挟泪来。A.

13、B. C. D.【答案】C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大跃进、抗日战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为大跃进时期口号;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古城遇劫,民族受辱,卅万同胞饮恨去;妇女遭淫,房屋被毁,不尽江水挟泪来。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故本题应选C项14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中蕴含的信息是()上海新报创办与洋务运动同一时期 上海新报创办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上海新报发行主要配合维新变法 上海新报当时在屯溪发行

14、量超过上海A B C D【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故应排除;在题干中未反映。故选D项。 1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答案】C考点:抗日战争。关键信息:“被迫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云、贵、川撤退”、“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题干材料反映日本全面侵华向西南撤退、

15、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的历史现象,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反映的时代背景,排除。16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答案】C考点:启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布拉德肖法官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

16、协定” ,协定的双方国民和君主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了契约( “纽带被切断”,人民有权推翻 )君主统治,这一观点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是一致的。故选C17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 )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相互平等与制衡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答案】A考点:近代代议制。B适用于美国,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而不适用于德国;C不对,美国总统与国会彼此独立,相互制约;D不对,美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都是总统。因此选A。18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进步的社会潮流。该潮流的一份重要纲领于1906年被翻译成中文。与原文相比

17、,译文更赋诗意,少了些激烈的语气。文中最后有“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考点:共产党宣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嘻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是对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变形翻译,答案选C,A B D三项与题中诗句含义明显不符。19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

18、,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答案】D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俄国还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国家统一分配生活必须品;十月革命后,颁布了土地法令,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的特点是余粮征集制,余粮交给国家。因此ABC均正确。1921年,通过了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中,可以买卖。故选D。20、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

19、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答案】C考点:近代代议制。法国是共和制,实行两院制,参议院议员是间接选举产生,C项说法正确。英国责任制内阁是由占议席多数的党派组建,A项说法错误;B项“直接”说法错误,应为“间接”;德国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排除D。年度男(%)女(%)总就学率(%)187339.915.128.1188367.233651.0189374.840658.7190396.689.693.221阅读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就学率(部分

20、)表,对该表的分析结论,正确的是明治时期,日本教育发展迅速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增长,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A B C D【答案】B考点:明治维新。 从表格可以看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是由于日本推行了文明开化的政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从表格也可以看出,女童的入学人数迅速的增加,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开始趋于平等,故选B。项错误,甲午战争是在明治维新之后。22马丁路德宣称:“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

21、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世俗政权主持宗教仪式 B教会有权解释圣经C消除了教皇与世俗的隔阂 D国家政权应该高于教【答案】D考点:本题关键信息是“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 他”显然教皇等一切权利也要接受世俗权力的控制。 23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问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22、【答案】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前的世界。新航路开辟以前,因为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而新航路开辟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后来罗盘针的使用、造船技术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提出、绘制地图技术的进步,才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A、B、D三项都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在于生产力水平。24现在很多中学学生就餐、打公用电话普遍使用IC.卡,非常实用方便,该卡借用了物理学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的最早发现并用实验证明者及与此相关的科技革命是( )A英国法拉第 第二次科技革命 B意大利马可尼 第一次科技革命C德国赫兹 第三次科技革命 D美国贝尔 第二次科技革命【答案

23、】A考点:近代西方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A,BCD项说法错误,马可尼发明了电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赫兹的成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贝尔的成就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25神曲红楼梦物种起源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 ( )推荐为理想藏书。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 剧本 散文 小说 B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C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体现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 叙述爱情悲剧 挑战教会神学 歌颂民主自由【答案】C考点:中西方文学的对比。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再

24、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神曲的作者是但丁,抨击的是封建神权,BD项错误,红楼梦是小说,A正确,所以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第26题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24分)26(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

25、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大国崛起(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2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

26、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2分)(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2分)(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2分) 【答案】(1)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供条件。(2分) (2)人文主义肯定“人”,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去认识世界,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2分)(3)科学改变人的世界观(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2分)(4)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科学进步推动着思想的解放。(2分)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新文化运动。(1)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体

27、现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结合马克思的评价说明。(2)从思想的解放对神学与科学兴起的关系来认识。(3)依据材料信息“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围绕牛顿的科学贡献对打破神学的束缚所起的作用分析。第(4)问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二者相互作用,互相促进。27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自宋至明清,徽州休宁一县就出现了19位状元,成为中国第一状元县。这是徽州文化中最引人瞩目的“状元文化现象”,创造了徽州文化的奇迹。这种奇迹主要得益于:休宁县自古以来有一种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28、“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浓厚文化氛围,是诸多状元得以孕育成长的厚实肥沃土壤;19位休宁状元,其中十四五个都是走出休宁在江浙两淮等外地发展的寄籍状元,他们差不多都是徽商子弟,徽商在侨居之地开拓事业,经商致富,为状元们的产生准备了厚实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文化氛围、强固的物质基础,这些都只是适合人才产生的外部条件,最关键的还是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之潜能的发挥。休宁状元在功成名就之前,差不多都有一番寒窗苦读的经历。 摘自方利山漫说状元文化现象(1) 指出休宁十九位状元与科举制的关系。(2分)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休宁创造了“徽州文化奇迹”的主要因素。(4分)材料二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

29、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一方面是由于天主教传教士正受到迫害;一方面是由于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美)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这是因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建立一个工作效率

30、高、人员精干的政府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孜孜以求的目标 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2分)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材料四 1640年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打破了束缚英国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所有制关系,使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建立君主立宪制,在政治制度上创新,使上层建筑在一定时期内基本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总之,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促使工业革命的各项前提与条件迅速形成。终于出现了蒸汽机,并迎来了告别农耕文明时代的“蒸汽时代”。 摘自徐满春明清君主专制与

31、英国工业革命(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时代”的含义并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7分)【答案】(1)关系:状元是科举制的产物(或:由科举制产生“状元”。)(2分)因素:一是文化氛围好、二是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三是有奋斗精神。(4分)(2)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建文官考试制度,根据国情批判的吸收有益的东西,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2分)根本原因: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欧洲的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 市场,西方科技进步,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3分)(3)工业文明时代,蒸汽机广泛使用(或工业化时代,区别于农耕文明时代)(2

32、分)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广阔的海外市场;大量自由劳动力;雄厚的资本;积累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技术(5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理解。(1)关系是因果关系,因素可以从“徽商在侨居之地开拓事业,经商致富,为状元们的产生准 备了厚实的物质基础”指经济基础、“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浓厚文化氛围”指的是文化 氛围、“最关键的还是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之潜能的发挥”概括为奋斗精神。(2)借鉴科举制度,进行制度改革:创建文官考试制度;批判式吸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 优录取原则。英国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工业革命的完成;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制

33、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蒸汽时代的到来可以从动力来源和机器的使用:蒸汽 机的广泛使用或从文明史观:工业文明的到来;条件可以从政治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 资产阶级的统治;市场扩大;资本积累;劳动力;技术因素概括。28. (24分)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专题探究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

34、会都相当幼弱。”(1)请分别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在艺术方面的主要表现,(5分),简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原因。(3分)史料研读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2)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从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你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6分)综合评论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

35、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2分),并简析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6分)【答案】(1)“民本思潮”的主要表现: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2分,人名不给分,答到1点给1分,两点及以上给2分。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市民文化的主要表现:书法的个性化、世

36、俗化;风俗画;戏曲方面有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等(3分,能任意举出3个以上具体成就给满分,其它意旨明确的也可。只答书法、绘画、戏曲,不具体给2分) 幼弱的原因:经济上,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使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压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和传统思想的制约。(3分,考生从制度、政策方面扼要回答也可)(2)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2分)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政治上,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从人治向法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变;经济上,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37、社会风貌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由、平等思想推动社会风俗习惯的巨大变化。(4分,考生意旨明确,其它表述也可)现代化史观: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亚洲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2分,考生意旨明确,其它表述也可)(3)重大历史事件:“沉沦”有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上升”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国民党和中共的成立等。(2分,考生在两者中任举一例即可)原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答政党建

38、立也可)。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每点2分,共6分)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启蒙运动以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阶段特征。(1)实际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有关民本思想的主张、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的表现、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衰落的原因,第一问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的表现结合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成就回答即可,第三问“市民文化”微弱的根源,应从明清时期社会大变革这一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来分析。三个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新史观知识的理解。从文明

39、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第一问回答时,需要注意文明史观即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回答辛亥革命的影响,全球史观角度即从世界影响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3)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答出共同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和欧洲启蒙运动的作用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主要考查宏观驾驭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需要结合必修一、二、三册内容来作答。第一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要注意社会的发展变化最关键体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主要方面,从现代化角度来阐释,也就是经济的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的现代化: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思想文化上的现代化:随着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以及新文化运动后期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