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4710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8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23年高中历史复习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线索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五号”胜利返回,表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推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在改革开放后大放异彩,科学研究与文艺事业迎来春天。线索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杰作纷呈,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电影和电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升上太空,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1977年

2、恢复高考制度;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兴起,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1895年电影诞生,20世纪20年代电视出现。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双百”方针的提出,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世界文学的繁荣、美术的辉煌,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人民教育的奠基和复兴;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时代特色及主要成就。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原因和表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

3、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新中国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奉献给国家科技文化事业,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世界文学艺术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化间进行更广泛的对话和交融,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第3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题一“科教兴国”战略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主干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成就: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同年,

4、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意义: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中国政府做出实施工程的战略决策。2003年,“神舟五号”载着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研制:袁隆平在1973年成功地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2)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推广的一项战略计划。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3.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

5、算机技术成果: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意义: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2)生物技术成就:1965年,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中国的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意义: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素质。漫画解史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背景信息提取:中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构图解史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信息提取:建国以来,国家重视科技发展,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银河亿万次计算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高科技成

6、果令世界瞩目,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知识点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1)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2)毛泽东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2.曲折的年代(1)根源: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的到来。(2)表现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批判。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

7、诗,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都遭到政治批判。3.文艺的春天(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邓小平指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服务。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2)表现出现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正走

8、向世界。知识点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人民教育的奠基(1)接收、改造旧教育: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很多师生被卷入“”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2)影响“”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9、,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3.教育的复兴(1)拨乱反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2)科教兴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3)加快教育发展的措施在基础教育方面,普及,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还启动了“”。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199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加大发展西部地区教育的力度。

10、国家出资支持西部高校建设,建立职业教育中心,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图证历史“双百”方针的提出信息提取:“双百”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这一方针是由毛泽东提出,经中共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之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构图解史理解“双百”方针信息提取:在艺术问题上实行“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实行“百家争鸣”。“双百”方针促进了艺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延伸全面发展

11、教育方针提出的背景(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形象记忆动乱中的教育构图解史“希望工程”“211工程”和“高考制度”概念阐释“科教兴国”战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1.新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近程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

12、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2.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1)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2)雷锋精神: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钉子精神。(3)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4)“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

13、于登攀。(5)改革开放精神: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史学新论多维讲练大突破探究点一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及其成就学术前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发展的历程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时间19521956年19561957年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数据科研项目100项科研项目400项科研成果3406项冷溶改革开放20年之科技篇思维激活从新中国科技基础、政治经济状况等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基础薄弱;科技方针、“一五”计划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大跃进”对科技领域的影响。史料实证新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史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

14、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史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以上均摘编自新华社电解

15、读(1)史料一中国卫星技术成就反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政治意义。“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打破了美、苏等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2)史料二中国航天技术成就反映“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经济意义。“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创造了条件。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2)史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历史解释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背景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20世纪

16、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侧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影响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3)教

17、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4)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探究点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术前沿“文革”结束后,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着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邹运韬日出东方思维激活作者充分肯定了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的举措。高考制度

18、的恢复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史料实证现代中国的教育事业史料一“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这种模式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于是中共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史料二19492008年新中国的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模仿苏联的教育制度发展教育

19、,史料中“模仿苏联教育制度”是指照搬苏联模式,“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指偏重工科,削弱人文社会学科。(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改革开放前义务教育水平不高,高等教育落后;改革开放后,各层次教育发展迅速。探究(1)史料一中的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做法有何现实意义?(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历史解释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其影响阶段方针政策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

20、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家国情怀新时期邓小平的教育思想(1)教育基础观。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2)教育超前观。强调教育改革不仅要着眼于中国,更要放眼世界;不仅要考虑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3)教

21、育优先发展观。认为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要优先发展教育。(4)教育条件观。提出必须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地位,认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命题研析考题演练品悟仿真模拟应试集训全通关真题体验1.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教育发展的特点2019全国卷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关键点拨:1954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当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

22、业化建设,材料中现象正是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的反映。听课笔记2.命题点:1977年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全国卷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3.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全国卷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

23、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转换思维试题形式上是考查科技教育、俄文书刊,实际上是考查“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问题第2题隐含热点目前我国实行中考分流,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第3题独特视角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创设情境,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新气象,即农民对知识的渴望鲜活素材图片史料,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时代气息4.新高考借鉴2021江苏卷,12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

24、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5.新高考借鉴2021湖南卷,11下表所列活动()时间活动名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1956年8月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1957年1月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1957年12月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

25、出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6.新高考借鉴2021湖北卷,101981年,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勇夺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女排夺冠后,很快收到数万件海内外的贺信、贺电。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由此可见()A电视机在家庭普及B女排精神激励国人C排球运动推广全国D体育强国梦想实现仿真模拟1.2022泸州高三教学质量诊断1952年,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规定小学学生成绩分为学业成绩和操行成绩两项,中学学生成绩分为学业成绩、操行成绩和体育成绩三项。这些规定()A促进了义

26、务教育的普及B标志教育法规的完善C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D推动了“一五”计划实施2.2022山东省枣庄市高三模拟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3.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入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A满足了广大人民

27、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B使报刊的浪漫主义色彩浓厚C造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D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4.2022济南市高三诊断创刊于1972年的佛山文艺原本以刊登武侠、言情小说来吸引读者,艰难维持。1989年,它开始将读者定位为“打工仔”,专讲打工者群体的生活、工作与情感问题,并刊登他们撰写的作品,遂绝处逢生,发行量猛增至四五十万册。该刊物发行境况的变化主要是基于()A办刊转型契合时代变迁B国民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C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D流动人口文化需求的改变第3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题一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1(1)核武器原子弹(2)载人航天杨利伟2(1)南优2号3(1)

28、银河1号(2)结晶牛胰岛素知识点二1(1)百家争鸣(2)长期性2(1)文化大革命(2)阶级斗争蝉的歌3(1)人民生活社会主义四美(2)伤痕文学中国文化知识点三1(1)教育工作(2)德育2(1)扫四旧工农兵学员(2)文化大革命3(1)高考制度(2)科教兴国面向未来(3)九年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史料实证提示(1)重要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史料一:政治。史料二:经济。史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史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探究点二

29、史料实证提示(1)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处于奠基阶段,模仿苏联教育制度,有利于新中国人民教育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现实意义:苏联教育模式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这样可以满足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化建设。(2)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更为迅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原因: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升;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党和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和渴求;社会主

30、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命题研析考题演练真题体验1解析:1954年中国的“一五”计划刚刚开始,而“一五”计划中的许多工业项目是苏联援助建立的,当时中国的建设者们迫切需要了解苏联情况,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因此才会出现材料中俄文书刊借阅量大增的现象,据此分析可知D项正确;当时科学研究尚未与国际前沿接轨,故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故B项错误;当时借阅俄文书刊主要是为了学习苏联先进的工业技术,而不是反思苏联经验,故C项错误。答案:D2解析:C项对: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错:从题干无法判断出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

31、否得到解决。B项错:材料只是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没有提及其与生产劳动的关系。D项错: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各类人才,这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答案:C3解析:C项对: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展扫盲教育,故出现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场景。该绘画明显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这一社会现实。A项错: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不符合该画的风格。B项错:同一时期西方流行现代主义,其特点是与传统绘画相对立,绘画着重表现内心的“自我感受”,倾心于形式的新颖。D项错:该作品内容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4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

32、家主导“种痘”防疫,保障了民众的身体健康,减轻了民众的经济负担,深得民众的拥护,从而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针对的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仅凭“种痘”运动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民众获得卫生防疫的保障,增强了对新政权的认同,与民主政治建设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种痘”运动的成果,不能反映卫生防疫体系全面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B5解析:表格中“祖国颂”等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等信息反映了新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A项正确;“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4月,早于图表中的时间段,

33、排除B项;图表中“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等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繁荣盛况,排除C项;表格中能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仅有广陵散阳关三叠,这无法说明传统文化在新中国的文艺领域中仍占主流,排除D项。答案:A6解析:据材料“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可知,女排顽强拼搏奋勇夺冠空前激发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极大鼓舞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故选B项;“普及”说法错误,与“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女排精神激励国人,而不是排球运动推广全国,排除C项;单凭女排一个项目夺冠

34、,不能说体育强国梦想“实现”,排除D项。答案:B仿真模拟1解析:“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分为学业成绩和操行成绩两项体育成绩三项”可知,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法规规定中小学生成绩,除了关注学业成绩外,还关注品德、体育等成绩,表明我国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故选C项;依所学,2011年初,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排除A项;材料中“规定小学学生成绩”“中学学生成绩”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对于中小学生成绩的规定,而非强调完善法律法规,排除B项;材料中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并不会直接推动“一五”计划的实施,排除D项。答案:C2解析: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系列

35、重要计划”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可知,材料中的各个项目都与科技有关,说明中国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故选A项;据“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可知,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不只是航天和国防科技,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科技项目有关内容,尚未提及体制改革,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D项。答案:A3解析:材料“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入国家体制之中”“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说明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便于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导人民群众,也就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故D项正确。答案:D4解析:根据材料“1989年它开始将读者定位为打工仔

36、,专讲打工者群体的生活、工作与情感问题,并刊登他们撰写的作品,遂绝处逢生,发行量猛增至四五十万册”可知,佛山文艺期刊发行量大增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打工仔”为读者定位,结合所学,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一些剩余劳动力开始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发展,由此兴起了“打工”群体,因此该刊物发行境况的变化主要是基于办刊转型契合时代变迁,故选A项;B项表述绝对化,且国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并不是80年代末佛山文艺发行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尚未提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的是该刊物发行内容的变化适应了流动人口的文化需求,而非流动人口的需求变化,排除D项。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