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本节教材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性。重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难点突破:采用讨论法,直观体验法等多种
2、教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活动,协作探究,直观体验,最终达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的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通过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二说教法本节教学拟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教学方法协调配合、灵活使用。三说学法初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
3、维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在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下进行;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叛逆心理较强。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特点,做到“以生为本”。课前生物兴趣小组成认真自学课本知 识,制作直观教具。准备活动还有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搜集照片以及探究小组的其他活动.四说教学过程导入:幻灯展示多对长相很相似的亲子照片(学生刚开始学遗传,只提供正例让学生概括比较好,等到一段时间后,再提出反例,以利于学生进行辨别学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深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吸引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入新课。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及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
4、,我以21三体综合症和性腺发育不良两个病例,激发学生,并使其体会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的重要意义。探究问题二:观察课本“观察与思考”图二,结合多媒体上所给图片,在纸上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给出这幅图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明确三者的关系,并尝试用图、表等形式表示。意图:锻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对此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最后小组进行成果展示。老师评价、师生共同小结“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三)大胆推测: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的传递这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为了淡化这个难点将此分解成两个小问题:染色体是如何传递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的?意图:这样就把基因传递
5、的复杂问题转化成了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1)染色体是如何传递的?采用“推测史实结论”的思路,给出父母及“我”的体细胞内都为23对染色体,让学生大胆推测“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接着给出材料,让学生去阅读、分析素材,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验证自己的推测,最后达成一致。意图: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改变了学生对待知识的异己态度和老师去评说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同时让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生成、张扬,让学生的能动性不断提高。(2)基因是如何传递的?给出一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染色体传递给后代。最后老师强调:(
6、见多媒体)(四)直观模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染色体模 型、模拟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后全班分享成果。意图:这样的处理使抽象问题具体 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五、习题设置:习题设置包括基础题,能力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其中我的拓展题目为:假设父母体细胞内都有两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又将如何?意图:在本节课结束时,提出这样一 个问题既巩固和运用了本节课的知识,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6、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采用集合式和流程图式。意图:符合本节课知识的特点,清晰流畅,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充分运用了图表、录象、模型等,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所看所想表达出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思维有张有弛,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有待提高的是,要更好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