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25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的。回答13题。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C多年平均蒸发量 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江河水湖泊淡水冰川浅层地下淡水A B C D3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 000 mm以上,但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 ( )A用水量大 B年径流量小C污染严重

2、D河流流程短下表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以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数据”,据此回答45题。占全国的百分比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80%147%耕地资源352%592%4从表中数据看,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 )A水资源南多北少B耕地资源北多南少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D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5珠江三角洲虽处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但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需水量大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A B C D(2010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下图,完成67题。6图中

3、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7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2011济宁质检)下图是某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示意图(单位:亿吨)。回答第8题。8该地区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 B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C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 D植树造林,增加地下水渗入量(2010江苏

4、样题)读下图,完成910题。 9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10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2009福建毕业质检) 下图为“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12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

5、需求量大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2009重庆文综)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 B C D14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下图是“某地地下水水位(虚线)和地面沉降(实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对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地下水水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下降B从水位变化看,虚线代表的是承压水水位C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和地面沉降始终呈正相关D该地地下水水位下降主要与该地地表水缺乏有关16当地面沉降超过100

6、毫米时,这时的地下水水位称为警戒水位。该地警戒水位和出现的时间大概是 ()A20米;1983年 B30米;1985年C40米;1989年 D20米;1990年海水淡化的装置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首先将海水倒入底盘内(步骤一),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步骤二);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步骤三)。结合下图完成1718题。17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温室效应的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水循环的原理海水运动的规律A

7、 B C D18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A B C D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1920题。 19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减缓城市涝灾缓解城市缺水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A B C D20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

8、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二、综合题21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但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种种困境,图甲为“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图”,图乙为“某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最大的地形区是 ,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试用水循环的观点解释说明。(3)A地降水的季节分

9、配特点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哪些?(4)图乙中人地矛盾突出的是 地区,并说出判断的理由。22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7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量的影响。(2)某公司拟在图8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与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3)分析乙地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23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

10、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甲为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乙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图丙为图甲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C【解析】冰川水主要存在于高山上部或极地地区,不易利用。3D【解析】新加坡降水丰沛,但河流流程短,所以水资源严重不足。4

11、C【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看出,水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征,耕地资源则是南少北多,二者的空间分布不匹配。5D【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需水量大,排放废弃物多,污染严重,导致该地水资源供应紧张(水质型缺水)。6C【解析】直接读图可知。19501969年期间有些年份输沙量与径流量变化并不同步;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有些年份是相同的;19502005年输沙量变化率高于径流量变化率;图中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并不是逐一对应的。由以上分析可知C项说法正确。7B【解析】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之前相比变化不大,但输沙量明显减少。上游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等措施都可以明显减

12、少河流的输沙量。8 A【解析】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9C【解析】根据该河段水位变化示意图,从某一年洪水期水位和枯水期水位差的大小变化来判断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1990年水位季节变化最大。10C【解析】由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将使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11A【解析】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和地形有关。12D【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但雨季开始晚,结束较早,总降水量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13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盆地为我国的一个内陆盆地。天然绿洲应形成于山麓冲积扇上,且土壤肥沃(

13、土壤颗粒较小),故处最合适。14D【解析】内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流量最大,越往下游流量越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15D【解析】该地地下水水位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地下水位有上升趋势,A错;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不呈正相关,所以C错;该地地下水水位最初埋藏深度只有几米深,之后地面在下沉,地下水水位虽然降低,但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并不太远,即埋藏深度较浅,因此该地地下水水位下降应该是由于地表水缺乏,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可能为潜水。16C【解析】此题首先要从地面沉降100毫米处引直线,找到与地面沉降线相交的A点,然后从A点出发,作垂线与横坐标年份相交找到对

14、应的年份为1989年,与地下水水位线相交于一点B,从B点再向左引直线,找到此时地下水水位深度为40米。如右图所示:17C18D【解析】太阳光透过漏斗能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用的是温室效应的原理;海水蒸发,水蒸气在漏斗壁上冷凝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是水循环的原理。由于太阳辐射是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所以该装置的使用要受到天气的影响,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相同。19B【解析】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20A【解析】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二、综合题21【解析】第(1)题,此地春

15、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大,可以从锋面雨带推移和地形两个角度来考虑。第(2)题,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缺乏。第(3)题,降水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旱、涝两个方面。第(4)题,人地矛盾主要表现为人口与水、耕地之间的矛盾。【答案】(1)东南丘陵春季我国雨带推移到此地,降水丰沛;东南季风受到地形阻挡,形成了地形雨。(2)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原因: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量丰富,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西部和北方相反。(3)春旱、夏涝。(4)黄淮海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22【解析】(1)本题考查地下水的形成条

16、件。地表水经过下渗形成地下水。根据图示判断该地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可以从土地价格,水源,劳动力成本方面考虑。乙地区土地价格较低;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劳动力成本低。(3)本题考查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变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容易导致地下水污染。采取的措施应从产生问题的原因入手。针对水土流失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农药化肥的使用应提倡生态农业等。【答案】

17、(1)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2)土地价格较低;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或远离城市密集区,环境污染小)劳动力成本低。(3)负面影响:消弱了土层的涵养水源的能力,对地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增加森严覆盖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23【解析】通过试题文字信息和图中经纬线,可以判断该岛国为新加坡,该国为城市国家,地域狭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18、。通过图示的降水柱状和气温折线,所表达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试题材料给出该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从淡水资源问题设问,要求考生针对新加坡的国情分析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答好此题,就要求考生能回忆起淡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可利用水资源的类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相关原理和知识。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没有大面积的湖泊,河流短小,且平均海拔不超过15米,地下水资源不足,淡水资源的储存条件有限,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因此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在其较大河流入海口处修建水坝,通过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使坝内的水逐渐降低

19、盐度,由咸变淡。此外,新加坡还通过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淡水,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海水淡化,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措施解决其水资源问题。【答案】(1)(10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12分)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6分)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2013-11-15人教网下载: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