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讲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程标准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主干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酝酿(1)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激化。(2)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
2、紧张。(3)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两大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2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3)影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
3、: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主要内容: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2国际联盟(1)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2)实质: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
4、务的工具。(3)评价: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知识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的产生(1)主要标志国家主要标志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2)重要特征: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
5、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亚洲: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2)欧洲: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3慕尼黑协定(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2)内容: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3)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过程: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2亚洲(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
6、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3.欧洲: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4全球: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5结束:
7、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1)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2)评价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2联合国(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2)原则:联合国吸取国联的
8、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欧洲: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2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3苏联: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4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1.构图解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2学术情境一战前德国外交倾向19世纪末,德国外长比洛夫说:“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了一钱不值的天
9、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思考:这反映了德国什么外交倾向?3社会情境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制裁和掠夺与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奴役和掠夺的基础之上的国际体系。它的不稳定性主要由体系内包含的各种矛盾决定的,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思考: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4学习情境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
10、,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思考:为什么说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5构图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6.学习情境中立法1935年8月31日,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中立法。法案规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然后,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
11、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中立法的通过,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占上风和国际上美英矛盾突出的反映,是美国派的绥靖主义。思考:美国“二战”期间的外交政策经历由“中立”到放弃“中立”,再到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的变化。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7易错提醒“大国一致”原则“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保障联合国的权威性,有利于解决一些国际争端与地区冲突。但也因为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小国家的利益而广受批评。8学术情境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思
12、考: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主题探究史学新论多维讲练大突破探究点一生灵涂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学术前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战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残酷性以及交战各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到战争后期,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成为一些国家发生革命的重要动力。“和平、面包、自由”是1917年的俄国革命、1918年的德国革命和奥匈帝国境内革命的普遍口号。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与和平运动得到了大发展。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能够保障和平从而保护列强利益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应运而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
13、思维激活材料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各国国内革命关系的角度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史料实证华盛顿体系史料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解读史料指出了美日矛盾在华盛顿
14、会议后激化,英国也加强了对日军的戒备。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历史解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1)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2)它的建立是一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分赃不均,必然引起列强之间的矛盾。(3)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亚太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4)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5)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
15、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家国情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1)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及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战争的根源。(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4)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共处。探究点二大国博弈、秩序重构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术前沿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弱国,尤其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国家遭受重挫之时,敢于独自同强大的日本法西斯抗争达十四年之久,可以说是二
16、战史上的一个奇迹。更重要的是,中国抗日战场的开辟和持久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部战争时期和全面爆发时期,对遭受侵略的各国给予了宝贵的支持,有利于这些国家重组力量,渡过难关,扭转战局,从战略防御转换到战略反攻。胡德坤中国抗战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思维激活材料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的角度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料实证雅尔塔体系史料与凡华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例如讨论波兰的重建问题、对于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就
17、此而论雅尔塔体系与凡华体系有共同之处。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解读史料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都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探究根据史料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具有怎样的相同点? 历史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急于打破原来体系的束缚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主要原因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诱导因素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法西
18、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苏联的政策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引,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唯物史观多角度认识雅尔塔体系(1)从历史概念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2)从历史影响看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始。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
19、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演练仿真模拟落实“四翼”全通关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2021新高考浙江6月选考,22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剖析领悟正确答案 演练12021新高考湖北卷,14下图为二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A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B反法西
20、斯同盟最终建立C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演练22021八省联考广东卷,141939年,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为背景,发表小说愤怒的葡萄。小说写道:“他们企图用渔网捞河里的土豆,但守卫不让他们这么做。他们到格格响的汽车上捡被扔弃的桔子,但是桔子上已经被喷上了煤油。”据此可知,作者()A注重对细节的描写批判社会现实 B通过丰富想象对下层民众寄予同情C受环保思潮影响反对工业化浪潮 D擅长以荒诞手法抒发个人主观感受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枣庄期末帕尔默等所著的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
21、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都差不多,只是程度轻一些。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与流血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材料反映了 ()A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美国家带来政治经济危机 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家职能发生根本性变化D战争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22022山东潍坊月考下图为爱尔兰画家乔治摩罗创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时政漫画糟糕的日子过去了。该漫画所表达的主旨是 () 战争胜利时,万众欢腾,而两位老人却愁容满面、忧心忡忡:“很高兴战争终于结束了,这是一段糟糕的日子,不知道下一次战争是什么样子!”“是的,下次和平是什么样子!”A表达对战争的反思
22、和对未来的担忧B剖析冷战态势下人们的矛盾心理C指出凡尔赛体系蕴含着严重的危机D揭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创伤32022山东潍坊高密一调巴黎和会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的和平会议,在这次和会上缔结了凡尔赛条约。法国人说,这项条约“说它苛刻么,那太温厚了;说它温厚么,又太苛刻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是它反映了法国人 ()A对和会没有满足法国全面摧毁德国的要求不满B对和会满足了英国摧毁德国舰队的要求不满C对德国重整旗鼓的担心和对法国安全的忧虑 D对和约可能导致以后国际形势恶化的忧虑42022山东济宁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
23、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这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B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C美、苏等世界大国积极参战D美、英、中、苏四国的共同努力第九单元现代文明的创新与调整一战后的世界第32讲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必备知识自主学习2提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3提示:它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或德国丧失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被限制军备、承担巨额赔款);没触动战败国的军国主义却激起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的情绪;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势必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4提示:慕尼黑阴谋是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
24、国利益。此前主要是通过所谓的“中立”和“不干涉”的方式体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6提示:美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外交政策。8提示:美苏凭借实力划分其战后的利益和势力范围。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提示:原因: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加强对日军事戒备;美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利益的争夺。探究点二提示:相同点: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特点。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D演练1解析:据材料“19401944年五国军火产值”可知,1942年后,美国军火产值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即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故
25、选A项;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世界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阵营,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腾飞、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发展等,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答案:A演练2解析:根据“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为背景”可得出这与美国的经济危机有关,而经济危机中出现了产品过剩,销毁了大量的农产品,而下层的民众却又没有食品供应,因此才“用渔网捞河里的土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注重对细
26、节的描写批判社会现实,A项正确;丰富的想象是浪漫主义的特征,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危机的现实状况,并不存在丰富的想象,排除B项;材料与环保问题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现实主义的体现,不是荒诞手法,排除D项。答案:A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解析:题干“实在是不可思议既悲伤又恼怒”等字眼意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发生改变,即材料反映了战争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政治经济危机的问题,也没有涉及国家职能的变化,所以B、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 2解析:根据“这是一段糟糕的日子”可以看出对战争的反思。根据“
27、下一次战争是什么样子”“下次和平是什么样子”可以看出对未来的担忧,故A项正确;1918年时还没有发生冷战,排除B项;凡尔赛体系形成于1919年,排除C项;漫画表达的重点不是揭示战争创伤,而是反思战争及表达对未来的担忧,排除D项。答案:A3解析:法国人认为一战后缔结的凡尔赛条约,存在“苛刻”和“温厚”两个极端,体现出法国人一方面担心对德国的掠夺性制裁,会激化法德矛盾,引起德国的复仇;另一方面又觉得对德国的惩罚力度不够,担心德国很快东山再起,威胁法国,这种从法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评价凡尔赛条约的矛盾心态,说明法国人对战后德国重整旗鼓的担心和对法国安全的忧虑,C项正确;A项只是对“太温厚”的分析,不是最全面的理解,排除;B项没有揭示法国人的根本立场,也未说明对“太温厚”部分的理解,排除;D项没有站在法国人的立场上说明“太温厚”“太苛刻”的含义,排除。答案:C4解析:材料表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使得其最终会失败,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C、D两项只强调大国的努力,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