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238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共150分,3.考试时间150分钟。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土性滋生孕育了传统乡村文化,尽管其中也存在着文化的封闭性、依附性、滞后性、等级性等缺陷,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传统乡村文化思想价值的认知。传统乡村文化的思想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注重实际、重义轻利、勤劳节俭以及长幼尊卑等方面,对传统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乡村文化倡导的注重实际是对农耕生活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务实劳作思

2、想的提炼与总结。中国农民有着天然的脚踏实地、勤奋劳作的精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利无幸至,力不虚掷,说空话于事无补,做实事必有收获”的道理。传统乡村文化的这种注重实际、务实劳作的精神也感染了社会中的其余人群,成为古代贤达人士重要的为人准则。正如章太炎所说:“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这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农民注重实际、脚踏实地的性格特征,为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精神因子。自古以来,对于义利关系的正确处理体现了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传统乡村文化主张“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的价值准则,这里的“义以为上”思想并不是要求人们主动放弃对利

3、益的追求,而是倡导“真君子仁中取利,大丈夫义内求财”的思想境界。可以说,传统乡村文化的“重义轻利”思想是与“见利忘义”的错误思想相对立的。重义轻利思想中“义”的至上性和优先性观念,反映了古代村民群体普遍存在着诚信朴实的心态。由重义轻利思想引发的农民的“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等优良品质对中国农民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农民的传统文化美德。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将广大农民束缚在特定的土地之上,农民按时耕作,勤劳节俭是其固有的观念。村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这正是礼记中所称道的“乐天安土知命”的思想反映。他们以耕读传家自豪,渴望追求生活的安宁与社会

4、的稳定,对各类战争与侵略行为感到厌恶。同时,由于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简陋、农业生产效益的低下,再加上缺乏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故广大民众将生产所得视为上天对自己的“恩赐”。这一切都促使他们摒弃对利益的占有,形成了安贫乐道、勤劳节俭的文化品质。传统乡村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宗族文化色彩,它强调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安排尊卑长幼的顺序,从而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具体来说,家庭中辈分地位高的年老者是家庭事务的决策者和制定者,地位辈分低的年轻晚辈是决策的服从者和支持者,即使同辈之间也非常讲究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对此,费孝通先生形象地指出了我国这种传统乡村文化中血缘性家族观念强的特点。他认为:“在乡土中国,地

5、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人们在家族中秉承着长幼尊卑、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传统。”这种传统乡村文化孕育的长幼尊卑思想,不仅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秩序,而且也对家庭生产和家族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摘编自沈费伟传统乡村文化重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乡村文化的注重实际源于生产生活,成为古代贤达人士重要的为人准则。B. “义以为上”的价值准则不反对人们主动追求利益,但要注重取利时的道德观。C. 把生产所得视为天赐,不仅因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更因其生产效率的低下。D. 传统乡村家庭事务的决策者为辈分地位高的年老者,年轻晚辈是服从者和支持

6、者。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论证了传统乡村文化在文化思想上四方面的优势。B. 文章在论证义与利的关系时,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结构,逻辑严谨,有说服力。C. 文章引用礼记中称道的“乐天安土知命”,证明村民对安逸生活的追求。D. 文章阐述分论点时,语言准确易懂,同时也不失逻辑上的科学性,读之流畅。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A. 存在乡土性的传统乡村文化,在新时代需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振兴其文化。B. 传统美德使“重义轻利”的思想沉淀形成为优良的品质,这无疑是一种进步。C. 作者积极肯定重义轻利和勤劳节俭等优势,充分显示出其对乡

7、村文化的自信。D. 费孝通认为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宗族文化既维护社会稳定,又能管理家庭生产。【答案】1. C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C项,“不仅因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更因其生产效率的低下”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同时,由于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简陋、农业生产效益的低下,再加上缺乏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

8、力,故广大民众将生产所得视为上天对自己的恩赐”,可见“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与“生产效率的低下”没有递进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C 项,“证明村民对安逸生活的追求”错误,文章引用礼记中称道的“乐天安土知命”是证明“村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

9、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A项,“这样才能振兴其文化”错误,文章说“乡土性滋生孕育了传统乡村文化,尽管其中也存在着文化的封闭性、依附性、滞后性、等级性等缺陷,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传统乡村文化思想价值的认知。传统乡村文化的思想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注重实际、重义轻利、勤劳节俭以及长幼尊卑等方面,对传统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区别对待传统乡村文化,但并未说这样“才能”振兴其文化。B项,“传统美德重义轻利”的思想沉淀形成更为优良的品质”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由重义轻利思想引发的农民的戒

10、骄戒躁谦虚谨慎等优良品质对中国农民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农民的传统文化美德”,可见应是“重义轻利”使得一些“传统美德”沉淀形成为优良的品质,选项是主客倒置。D项,“费孝通认为”错误,依据“他认为:在乡土中国,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人们在家族中秉承着长幼尊卑、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传统。这种传统乡村文化孕育的长幼尊卑思想,不仅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秩序,而且也对家庭生产和家族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可知,“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宗族文化既维护社会稳定,又能管理家庭生产”是作者的观点,选项张冠李戴。故选C。【点睛】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

11、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二、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

12、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个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

13、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最多。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

14、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摘编自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19年01月24日)材料三: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

15、付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已运行20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1997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3500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1.5万家服务商的2.4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

16、现金。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新华社香港2018年12月30日)材料四: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

17、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虛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摘编自刘晓、刘奇

18、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人民网2019年02月01日)4. 下列对“移动支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动支付在日常消费中作为最常用的支付手段发展迅速,2018年三个季度的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数同比增幅就高达7成。B. 在受调查人群中,学生群体、全职主妇、创业人群的移动支付消费金额依次增加,但学生群体的移动支付占比并不算低。C.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并且在使用场景、使用人群的地域分布、支付方式以及识别方式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D. 线上红包和实体红包在支付手段不同,但在情感沟通交流方面的作用却是异曲同工,让年味儿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流失。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19、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的移动支付虽不是没有发展,但与内地比还是有很大差距,这将给香港旅游甚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极大不便。B. 材料二显示,2014到2020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会持续稳步增长,而增速也会持续放缓,基本不会出现前期的大波动。C. “非现金”支付在香港社会很成熟,几乎可以满足市民所有日常消费需求,相对而言因移动支付安全性差,推行起来才困难重重。D. 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往往也伴随着新的犯罪手段的升级变化,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不能因小失大,但也不用因噎废食。6. 简要概括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所取得的成绩,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改

20、进意见。【答案】4. A 5. C 6. 取得成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催生新产业,为网购等提供必要条件,让生活更方便快捷。改变了民俗习惯,出现了线上抢红包、扫“福”字等新的习俗。改进建议:继续加大安全保障问题建设,如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保障资金运行安全,打击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活动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A 项,“作为最常用的支付手段”篡改原文,原文的表述是“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21、可见移动支付应是是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C项,“相对而言因移动支付安全性差,推行起来才困难重重”错误,首先文章并未对“移动支付”和“非现金支付”的安全性进行比较,且依据“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已运行20多年”可知,“移动支付安全性差”并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

22、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取得成绩:依据“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等内容可概括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催生新产业,为网购等提供必要条件,

23、让生活更方便快捷。依据“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等内容可概括为:改变了民俗习惯,出现了线上抢红包、扫“福”字等新的习俗。改进建议:依据“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

24、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虛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等内容可建议:继续加大安全保障问题建设,如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保障资金运行安全,打击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活动等。【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

25、(节选)路遥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寒冷,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

26、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排起了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忙着给众人分饭菜。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从排队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家长

27、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出门读书的孩子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这样的“洋人”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崂,谁没在野山野地里吃过饭呢?可今天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没有几个人

28、了。那孤零零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这时,在空旷的院坝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两颊有点塌陷。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他径直向饭场的馍筐走来,此时饭场已无他人。他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紧接着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

29、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突然,他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儿。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

30、孙少平吧?(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山乡圪崂”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B. 孙少平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等别人打过饭全都离开饭场后才去取黑馍,而且在舀别人打剩的菜汤时,慌得如同偷窃一般,这些都表现了他的敏感与自尊。C. 在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的对比中,蕴含着对那些“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D. 县立高中食堂的菜分为甲、乙、两三等,主食按颜色被学生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村社会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

31、。8. 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9. 作为中国当代一部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的真实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 C 8. 开篇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为人物出场、故事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初春黄土高原雨雪交加、严寒依旧的自然环境描写,造了阴冷凄清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孙少平的心理和贫寒形象。开篇环境描写与下文县立高中午饭时热闹的场面形成样明对比,有利于转到下一个画面,引出主要人物和故事。 9. 现实主义创作笔法的成功运用,还原了事物的本来状态。文中无论是写早春的黄土高原、县城的环境,或是对县立高中的相关描写,都采用了近

32、乎直录的笔法,写得十分逼真。生动具体的场面描写增强了现场感、真实性。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吃午饭时争先恐后的场景;对孙少平打饭场景的描写,如在眼前。细节等描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对孙少平的肖像、穿着、动作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他自尊、敏感,而又勇敢面对贫困的形象相吻合,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3、。C项,“蕴含着对极少数学生的批评”错误,没有批评,只是客观地叙述学生的生活水平,为孙少平出场做铺垫,更加衬托孙少平上高中时的贫穷。 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环境描写的能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他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先分析景物特点,时令到了惊蛰,但是却仍在下雪,可见“春寒料峭”,“温暖的春天还没来”。再分析作用,开头的景物描写一般作用是点明时间,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此处也点明时令,渲染了寒冷

34、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此处的“寒冷”还有象征意义,象征社会的寒冬,此处的景物描写也暗示着社会的春天也还没有到来,需要耐心等待。“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的描写内容与下文的热闹场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更利于画面的转化,从而更好地突出具体的人物和引出具体的叙述故事。【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应对这类问题,要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平凡的世界以传统的价值观念及现实主义的创造手法为主,注重故事的连贯性,注重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部紧扣现实社会的小说。在对人物的描写上,客观、准确、真实,由细节捕捉到了当时时代的脉搏和

35、人们观念转变的艰难程度。从选文来看,“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寒冷,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以及对县立高中的相关描写等,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黄土高原的环境特点。“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

36、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乙菜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生动描写了学生吃午饭时争先恐后的场景,极富现场感、真实性。“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两颊有点塌陷。他那身衣服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尤其是对孙少平打饭、吃饭时的刻画“一滴很大的檐

37、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让一个自尊、敏感、贫穷、而又勇敢面对贫困的形象跃然纸上。【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

38、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

39、谋日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节选自史记孔

40、子世家)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B. 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C. 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D. 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41、确的一项是( )A. 俎豆,古代用俎等礼器盛放豆类食物来祭祀、宴飨,俎是四脚方形青铜或木漆盘。B. 僭,超越本分,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在春秋时期尤为严重。C. 三代,是历史上夏商周三朝的统称,因三朝礼乐制度较完备,孔子据以考订礼乐。D. 服,本指衣服,引申为丧服,文中指为孔子服丧,古代服阙、服除皆指服丧期满。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少即有名,德才为人称道。幼小时就爱玩礼仪类游戏,还没成年就被鲁国大夫聘请为自己儿子的老师,年长后学音乐同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B. 孔子为官有方,治理效果卓著。他做管理粮仓和牲畜的小官能恪尽职守;做中都宰

42、一年,四方皆欲效法;做大司寇参与国政三个月,鲁国路不拾遗。C. 孔子一生颠沛,始终积极入世。离开鲁国十四年间虽然经常陷入窘境,犹如丧家之狗,然而却一直没有退却,坚定不移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D. 孔子晚年归鲁,潜心整理典籍。有感于周王朝礼崩乐坏而整理书传礼记,删减编定诗经并配乐歌唱,整理易卦辞,作春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2)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答案】10. B 11. A 12. A 13. (1)孔子说:“我的理想是不能实现了,那我还能靠着什么让后人认识了解自己呢?”(2)前往移到孔子的坟墓旁

43、边安家的孔子弟子和其他鲁国人有一百多家,于是人们就称这片地方为孔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也”是判断句式,“也”放在句末表语气,所以在“也”后断句,排除A;“围孔子于野”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不得行”的意思是,“不能行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译文:陈、蔡两国的大夫谋划说:“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那么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

44、危俭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A项,俎和豆都是古代用来盛放食物祭祀的礼器。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

45、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还没成年就被鲁国大夫聘请为自己儿子的老师”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并没有说被鲁国大夫聘请。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46、。赋分点:(1)“道”,理想;“何以”,“以何”、凭借什么;“自见”,了解自己、显露自己。(2)“家”,安家;“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定语后置;“因”,于是。【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

47、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参考译文: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在幼年时玩游戏,常常摆设起各种祭器,学做祭祀时的礼仪动作。孔子十七岁时,鲁国大夫孟釐子病重将要死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如今孔 丘从小就喜好礼仪,难道他不就是贤达

48、的人吗?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等到长大后,孔子曾经做过季孙氏家的小官,管理仓库,出入的东西都称量公平;曾经做过管理畜牧的小官,养的牲畜肥壮繁多。鲁国动乱了,孔子就到了齐国。他和齐国的太师谈论音乐,听到了韶乐,学习它,三个月连肉味都尝不出来,齐国人都称赞他。后来鲁定公叫孔子做中都率,一年之后,各地都来效法治理之法。孔子由大司寇代理相国政务,参与国家政事仅三个月,全国上下形成路不拾遗的良善风气。然而鲁国从大夫以下都僭职越权、不守正道,鲁国最终不能任用孔子。孔子只好离开鲁国。孔子到宋国,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魑想杀孔子,就砍倒了那棵大树。孔子只得离开。有弟子说:“应该快速离

49、开!”孔子说:“上天赋予我传播道德的使命,桓魑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来到郑国,和他的弟子们失散了,一个人站在郑国的东门口。有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个人,憔悴颓丧像一只丧家狗。”子贡如实告诉孔子。孔子欣然地笑起来说:“对啊!对啊!”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楚国就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现今楚国是个大国, 前来聘请孔子,那么陈国蔡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发动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不能够行动,断绝了粮食。随从人员都饿病了,没有一人能起来,孔子却讲诵诗、弹琴唱歌不停止。孔子离开鲁国共十四个年头才返回到鲁国。孔子的时代,周王朝已经衰弱,礼崩乐坏,诗书残缺,孔子

50、追溯探究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依次编订书传,所以书传礼记都是通过孔子传授下来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时,删掉重复的,选出那些可以用于礼仪教化上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孔子都配乐歌唱它。孔子晚年喜爱周易,给彖系 象说卦文言 等卦辞做了序文。孔子说:“我的主张不能推行,我用什么东西留给后世呢?”他就凭着鲁国史官的记载编写了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材教育,弟子大概有三千人,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葬于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旁边,弟子们都服丧三年。前往移到孔子的坟墓旁边安家的孔子弟子和其他鲁国人有一百多家,于是人们就称这片地方为孔里。鲁

51、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去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黄溪夜泊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注暂:始、初。残岁:一年将尽的时候。慰客:犹“迁客”。慰,忧郁。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自古以来的楚人一样,登临高处的诗人因满怀遗憾而感到十分悲伤。B. 颔联对仗工整,气象宏阔,“苍烟” 与“明月”的色调令人黯然神伤。C. 诗人身在异乡的漂泊况味,让他自己拿起酒杯来,借

52、以抒发心中郁闷。D. 前三联句句借景抒情,所表达各种情怀与层层愁绪盘结于诗人之心。15. 诗人为什么最后说“不因迁適岂能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原因。【答案】14. D 15. 诗人以豁然与旷达的心态来化解迁適的悲伤。由于满怀的愁情,山水明月、烟草树木都为之黯然失色。各种愁怨喷薄而出,又何况临近年关,而自己在他乡羁旅,只能强颜作欢,借酒浇愁,以为暂时的宽慰。在悲极之中,诗人笔锋一转,将悲情化为临风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似乎为今日能饱览楚地奇异谲诡的风光而自豪。情绪顿然一转,于解嘲中放达,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旷达豪迈之气。【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

53、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D项,“前三联句句借景抒情”错误,第一联是写因贬谪之恨,而源溯到屈原,借以自喻而自慰,并不是“借景抒情”;第三联属于直抒胸臆,也并不是“借景抒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

54、领悟感情。这首诗的意思是:楚人自来喜爱登高,抒发心中的烦闷,我才到这里,也觉得忧愁难忍;莽莽苍苍的树木,终日不散的烟云,使三峡显得阴霾沉沉,开阔的江面,明月高悬,不时传来猿猴的悲鸣;远离故乡,又逢岁暮年关,怎不叫人心惊,要想安慰孤独的灵魂,最好还是开怀痛饮;闲来信步漫游,遇见山水佳丽,不妨高声长吟,如果不是贬官外放,又怎么能饱览各地的奇山异景。诗中不仅描写了三峡苍暗、明月满川的景象,揭示出峡川月夜的苍茫、辽阔、凄清之美;而且借助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受:登山临水之怅恨,九回盘桓之愁肠。苍烟萦绕之万树,幽暗陡峭之峡谷,满川挥洒之明月,凄苦哀婉之猿啼。由于满怀的愁情,山水明月、烟草树

55、木都为之黯然失色。各种愁怨喷薄而出,又何况临近年关,而自己在他乡羁旅,只能强颜作欢,借酒浇愁,以为暂时的宽慰。在悲极之中,诗人笔锋一转,不再作那儿女情长的伤心之语,而是将悲情化为临风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似乎为今日能饱览楚地奇异谲诡的风光而自豪。情绪顿然一转,于解嘲中放达,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旷达豪迈之气。【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

56、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鸟倦飞而知还。_,抚孤松而盘桓”四句表现了陶渊明的深远志向。(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两句从天庭描写到神山,极写乐声之美妙。(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_;不抑耗其实而已,_。(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答案】 (1). 云无心以出岫 (2). 景翳翳以将入 (3). 梦入神山教神妪 (4). 老鱼跳波瘦蛟舞 (5). 非有能硕茂之也 (6).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解析】【详解】本题

57、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注意“岫”“翳”“妪”“蛟”“蕃”等字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

58、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贫穷落魄的多。儒林外史是专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吴敬梓真把 的知识分子写活了。没有中举前的周进和范进等的形象,真是刻画得 至今依然在文学史册上 。中国历史上有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没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中国诗文和老百娃嘴中有很多形容贫而瘦的穷人的话,什么“瘦骨嶙峋”,什么“骨瘦如柴”,又是什么“瘦得皮包骨头”,等等,都与骨头有关。这一批人一无所有,最值钱的仅存的“财产”就是他们这一身瘦骨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的一点“赌注”,轻易不能押上的,押上一输,他们也就“涅

59、磐”了。然而他们却 喜欢拼命,喜欢拼这一身瘦老骨头。他们称这个为“骨气”,( )要举实际例子的话,那就可以举出很多来。三国演义中的祢衡,就是这样一个人,结果被曹操假手黄祖给砍掉了脑袋瓜。近代有一个章太炎,胸佩大勋章,赤足站在新华门外大骂袁世凯,袁世凯不敢动他一根毫毛,只好钦赠美名“章疯子”,聊以挽回自己的一点面子。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穷苦潦倒 入木三分 熠熠生辉 偏偏B. 穷苦潦倒 力透纸背 惟妙惟肖 偏偏C. 一穷二白 入木三分 惟妙惟肖 恰恰D. 一穷二白 力透纸背 熠熠生辉 恰恰18.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批中

60、国历史上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没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B. 中国历史上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C. 中国历史上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没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D. 中国历史上有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骨气”同“面子”一样,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B. “面子”同“骨气”一样,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C. 同“面子”一样,“骨气”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D. 同“骨气”一样,“面子”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

61、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答案】17. A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穷苦潦倒:走投无路,十分不如意。-穷二白:形容基础薄弱。语境是形容知识分子,应用“穷苦潦倒”。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人的见解、议论、分析得深刻。力通纸背:形容书法绘画笔力道劲有力。后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炼。语境是入物形象刻画,应用“入木三分”。熠熠生辉:光彩闪耀的样子。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

62、扮演等非常逼真。此处强调这些形象在文学史上闪耀光彩,应用“熠熠生辉”。偏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恰恰:刚好,正。语境是有转折之意,和“轻易不能押上”的表意相反,表明他们喜欢拼命,应用“偏偏”。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项,语序不当,定语“一批”语序不当,应放在“中国历史上”后面;“决不会没有”否定不当,应删除“没”。C项,“决不会没有”否定不当,应删除“没”;D偷换主语,前句的主语是“中国历史上”,而“贫无立锥之地”的主语是“知识分子”,应在“贪无立摊之

63、地”前加上“他们”。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BD两项将句子的语意变成了对“面子”一词的强调,与整段意思不符,可先排除;A项语意强调的是“是无法译成外文的”,下文“要举实际例子的话”证明的是“骨气”是国粹,两者语意不衔接。故选C。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最近微博的一条热搜“每天喝4升水可能会中毒”引起很多人关注。夏季酷暑难耐,补水是人人需要的

64、。_?我们知道,人体内60%以上都是水,这些水对我们无比重要,能运输体内所需要的物质,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的载体,比如出汗、排泄、呼气等。但是,_。对一个健康成年人而言,如果短时间内喝过多的水,不仅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还可能会有危害。这是因为,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以排出8001000毫升的水(尿液),在这个程度内摄入水分,肾脏“表示毫无压力”。但如果在短时间内突然饮用了巨量的水,_,那些多余的水就会大量进入细胞,导致低钠血症,细胞会变得“更加吸水”,一个个膨胀成球,这对大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脑水肿、大脑膨胀,进而导致脑组织受损,突发昏迷、呼吸抑制、脑疝,甚至死亡。【答案】 (1).

65、 喝水真的会中毒吗(意思对即可) (2). 如果喝水又多又快也可能带来危险 (3). 肾脏来不及排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

66、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第一空,依据标点符号可知此句是一个问句,再结合前后文,可知此处应是对前文提到的微博中的“每天喝4升水可能会中毒”这个观点提出疑问,故应填入和“喝水真的会中毒吗”相类似的表述。第二空,由关联词“但是”可知后面应该论述和前文存在转折关系的内容,再根据后文“如果短时间内喝过多的水,不仅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还可能会有危害”,可知,该处应该填入和“如果喝水又多又快也可能带来危险”相类似的表述。第三空,结合前文“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以排出8001000毫升的水”和后文“那些多余的水就会大量进入细胞”,可知此处应填入与“肾脏来不及排出”相类似的表述。【点睛】“补写句子”是

67、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21.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和“刘姥姥一进荣

68、国府”的情节里都写到王熙凤的出场,虽然用意相近,但手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并联系红楼梦中有关情节,对王熙凤的形象特点作简要概述。要求语言连贯,不超过150个字。【答案】“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黛玉所思从侧面烘托、通过语言和外貌描写正面刻画王熙凤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泼辣豪放、位高权重,深得贾母喜爱。“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是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写王熙凤出场。自鸣钟响过,后只见丫头们乱跑急走,体现王熙凤权力之大,威严之重,地位之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做这类题目,不仅要对名著的主要情节、重要人物有所了解,还要对与主要情节、重要人物有关的

69、细节内容保持必要的关注。“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出场前,先写她的语言“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这样“未写其形,先闻其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爱。再写“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头饰、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处处逢迎讨好,博取贾母欢心,借

70、以炫耀和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丑恶的内心。“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见到了平儿跟周瑞家的,还没见到王熙凤,王熙凤终于出场了,王熙凤出场还不是直截了当地马上就露面,这个地方写得实在是太高明了,是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写出王熙凤的出场。先是自鸣钟,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别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听了自鸣钟响了几下以后,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急忙走了,一个“乱”,两个“忙”,就写出王熙凤的权势和威风,谁都不敢有一点差错。所以这时候王熙凤还没有露面,她手下人马之多,权力之大,威严之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

71、总算引见了刘姥姥,王熙凤吃完饭了,王熙凤问她有没有吃饭,然后下令传饭,最后又给她二十两银子。你看二十两银子王熙凤找了个什么说法,多高明:这一吊是我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是太太给丫头们做衣服的,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们做衣服呢,你先拿去吧。你看她多会做人,多会说话。所以前面冷子兴说万个男人也不及的,周瑞家的说她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都具体化、形象化、艺术化了。【点睛】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要“精读”与“略读”并举,“积累”和“表达”并举。阅读中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 当然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大家

72、要 “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熟悉的成语中有一个词叫“乐极生悲”;我们学过的课文赤壁赋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中均有“兴尽悲来”的情感变化;国家经受磨难的时候,我们总会用到一句“多难兴邦”来提振民心似乎快乐愉悦和悲伤痛苦之间、艰难困苦和振兴富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生于忧患,多难兴邦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3、,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离不开多重苦难的磨炼,苏轼正是在被贬黄州时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无论是国家的“多难兴邦”,还是个人的“玉汝于成”,战胜苦难都是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以苦难之尺度,量人生之高度。苦难是命运的转折点,同样也是人生新的起点。在苦难面前,或为苦难所击败而一事无成,或乘苦难之东风而鹏程万里。香港首富李嘉诚少年时曾经有捡破烂、担水泥的苦难经历,面对苦难,他百折不挠,终创建了长江实业这一拥有几十间子公司的大企业,也使他从一位打工仔变成一位董事长。因为年轻时经历的苦难,锻造了李嘉诚宠辱不惊、积极乐观地对待磨难的作风,他成功地用苦难这把标尺,量出了自己人生的高度。过苦难之

74、屏障,达成功之彼岸。巴尔扎克曾说:“不幸,是天才进步的阶梯。”温室中的花朵不能承受狂风暴雨的席卷,这正是苦难作用的最好诠释。“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走过苦难,史铁生才有了“坐在悬崖边上看月落”的乐观心态;走过苦难,张海迪才有了“最美奋斗者”的荣耀称号。人生中经历的苦难成就了一个个搏击文学的水手,助他们破浪前行,在文学书海这一大潮中,平安抵达成功的彼岸。经苦难之洗礼,成民族之复兴。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多难使国家领袖居安思危,因而更加励精图治;多难使国民不畏艰险,众志成城,从而增强了国民复兴中华的决心。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到2003年的抗击非典,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

75、20年的荆楚大疫,一次次的苦难并没有打垮中国人民,反而增进了民族凝聚力,向世界展现了华夏儿女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在灾难中成长,民族在灾难中复兴。丘吉尔有言:“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作为当今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经历苦难的考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作为“时代之光”的我们该有的精神风貌。唯经历重重苦难,方可玉汝于成,多难兴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

76、。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价值选择。本题由材料、引导

77、语和要求组成,作文时要体现材料中所表达的积极面对苦难的价值观。考生要整体把握分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辩证分析快乐愉悦和悲伤痛苦、艰难困苦和振兴富强之间的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要求来行文。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从成语“乐极生悲”、课文中“兴尽悲来”的情感变化和国家“多难兴邦”等层面组合成本题写作情境。材料的落脚点在最后一句,“国家经受磨难的时候”这个状语是写作的情境限制,是考生写作切入的前提,思考方向是要写出“多难”和”兴邦”之间、“艰难困苦”和“振兴富强”之间的内在关系。考生可以从直面苦难这一角度切入,分析苦难的内涵及其对个人和国家的积极影响。考生若仅停留在乐极生悲、兴尽悲来这一层面,最

78、多算基本符合题意。2.典型任务的限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引导语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联想思考,不得脱离材料,远离主旨。同时还要结合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经历展开分析,否则会偏离任务限制。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青年学生应该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在面对苦难时要直面而不是回避,要微笑面对而不是就此消沉。写磨难要考虑到国家层面,写出自己的家国责任意识。考生在作文时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即积极乐观地面对苦难,而不能只是悲哀叹息。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题目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只要扣住“直面苦难”这一主题作文,无论从个人、社会角度,或是民族、国家的角度切入

79、均可。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在论证时,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可以围绕着苦难的内涵展开论述,也可以就对待苦难的积极心态展开分析。结合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经历,阐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可以就苦难展开论述,写成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的议论文,也可以结合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经历,写成语言生动、情感丰富的记叙文。无论选择哪一种文体,都必须保证文体特征鲜明。参考立意:1.你我勇担苦难,方可兴邦。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笑对苦难,百炼成钢。4.乐极生悲因逸豫,多难兴邦唯奋斗。5.笑对苦难,玉汝于成。参考素材:1.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条件复杂,自古以来就是

80、水旱地震灾害频仍的国家。实际上,也正是在对抗灾难、征服灾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获得了一种平素难以得到的勇气、意志和精神,这种精神既有灾苦带来的悲怆,更有对抗艰难、战胜灾苦的欢欣。2. 史记记载,在尧帝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之人。尧先用鲧治水,九年不成。后又用舜,仍治水无状。舜举荐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劳身焦思带头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淮南子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另一说是,神箭手后羿在世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民不聊生。为救百姓,后羿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

81、大地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数千年来,大禹、后羿这些敢于同自然灾害抗争的英雄人物在中华民族中代代相传、连续不辍,并把他们的精神内化到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3. 无论是天灾之患,还是人祸之虞,它们所赋予中华民族的,难免都有痛苦和悲怆,然而中华民族回敬给灾难的却不是沉沦、不是灾难压迫下的消亡,而是在与灾难斗争时的奋起,是在灾难中获得的进步和补偿。中华民族精神,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得到彰显、升华和创新的。4. 中华民族是不畏难、不怕压的民族,一次灾难固然会带来损伤,但同样会获得精神的成长;一场浩劫固然会生出疮痍,但同样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英国著名思想史学家伯林说过:“受伤的民族精神就像被弯下的树枝

82、,因为是用强力硬压下的,一旦放开就会猛然反弹。”这句话用在灾难境遇中的中华民族精神真是恰如其分。在灾难降临时,中华民族精神得以迸发的大门也就开启了。在对抗灾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岸力量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扬。这其中,有着中华民族历经岁月沧桑和风雨考验后的成熟,有着倍经锤炼的不畏艰险、果敢勇毅的精神传统,也有着在变革中渐进、在创新中成长的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的萌芽。结构层次:本文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拟题对仗、典雅,亦指出了文章的中心。正文部分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精心设置三个整齐划一的分论点分解直面苦难的主题。引用大量名言作为佐证,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同时也彰显了考生在写作素材上的积累底蕴。【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