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6 ,大小:172.50KB ,
资源ID:14119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11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共26张PPT).ppt)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共26张PPT).ppt

1、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A.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B.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C.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D.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答案】C(例句中的“以”是表目的,“用来”的意思;C项相同;A项是“拿、用”的意思;B项是表承接,“来”;D项“从而”。)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答案

2、】B(例句是“的人”,A.判定语气;B.“的人”;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D.判定语气。)3.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答案】(例句是承接连词,“就”。A.“就”,承接连词;B.“乃,是、就是”;C.连词,“就”,用在对比句中;D.转折连词,“却”。)4.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A.去时里正与裹头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与赢而不助

3、五国也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答案】D(例句语气助词,表疑问。A.“替”;B.连词,“和”;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5.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不如因而厚遇之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答案】C(例句“于是、就”。A.“通过”;B.“趁机”;C.“于是、就”;D.“凭借”。)6.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A.赵亦盛设兵以待B.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余

4、与四人拥火以入【答案】B(例句是介词,“把”的意思。A.目的连词,“来”;B.介词,“把”;C.并列连词,“而且”;D.顺承连词,“而”。)7.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为赋新词强说愁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答案】D (例句解释为“对,向”,A.“因为”;B.“是”;C.“为了”;D.“对,向”。)8.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

5、为也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答案】A(例子解释:词尾,“的样子”;B.“于之,向他”;C.“哪里”;D.兼词,“于之”在那里。)9.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答案】D(例句是“为什么”。A.怎么;B.什么,宾语;C.什么,定语;D.为什么。)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6、常也【答案】A(A.是“用来的人”,其他项都是“的原因是”。)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A.图穷而匕见B.余闻而愈悲C.庒宗受而藏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D(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承接,“来,就”的意思,A、B、C都是一样用法,而D项表递进,“而且”的意思。)1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答案】B(B项“是”“就是”的意思,其他三项是“才”的意思。)13.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

7、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曰:壮士,能复饮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答案】D(比;助词,表疑问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词尾。)14.下列句中“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曰:“弊在赂秦也!”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答案】A(例句表感叹语气,助词。A.助词,表感叹语气;B.助词,表判断语气;C.表停顿;D.助词,表疑问语气。)15.下列“且”字意义和用法与

8、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吾攻赵,旦暮且下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答案】A(A.“将近,几乎”;B.“将要,马上”;C.“将要,马上”;D.“将要,马上”。)16.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蚓无爪牙之利【答案】B(A、C、D“之”是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是宾语前置标志。)【答案】B(B项译为“是”,动词,而A、C、D均为介词,“替、给”的意思。)17.下列句中“为”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公为我献之

9、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阿母为汝求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8.下列“所”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答案】A(A.“地方”;B.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答案】B(B项是“比”,其他项都是“被”的意思。)19.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而

10、君幸于赵王20.下列“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A.若属皆且为所虏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曾不若孀妻弱子D.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答案】B(例句中是“像、如同”的意思,A.“你、你们”;B.“如同、像”;C.“比得上”;D.“如果、假如”。)【答案】D(A.于是/竟然;B.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顺承关系;C.表目的的连词,用来/介词,用、拿;D.均为副词,“多么、怎么”的意思。)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励精为治,公而无私顺风而呼C.作师说以贻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余之力尚足以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B.以资政殿学士行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C.沛公来何操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村中有少年好事者【答案】D(A项为结构助词,的,为代词,代他;B项为介词,“凭借身份”,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C项为疑问代词,解为“什么”,为副词,解为“多么”;D项均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答案】A(A项两个“固”都是副词,作“本来”讲。B项前“于”,介词,“被”;后“于”,介词,“在”。C项前“因”

12、,介词,“通过”;后“因”,介词,“趁(机)”。D项前“以”,介词,“通过、凭借、依靠”;后“以”,介词,“因为”。)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得鱼腹中书,固以为怪之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不拘于时得复见将军于此C.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D.欲以成大事之谋不赂者以赂者丧2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B./C./D./【答案】C(转折连词;修饰连词;顺承连词;递进连词。)【答案】B(他的;其中的;那;那;其中的;他,他们;我,自己;他,他们;大概。)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则或咎其欲出者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相同,相同D.不同,相同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