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0758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 二 历 史 试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度 B宗法观念 C礼乐制度 D仁爱思想【答案】B考点:宗法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大意是凡人性都是亲近自己的亲人,因为亲近亲人所以尊敬自己的祖先,因为尊敬祖先所以敬重自己的祖宗,因为尊敬自己的祖宗所以把同族人聚集在一起,因为同族人聚集在一起,所以有严谨的宗庙制度,

2、有严谨的宗庙制度所以有国家的尊崇,因此是强调宗法血缘关系,答案选B.2.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为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A地方行政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B摒弃了诸子百家思想C依然实行分封制 D门阀士族遭到严重打击【答案】A考点:郡县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普遍推行郡县制,实行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政策。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因此选择A。选项C、D不符合史实,排除。3.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

3、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三省六部制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A. B. C. D.【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又用一人以制其私”、“又设一事以防其欺”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特征是:兼有“牵制”与“监督”之特点。判断选项可知,三省六部制,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而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均不

4、能够体现出这样的特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4.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答案】D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不对,“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说明主要形式仍是君主制;B不对,材料无从体现;C不对,错在“同等决策权”;根据题干

5、“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说明D符合。5.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A为专制统治服务 B与当时人事相配合C传承的必要性 D存在的合理性【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积极作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结合所学

6、知识,解读材料核心意思: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时间长,不能够一味的贬低其存在的价值,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诸如,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等。AB两项的表述很明显不是作者的意思;C项易错选,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而非强调传统制度传承的必要性。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6. 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 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C中

7、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分封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答案】C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注意题干信息“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中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大一统的局面,主要归功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巩固国家统一。故选C。7. 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答案】D考点:本题主

8、要考查对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正确认识。根据材料“散在郡县的侯国”基本可以确定文中记载的当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再据“尽可能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采取一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使诸侯国内经济发展、人丁兴旺,说明地方权力的扩大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根据所学,“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不是准确的结论,根据上述材料得出 这一结论未免以偏概全;汉代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是汉初政治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封国权 力过大。材料没有论及“七国之乱”,排除C。所以答案选D。8.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夷人管夷人

9、”应为A五口通商权 B领事裁判权 C最惠国待遇 D内地传教权【答案】B考点:领事裁判权。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领事裁判权的特点相符,故B项正确;A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咸丰年间列强获得的特权,与题干“道光时代”不符,故排除。9.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父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A

10、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D太平天国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答案】A考点:太平天国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生杀由天子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可知,材料依然强调的是尊卑关系,这与清朝统治者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答案选A。10.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

11、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答案】B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条约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从积极方面评价近代条约。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国法制化、税收制度更公平、透明。故答案选择B项。A项与材料内容相悖,C项不全面,D项说法本身错误。11.右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A对中国国力弱小的漠然B对日本行为的客观支持C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答

12、案】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背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故选D。 12.关于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 “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则材料最能说明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B中国共产党没有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C党内对中国革命斗争形式与道路存在严重分歧D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答案】C考点:中国革命的路线。由材料中“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

13、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可以看出,乡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已经开辟,而持反对意见者坚持城市暴动,走城市中心论路线,表明中国的革命在斗争的形式和路线上存在严重分歧。13.“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摘自蒋介石日记)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A国民大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答案】B考点:国共十年对峙。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是指蒋介石一方面要应对外来侵略势力的威胁,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的剿灭国内“匪祸”即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势力,所以这则材

14、料应该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故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事实出现的时间特征不符合。14.地图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下列两幅地图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与其相关的因素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中心任务的变化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A. B C D【答案】C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材料地图体现的是中国的革命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土地革命时期;另一个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两个时期都是属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性质并未发生变化;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项错误,排除这两项,故选C。15.美国记者史沫

15、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胜利信心C此时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D此战争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答案】B考点:百团大战。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可以判断该战役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胜利信心。16.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

16、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 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答案】C考点:希腊城邦的特点。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当城邦福西亚面临侵略时,福西亚人带上所有的人民航行到西方,建立新的城邦,这说明福西亚人重视所有人的生命,把人的生命、尊严放在突出的位置,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故排除。17.“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

17、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答案】A考点:罗马法的特点。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的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8.近代中国有人评价西方某国制度:“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一描述最有可能是A德国君主专制 B法国民主共和C

18、中国中体西用 D英国君主立宪【答案】D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不受责任”可知,这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所以答案选D。而德国君主立宪之下国王拥有很大的权力。所以排除B。AC都没保留君主,排除。19.“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联邦党人主张A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建立联邦制 D维护南北统一【答案】C考点:联邦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是指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建立的邦联制,它产

19、生了很多严重的问题难以解决,也制约了美国的发展,故后来在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故选C。 20.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环境B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C联邦宪法好看而不实用 D联邦宪法没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答案】A考点:西方代议制。分析材料“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法国政治思想家在文中明确地认为,美国的联邦宪法与美国的具体的国情吻合,到其他国家并不一定适应。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

20、项“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环境”。21.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到:“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A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答案】C考点:法国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本题解题的关键在材料中的“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

21、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上述的内容可以选择出正确的答案。A项是无关项,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并且与当时法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也不相符合。D项是无关项。22.“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1871年宪法。从材料“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可知应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

22、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君主享有大权,但亦实行了代议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C、D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所以应选B23.胡德平在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谈道:“只有行政是可以真正集权的,因为处理政务要讲效率,就像是军事长官要处理军事问题那样。但政府的权限必须明确,法律未授权的领域,绝对不能进入。”胡德平认为行政集权必须A使行政权集中行使 B少数服从多数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依宪法行政【答案】D考点:启蒙运动。注意材料中文字“只有行政是可以真正集权的,但政府的权限必须明确,法律未授权的领域,绝对不能进入”的信息说明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故D项符合题意。AB

23、C都不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24.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C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首先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所以C正确;A指的是鸦片战争;B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D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5.2014

24、年11月,河南信阳农民张志良出示一张战争年代的借条(右图),借条中右边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字样,落款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判断借条,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结论是A其中信息有矛盾之处,真伪存疑 B应该出现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C应当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一段时间内 D从字样看,发生在三大战役胜利后【答案】C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局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应该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

25、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本题选C,A不符合史实,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还没有新四军,D与材料信息不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18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元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材料二 中国进人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

26、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

27、别?(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2分)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8分)(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4分)【答案】(1)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或地主阶级);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4分)(2)资产阶级代仪制度。(2分)不同: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8分)(3)古代

28、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做主、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人民主权。(4分)考点:考查古今中西方政治制度。(1)古代中国是专制制度,选举之意是选拔官员制,体现主权在君,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主或地主阶级),而西方近代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是民主政策,体现主权在民。(2)关键句:“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指的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之处,直接与间接之分,最根本上是古代雅典本质上还是阶级属性不同。(3)归纳总结材料三即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的、有德

29、行的君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根据材料可知古代西方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27.(1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6分)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

30、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答案】(1)新发展:组织形式:从旧式的

31、宗教组织“拜上帝教”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领导阶级:从农民阶级发展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6分)(2)观点(1分,不答理由不给分)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任答三点得满分,)失败(1分,不答理由不给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5分)(3)成果: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一大,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

32、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中国近代化。(6分,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不得分。)考点:(1)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改进了他们的思想”等,回忆、再现所学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归纳、概括出,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呈现出“新发展”,主要体现在:A.组织形式上: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B.领导阶级上:从落后农民阶级,发展为近代先进民族资产阶级;C.斗争目标上: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到建立现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等。(2)根据题干要求及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即对

33、辛亥革命的评价。回忆、再现所学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具体可以这样来认识:A.成功之处: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B.失败之处: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紧接着袁世凯复辟了帝制(君主专制)等。(3)根据题干要求及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相关重大事件。回忆、再现所学相关知识,不难知道,这些重大事件主要包括:A.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无产阶级开始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

34、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C.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D.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国民大革命的开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等。28.(14分)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

35、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据此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甲午战争后,也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甲午战争之胜负有很大的偶然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关于甲午战争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及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答案一:赞

36、成:梁启超认为甲战胜负是双方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14分)答案二:反对:认为甲战胜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双方实力对比:甲战前中日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国际社会公认的亚洲强国是中国;战略战术:战前:甲战中方失败主要原因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中方仓促应战,战前清政府战和不定,避战自保,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战争期间:李鸿章战略战术失误,指挥不当,主动放弃制海权,避战保船。部分将领贪生怕死。(14分)(第一层次,05分,观点不明确,没有结合史实论述,逻辑关系不清楚。第二层次,610分,观点较清楚,只结合部分史实论证。第三层次,1114分,观点明确,能结合史实多角度论证,史论结合,逻辑关系严谨,层次分明。)考点: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赞同该观点或者不赞同该观点观点。然后根据观点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