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文阅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第二部分题型突破篇第2讲 明确文体特征,探知阅读规律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疏通文意阅读一、掌握文言文文体特点1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学识;性情;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2了解人物的主要事迹要素具体内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年号初,如:乾元初;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年号中,如:天监中;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
2、的有关词语。(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擢、移、拜、转”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要素具体内容(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
3、,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要素具体内容(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3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分析角度具
4、体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议论。如:史迁曰:,异史氏曰:(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做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二、题文并读理解文意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传记,其写作有基本的规范:开头对传主基本信息做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号、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中间是人物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
5、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结尾交代人物的结局,有的还介绍其死后的影响。而概括分析题主要就是对传主人生事迹、道德品质、影响评价等方面的考查。因此,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时,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以及相关题目,采用“题文并读”的方法。读文时关注人物经历和事件读题时关注选项设误关键点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抓住时间、地点和官职等词语,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理清脉络,要特别关注三类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抓选项的关键点、可能设误的敏感点。读题的目的,就是明确问题的指向,带着问题去读文
6、。其中的每个选项都是命题人精心推敲、巧妙命制的,选项虽短,但涉及的内容较多;文字虽简,但设误手法极其隐蔽。此时的读题,因文章的大意还没有掌握,不可能记住选项的全部内容,所以此时要对选项进行有选择地记忆关键点,凭平时做题的第六感觉去预判选项有可能设误的敏感点。如:读文时关注人物经历和事件读题时关注选项设误关键点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这是正史人物传记的主要叙述线索,考生应当知道一些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大致了解一些古代官职的地位和职责。年号及皇帝变动情况。正史一般不用干支纪年,而以年号纪年,故传记中的“三年”“五年”等往往指某年号的“三年”“五年”。而皇帝的即位或驾崩,也往往是重要的时间节点,传记中特
7、意交代,往往表明传主在旧朝和新朝的地位有所变化。断句题:读文时读到画波浪线的句群时,不要在原文中过多纠缠自行断句,应马上看后面的断句题。通读选项的同时,比对四个选项的异同点,相同之处能帮助迅速贯通阅读障碍;不同之处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文的关键点。古代文化常识题:每个选项的关键点就是选项首的“考查词”。在读文时,读到文中标注出(加点)的这几个词,再回看题目,并对各个选项凭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经验进行预判,找出各个选项有可能设误的敏感点,进行题文对照,思考判断。读 文 示 范选文出自宋史范纯礼传,共600字,本文属于历史传记类文本。主要写范纯礼的仕途历程和杰出表现,文字浅显易懂,有较强的故事性,保持了全国
8、卷一直以来的选材特点,适合对高中毕业生的考查。理解其文意一般要走好以下四步:第1步: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1)句:交代姓名、字和担任的官职。第2步: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2)(4)纯礼在永安县令,敢于抗言,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5)(7)纯礼凭着比部员外郎的身份出任遂州知府爱惜百姓,不收苛捐杂税,受到百姓爱戴。(8)(10)草场失火,看守惊恐坐以待毙,范纯礼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11)(12)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范纯礼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13)(24)范纯礼担
9、任开封知府时,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25)(27)范纯礼的正直让曾布畏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诜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降职。(28)(29)崇宁五年范纯礼去世。第3步:关注作者的议论抒情句,把握人物品行。第(7)句,借遂州百姓在家中供奉范纯礼的画像,侧面表明范纯礼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第(25)句,借曾布的挑拨从反面烘托范纯礼的沉毅刚正的性格特点。第4步:巧借内容概括分析题,扫清阅读障碍。告诉责问 怎么,为什么 担任 备办 等待 只是 立刻,马上 恰逢 害怕 D 解析首先,通读选
10、文,了解大意。其次,根据语法特征断句。“知”是“担任”的意思,作谓语;“荫”是“恩荫”的意思,不能作“担任”的主语;“荫”和“知”中间要断开,排除B、C两项。“永昭陵建”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京西转运使”作下句的主语,据此可以排除A项。C 解析“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而不是知府的简称。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D解析“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错,原文是“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意思是曾布畏惧他,没有达到“恐惧”的程度;“最终遭到免职”错,从原文“罢为端明殿学士”可知,纯礼只是降职了,并没有被免职。解析(1)方:正。务:致力,尽力。苛:苛严。犹:尚且。(2)村野:粗暴,鲁莽。若:如果。蔽罪:定罪。蔽,判决案件。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