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梦游天姥吟留别从容说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离开长安第二年写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只住了三年多就被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本诗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赏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突破。首先是从主题上突破,这就要“知人论世”,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借此来把握诗歌的主旨。诗歌从表面上看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世
2、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这一点,诗人在结尾中有着明白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才是全诗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其次是从写法上来突破。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有浪漫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丰富的想象。诗人的想象有来源于民间传说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怀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
3、好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于天姥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3.了解唐代古体诗的基本特点。4.理解并掌握诗中文言字、词的意义。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以至背诵全文。德育目标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教学重点诗歌第二节,一波三折,变幻莫测的梦游意境是教学重点。抓住这一重点,既可充分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4、,也有助于充分理解梦境背后的深意。教学难点鉴赏诗歌的意境,体悟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及对梦境深层含义的解读应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诗作的思路及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2.探究式阅读。如让学生充分讨论诗作的主题等。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李白及写作背景。2.通过诵读,体会唐代古体诗的特点。3.找关键词句,理清诗歌脉络。4.初步感知浪漫主义手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唐诗是我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其时涌现的诗人灿若星河,其中的李白可以说是最耀眼的一颗。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我们
5、以前曾学过他一首著名的留别诗赠汪伦(师生同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同一题材的又一篇佳作,即用梦游形式创作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二、解题1.李白及写作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
6、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将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表白心情之作。2.“古体诗”和“吟”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背课文一遍。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出示投影:天姥() 瀛()洲 剡()溪 渌
7、()水 屐() 殷()岩泉 栗()深林 水澹(D)澹扉() 訇() 鸾() 觉()时之枕席3.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出示投影(词语注释):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的确越人语天姥 语:(),谈论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时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脚著谢公屐 著:(),穿迷花倚石忽已瞑 瞑:天黑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动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战栗;惊,使震惊。4.理清诗歌思路。(1)提问: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东鲁的朋友告别的?明确:诗人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向朋友告别的。(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用课文原句填充投影中的横线处。出示投影:入梦的原因:“海客谈瀛
8、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让学生试用几个词语概括诗歌的脉络。经教师点拨后,明确(板书):入梦之由梦游历程梦中仙境梦中惊醒梦后别语(解说:诗歌的脉络较清晰,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找相关语句)四、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诗风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李白诗歌,感悟其诗歌的基本艺术手法。出示投影: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
9、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明确: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夸张大胆。2学生默读课文后思考:上述风格在本段诗歌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梦境节节展开,景象由清幽到壮美,把天姥的高峻、雄伟、奇特写得有声有色。特别是电闪雷鸣之
10、后,山峦崩摧,一个奇特美妙的神仙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这里天空浩荡无际,明亮的太阳照耀着金银的楼台。以霓虹为衣,飘风为马,用猛虎鼓瑟,用鸾鸟驾车的各路神仙,飘忽而降,自由游荡,其乐融融。这里简直是一个极乐世界!与这种奇特构思相适应的是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无怪乎杜甫称他“飘然思不群”。五、课堂小结阅读诗歌,决不可断章取义。反复阅读,从宏观上去把握诗脉、诗意是很必要的。本节课,我们紧扣“梦游”,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很快理清了诗歌的脉络。这就为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主题奠定了基础。希望同学们掌握这种方法,不断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六、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诗作,思考练习“二、三”题,试着分析诗歌的手法与主题。2.本诗是一首游仙诗,请比较阅读李白的古风(第十九首)(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