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第3课时离骚【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教学目标】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基础知识过关 1、 作者介绍:屈原,战国末期 人,杰出的政治家和 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
2、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他的代表作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 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 主义杰作。2、关于文体: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
3、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 天问, 的九辨等。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 ”字作衬字。3、“离骚”的含义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毛泽东诗句有云“稍逊风骚”。“风”指 的 ;“骚”指 。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4、
4、给括号前的字注音:姱( ) 謇( ) 谇( ) 蕙纕( ) 揽茝( ) 偭( )忳( ) 侘( ) 傺( ) 溘( ) 鸷 ( ) 芰( )攘( ) 诟( ) 皋( ) 伫( ) 岌岌( )重难点过关梳理文章脉络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通过比喻、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自己决不变心的爱国热情。结构图: 前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 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六 节 爱 国 决 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为什么“太息”“掩涕”? (2) 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3) 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