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85KB ,
资源ID:1408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080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设计》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精练:专题一 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设计》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精练:专题一 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2016江苏苏南四市联考)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解析唐初三省六部制已提高效率,单靠增多“非三省长官的宰相”反倒会降低效率,故A项错误;唐初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体系较完备,但另外增多“非三省长官的宰相”对决策程序不利,故B项错误;在三省之外,皇帝任命其他官员为相,这是为了进一步牵制和削弱相权,

2、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故C项正确;唐初三省的宰相就是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汕头质检)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A.皇权的显著削弱 B.中央集权的强化C.政治制度的成熟 D.选官制度的成熟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对皇权的限制,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的是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没有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B项错误;材料中从汉代的家务官到唐代政务官,说明政治制度成熟,C项正确;体现选官制度成熟的是科举制的实行,而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D项错误。答案C3.(2015临沂质检)有学者认为,

3、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解析隋唐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审议和执行,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三省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决策失误,故选A项。答案A4.(2016苏州新区模拟)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A.西周分封制 B.西周宗法制C.唐朝三

4、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分权制衡”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是C项。因为三省体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答案C5.(2015晋冀豫调研)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法观念的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儒学思想在材料中选官制度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

5、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的信息说明出身阶层影响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论及的是选官制,没有提及天下大同以及社会不公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江苏苏中四市三模)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A.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B.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C.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D.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解析虽加“试文”,但不是科举制,人才来源仍是“从郡国奏举”,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是基础,故B项错误;“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要求,故

6、C项正确;加“试文”,但不是科举制,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临海、新昌、乐清质检)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策,与出身;下策,罢归。”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得知此选官制度的考察依据是经义和对策,如果答对十条经义,对策对了三道,那么就定为上等,由吏部委以官位,科举制的选官依据正是考试成绩的高低,故D项正确。世官制的选官依据是血缘,不需考试,A项错误;察举制的选官依据是孝廉,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依据是门第族望,C项错误。答案D8.(2016苏北四市联考)763

7、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B.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解析材料中“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恢复古代察举孝廉”可知作者认为考试内容有失偏颇,故A项正确;科举制以考试作为选拔标准,体现了公平公正,故B项错误;材料“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认为没有体现沿袭传统,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原则公平公正,故D项错误。答案A9.(2016南菁中学期中)

8、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下诏:“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封侯)焉。”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削弱诸侯王的力量D.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解析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意图是要解决王国问题以维护统治。A、B、D三项结论与题意不符。答案C10.(2015北京西城期中)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秦郡县制郡县二级制汉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东汉末期:州郡县二级制三级制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C.两汉统

9、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解析从材料表格中汉朝地方实行“州郡县”以及秦朝“郡县”比较,说明汉承秦制,故A项正确;秦以前就有郡县制,故B项错误;“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说法不符合题干表格中信息,故C项错误;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在郡县基础上增加州,并没有本质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6襄阳模拟)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

10、县州、县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A. B.C. D.解析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正确;由表格资料反映,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化都以三级层次为主,沿袭了前代的制度,故正确;由表格资料反映,历代下级的行政政区都是县,上级行政政区则有较大变化,故错误;由表格资料反映,元明清时期在第二层级的政区划分中出现不同划分方式,故正确;政区层级的调整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2016泰州质检)

11、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A.方便军事上的控制B.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C.搜刮财富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军事控制信息,故A项错误;政治上的统治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物产富穰”“土赋居天下十六七”说明江浙等省份富裕,显然设置行省的目的是搜刮财富,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少数民族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13.(2015南京、盐城二模)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

12、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材料三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

13、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材料四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钱

14、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可知宗法制遭到破坏,此时周王室已经不能禁止诸侯之间的诛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汉朝初年和原先一样由诸侯王实际统治

15、封国,“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说明汉武帝后已经采用俸禄,相当于郡守县令了。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及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行省制实行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第(4)问,“外在的需要”强调不同的时代实行不同的制度,这里面有时代的因素;第二小问,“内在用意”强调其主观的目的,即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答案(1)原因: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演变:汉初诸侯王实际

16、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后来诸侯王完全失去军政权力(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3)性质: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目的: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外在:时代的变化。内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14.(2016江苏无锡期中)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历时一千多年,影响巨大,是中国不应忽视的一份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1896年中国环行记材料二以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一)学堂之设,

17、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三)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材料三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时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

18、穆国史大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是什么?(2)材料二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3)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举制的研究进入兴盛期,“科举学”已成一门专学。根据材料三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科举制时须注意哪些原则?答案(1)特征:以才能为选官标准(标准);扩人官吏人才来源(范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方法);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作用)。(2)人才:了解西方文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背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学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传统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时代需要。(3)原则:尊重和敬畏历史;客观理性评价;不苛求古人。(言之成理即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