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07610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4页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质或结构的比喻都合理的一项是()细胞核代谢的控制中心 纤维素生命的燃料 溶酶体消化车间 激素生命活动的信号分子 叶绿体动力工厂 酶生命活动的催化剂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 分布动植物植物动植物动植物动植物植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动植物动物、低等植物 形态球形、棒形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大小囊泡、扁平囊泡网状结构囊状结构泡状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两个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结构双层膜少量DNA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没有膜结构嵴、基粒、

2、基质基粒、基质片层结构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含丰富的水解酶水、离子和营养物质蛋白质和RNA两个中心粒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场所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分泌及细胞壁合成有关提供合成、运输条件细胞内消化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与有丝分裂有关 备注与高尔基体有关在核仁形成【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正确;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其单体葡萄糖被称为生命的燃料,错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消化车间,正确; 激素具有调节作用,是生命活动的信号分子,正确;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动力工厂,错误; 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正确。即正确。故选C。2. 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A. 三磷酸腺苷、核酸、磷脂B. 生长素、生长激素、性激素C. 核糖、核糖体、核糖核酸D. 淀粉、淀粉酶、 淀粉酶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脂质的元素组成是C、H、O,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详解】A、腺苷三磷酸(ATP)、核酸和磷脂均由C、H、O、N、P组成,A正确;B、生长素的本质属于吲哚乙酸,组成元素是C、H、O、N,生长激素本质属于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性激素的组成元素是C、H、O,B错

4、误;C、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组成元素为C、H、O、N、P,C错误;D、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是C、H、O、N,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D错误。故选A。3. 下列与细胞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叶绿体内可以发生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等过程B. 细胞中的糖类分子可以与蛋白质、脂质分子结合C. 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增大分解葡萄糖的酶附着面积D.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线

5、粒体: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产生场所,被誉为“细胞的动力车间”,(2)叶绿体:叶绿体是大多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被誉为“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详解】A、在叶绿体内含有DNA分子,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内可以发生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等过程,A正确;B、细胞中的糖类分子可以与蛋白质、脂质分子分别结合成糖蛋白和糖脂,B正确;C、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增大与有氧呼吸有关酶的附着位点,葡萄糖的分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D、核仁的功能为,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C。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果实发育,也能促

6、进种子萌发B. 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 乙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

7、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详解】A、由分析可知,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A正确;B、脱落酸主要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正确;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而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因此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D、由分析可知,乙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能促进果实

8、成熟,D错误。故选D。5. 关于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只能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B. 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 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D. 接种用具都需进行严格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前者是指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详解】A、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的方法通常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B、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单菌落,

9、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B错误;C、两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中都能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D、为防止杂菌污染,接种用具都需进行严格灭菌,D正确。故选B。6. 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B. 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C. 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D. 在50温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会迅速失活【答案】B【解析】【分析】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如果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过不了多久,酶就会失活。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

10、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并且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详解】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化学物质层层包裹形成的,使其与其他成分隔离,因此,蛋白酶不能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A错误;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再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制成来,B正确;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经过了特殊的化学物质的包裹,使之与其他成分隔离,这些酶在遇水后,包裹层分解,使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失去活性,C错误;D、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一般在40左右适宜,在50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酶并没有迅速失活,

11、D错误。故选B。7. 使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的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 )A. 电荷的多少B. 分子的大小C. 肽链的多少D. 分子形状的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凝胶电泳法:(1)原理:不同蛋白质的带电性质、电量、形状和大小不同,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方向、阻力不同,导致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不同。(2)分离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3)分离过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详解】使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的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

12、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故选B。8. 以下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A. 得到的橘皮精油的成分主要是柠檬烯,呈现橘黄色B. 过程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少量水分和果蜡等杂质C. 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D. 过程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答案】A【解析】【分析】1.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其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2.采用压榨法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时,由

13、于橘皮中含有果胶和果蜡,直接压榨容易滑脱,使出油率低,而石灰水呈弱碱性,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因此为了提高橘皮的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用石灰水浸泡。【详解】A、橘皮精油是无色透明的,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A错误;B、再次过滤时,使用的是滤纸,以滤掉少量水分和蜡质等杂质,B正确;C、由分析可知,压榨前,柑橘皮应该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C正确;D、过程过滤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D正确。故选A。9. 如下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群落的演替一定是初生演替B. 甲群落一

14、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 乙群落演替一定是次生演替D. N时刻甲乙两群落生物总数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分析图示可知,甲群落在演替过程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乙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详解】A、甲群落初始物种丰富度较低,但不为0,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若环境条件不利,甲群落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

15、段,B错误;C、乙群落初始物种丰富度高,一定是发生次生演替,C正确;D、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N时刻甲、乙两群落中物种数目相等,生物总数不一定相等,D错误;故选C。10. 2016年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从种群特征来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二孩政策可直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B. 二孩政策可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发生变化C. 二孩政策可导致我国人口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D. 二孩政策可使我国人口的环境容纳量逐渐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16、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详解】A、“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并没有降低死亡率,A错误;B、二孩政策可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发生变化,该政策的实施可提高幼年个体的比例,对老龄化有一定的缓解,B正确;C、该政策的目的是调节人口年龄结构,不会使人口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C错误;D、环境容纳量的改变依赖生存环境的优越化,二孩政策不能改善环境,故不能使我国人口的环境容纳量增大,D错误。故选B。11. 如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病毒(一种RNA病毒)中两种重要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大分子乙的空间结构由呈双

17、螺旋结构的双链组成B. a分子间通过氢键连接,b分子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C. 可利用大分子甲或乙分子结构的特异性来检测是否受感染D. 大分子甲彻底水解后可得到核糖、磷酸、4种碱基共6种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因此图中小分子a是氨基酸,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大分子甲是蛋白质,大分子乙是RNA。【详解】A、图中大分子乙是RNA,RNA由1条链(核糖核苷酸链)组成,A错误;B、题图中的a是氨基酸,氨基酸和氨基酸之间通过“-NH-CO-”相连接,B错误;C、大分子甲和大分子乙都具有特异性,因此,可利用大分子甲或乙分子结构的特异性来检测是否

18、受感染,C正确;D、大分子乙为RNA,其初步水解为b,一分子b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其彻底水解得到核糖、磷酸和4种碱基共6种物质,D错误。故选C。12. 用含4种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1234。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 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B. 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有可能为m1m2m3m4C. 若1和2相同,则m1与m2不一定相同D. 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位于m3和m4之间【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实验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

19、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都弯向放置琼脂快的对侧,说明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快,没有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慢。【详解】A、根据弯曲方向可知放置含生长素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所以该实验可说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A正确;B、在达到最适生长素浓度之前,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超过最适生长素浓度,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是抑制生长。所以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促进生长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如只根据胚芽鞘的弯曲角度,不能准确比较生长素浓度的大小,若m1为最适生长素浓度,则m2、m3、m4可依次大于m1,所以生长素浓

20、度大小关系有可能为m1m2m3m4,B正确;C、根据B项分析可知,若1和2相同,则m1与m2不一定相同,C正确;D、在达到最适生长素浓度之前,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当1234时,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不一定位于m3、m4之间,D错误。故选D。13. 下列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滴加酵母菌液于计数室内,然后再盖上盖玻片B. 利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需要保证观察对象的活性C. 花生子叶薄片经苏丹III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 利用显微镜观察颜色较深材料时,视野应适当的调亮,反之则适当地调暗【答案】A【解析】【分

21、析】1.能够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最好时有颜色的,并且是薄而且透明的,如果选择的材料不符合上述要求,则需要创造条件使之符合。2.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详解】A、用血球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后再滴加培养液,A错误;B、利用显微镜

22、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需要观察的对象有活性,B正确;C、花生子叶薄片经苏丹III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因为脂肪能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C正确;D、利用显微镜观察颜色较深材料时,视野应适当的调亮,反之则适当地调暗,以便观察的更清楚,D正确。故选A。14. 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由图甲可知,干旱条件下,脱落酸(ABA)抑制该植物茎叶的生长B. 由图乙可知,干旱条件下,脱落酸(ABA)有助于植物根的生

23、长C. 综合分析可知,干旱条件下,脱落酸(ABA)表现出两重性D. 脱落酸(ABA)可影响基因(组)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说明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详解】A、突变体不含ABA,野生体含有ABA,由图甲可知,干旱条件下,野生型的茎叶长度增加值小于突变体,说明ABA抑制该植物茎叶生长,A正确;B、突变体不含ABA,野生型含有ABA,由图乙可知,干旱条件下,野生型的根长度增加值大于突变体,说明ABA有助于植物根的生长,B正确;C、ABA的两重性是指不同浓度ABA对同一

24、器官可表现出低促进、高抑制的特点,而图示没有体现不同浓度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能体现两重性,C错误;D、脱落酸(ABA)可影响基因(组)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C。15. 施用外源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多效唑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小麦植株内源激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处理条件测量值蒸馏水10mg/kg多效唑15mg/kg多效唑20mg/kg多效唑细胞分裂素(mg/kg)0.020.030.050.04赤霉素(mg/kg)0.500.410.320.44叶绿素含量(SPAD值)50556156以下

25、推断合理的是()A. 赤霉素可能促进叶绿素合成,细胞分裂素则相反B. 多效唑能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使叶绿素含量增加C. 多效唑促进叶绿素生成的最适浓度为15mg/kgD. 多效唑促进赤霉素基因的表达获得更多赤霉素【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生长素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促进插枝生根。主要作用于植物分生区和嫩芽的尖端。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增高,主要作用于植物茎部分生区。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主要作用于植物

26、根部分生区。【详解】A、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素可能促进叶绿素合成,赤霉素反之,A错误;B、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使用多效唑的组别中的,赤霉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对照组,B正确;C、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随着使用多效唑的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也增加,且都高于对照组,根据实验结果只能判断多效唑促进叶绿素生成的适宜浓度在10-20mg/kg之间,C错误;D、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多效唑的使用浓度增加,赤霉素的含量反而下降,因此,不能得出多效唑能促进赤霉素基因的表达获得更多赤霉素的结论,D错误。故选B。16.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

27、进行极性运输,所以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B. 植物激素合成受基因组的控制,但同时植物激素也影响基因组的表达C.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D. 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特点与生长素相似,也具有两重性;2.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长高,细胞分裂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而促进植物生长;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植物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是主动运输过程;4.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

28、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详解】A、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与重力的作用无关,在失重状态下,植物仍能进行极性运输,A错误;B、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的控制,同时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也影响基因组的表达,B正确;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原因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D、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D正确。故选A。17. 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 腐乳表面的“皮”(粘性物质)主要由毛霉产生C.

29、 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D. 果醋的工业生产中,必须先酒精发酵后乳酸发酵【答案】D【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腐乳的制作的原理:(1)腐乳的发酵在

30、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果酒发酵后期,由于营养物质减少等原因,细胞呼吸减慢,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A正确;B. 腐乳表面的“皮”(粘性物质)主要由毛霉产生的匍匐菌丝,B正确;C. 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正确;D. 由于直接利用葡萄糖进行醋酸发酵中,葡萄糖转化为醋酸的效率较低,因此果醋的工业生产中,必须先酒精发酵后进行醋酸发酵,D错误。故选D

31、。18. 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始终要保持有水B. 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C. 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D. 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答案】A【解析】【分析】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

32、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始终要保持有水避免空气进入发酵罐中,A正确;B、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14)混匀装瓶,煮沸是为灭菌,冷却的避免乳酸菌被烫死,B错误;C、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C错误;D、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

33、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D错误。故选A。19. 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土壤取样称取土壤稀释土壤溶液涂布平板微生物的培养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在酒精灯含有周围因高温可以形成一个无菌区,微生物筛选与接种的应该操作可以在此区域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详解】土壤是微生物的土壤培养基,土壤取样时不需要在酒精灯含有旁操作,错误;称取土壤时,为避免杂菌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正确;稀释土壤溶液时为避免杂菌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正确;进行涂布平板接种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正确;微生物的培养需要在一定温度的

34、恒温箱中进行,错误。所以,正确。故选D。20. 取9个洁净培养皿,均分为三组(、),各组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培养基,每个平板均用涂布法接种0.1mL大肠杆菌菌液,37 培养36 h后,统计菌落数(见下表),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培养基各平板的菌落数123琼脂、C6H12O6、NH4NO3303127琼脂、C6H12O6、NH4NO3、维生素169178193琼脂、NH4NO3、维生素001A. 三组实验均使用了液体培养基,以方便菌落计数B. 组和组说明大肠杆菌正常生长需要糖类物质C. 组和组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生长D. 组计数结果偏小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细菌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

35、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对比、两组,可以发现含有维生素的培养基,大肠杆菌生长好,缺少C6H12O6大肠杆菌几乎不生长。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详解】A、根据培养基的成可知:每个平板都含有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A错误;B、组和组的单一变量是葡萄糖的有无,两组实验结果说明大肠杆菌正常生长需要糖类物质,B错误;C、由分析可知:组和组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生长,C正确;D、组计数结果偏小的主要原因是涂布平板是可能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菌体聚集在一起的情况,D错误。故选C。21. 下图甲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乙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

36、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 图甲中制备好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C. 图甲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悬浮固定化酵母细胞D. 图乙的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更多的氧气【答案】B【解析】【分析】固定化细胞意事项:(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详解】A、刚溶化的

37、海藻酸钠要冷却至室温,才能与活化的酵母细胞混合制备混合液,以免高温使酵母细胞失活,A错误;B、图甲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残留的CaCl2)后再转移到图乙装置中进行发酵B正确;C、图甲中X溶液为CaCl2溶液,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错误;D、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细胞充分接触,以利于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D错误。故选B。22. 图1是玫瑰精油的提取装置,图2为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进行鉴定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数字分别代表温度计、进水口、出水口B. 图甲的方法为蒸馏法,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是纯玫瑰精油C. 图乙所示鉴定方法的基线

38、距底边约3cm,A、D为标准样点D. 图乙中甲代表的是胡萝卜素层析带,乙代表其它色素和杂质【答案】D【解析】【分析】1.提取植物芳香油常用的方法有萃取、压榨和蒸馏三种方法。2.图甲是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装置,此法收集得到的乳白色的乳浊液是玫瑰油和水的混合物,要得到较纯的玫瑰精油还需将玫瑰油和水分开。3.图乙是胡萝卜素鉴定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鉴定实验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点加提取样品要点加在中间,标准样品点加在两侧,即其中A、D是标准样点,B、C是提取样点。【详解】A、图甲装置是水中蒸馏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装置,是温度计,用来测定馏分的温度,冷凝

39、管的上端是出水口,下端是进水口,A错误;B、玫瑰精油的提取可使用图甲所示装置,这种方法叫水蒸气蒸馏法,此法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液体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玫瑰油和水的混合物,B错误;C、图乙方法的基线位于滤纸下端距底边2cm;图中A、D是标准样品的样点,B、C是提取的粗品胡萝卜素样点,C错误;D、图乙中甲代表的物质是胡萝卜素层析带,乙代表的物质是其它色素和杂质,D正确。故选D。23. 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B. 透析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C. 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实验中,分子量大的移动速度快D.

40、 整个过程不断用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洗涤、血红蛋白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溶解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血红蛋白的粗分离就是透析,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样品的纯化是通过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用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详解】A、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溶解磷脂,加速血红蛋白的释放,A错误;B、透析即是血红蛋白的粗分离,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B正确;C、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

41、实验中,分子量大的移动速度快,分子量小的移动速度慢,C正确;D、整个过程不断用缓冲液处理,从而能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D正确。故选A。24.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不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 昆虫为花瓣鲜艳的植物传粉B. 云杉根的分泌物抑制杂草生长C. 蜂王杀灭食用过蜂王浆的工蜂D. 绿色植物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

42、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详解】A、昆虫因为受到鲜艳花瓣的吸引而为植物传粉,体现的是种间关系,与题意不符,A错误;B、“云杉根的分泌物使杂草不能很好地生长”,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与题意不符,B错误;C、蜂王杀灭食用过蜂王浆的工蜂,体现的是种内斗争,与题意相符,C正确;D、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这利用了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与题意不相符,D错误;故选C。25.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a、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可能达到K值B. 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C.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才有可能如曲线a所示

43、D. 若曲线b1变成曲线b2,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答案】B【解析】【分析】1、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2、J型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型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详解】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A正确;B、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没达到K/2时进行,B错误;C、

44、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动态变化,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无天敌等,C正确;D、曲线b1的K值较高,当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K值下降,变成曲线b2,D正确。故选B。26.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

45、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A、不同地段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酸碱度,湿度和光照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多呈镶嵌分布,A正确;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故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正确;C、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中的结构,竹子属于种群,C错误;D、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D正确。故选C。2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营养关系决定了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途径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46、,虽彼此依存但不同时进行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D. 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后,都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原始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详解】A、营养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网,而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A正确;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能同时进行,B错误;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而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C错误;D、生物与其生活

47、的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28. 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的是()A. 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 该图既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也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过程D. 过程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关系是双向的,说明乙是生产者;乙和丙都指向了甲,说明甲是分解者,则丙是消费者,据此分析

48、答题。【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三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A正确;B、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错误;C、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但是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过程,C错误;D、过程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过程代表呼吸作用,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图中的箭头关系判断甲、乙、丙所代表的成分的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29.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图中b=h+c+d+e+f

49、+iB.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 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D. “草 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可来源于c【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示分析:图中a表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的摄入量;c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的同化量;d表示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e表示第三个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h和i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同化量【详解】A、由图可知,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h+c,A错误;C、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

50、/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00%,而图中b表示次初消费者的摄入量,c表示次初消费者的同化量,a表示生产者的同化量,所以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C错误;D、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兔的同化能中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d,D正确。故选D。3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洞庭湖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 长期在淡水湖面进行珍珠养

51、殖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可能引起水华现象C.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物多样性能够被人类直接使用,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物能够直接制作成食物、药物以及能源,这一价值通常情况下采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生物除了能够为人们提供食物之外,还能够制作成材料,例如木材、橡胶、天然气等,以上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第二,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能够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间接价

52、值。例如,生物中的绿色植物。水藻等,能够通过太阳能转化为分子键,以上能量能够促进生命的发展,为生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其中的细菌,能够完成一个相应的化学循环,例如碳、氮、硫等元素,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流通,就是因为生物多样性组成了一个大的循环体,这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过程中,可以从间接以及直接两方面进行研究,同时这也说明生物多样性需要人们去有效保护。【详解】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确;B.长期在洞庭湖进行

53、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B正确;C.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D. 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有利于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填空题31. 图甲表示动物细胞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过程,图乙表示线粒体蛋白(一种胞内蛋白)的合成和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动物细胞与病毒最本质的区别在于:_。(2)若要分离图甲中的各种细胞器可采用的方法

54、有_,研究图甲过程往往要利用_技术,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_。(3)图乙中核孔的功能_,下列物质中,哪些与图乙中线粒体蛋白合成和转运过程相似_(填序号)。胰蛋白酶 CO2固定酶 抗体 胰岛素 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答案】 (1). 有无细胞结构 (2). 差速离心法 (3). 同位素示踪或答同位素标记 (4).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6). 【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2.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

55、,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2)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详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该动物细胞与病毒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细胞结构。(2)若要将图甲细胞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通常可采用差速离心法来实现,图甲过程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研究该过程往往要利用同位素示踪或答同位素标记技术,结合分析可知,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其中核孔的功能为完成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

56、和信息交流,图乙中线粒体蛋白合成和转运过程显示的是胞内蛋白的合成与转运过程,而下列物质中胰蛋白酶、抗体和胰岛素均为分泌蛋白,显然其合成过程与图乙所示过程不同,而CO2固定酶和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都是胞内蛋白且均位于细胞器中,显然这两类物质的合成过程与图乙过程相同,即符合题意。故选。【点睛】熟知细胞核的功能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2. 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某地因地制宜将废弃采矿区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预期若干年后,随着生物陆续迁入,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

57、演替,随着演替进行,该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结构包含_。(2)某兴趣小组在调查该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时发现: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则_。 (3)该系统中黑斑蛙在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4)已知该湿地公园中某杂食性鱼以沉水植物和草食性鱼为食,若该鱼取食沉水植物的比例由1/3调整到2/3,从理论上分析,该群落中承载的该杂食性鱼数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答案】 (1). 次生 (2). 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 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 物理 (5).

58、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6). 1.75(或答7/4)【解析】【分析】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是指通过动物的动作行为来传递的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某地因地制宜将废弃采矿区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在废弃采矿区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随着演替进行,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流入某一营养

59、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则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雄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通过雄蛙的叫声进行求偶,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4)设调整之前,杂食性鱼增加的重量为a,则需要的植物为1/3a10%+2/3a10%10%=70a,设调整之后,杂食性鱼增加的重量为b,则需要的植物为2/3b10%+1/3b10%10%=40b,由于调整前后,植物的同化量不变,所以70a=40b,则b=1.75a,即调整后该群落中承载的该杂食性鱼数量是原来的1.75倍。【点睛】本题考查了演替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的计算和信息传递的类型和意义,意在

60、考查考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33. 近年来,“稻虾互作”的养殖项目如火如荼,“稻虾共作”中的小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摄食害虫和杂草,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项目物种丰富度昆虫密度(只/m2)杂草密度(株/m2)千金子稗草莎草通泉草空心莲子草常规区3572.113.17.65.26.98.2稻虾共作区2243.33.82.14.82.03.0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采用_(填调查方法)调查杂草的种群密度,而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小龙虾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由于标志容易脱落和损毁,所以调查的结果往往比实

61、际值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在调查中发现,小龙虾喜欢以幼嫩的千金子为食,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所谓年龄组成是指_。(3)“稻虾共作”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原因分析:从表中数据可知,与常规区比较,“稻虾共作”区可_杂草和害虫种群密度,从而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和害虫的危害。在“稻虾共作”区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防治,该系统小龙虾产生的粪便,被稻田中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营养,从而减少_的使用。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有助于水稻根部细胞的_,提供更多的能量,促进营养离子的吸收。【答案】 (1). 样方法 (2). 偏大 (3).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所占的比率

62、 (4). 降低 (5). 生物 (6). 农药和化肥 (7). 有氧呼吸【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格中比较了常规区和稻虾共作区的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以及昆虫密度,由数据可以看出,稻虾共作区的杂草密度、害虫的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均有明显下降。【详解】(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经常采用样方法,因此,这里的杂草种群密度的调查要采用此法,而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小龙虾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由于标志容易脱落和损毁,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据此可知,若标志容易脱落和损毁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少,因此,调查

63、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大。(2)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所占的比率,由于小龙虾喜欢以幼嫩的千金子为食,所以千金子的年龄组成改变。(3)“稻虾共作”能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原因如下:从表中数据显示与常规区比较,“稻虾共作”区可降低杂草和害虫种群密度,从而减少杂草与水稻对阳光和水肥的竞争,同时还降低了害虫的危害。“稻虾共作”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该系统也不额外施用化肥,因为小龙虾产生的粪便,被水稻田中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作为养料被植物吸收利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显然该生产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稻虾共作”系统不松土耕田也可以防止烂根,原因水稻田中的小龙虾四处

64、爬洞挖洞,起到了松土透气的作用,有助于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了水稻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点睛】通过表格数据分析,考查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熟知群落的特征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并能合理的分析数据做出正确的论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4. 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下列是某兴趣小组从处理工业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类降解菌株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富集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等物质,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富集培养的目的:_。(2)利用苯酚与FeCl3显紫色制成鉴别培养基,将筛选得到的菌株采用_法接种到该培养基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

65、,得到如左下图所示结果,你认为,菌株_降解酚类物质能力最强,你的判断依据_。序号稀释度103倍563稀释度102倍433935稀释度101倍418511389(3)为测定活性污泥中酚类降解菌的数量,取10 g活性污泥,配制成100mL样液于锥形瓶内,充分摇匀,而后再进行系列稀释操作,得到101、102、103倍的稀释液,并依次分别吸取0.1 mL进行平板涂布操作。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当菌落数目稳定时,对各稀释度涂布的三个平板进行菌落计数(如上表)。则每克活性污泥中酚类降解菌的数量为_个。【答案】 (1). 蛋白胨和苯酚 (2). 增加苯酚降解菌的数量,以保证能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目的菌 (3). 稀

66、释涂布平板法 (4). (5). 菌落相对较小而降解圈较大(或降解圈面积最大) (6). 3.9105【解析】【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其统计的数值往往比实际数目偏低。在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详解】(1)富集培

67、养基的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等物质,其中蛋白胨和苯酚可作为碳源,这里通过富集培养能增加苯酚降解菌的数量,从而能保证从样品中成功分离得到目的菌。(2)利用苯酚与FeCl3显紫色的特性可制成鉴别培养基,将筛选得到的菌株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该培养基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得到如左下图的结果,若菌株具有降解酚类物质能力且表现的最强,则应该能降解并能更多的降解培养基中的苯酚物质,从而出现透明圈,且透明圈越大表示降解能量越强,即图中的为目标菌,因为这一菌落相对较小而降解圈较大(或降解圈面积最大)。(3)为测定活性污泥中酚类降解菌的数量,取10 g活性污泥,配制成100mL样

68、液于锥形瓶内,充分摇匀,而后再进行梯度稀释,得到101、102、103倍的稀释液,并依次分别吸取0.1 mL进行平板涂布操作。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当菌落数目稳定时,对各稀释度涂布的三个平板进行菌落计数,结合分析,根据表中数据需要选择稀释度为102倍的计数结果进行计算。则每克活性污泥中酚类降解菌的数量为(43+35+39)30.110210=3.9105个(这里的1克土壤相当于10mL培养液)。【点睛】熟知微生物培养的原理以及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5. 某课题研究小组以吊兰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单侧光照及一定浓度的Ca2、La2对吊兰

69、根生长的影响,相关处理后测定了吊兰根的弯曲度及IAA的浓度,结果如表所示。组别处理结果弯曲度IAA浓度(mgg-3FW)光Ca2La2向光侧背光侧10299.5300.2271.3178.6416.3382.4143.3444.440296.6296.5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部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方式运输,生长素在图中A、B点间的运输方向为:_(填“A到B”或“B到A”)。(2)结合第2组实验结果,说明图中角形成的原因:_。(3)由表中数据分析,单侧光_(填 “影响”或“不影响”)吊兰根部IAA的合成和分解,Ca2+和La2+对IAA的横向运输作用相反,表现为_作用。(4)对比第2组和第

70、4组实验结果可知,La2+抑制了IAA的运输,你认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_。【答案】 (1). A到B (2). 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生长速度小于向光侧生长速度,表现出背光生长而形成角 (3). 不影响 (4). 拮抗 (5). La2+破坏了转运IAA的载体或通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侧光影响吊兰根背光弯曲生长需Ca2+参与,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可能原因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抑制根细胞的生长。【详解】(1)由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表现为极性运输,因此图中生长素是从图中的A运输到B。(2)由第2组实验结果可知,说明图中角形成的原因是由

71、于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又由于根的生长素的反应比较敏感,所以表现为背光侧细胞伸长得慢,而向光侧细胞伸长得快,故而表现为背光弯曲。即表现为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生长速度小于向光侧生长速度,表现出背光生长而形成角。(3)由表中数据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生长素的含量基本一致,因此推测,单侧光不影响吊兰根部IAA的合成和分解,只是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由第二组和第三者的实验结果可知,Ca2+促进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而根据实验二和实验四组的结果可以看出La2+对IAA的横向运输作用却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可知,Ca2+和La2+在调节IAA的横向运输方面表现

72、为拮抗作用。(4)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在结合第2组和第4组实验结果可知,La2+抑制IAA的运输的作用机制可能为La2+破坏了转运IAA的载体或通道,进而起到了抑制作用。【点睛】本题考查单侧光、一定浓度的Ca2+、La3+对吊兰根生长的影响,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正确解答本题。36.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酶的最适用量,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取8支试管编号18,分别加入30 mL苹果泥,向各试管加入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各5mL,反应10min后,过滤并记录果汁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编号12345678果胶酶溶液浓度(mmol/ml)1

73、020304050607080果汁体积(mL)20.621.221.822.42323.423.423.4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果胶酶可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壁间层,从而提高_。(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实验中我们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在本实验无关变量有_(列举2项即可)。(3)某同学阅读该果胶酶使用说明得知其最适温度范围为40-50,该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请你为其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实验设计思路:_。【答案】 (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 出汁率或答果汁产量 (3). 果胶酶溶液的浓度(或答果胶酶的用量)

74、 (4). 温度、PH、苹果泥的量、反应时间等等(答对2项即可) (5). 在40-50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解析】【分析】本实验是探究酶的最适用量,自变量为酶的浓度,因变量为果汁体积,其它无关变量在各组中应相同且适宜。【详解】(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果胶酶可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壁间层,从而提高出汁率。(2)根据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果胶酶溶液的浓度,温度、PH、苹果泥的量、反应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实验中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3)低于或高于酶的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都降低(温度过高酶还会失活),所以若要测定果胶酶的最适温度,需要在40-50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相同的温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应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点睛】本题考查果胶酶的种类、作用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