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届高三化学实验专题一轮考点细练:专题05 气密性的检查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51分)1.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 甲装置:可用来证明亚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B. 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C. 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D. 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入某种液体收集氯气2.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A. 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B. 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C. 丙装置:用图示
2、的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D. 丁装置:先从口进气集满二氧化碳,再从口进气,可收集氢气4. 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蒸馏时。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冷凝水蒸馏时先加热,再加沸石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还原CuO实验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酒精灯加热分液时,先倒出上层液体,再放出下层液体分液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塞子,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A. B. C. D. 5. 如图所示,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并配制银氨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检查气密性B. 制备氨气C. 吸收氨尾气D. 配制银氨溶液6. 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
3、实验目的的是A. 关闭止水夹后,打开旋塞后液体不滴落,证明装置气密性好B. 石油分馏实验中,用该冷凝管分离各种有机物C. 制备Fe(OH)2沉淀,并较长时间观察沉淀的颜色D. 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7. 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关闭止水夹后,打开旋塞后液体不滴落,证明装置气密性好B. 石油分馏实验中,用该冷凝管分离各种有机物C. 制备FeOH2沉淀,并较长时间观察沉淀的颜色D. 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8. 某小组用如下装置测定 100mL、4.5molL-1的 H2SO4与稍过量的锌粒反应的速率,当针筒活塞到达刻度 10.0mL
4、时,用时为 20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定针筒活塞,用分液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 50.0mL水,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 可将图中“分液漏斗”换为“长颈漏斗”,也不影响实验测定C. 用气体体积表示产生 H2速率,v(H2)=0.5mL/sD. 若改用 25mL、18molL-1的 H2SO4,则产生H2速率更快,且不影响最终得到 H2总量9.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仪器不合理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吸收含Cl2的尾气C.分离出用H2O2制取O2后剩余的MnO2D.量取15.00mLNaOH溶液A. AB. BC. CD. D10.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 对装置
5、,双手移去后,导管中水面高于烧杯内水面B. 对装置,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C. 对装置,长导管内水柱高度保持不变D. 对装置,上下移动a管,a、b两端液面一直相平11. 下图中图至图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A. 装置是检查装置气密性B. 装置用来制取SO2、检验SO2的漂白性C. 装置用来分离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碘D. 装置用来实验室制取少量氨气12.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利用图1方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 利用图2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C. 利用图3可用于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
6、氢气D. 利用图4装置,在处分别加入浓盐酸、高锰酸钾、硫化钠溶液,可以比较氯、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13. CaH2是重要的供氢剂,遇水或酸能引起燃烧。利用下列装置制备氢化钙固体(提供的实验仪器不得重复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使用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B. 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cbfgdeC. 实验时应该先加热装置,然后打开装置中a口附近活塞D. 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H2O(g)进入装置中14. 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 15. 夹紧以下装置中的弹簧夹并进行相关操作。下列情形中,表明相应装置漏气的是()A. 装置中,用手
7、捂住试管,烧杯中出现气泡,手放开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B. 装置中,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并形成水柱,随后水柱下降至与瓶中液面相平C. 装置中,双手捂住烧瓶,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双手放开后,水柱慢慢回落D. 装置中,将a管向上提至一定高度,a、b两管之间水面形成稳定的高度差16. CaH2是重要的供氢剂,遇水或酸能引起燃烧利用下列装置制备氢化钙固体(提供的实验仪器不得重复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在加入试剂前无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 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cbfgdeC. 加热装置之前必须检查气体的纯度D. 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为防止空气中的CO2、H2Og进入装置中17
8、. 某学习小组设计制取SO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用酒精灯在三颈烧瓶下微热,若能观察到C中长导管口有明显气泡现象,就能判断装置A、B部分气密性良好B. A装置中比较理想的反应物质是Na2SO3固体和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C. B装置溶液变红色,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C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FeCl3催化反应:BaCl2+SO2+H2O=FeCl3BaSO3+2HClD. 取反应后D溶液少许,滴加品红溶液,红色褪去,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9分)18. 三氧化硫是一种强氧化剂,
9、熔点为16.8,沸点为44.8,在50可升华。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制备少量SO3。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用图(a)所示装置制备少量SO3。盛有冰盐水烧杯的作用是_。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烧杯中最后所含的盐为_(填化学式)。(2)乙组同学用图(b)装置制备少量SO3,反应原理为2NO2+4SO2=4SO3+N2。 装入药品后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 球泡的作用是_,实验过程中反应器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19. 某课外活动小组按如图装置探究NO、NO2的性质。(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关闭_,打开_(填“K1”“K2”或“K3”),若一段时间后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2)
10、实验验证NO化学性质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关闭K2、打开K3,预期有喷泉现象,验证了另一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20. 实验装置图正误判断 (1)该装置可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2)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Fe(OH)3(3)该装置用于制备并收集NO气体(4)该装置用于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5)该装置用于Na2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少量的CO2气体(6)用该装置蒸发硫酸铜溶液制备硫酸铜晶体(7)用该装置分离氢氧化钙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固体(8)该装置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9)该装置可用
11、于分离石油,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纯净物(10)该装置可用于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11)该装置可用于制备并收集氨气(12)该装置可用于分离乙酸与乙醇(13)如图洗气瓶中的白色沉淀为BaSO3(14)图中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15)如图所示装置用于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CO2气体21. 某学习小组为证明并观察铜与稀HNO3反应的产物是NO,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实验,填写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供选择的药品:铜丝、稀硝酸、烧碱溶液、铁粉、CaCO3颗粒。 实验步骤(1)实验开始时,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药品_,然后倒入过量
12、的稀硝酸,并迅速塞紧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其目的是_;(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置于导管口;将铜丝向下移动插入试管液体中,使之与稀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4)将注射器插入橡胶塞向试管内推入空气,现象是_。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气密性检验、气体的收集、酸性比较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可用来证明亚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A正确;B.橡皮管可使烧瓶和分液漏斗内压强相同,水能顺利流下,
13、故B正确;C.向乙管中加水,若图中甲、乙管形成液面差,则装置不漏气,用图示的方法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故C错误;D.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可在瓶中先装满饱和食盐水,短管进气、长管出溶液的排液法收集氯气,故D正确。故选C。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蒸发的操作、气密性的检查以及排水法测量气体的体积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操作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解答】A.碘能溶于酒精中,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错误;B.蒸发时蒸发皿不需垫上石棉网,B错误;C.检测装置气密性时,
14、应先在锥形瓶中加水至淹没长颈漏斗下端,C错误;D.用排水法读取气体体积时,量筒内外液面要相平,D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解:A.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则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故A正确; B.橡皮管可将下方的压强转移到水的上方,则能使水顺利流下,故B正确; C.加水观察甲、乙中液面,可检验气密性,即图中装置利用液差法可检验气密性,故C错误; D.导管长进短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短导管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则从口进气集满二氧化碳,再从口进气,可收集氢气,故D正确; 故选:C。A.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B.橡皮管可将下方的压强转移到水的上方;
15、 C.加水观察甲、乙中液面,可检验气密性; D.导管长进短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短导管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酸性比较、气密性检验、气体收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4.【答案】D【解析】解:蒸馏时,应先通冷水,防止馏分挥发,再点燃酒精灯加热,故错误; 蒸馏时,沸石一定要先加,如果加热后发现沸石未加,则需停止加热且待冷却后再补加,否则会引起暴沸,故错误;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试剂进行反应,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故正确; 点燃可燃性
16、气体如H2、CO等时,为防止爆炸要验纯后点燃,所以H2还原CuO实验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酒精灯,故正确; 分液时,先放出下层溶液,再倒出上层溶液,顺序不能颠倒,故错误; 分液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塞子,后旋开分液漏斗活塞,以便与内外气压相通,液体顺利流下,故正确; 故选:D。蒸馏时,应先通冷水,防止馏分挥发; 蒸馏时,沸石一定要先加;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点燃可燃性气体是为防止爆炸要验纯; 分液时,先放出下层溶液,再倒出上层溶液; 分液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塞子,后旋开分液漏斗活塞;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难度不大,熟悉各种
17、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答案】B【解析】应使用NH4Cl与Ca(OH)2的混合物加热制备NH3。故选B。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中等。【解答】A.该装置有橡皮管平衡分液漏斗内和蒸馏烧瓶内的压强,不论气密性是否完好,液体均可顺利流下, A错误;B.蒸馏操作应用直形冷凝管,B错误;C.用NaOH与FeSO4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时,为了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可以用植物油隔绝空气并将胶头滴管插入FeSO4落液中,C正确;D.由于苯的密
18、度比水的小,含I2的苯溶液应该在上层,故含lz的苯溶液应从上口倒出,而不是从下口放出,D错误。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物质的性质、气密性检验、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由于有橡皮管连接分液漏斗与烧瓶,则关闭止水夹后,打开旋塞,液体正常滴落,不能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故A错误;B.应使用直形冷凝管,故B错误;C.制备FeOH2沉淀,植物油隔绝空气可较长时间观察沉淀的颜色,故C正确;D.苯萃取碘水中I2,因苯的密度小于水,碘的苯溶液在上层,应由上口倒出,故D错误。
19、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以及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型,明确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A.固定针筒活塞,用分液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水,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故A正确;B.长颈漏斗无法形成封闭体系,故B错误;C.该反应放热,气体受热膨胀,应该用恢复至原温度时氢气的体积进行计算,故C错误;D.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的不是氢气,故D错误。9.【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实验装置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装置的选择的理解。【解答】A.利用压强的原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项不符合题意;B.为了防止氯气溶于NaOH溶
20、液时发生倒吸,导管末端可连接一个干燥管,B项不符合题意;C.MnO2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项不符合题意;D.不能用酸式滴定管量取碱液,D项符合题意。10.【答案】D【解析】略1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明确气体的制取实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等,侧重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节的考查,注意实验方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分析。【解答】A.利用压强差原理检验气密性,关闭止水夹,如长颈漏斗颈形成一段水柱,如液面不变化,可说明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图中固液加热装置能实现,故B正确;C.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碘,应萃取后分液
21、,而不能利用过滤法来分离碘,故C错误;D.NH4Cl和Ca(OH)2反应制备氨气,制备装置、收集装置均正确,故D正确。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装置的合理性问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难度一般。【解答】A.利用图1方法可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一旦形成液面差且长时间不变,可证明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利用图2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因为该装置通过电解制得亚铁离子且隔绝了空气,故B正确;C.锌粒与稀硝酸反应不会产生氢气,生成的应是NO,故C错误;D.利用图4装置,在处分别加入浓盐酸、高锰酸钾、硫化钠溶液,可以比较氯、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是利用
22、氯气把硫离子氧化的原理,故D正确。故选C。1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制备,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理解实验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氢化钙的性质对仪器连接顺序的决定性作用。【解答】A.装置为启普发生器,优点是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A正确;B.装置中产生的H2会混有氯化氢、水蒸气,通过装置可以除去这两种杂质,所以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efg(或gf)bc,B错误;C.为了防止金属钙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需要在加热前通入氢气排尽装置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C错误;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水蒸气,D错误。1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
23、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装置的实验原理。【解答】A.该实验通过四氯化碳层先变紫色,然后上层液体变黄色,可以证明氧化性:Cl2Fe3+I2,故A正确;B.无法使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不能制取到Fe(OH)2,故B错误;C.通过“U”形管中液体左高右低可以说明铁生锈时空气参加了反应,故C正确;D.向最右侧玻璃管中加水,左右两管形成液面差,若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故选B。1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的相关知识,较为基础,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A.装置中,用手捂住试管
24、,温度升高,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烧杯中出现气泡,手放开后,温度降低,试管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符合题意;B.装置中,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并形成水柱,随后水柱下降至与瓶中液面相平,不能形成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漏气,故B符合题意;C.装置中,双手捂住烧瓶,温度升高,烧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双手放开后,温度降低,烧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柱慢慢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符合题意;D.装置中,将a管向上提至一定高度,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所以a、b两管之间水面能形成稳定的高度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不符合
25、题意。1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制备,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理解实验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氢化钙的性质对仪器连接顺序的决定性作用。【解答】A.装置为启普发生器,加入试剂之前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故A错误;B.装置中产生的H2会混有氯化氢、水蒸气,通过装置可以除去这两种杂质,所以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efggfbc,故B错误;C.为了防止金属钙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需要在加热前通入氢气排尽装置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通过检查氢气纯度判断空气是否排尽,故C正确;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C。1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
26、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明确二氧化硫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性质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原则,题目难度中等。【解答】A.检验装置中A、B两部分的气密性,进行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用酒精灯在三口烧瓶下微热,观察到B中长导管口有明显气泡现象,冷却后长导管中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错误;B.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比较理想的反应物质是利用亚硫酸钠固体和70%的浓硫酸制备二氧化硫,故B错误;C.B装置溶液变红色,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前半句是正确的;亚硫酸酸性弱于盐酸,亚硫酸钡溶解于盐酸中,C装置能产生白色沉淀,不是因为发生BaCl2+SO2+H2O=FeCl3
27、BaSO3+2HCl,而是因为三价铁离子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进而生成硫酸钡的沉淀,故C错误;D.氯水中存在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也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确定一定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D正确。故选D。18.【答案】(1)将SO3蒸气冷却为固体 Na2SO3(或Na2SO3和Na2SO4)(2)将反应器微热,广口瓶导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液体上升形成一段液柱 防止倒吸 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并产生白烟【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同学们对于高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备的实验设计能力,要求同学们对于需要制备的气体的理化性质要很熟悉。【解答】(1)由于题干中告诉我们三氧化硫的熔点在16摄氏度左右,沸点低
28、,故冰盐水烧杯的作用便是将反应生成的三氧化硫气体冷凝为固体;烧杯中发生的反应为;sanyanghual与氢氧化钠可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亚硫酸钠。(2)一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液位差法,即将反应器微热,广口瓶导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液体上升形成一段液柱且液柱不消失;球泡的作用一般都是为了防止液体倒吸现象的发生;实验过程中反应容器中会看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并产生白烟,即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白烟为三氧化硫固体颗粒。故答案为:(1)将SO3蒸气冷却为固体 Na2SO3(或Na2SO3和Na2SO4)(2)将反应器微热,广口瓶导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液体上升形成一段液柱 防止倒吸 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
29、并产生白烟19.【答案】(1)K3 K1、K2 集气瓶中水面不再上升;(2)烧瓶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2NO+O2=2NO2;(3)。【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有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性质和喷泉实验原理知识的实验方案设计题,考查角度广,难度一般。【解答】(1)关闭K3,打开K1、K2,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一段时间后集气瓶中水面不再上升。(2)本实验验证了2NO+O2=2NO2,故烧瓶中应出现红棕色气体。(3)喷泉现象表明烧瓶中形成负压,因而验证了NO2与水的反应:。20.【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分析】本题
30、考查实验装置图正误判断,难度不大,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关键。【解答】(1)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且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故答案为:;(2)铁为阳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亚铁,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故错误,故答案为:;(3)NO易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法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故错误,故答案为:;(4)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加热可以出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故错误,故答案为:;(5)简易气体发生装置适用于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反应,Na2CO3易溶于水,不能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故错误,故答案为:;(6)图示装置为蒸发装置,用该装置蒸发硫酸铜溶液制备硫酸铜晶体,故答案为:;(7)加热氢氧化钙和氯
31、化铵的混合物,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氨气,无法分离氢氧化钙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固体,故错误,故答案为:;(8)苯在上层,不能隔绝气体与水,则不能防止倒吸,故错误,故答案为:;(9)分馏产品为混合物,则用于分离石油,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混合物,故错误,故答案为:;(10)导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故答案为:;(11)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故答案为:;(12)温度计水银球应该在蒸馏烧瓶支管处,故答案为:;(13)二氧化硫能被硝酸钡氧化生成硫酸钡,所以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而不是亚硫酸钡,故错误,故答案为:;(14)能产生压强差的装置能检验装置气密性,该装置调节b装
32、置时能产生压强差,所以可以来检验装置气密性,故错误,故答案为:;(15)石灰石与稀盐酸,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图中装置合理,故正确,故答案为:。21.【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CaCO3;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3)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4)生成红棕色气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铜与稀HNO3反应,以及实验中的基本操作,难度一般。(1)实验开始时,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然后倒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塞紧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置于导管口;将铜丝向下移动插入试管液体中,使之与稀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4)将注射器插入橡胶塞向试管内推入空气,现象是生成红棕色气体,原因是生成的一氧化氮遇到空气中的氧气,而转化成了二氧化氮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