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模块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第13讲 理解与筛选整合第13讲 理解与筛选整合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解析】DD项中“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是不准确的。文章第五段“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一点。A、B、C三项在文中都各有体现。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解析】CC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因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这两者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乐更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的
2、是“诗”而不是“歌”。第13讲 真题体验3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用。(3分)【答案】诗是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第13讲 真题体验【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对本文的解答要把握住文章的内容要点,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诗的作用的信息,整合作答。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解析】A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人生境界是按
3、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这是故意错位嫁接组合,杂糅到一起。C项,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项随意组合信息。“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解析】B本题考查
4、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原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B项中说“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这属于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第13讲 真题体验第13讲 真题体验【解析】B本题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是变换说法后,导致曲解了文意。C项互相矛盾。“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项“到了这一境界就
5、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错。原文是“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这就故意夸大了达到“审美境界”的作用。第13讲 考点精讲考点精讲第13讲 考点精讲第13讲 考点精讲第13讲 考点精讲第13讲 考点精讲第13讲 考点精讲第13讲 技法点拨技法点拨第13讲 技法点拨第13讲 技法点拨第13讲 技法点拨第13讲 技法点拨第13讲 技法点拨第13讲 技法点拨第13讲 技法点拨第13讲 技法点拨第14讲 分析与概括归纳第14讲 分析与概括归纳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
6、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解析】B 本题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在四个事例中选出一个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只要结合文章的段落结构就能很快得出:B项所体现的是“在人的发展层面上”的作用和功能。A、C、D体现的是“在社会运行层面上”的功能和作用。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解析】D 本题考查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选项说“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定位到文章第三段的四个社会作用,这就明确表示志愿精神具有公益性;文章末段中“正是自愿参与公益事业”同样也是说明“自愿、公益、参与”三个特性;第一段有
7、关人文精神的表述,都证明A项正确。B选项说“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后面也说“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B选项正确。第14讲 真题体验C项“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感的获得”,第五段前两句“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于是“追求工具合理性”有助于“物质成就感的获得”,C项正确。D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定位到倒数第二段的第二句“在现代化进程表现得日益
8、突出”,发现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D选项中,“强竞争”和“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这就是“因果颠倒”。第14讲 真题体验【答案】(1)从人对社会的融入(社会角度)看,少了一种扩大交往面、凝聚交往对象的重要场域,对价值合理性社会意义的关注以及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都可能趋于淡化。(2)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少了一个提升个人素质的平台,一条让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的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畸形走势。第14讲 真题体验【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然后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这道题其实就是一道开放的
9、题目,考生可以畅所欲言。那么要问人的发展,考生可以就着原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中关于“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两层意思来答影响即可,无非就是把原文中“有了志愿精神好的方面”的反面写出来。所以这道题尽管是新题型,但是难度不是很大。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第14讲 真题体验【解析】CA项“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项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项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
10、资境遇而不同”。第14讲 真题体验【答案】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第14讲 真题体验【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思路结构的能力。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思路3:以“”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思路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解答本题要从全文内容着眼,梳理好全文的结构思路,把握全文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即可找到答案。第14讲 真题体验【
11、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第14讲 真题体验【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句的含义、归纳要点的能力。它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领悟句子蕴含的哲理,谈谈对关键句子的认识。认真阅读文章最后内容并结合全文的内容,然后加以概括,就能得出答案。小林一茶的俳句的内涵就是: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习性,人不可按照自己功利之心去理解,而应“心境空灵”,平静地去看待。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应注意的问题:要结合上下文,甚至全文;不要人为地“拔高”;要学会多角度理解。第14讲 考点精讲考点精讲第14讲 考点精讲第14讲 考点精讲第14讲 考点精讲第14讲 考点精讲第14讲 技法点拨技法点拨第14讲 技法点拨第14讲 技法点拨第14讲 技法点拨第14讲 技法点拨第14讲 技法点拨第14讲 技法点拨第14讲 技法点拨第14讲 技法点拨第14讲 技法点拨第14讲 技法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