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对西周礼乐制的描述说,“礼”的本质是异,即差异;乐则讲求和同”。这反映出该制度A. 强化西周血缘宗法制的影响B. 凸显贵族政治的合理性C. 调和等级秩序下的社会关系D. 宣扬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礼体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之间的差异,乐讲求和同,故礼乐制度目的在于调和等级秩序下的社会关系,C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宗法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未强调贵族政治的合理性,排除B项;题干反映礼乐制度对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未体现道德
2、规范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C。2.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上一级队伍经常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级。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斗小B. 整顿全国军队编制C. 强化中央集权统治D.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军队的三级军队编制实质上反映了北宋“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思想,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最终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排除A项;整顿全国军队编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排除B项;宋代三级军队编制削弱地方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故选C。3.“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雅典城及其近郊、
3、内陆中央地带、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这一组织方法A.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B. 有利于打击氏族贵族的势力C. 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D. 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按照地域划分行政单位,而不是按照旧的血缘氏族来划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目的是为了铲除旧氏族特权的作用,有利于打击氏族贵族的势力,答案为B;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是伯利克里改革,不符合题意,A错误;材料中没有
4、提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C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分封诸子于各地,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朱元璋这一措施藩国所在区域封王数量藩王权力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辽宁10拥有五千到三万的王室卫兵;外敌入侵时可以负责大小一切事务河南、山东3湖北、湖南、四川4A. 解决了蒙古贵族的威胁B. 体现的是分封制的优势C. 埋下了政局动荡的隐患D. 拓展了明朝统治的区域【答案】C【解析】【详解】明初分封一定程度上防范了蒙古贵族的威胁,但分封导致地方藩王实力过强,最终形成威胁中央集权统治,酿成“靖难之役”,故B项错误,C项正确;“解决了”的说法
5、明显有误,蒙古骑兵时常袭扰明朝,一直是明代的边患,A项错误;明朝分封并不能拓展统治区域,D错误。5.清朝末年进行过三次改革即“同光新政”、“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作为清王朝的实际控制者慈禧在这些改革中所起的作用说明A. 慈禧致力推进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B. 失败是慈禧玩弄权术C. 慈禧专注皇位稳固,无心国家转型D. 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答案】C【解析】【详解】虽然三次改革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但改革的失败都与慈禧太后关注皇位稳固而忽视国家民族利益有关,慈禧太后始终无法突破传统体制的内在张力,无法实现政治体制的关键性改革,故选C;三次改革都不是慈禧主动进行的,都是迫于形势需要或
6、者从下而上的改革,因此不能说慈禧致力于推进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A错误; B项与改革失败没有必然的联系,B错误;慈禧太后并不是坚定的改革者,三次改革的失败说明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不能说是慈禧在这些改革中的作用,比如同光新政的失败是因为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故D项错误。6.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赃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 年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 党派矛盾激化B. 人治走向法治C 政府腐败严重D. 分权制衡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实行文官制度后,政府官员不再与政党有关联,国会中的
7、党派之争不会影响政府的运作,这是对分权制衡体系的完善,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出美国通过文官制度条例,避免了文官的党派化,党派的矛盾激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独立战争后,特别是1787年宪法颁布以后美国实现了法治,排除B;“政党分赃制”导致美国政府官员党派化严重,而非政府腐败,排除C。7.1939年12月初,阎锡山配合蒋介石在山西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制造了“十二月事变”。面对这一形势,朱德、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在进行坚决反击的同时,根据中央指示,主动把吕梁地区的大部分地区让给了阎锡山,中共只控制一小部分地区和一条通道。这反映出A. 共产党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共产党的局部反攻严重
8、受挫C. 国共合作抗日面临彻底分裂的危险D. 敌后战场与沦陷区犬牙交错【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39年12月”“根据中央指示,主动把吕梁地区的大部分地区让给了阎锡山,中共只控制一小部分地区和一条通道”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攻击,主动让出部分地区,来维护已经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主动将部分地区让给国民党,不能代表共产党受挫,B错误;共产党在极力的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抗日面临彻底分裂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统区与敌后战场,与沦陷区无关,D错误。故选A。8.美国学者弗兰克综合众多英、美、日等国学者的
9、研究成果,测算出从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凭借贸易渠道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7000吨10000吨,“因此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当时名副其实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这一研究成果A. 与教材叙述海禁政策的史实相冲突,难以置信B. 虽有丰富资料和计量史学的支撑,仍是一家之言C. 依据的均是二手资料,还需考古成果的补充和确认D. 从外国的视角研究中国,能驱散包裹中国的保守迷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者弗兰克在已有的众多资料基础上测算出16-17世纪白银流入中国的数量,得出当时世界经济秩序以中国为中心的结论,学者只是从白银流入数量角度得
10、出的结论,并且没有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因此虽有丰富资料和计量史学的支撑,仍是独特见解的一家之言,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时期中国仍然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下,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因此与教材叙述海禁政策的史实并不冲突,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研究16-17世纪白银流入中国的情况主要靠已有的研究资料,不可能有大量的考古成果,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学者弗兰克通过丰富资料和计量史学的研究得出当时世界经济秩序以中国为中心的结论,没有体现从外国的视角研究中国,能驱散包裹中国的保守迷雾的问题,并且不符合史实,故D选项错误。9.世界银行2011年5月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11、到2025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将占全球经济增长总量的一半以上,国际货币体系也不会再由单一货币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币种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这表明A.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初步建立B 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C. 美国已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D. 发达经济体难以主导经济全球化【答案】B【解析】【详解】国际货币体系被一个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币种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取代,体现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选B;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排除A;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且C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0.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
12、年内国内工农业总值变化情况。对图中“C”点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 国企改革协调了轻重工业比重B. “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D. 家庭联产责任制取得很大成效【答案】B【解析】【详解】“大跃进”时期大办工业,大炼钢铁,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与“C”点经济发展状况相符,故答案为B项。国企改革没有涉及轻重工业比重,且“C”点轻重工业不协调,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时,轻重工业比例应当大体协调,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
13、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11.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事件道路内涵天朝田亩制度旧式农民革命道路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的道路戊戌变法日本式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改良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辛亥革命美国式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南昌起义俄
14、国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知A.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利于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 民族矛盾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发展的共性前提C. 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D. 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人民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故选A;革命道路的探索有的是民族矛盾激发的产物,有的则是阶级矛盾的产物,B项错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从传统道路到资本主义道路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历程,把这
15、一历程简单地看成是从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过于片面,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走的是旧式农民革命道路,本质上是违背近代化发展的方向的,故D项错误。12.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说:“当我在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报纸上看到谈及这类敌人的话时,我不禁要问这些人怎么啦,怎么能够抓住书本上的片言只语而忘掉现实呢? 现实告诉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在短期内能够在俄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一个胜利。”这说明俄国A.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来维护革命成果C. 从实际出发确定苏俄发展方向与政策D. 恢复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16、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列宁强调“实现国家资本主义”,侧重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因素,如货币、市场等发展经济,说明列宁对苏俄相对落后的国情有一定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发展方向,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意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与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同,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列宁主张实行新经济政策,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B错误;苏俄只是借助市场因素发展经济,而不是恢复市场经济,D错误。13.发展经济学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欠发达国家问题的学术流派。该学术流派的代表性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欣欣向荣,成为美国和其他国家解释有些国家依然贫困,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克服欠发达国家的困
17、难的最流行观点。这一理论A. 加强了国际区域合作B. 发挥了市场杠杆作用C. 突出了政府经济职能D. 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家干预理论成为西方经济理论的主流思想之一,因此发展经济学在采取克服欠发达国家经济困难的措施时应该是倾向于采取国家干预,即突出政府的经济职能,故选C项;发展经济学是研究欠发达国家问题的学术流派,因此该理论不是侧重于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和稳定国际金融秩序,排除AD项;发挥市场杠杆作用和当时的主流经济思想不符,排除B项。故选C。14.二战后,英国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由政府新建立的公司来经营这些企业。如钢铁企业就全部由政府持股
18、建的“大不列颠钢铁公司”接管,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这反映出二战后英国A. 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发生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C. 确立了公有制主导地位D. 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有所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可知,二战后英国通过国有化来干预经济,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B项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可知国有化等措施没有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A项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导,而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C项不符合题意;国有化反映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有所加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
19、5.1938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从营造、入祀、公祭、日常管理到调查统计的国家忠烈祭祀制度。普设“忠烈祠”涵盖了国民政府所认可的辛亥以来所有烈士但以抗日烈士为主。这一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B. 激发国人的抗战精神C. 促进对辛亥革命的研究D. 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民政府在各地普设“忠烈祠”的目的是弘扬抗日烈士精神, 从而达到激发国人的抗战精神的目的,故选B;材料显示对抗日烈士的褒扬,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控制,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辛亥革命时期,C错误;抗日战争是全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目的不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
20、D错误。16.在古代雅典,观看戏剧是一项重要的公民活动。聚集于同一剧场的公民观看同样的表演,经历同样的感受,这样相同的经历使他们意识到他们之间滋生了一种共同的情感。这说明古代雅典戏剧A. 消弭了公民间的差别B. 践行了直接民主的原则C. 增强了城邦的凝聚力D. 培养了公民的责任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相同的经历使他们意识到他们之间滋生了一种共同的情感”并结合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可知,古代雅典戏剧增加了公民的相同意识,有助于增强城邦的凝聚力。C正确;消弭了公民间的差别过于夸张,A排除;观看戏剧不能反映其直接民主的政治,B排除;材料表明观看戏剧是公民的权利,而非责任,D排除。故选C。
21、17.有学者指出,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宋代审美风尚体现了A.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B. 个体意识的初步觉醒C. 程朱理学的理性之美D. 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由材料信息“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可知,宋代审美风尚追求理趣、平淡、尚意和雅韵,强调内敛的意境,反对个性的张扬,这是宋明理学影响的结果,呈现出独特的理性之美,故C项正确;宋代审美风尚主要体现
22、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而不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A项错误;虽然宋代审美风尚与宋代个体意识的觉醒有关,但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与宋代追求物质享受,奢侈风气盛行的史实不符,且与材料信息和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18.申报的受众主要是上海市民。19121928年,申报登载的有关西藏的广告寥寥无几;1928年以后,申报刊登大量西藏故事、西藏风景写真等文化生活类广告。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 西藏民主改革卓有成效B. 国家统一认同感的增强C. 文化消费成为国民共识D. 各地广告水平趋于平衡【答案】B【解析】【详解】申报刊登大量有关西藏的广告,有利于增强国民对西藏的认同感,
23、从而加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故选B;材料与西藏民主改革无关,排除A;C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19.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的大力推动B. 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C. 传统筹算法的衰落D. 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汉代的珠算,经历了一千多年后,才在“明代商人”的努力下逐渐推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作用;推广珠算不能得出商人 “文化”素质提高,AB项错误,C项是结果,而非原因。【点睛】经济发展
24、推动科技进步20.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B. 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C. 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D. 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是对古代中国农业的总结,体现了我国农业的繁荣与发达,故A正确;农政全书是对古代中国农业成就的总结,不能得出工业发展情况,故B不正确;农政全书只是收录了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成就,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故C不正确;也不能反映
25、农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故D不正确。21.中华人民共和同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反映了A. 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B. 文学艺术亊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C. 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D. 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不同时期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态度的变化上看,文学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主要体现在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社会转型”上;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的影响;D选项时期不对,故排除。22.世界文明
26、史记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它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A. 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B. 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C. 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D. 防范公权侵害私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说明对个人私有权力的保护,反映了罗马法最大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个人私有权力的保护,没有体现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排除;B项,保护特权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保护个人对抗国家”并不意
27、味着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此项表述是对材料意思的曲解,排除。23.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当专制被暴力推翻后,人们需要在社会中达到新的平等。对此。他进一步指出,鉴于历史上的契约是以牺牲人的自由平等为代价的,所以要创立一种真正合法的契约来取代它。卢梭所提倡的“契约”A. 是资产阶级法律学说的基石B. 背离了天赋人权的精神C. 反映了追求平等的政治诉求D. 揭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答案】C【解析】【详解】“人们需要在社会中达到新平等”“鉴于历史上的契约是以牺牲人的自由平等为代价的,所以要创立一种真正合法的契约来取代它”表明卢梭所提倡的“契约”,反映了追求平等的政治诉求,故C正确;不能说卢梭的“契约”精神
28、是资产阶级法律学说的基石,排除A;卢梭思想符合天赋人权的精神,B错误;题中卢梭思想没有揭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D错误。24.东坡志林中有一则生动的事例:“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说明当时A. 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B. 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C. 三国故事最受统治阶级的推崇D. 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体【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事例:北宋一个性格顽劣的孩童,父母给他钱让其听书,当说到三国故事的时候,听到刘备战败,就痛哭流涕,而听到曹操战败,则非常欢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备代表的是封建
29、正统,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违反正统,为当时社会所不耻。因此,材料说明了正统观念影响时人的价值判断,B正确;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以后,排除A;题干列举的民间事例,不能得出统治阶级的态度,排除C;D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25.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下面直接体现美国用文化软实力扩大国家影响的是A.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抗衡社会主义阵营B. 二战后为进一步控制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C. 政府支持本国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赴非巡演D.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享誉世界
30、【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可知,政府支持本国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赴非巡演直接体现了美国用文化软实力扩大国家影响,故C正确;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军事实力,故A错误;“马歇尔计划”属于经济实力,故B错误;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9年美国出口管制法规定禁止将战略物资及与战略物资有关的技术资料输入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比苏联更落后,但周边国家与中国力量差距大,倘若没有美国的抵制
31、,“中国就能征服整个东南亚”。他们坚持“中国差别”原则,对中国的贸易管制要严于苏联。1979年美国出口管制法规定:将“技术及对该种技术转移有重大作用的物资”的管制作为“特殊重点”。1991年,巴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成员国对尖端材料计算机、电子通信、航空航天技术等九大领域的物品和技术实行禁运。到苏联解体之前,在二十种重要军事技术领域中,美国在十五个领域领先,苏联只在两个领域保持领先。摘编自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政府对中国坚持“差别待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对社会主
32、义国家经济遏制重点的转变材料二 部分学者在分析1914年前后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的过程中敏锐地觉察到,当今的国际格局.状态和百年前的情况有某种类似之处,德国安德烈亚斯赫伯格罗特教授指出,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并非易事,但是今天亚洲的局势无论与1914年的欧洲有多少相似,其中一条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今天的大国都意识到战争不该轻易发动,这应该是历史给现实的启示。哈佛大学的理查德罗斯克兰斯教授认为夸大今天的国际形势与1914年的相似性是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能简单地直接类比。比如,国际社会的战争观已经今非昔比,1914年对战争的狂热美化今天已不复存在,这是现实的国际环境与19
33、14年的最大差异;核武器的存在是制约大国之间战争的一个要素。但是战争的风险并非完全没有,中美两国只有互相深入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促进交流和合作才可能避免再次爆发大战一战历史给现实的启示(3)部分学者认为当今国际格局与1914年前后国际格局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反映了西方政治家对今天的中国持怎样的态度?(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者认为中美两国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原因【答案】(1)原因:中苏两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区别对待以瓦解社会主义阵营;他们认为中国对亚洲国家的威胁更大。(2)转变:战略物资为主转向高科技技术为主。(3)相似之处:新兴大国崛起冲击传统国际格局。态度:敌视中国崛起;“中国威胁论”
34、(4)原因:战争观不同;双方核武器的制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双方对话沟通机制的形成。【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国比苏联更落后”可得出中苏两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根据材料“中国就能征服整个东南亚”等信息可知,认为中国对亚洲国家的威胁更大;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政府对中国坚持“差别对待”,以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加强和保持冷战背景下资本主义阵营的优势。(2)根据材料“禁止将战略物资及与战略物资有关的技术资料输入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对尖端材料计算机、电子通信、航空航天技术等九大领域的物品和技术实行禁运”可得出战略物资为主转向高科技技术为主。(3)相似之处,根据材
35、料“今天亚洲的局势无论与1914年的欧洲有多少相似”“那就是今天的大国都意识到战争不该轻易发动”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部分学者认为当今国际格局与1914年前后国际格局的相似之处是新型大国崛起冲击并制约国际格局;态度,根据材料“今天亚洲的局势无论与1914年的欧洲有多少相似”“中美两国只有互相深入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崛起的强大,因此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并宣传“中国威胁论”。(4)根据材料“国际社会的战争观已经今非昔比”可得出战争观不同;根据材料“核武器的存在是制约大国之间战争的一个要素”可得出双方核武器的制约;根据材料“促进交流和合作才可能避免再次爆发大战
36、”可得出双方对话沟通机制的形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个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日益深入也制约着两国之间的战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如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注:甲指劳动力,乙指土地,丙指资本或资金,丁指科学技术。从上图所示的人类社会四个文明发展阶段中任选其一,提炼一个关于经济增长主导要素变化的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说明有理。)【答案】示例一:主题:农业文明时代影响经济增长主导要素土地和劳动力。说明:在农业文明时代
37、,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征服能力增强,如利用畜力、水力等;铁器农具使人类劳动产品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索取,经济活动开始主动转向生产力发展的领域,开始探索获取最大劳动成果的途径和方法;人类对自然进行了初步开发,使土地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农耕和畜牧成为主要生产活动;土地是决定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下降。结论:在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成为影响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示例二:主题:工业文明时代影响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是资本和科学技术。说明:在工业文明时代的早期,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到了工业时代的中后期
38、,资本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并成为主导要素;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劳动力在数量方面的要求下降,但对劳动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工业文明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时代,生态、资源、人口等问题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结论:在工业文明时代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比重不断下降,科技的比重不断上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类文明进程。本题兼顾新教材人类文明的起源,融合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既体现了跨学科的渗透与综合,又凸显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及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其解题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备注明确甲乙丙丁的具体含义,即甲指的是劳动力
39、,乙指的是土地,丙指的是资本(资金),丁指的是科学技术;其次,仔细阅读图例,了解四个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情况;第三,紧扣“变化”的关键词,明确四个发展阶段中有关劳动力、土地、资本(资金)及科学技术的柱状比例变化情况;最后,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发展阶段进行说明,所谓“说明”就是分析“变化”的原因。28.材料 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唐顺宗于永贞元年正月即位后,他重用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进行改革。当时,宦官在市上购买宫中所需要的物品,往往用无用的东西换取高价货物,常以值百钱之物强取数千钱之货,甚至有以驴负柴的农民,驴和柴全被掠去而未得一文钱,这大大影响了市场的繁荣。顺宗遂
40、罢宫市。此外,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他们以种种手段迫使人们出钱物求谢才罢。顺宗时,则将其全部罢免。其次,顺宗任命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左右神策军行军司马,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权。但由于宦官有所准备,未能如愿。806年的正月,唐顺宗去世,“永贞革新”也随之结束。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顺宗推行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唐顺宗改革的影响。【答案】(1)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宦官擅权;阶级矛盾尖锐;藩镇割据威胁中央统治;市场经营秩序遭到破坏。(2)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41、:改革时间短,未能改变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局面。【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可知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宦官在市上购买宫中所需要的物品,往往用无用的东西換取高价货物,常以值百钱之物强取数千钱之货,甚至有以驴负柴的农民,驴和柴全被掠去而未得一文钱”“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可知,阶级矛盾尖锐;材料“这大大影响了市场的繁荣”表明市场发展受到影响;“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权”可知宦官专权危害严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威胁到了中央统治。(2)根据材料“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顺宗时,则将其全部罢免。”可知,它有利于保护人民的利益,缓解阶级矛盾;由材料“这大大影响了市场的繁荣”可知唐顺宗罢宫市有利于市场的繁荣;从材料“永贞革新也随之结束”可知唐顺宗的改革因时间短而作用有限,并不能彻底改变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