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清康熙七年(1668年),被誉为“江左凤凰”的宜兴才子陈维崧北游汴梁,目睹了清代初年开封城的萧条破败,回忆起北宋时期开封城的宫庶繁盛,文思泉浦,挥笔泼墨,写下了“北宋炎楼,漂缈、彤窗绣柱,有多少州桥夜市,仆河游女。一统京华绕节物,两班文武栉箫鼓。叉堕钗斗起落花风,飘红雨”(卞京怀古
2、词)。下列有关樊楼的叙述,符合北宋时期历史事实的有樊楼旁便是开封城商业区市。按当时政府的规定,必须定时开市,定时闭市北宋京城文人在深夜里结泮上灯火辉熄的樊楼喝酒看戏开封市民喜欢在樊楼附近的夜市游玩购物紧邻樊楼不远处便是京城中心的草市,商铺店肆林立A. B. C. D.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北宋的市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交易也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故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北宋炎楼,漂缈、彤窗绣柱,有多少州桥夜市,仆河游女。一统京华绕节物,两班文武栉箫鼓。叉堕钗斗起落花风,飘红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正确。草市是在农村,故错误。故D项正确。2.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
3、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人定胜天”的思想B. “耕织结合”的特点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土壤自然肥力有肥、瘠之分,可以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这是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属于“精耕细作”范围(精耕细作概念见第6题),故D项正确;A项是荀子改造自然的思想,B项说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C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题干材料都没有体现出来,故A BC三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的特点3.与唐朝相比,宋代城市
4、商业活动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是A. 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B. “草市”盛行于集镇兴起C. 出现了大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D. 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唐朝相比,城市的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A正确;“草市”出现是南北朝时期,唐朝逐渐形成商业市镇,B错误;大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出现是明清时期,C错误;宋代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D错误。4.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该表反映的本质是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年份可再生资本土地储备、金银具、铸币等总计1688年112180283201800年665825
5、25017401832年1112143829328431863年374918645006113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A. 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B. 产业结构的变化C.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D. 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答案】D【解析】分析表格内容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农业财富在国民财富中的比重迅速减少,而工业财富的比重迅速增加,反映出英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特征。故答案为D项。A项属于财富结构变化的原因,不是变化的实质,排除;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材料没有反映,
6、也不是这种变化的本质问题,排除B、C项。5.“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该史料旨在说明A. 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电器发明和应用B. 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C. 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D. 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电灯的出现,导致煤气行业的股票下跌,并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这说明科学技术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故D项正确;第二次工
7、业革命开始于发电机的发明,故A项错误;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6.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水果烂在果园里,咖啡用来铺路,这种现象说明了:A. 美国经济进入了极度繁荣时期B. 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矛盾极端尖锐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D. 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这个时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生产严重过剩,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产品价
8、格,纷纷限制生产、销售产品。如美国就把大量的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了“银河”;另有大量的农产品被销毁或者当燃烧掉。这种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A项,材料中的现象表明这时期美国生产过剩,不可能是极度繁荣C项,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没有兴起,故排除。D项,材料主要强调美国这一时期生产过剩,反映不出人们的生活水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人们生活困难,故排除。7.19世纪末,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叹垄断组织的扩张:“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
9、”这说明垄断组织A 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B. 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C. 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D. 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答案】A【解析】据材料“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说明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故A项正确;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而不是破坏美国得民主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对资本主义
10、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没有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故D项错误。8.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特殊化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使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成为近代史近代化的主导力量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A. B. C. D. 【答案】B【解析】据材料图片可知,鸦片战争前夕到解放战争前夕,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资经济、洋务派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发展演变,这导致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故正确;这也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特殊化,故正确;
11、社会矛盾的复杂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故正确;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使阶级结构变化,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故正确;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不充分,不可能始终是近代化的主导力量,故错误;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矛盾等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B项正确,ACD项都错误。故选B。9.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提供了有利环境C. 辛亥革命扫除了发展障碍D. 第二次
12、工业革命传入中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而引进了很多机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也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并未提供有利环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和1936年这个时间不合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1936年早已结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大量引进外国机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10. 学者潘君祥说:“国家机器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始终影
13、响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它充当了近代化的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在落后国家的近代化初期,国家政权日益成为近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下列事件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20世纪初期,清政府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发展B.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D. 1992年,中国宣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落后国家、近代化初期、国家政权,据此排除C,1933年的美国不属于落后国家;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90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都属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
14、题作用和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有悖于材料所述的核心思想。再分析A项,20世纪初期的中国,国家落后,近代化的历程刚刚起步,清政府企图通过这些措施发展经济,加强国家的控制能力,挽救晚清王朝,符合题干的中心含义,是最佳选项。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鼓励商业的政策(课标外)11.据中国近代史教程统计: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8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其中,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998.4万元,缫丝业新设厂96家,投资额799.5万元。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15、A. 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B.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根据“19121919年”可知是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时间,A、C、D都是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不符合题意,B不是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B。1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道:“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而是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
16、发展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他”是指列宁,“挽救了市场经济”是指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市场经济出了一些毛病”是指斯大林模式用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C.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指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D. “30年代”美苏两国经济景象两重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以判断是罗斯福新政,新政前,实行的就是自由放任政策,在新政中,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而使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故答案选C。从“他挽救
17、了市场经济”来看,说明原来就实行了市场经济,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排除A;斯大林取消了市场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题干没有对美苏经济进行比较,排除D。13.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 a阶段: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两国粮产量的增长B. 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C. c阶段: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D. d阶段:市场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推动两国粮食产量增长的因素不是土地所有制的改革,而是农业集体化;C项苏联
18、粮食产量出现波动的原因是因为经济改革不适合国情,不是因为政治运动;D项中国是市场体制还没有确立。故选B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经济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4.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A. 计划经济体制尚未正式建立B. 急躁冒进思想己经初露端倪C. 市场经济理论己然引发探讨D. 经济建设道路出现严重动摇【答案】C【解析】试题分
19、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57年,计划经济已经开始,计划经济理论当然也就已经付诸实践,其实也正是因为计划经济理论已经付诸于实践才引发了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因为实行计划经济时人们总是认为市场经济也有优点, 而在实行市场经济时人们总是认为计划经济也有优点,另外,材料中的“货币、商品、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均是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综上所述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确已经引发了初探,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15.“(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
2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B. 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C. 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D. 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二战前”“苏联的工业迅速向前发展”“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这一时期苏联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物力以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经济,利用市场
21、货币关系,而材料中是斯大林模式时期,排斥市场货币关系,故B信息错误;苏联解体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故D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1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出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不得人心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某些西方人性思想观念开始被人们接受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民谣反映出社会生活习俗等的演变情况。由此可知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正确;袁世凯尊孔复古在材料中无体现,因此错误;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基础在此未体现,错误;放足、鞠躬
22、等平等观念传入中国并被接收,因此正确;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B项。17.2016年6月英国公投脱欧成功,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反对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同年11月,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也宣布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多个国家共同组成一个大大的朋友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经济全球化局部受阻,但全局发展B. 经济全球化想要长远发展需要平衡各国的利益C. 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D. 民族主义的崛起是全球化受阻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脱欧;德国和法国,美国等国家反对TPP;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可知当今世
23、界既存在反对全球化、也存在推动全球化的现象。A项经济全球化局部受阻符合材料脱欧和反对TPP现象,但全局发展符合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想要长远发展需要平衡各国的利益,B项不符合材料,但符合设问要求。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可知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C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D.项民族主义的崛起是全球化受阻的主要原因符合材料脱欧和反对TPP现象,D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18.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
24、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A. 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B. 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 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D. 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说明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C项正确;A项错在资本家坚决反对的说法;B项本身不正确;材料中“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说明新政牺牲了资本家的部分利益,引起一些资本家的不满,但新政并未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D项不正确。故选C。
25、19.前苏联在某一时期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 苏联国内交通建设的落后B.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交锋D.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等行业无从发展,选D是符合题意
26、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交通建设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0.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 )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考查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依据所学,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都是在国
27、内的调整,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三者都只是对内政策的调整,而不涉及外向型经济。分析选项,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项,ABD选项排除。21.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体资本规模及其强势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下列对中国人办报活动评价,你认为哪一项不正确A. 外国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B. 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现和近代文化的载体C. 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D. 主观上传播西方民主自由,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播【答
28、案】D【解析】【详解】近代国人办报主要是传播思想的需要,客观上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播,D正确;外国人在中国办理报纸主要是侵华的需要,A正确;报纸本身就是文化载体,B正确;报纸传播思想,外国人创办报纸也为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C正确。22.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得出的结论是年份纪事申报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中央日报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新民日报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救亡情报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A. 近代科技进步成为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B. 民国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C.
29、 日本侵华直接摧残了中国新闻事业D. 民国各类报纸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答案】D【解析】“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说明近代科技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技术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排除A;“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说明报道存在明显主观性,排除B;“1939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报业的摧残,但“直接”说法错误;“报纸是活化的历史”,对研究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正确。23.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
30、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A. 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 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C. 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D. 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答案】C【解析】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时,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是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这种变化就是因为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故选C;A属于表面现象,不属于历史本质,故排除;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题干材料的前半部分说明城市居民也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故D的说法与
31、题意不符,故排除。24.据2008年统计数据,全球最大500家垄断企业中,美国有162家,占32.4%,日本67家,法国38家,德国37家,英国33家,加拿大16家,意大利10家,七国集团合计363家,占72.6%。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 发达国家掌握雄厚的资本和技术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增强C. 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仍然存在D.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发达国家通过掌握雄厚的资本和技术而垄断企业,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多极化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霸权主义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
32、建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5.大国崛起解说词描绘到:“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指罗斯福)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 罗斯福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B. 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 新模式的实施消除了经济危机D. 美国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案】D【解析】据材料“罗斯福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新政维护了资产阶级民
33、主制度,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市场规律和政府干预相结合说明美国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是熟练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明确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市场规律政府干预”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二、材料分析题(26题12分、27题18分、28题20分)26.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
34、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它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摘编自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1)依据材
35、料,概括指出中兴公司在三次战略调整过程中性质的变化。(2)运用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兴公司在历次战略调整中是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答案】(1)从官办洋务企业到商办股份制资本主义企业;由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私合营企业;由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转变为现代股份制跨国公司。(2)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奖励实业,中兴公司实现第一次调整;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针对国民经济崩溃的困境,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国民经济,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兴公司实现了第二次调整;20世纪末,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面对资源
36、枯竭和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兴公司实现了第三次调整(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制约。【解析】(1)从材料“北洋大臣李鸿章开办峄县中兴矿局”可知,这是洋务时期的企业;由“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可知,这是现代企业的特点;由“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可知,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由“一个现代跨国公司正式形成”可知,这是全球性的跨国企业,由此回答变化。(2)结合所学,从民族工业的阶段特征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两个方面作答。(3)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是制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
37、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组织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历史特点材料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具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三大类。社会保险是政府以法律形式,强制公民在就业期间按其应课税年工资额
38、的一定比例向国家交纳的社会保险税。其种类主要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疾病和健康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社会福利是由政府以拨款形式提供给公民的各种补贴。有针对孕妇、学龄前儿童的保护的家庭补助;有对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教育、给予助学金或无息贷款等学生补助;有房租补助、食品补助、交通补贴、遗属抚恤等。社会救济是针对部分生活困难者和贫困家庭提供的带有生活救济性质的补贴,如法国向失业者发放每天22法郎;全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50%90%补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39、“福利国家”的看法。【答案】(1)特点:受西方公益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人参与中国慈善事业;传播媒介广泛、方式不断创新;施众和受众范围扩大;对公益募捐的规范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制度化、规范化);与反帝爱国运动紧密相连。(2)特点:种类齐全;法律保障;制度完善;覆盖面广;保障额度高;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看法:社会福利应该根据国情量力而行,既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文关怀,建立起可靠优越的社会保障,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也不能操之过急,造成财政赤字,阻碍经济发展,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佛、道等
40、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得出指导思想,“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出多种主体并存,“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得出募捐方式,“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得出范围,“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得出规范。第(2)问,由材料“普遍实行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社会保险是政府以法律形式其种类主要分为社会福利是由政府以拨款形式提供给公
41、民的各种补贴。有针对孕妇、学龄前儿童的保护的家庭补助社会救济是针对部分生活困难者和贫困家庭提供的带有生活救济性质的补贴”,可归纳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的特点。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的评价要一分为二,既要肯定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文关怀,建立起可靠优越的社会保障,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又要能操之过急,造成财政赤字,阻碍经济发展,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8.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处于不断演变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
42、、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据资料显示,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材料二 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往来。加上这些国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比较容易向着共同的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同目前世界上出现的其他区域性组织或集团的发展相比,当它们需要更大程度地培养
43、成员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认同感时,欧洲国家的共性似乎就成为它们走向联合的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了。材料三 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己达到7万亿美元,世界贸易增长率比世界经济增长率高出2倍。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也迅猛增长。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到1996年底累计己达32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它们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它们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把世界经济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为了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2)依据材
44、料二指出“欧洲国家的共性”有哪些?二战以来欧洲在经济方面走向联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其根本动力是什么?【答案】(1)原因: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措施: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实行马歇尔计划,以控制西欧。(2)共性:历史上交流密切,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影响: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地区的发展、和平与稳定;欧洲联合反映了经济区域化趋势,冲击了美国霸权地位,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3)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强。动
45、力: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提高。【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及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回答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回答后一问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西欧各国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往来。加上这些国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欧洲国家的共性似乎就成为它们走向联合的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了。”回答第一小问。从对欧洲本身、世界经济等方面回答后一问。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分析与认识。结合所学及材料“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它们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它们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把世界经济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归纳其趋势及动力。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认识-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