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数学5月模拟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则( )A. B. C. D. 【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故选C.点睛:研究一个集合,我们首先要看清楚它的研究对象,是实数还是点的坐标还是其它的一些元素,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第二步常常是不等式,求得不等式的解集.在解分式不等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母不能为零.解指数或对数不等式要注意底数对单调性的影响.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和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间有包含关系. 2.若复数,则的虚部是( )A. B. C. -1D. 1【答案
2、】C【解析】【分析】由复数求模求得分子为2,再分子分母同乘,化简观察可得答案.【详解】因为,所以虚部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涉及复数求模与实部虚部的辨析,属于简单题.3.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并称中国“新四大发明”,近日对全国100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和扫码支付的使用人数进行大数据分析,其中共享单车使用的人数分别为,它们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其中扫码支付使用的人数分别为,它们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则,分别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与方程公式推导平均数与方差的变化即可.【详解】由题可知,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
3、的变换性质,需要根据平均数与方差的公式推导关系,属于基础题.4.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将“孙子定理”(也称“中国剩余定理”)编成易于上口的孙子歌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支,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已知正整数被除余,被除余,被除余,求的最小值按此歌诀得算法如图,则输出的结果为( )A. 53B. 54C. 158D. 263【答案】A【解析】按程序框图知的初值为,代入循环结构,第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推出循环, 的输出值为 ,故选A.5.已知,则向量与向量的夹角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知可得:,所以,所以夹角为,故选择C考点:向量的运算6.已知等
4、差数列中,前10项的和等于前5项的和,若,则( )A. 10B. 9C. 8D. 2【答案】B【解析】【分析】设等差数列公差为,再用基本量法求解即可.【详解】设等差数列公差为,则由题意可知,代入有,解得.又,即,解得.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同时也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属于基础题.7.函数在区间的图像大致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判断的奇偶性,在上的单调性,计算的值,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设,当 时,当时,即函数在上为单调递增函数,排除B;由当时,排除D;因为,所以函数非奇非偶函数,排除C,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
5、的识别,其中解答中涉及到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值的应用,试题有一定综合性,属于中档试题,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8.设,则(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先判断,再求出,的取值或范围,即可得到所求大小关系【详解】解:,可得,可得,即为,故选:.【点睛】本题考查对数的换底公式的运用,考查化简变形能力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9.将函数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倍(纵坐标不变),再将所得到的图象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若为偶函数,则m的最小值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求解,再根
6、据偶函数的性质求解的最小值即可.【详解】由题, 将函数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倍(纵坐标不变)可得将函数,再将所得到的图象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可得.又为偶函数,故当时,有,.即,.又,故当时,为最小值.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形变换,同时也考查了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求解参数的问题.属于中档题.10.函数在上存在导数,若,则必有(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结合不等式的性质确定导函数的符号,结合导函数的符号即可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最后,利用单调性即可确定题中不等式的符号.详解:,则x1时;x1时.故f(x)在上为增函数或常数函数,在上为减
7、函数或常数函数.故,即f(0)+f(2)2f(1).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分类讨论思想是高中数学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分类讨论思想要求在不能用统一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将问题划分成不同的模块,通过分块来实现问题的求解,体现了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和解决能力.11.已知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F,O为坐标原点.以F为圆心,OF为半径作圆F,圆F与C的渐近线交于异于O的A,B两点.若|AB|OF|,则C的离心率为( )A. B. C. D. 2【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余弦定理求出,进而得出为等边三角形,结合双曲线渐近线斜率即可求出,再利用求解即可.【详解】连接,连接,交轴于点,由题意知,由余弦定
8、理可得,为等边三角形,中,、关于对称,且,可得,故双曲线的离心率,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其中涉及到余弦定理,属于中档题,解题时要注意的关系,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求解与双曲线性质有关的问题时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既使不画出图形,思考时也要联想到图形,当涉及顶点、焦点、实轴、虚轴、渐近线等双曲线的基本量时,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求离心率问题应先将与有关的一些量表示出来,再利用其中的一些关系构造出关于的等式,从而求出的值.12.已知函数,若函数存在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即存在零点.再
9、数形结合画出的图像,分析与直线交点的情况进而求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由题,即存在零点.即的图像与直线有交点.画出的图像,则临界条件为:1. 与相交于,此时,解得.2. 与相切于第一象限.此时设切点为,此时.则 ,解得,.故.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形结合求解函数零点的问题,需要根据题意画图分析相交的临界条件,再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解即可.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则_【答案】-2【解析】【分析】对曲线方程求导,表示点处的切线得斜率,因为切线与直线垂直,由斜率的乘积等于-1构建方程,解得答案.【详解】对求导得
10、,所以点处的切线得斜率由题可知直线的斜率又因为切线与直线垂直,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属于简单题.14.在区间内随机取两个数,则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概率为_.【答案】【解析】【分析】先求出点所在的区域的面积,再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得出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求解即可.【详解】点所在的区域为边长为的正方形,如下图所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条件是,所以根据一次函数的对称性和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在区域内且满足条件的点所在的面积为,则所求的概率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概型概率的求法,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1
11、5.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是、,若,则的大小为_【答案】【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得,即故答案为.16.如图所示,某几何体由底面半径和高均为3的圆柱与半径为3的半球对接而成,在该封闭几何体内部放入一个正四棱柱,且正四棱柱的上下底面均与外层圆柱的底面平行,则正四棱柱体积的最大值为_.【答案】64.【解析】【分析】设正四棱柱在半球中的高为,画出沿正四棱柱对角面的截面,再根据平面几何关系求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和高,进而求得正四棱柱的体积关于的表达式,再利用导数分析最大值即可.【详解】设正四棱柱在半球中的高为,画出沿正四棱柱对角面的截面.则易得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正四棱柱的高为,故正四棱柱的体积为.设
12、,则.因为,故当时.且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故故答案为:6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求解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需要根据题意设合适的线段长度,再表达出体积的关系式,求导分析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即可.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17.等差数列中,公差,.(1)求的通项公式;(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分析】(1)由和可列出方程组,解出和,即得通项公式;(2)将(1)中所得通项公式代入,列项,用裂项相消
13、法求的前n项和【详解】解:(1)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故的通项公式为. (2)因为, 所以.【点睛】本题考查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前n项和,是典型考题18.在衡阳市“创全国文明城市”(简称“创文”)活动中,市教育局对本市A,B,C,D四所高中学校按各校人数分层抽样,随机抽查了200人,将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后制成下表:学校ABCD抽查人数101510075“创文”活动中参与的人数9108049假设每名高中学生是否参与“创文”活动是相互独立的(1)若本市共8000名高中学生,估计C学校参与“创文”活动的人数;(2)在上表中从A,B两校没有参与“创文”活动的同学中随机抽取2人,求恰好
14、A,B两校各有1人没有参与“创文”活动的概率;(3)在随机抽查的200名高中学生中,进行文明素养综合素质测评(满分为100分),得到如上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求a,b的值,并估计参与测评的学生得分的中位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3200(2)(3)中位数为【解析】【分析】(1)求得C学校高中生的总人数,再乘以C学校所占的比例,既得答案;(2)分别标记A,B两校没有参与“创城”活动同学,写出任取两人的所有基本事件,选出其中满足的条件的基本事件,由古典概型求概率的公式,求得答案;(3)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面积为1构建方程,联系已知求得,由前两组的频率和小于0.5,前三组的频率和大于0.
15、5,所以中位数在第三组,且在第三组中的频率恰占0.18,求出第三组的长度加上70,既得答案.【详解】(1)C学校高中生的总人数为,C学校参与“创文”活动的人数为(2)A校没有参与“创城”活动的这1人记为,B校没有参与“创文”活动的这5人分别记为,任取2人共15种情况,如下:,这15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设事件N为抽取2人中A,B两校各有1人没有参与“创文”活动,有,共5种情况则故恰好A,B两校各有1人没有参与“创文”活动的概率为(3)依题意,所以又,所以,因为,所以中位数在第三组,所以中位数为【点睛】本题考查统计的综合型问题,涉及分层抽样求各层人数和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求中位数,还考查了古典
16、概型问题,属于中档题.19.如图,在三棱锥中,为正三角形,为棱的中点,平面平面(1)求证:平面;(2)若,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解析】【分析】(1)由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再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出平面,可得出,再由,结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出平面;(2)由(1)知平面,则三棱锥的高为,计算出的面积和,再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可计算出三棱锥的体积,即为三棱锥的体积.【详解】(1)为等边三角形,且为的中点,.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2),且,.又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且为的中点,则,且,的面积为.因此,三棱锥的体积为.【点睛】
17、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同时也考查了三棱锥体积的计算,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题中的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条件寻找三棱锥的高,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20.已知函数,是其导函数()当时,求在处的切线方程;()若,证明:在区间内至多有1个零点【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求出函数的导函数,计算出与利用点斜式求出直线方程;()由,设,则,即,对求导,研究其单调性及零点情况,即可得证.【详解】解:()当时,则,又,则在处的切线方程为:,即(),又,设,因,故,又,故对恒成立,即在区间单调递增;又,;故当时,此时在区间内恰好有个零点当时,此时在区间内没有零点;综上结论得证【点
18、睛】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零点,属于中档题.21.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长轴长为4,且过点.(1)求椭圆C的方程;(2)过的直线l交椭圆C于两点,过A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C与另一点Q(Q不与重合).设的外心为G,求证为定值.【答案】(1)(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长轴及椭圆过点即可求出;(2)由题意设直线为,联立椭圆方程可求,求出外接圆圆心,计算,化简即可证明为定值.【详解】(1)由题意知,将P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解得,所以椭圆方程为.(2)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为,代入椭圆方程得.设,则,所以的中点坐标为,所以.因为G是的
19、外心,所以G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令,得,即,所以,所以,所以为定值,定值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定值问题,属于难题.(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1)求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2)设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指出的范围,并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分析】
20、(1)消去参数即可得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再利用及代入化简即可.(2)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再根据极坐标的几何意义将代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简根据韦达定理以及辅助角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将曲线C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得.将及代入上式得.(2)依题意,因为圆心到极点的倾斜角为,过极点圆的切线和极点与圆心连线的直线夹角为,故,将代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得.设,则, .所以.因为,所以,则,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互化,同时也考查了极坐标的几何意义,属于中档题.选修4-5:不等式选讲23.已知,为正数,且满足.(1)证明:.(2)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用均值定理直接证明;(2) 用分析法证明【详解】证明:(1)因为,为正数,所以,同理可得,所以,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 (2)要证,只需证 即证,即证,即证. 因为, 所以,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从而得证.【点睛】证明不等式常用的方法:综合法,分析法综合法:从已知条件、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分析法:将待证明的不等式进行恒等变形,从而探寻证明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