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02282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检测: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年高考】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2020浙江7月选考,11,2分)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答案B2.(2018海南单科,20,2分)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

2、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3.(2018课标全国,31,11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

3、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4.(2020课标全国,6,6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4、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答案A5.(2020海南单科,5,2分)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类别玉米地荒地湖泊湖泊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1.6%1.2%0.4%0.1%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23.4%15.1%22.3%21.0%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76.6%84.9%77.7%79.0%

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答案A6.(2019北京理综,5,6分)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表。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浮水植物a22.301.70

6、浮水植物b8.510.72沉水植物c14.612.22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答案C7.(2019课标全国,6,6分)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

7、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8.(2019天津理综,5,6分)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协)同进化的结果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

8、被抑制的对照组快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答案C9.(2018课标全国,6,6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10.(2016课标全国,5,6分)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

9、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11.(2020山东,24,9分)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010常规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1519171.061.231.101020常规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1318161.001.111.07(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

10、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依据是。(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答案(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

11、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垂直有机农业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12.(2019课标全国,31,8分)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

12、坏B种群的,导致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答案(1)果树AC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13.(2019江苏单科,26,8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营养级。(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

13、布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填序号)。空间分布迁入率互利共生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图2答案(1)生产者二、三、四(2)大型真菌、跳虫无机盐、CO2、H2O(3)水平(4)(5)ca-b14.(2016课标全国,31,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

14、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物种)丰富度是指。(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分)(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分)(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5.(2018海南单科,21,2分)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

15、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16.(2018江苏单科,28,8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

16、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答案(1)水草甲丁(2)丙和丁捕食和(种间)竞争(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大于(5)丁(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17.(2017海南单科,28,8分)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

17、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自我调节的能力(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师专用题组【5年高考】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2015课标全国,4,6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

18、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成分,A项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仍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B项符合题意;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C项不符合题意;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项不符合题意。方法技巧任何一种“量”的稳定都源于其“来源”与“去路”的平衡。2.(2015天津理综,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D由图可知:甲为个体

19、,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3.(2014海南单科,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

20、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4.(2013广东理综,5,4分)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图2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本题考查食物网的基本知识。由题中信息“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且题干中说明鲈鱼以中小型鱼类为食可推知鲈鱼处于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根据“某一营养级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的知识可推知A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属于捕食关系,B项错误;引入鲈鱼短

21、时间内,鱼a、鱼b将减少,浮游动物总量增加,浮游植物减少,C、D项错误。5.(2012浙江理综,5,6分)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答案D此题考查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由植物、旅鼠及其天敌形成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此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正确;三种生物都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都存在环境容

22、纳量(K值),并且种群数量都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食物和天敌的变化引起的,C正确;在这三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引起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6.(2017江苏单科,26,8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

23、这种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等的相关知识。(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24、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由于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且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二者又存在竞争关系,故它们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声音属物理信息;因为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所以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蛙卵块的密度。(4)水草腐烂后,分解者将其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之后被生产者吸收利用,因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浮游生物类(包括分解者)。(5)在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分别位于第二、三营养级。分析题图可知:浮游生物类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既含初级消费者,

25、又含次级消费者。蛙类可被蛇类和肉食性鱼类、鼠类等生物捕食,同时猛禽又可捕食肉食性鱼类、蛇类和鼠类等生物,故以蛙为食的不同纲的生物有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等。7.(2013全国,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

26、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答案(1)浮游植物B(2分)食物(1分)氧气(或溶解氧)(1分)(2)浮游植物B(1分)(3)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每空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相关知识。由题中信息可知,此三个优势种构成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1)浮游植物B能进行光合作用,施肥能为浮游植物B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矿质元素(无机盐),因而向池塘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浮游植物B的种群数量;鳙鱼与池塘中处于同一营养

27、级的野杂鱼为竞争关系,两者将争夺空间、食物、氧气等资源。(2)鳙鱼数量减少,短时间内将引起浮游动物A数量增加和浮游植物B数量减少。(3)若池塘施肥过量,会导致池塘内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造成池塘中溶解氧降低,一段时间后,三个优势种群中,因为缺氧而最先死亡的是鳙鱼和浮游动物A。再过一段时间,浮游植物B也基本消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所以属于分解者。8.(2011课标,31,12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

28、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斗争强度(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减弱、不变)。答案(1)竞争和捕食寄生(2)(3)增加(4)减弱解析(1)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人捕食狐且人和狐又捕食野兔,故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寄生在野兔体内。(2)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绘出如图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有限,野兔种内斗争

29、强度增加。(4)一般情况下,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优先捕捉到的是老弱病残的被捕食者,随着患病个体不断被淘汰,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着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弱。9.(2011全国,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

30、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g/kg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答案(1)竞争捕食寄生(每空2分,共6分)(2)(共5分)解析(1)因引入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说明引入物种与本地原有物种间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寄生的关系。(2)甲、乙种群重金属含量相同,丙、丁种群重金属含量相同且高于甲、乙,戊种群重金属含量最高,说明甲、乙为第一营养级,丙、丁为第二营养级,而戊则为第三营养级。10.(2018课标全国,32,10分)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

31、垃圾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运输完成的。答案(1)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主动解析(1)蚯蚓为异养生物,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2、。(2)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需考虑分解者的种类、待分解垃圾的性质以及分解者分解垃圾时所处环境的理化条件等。(3)植物根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等无机盐离子。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1.(2015海南单科,25,2分)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

33、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易错警示除最高营养级生物外,每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12.(2015福建理综,4,6分)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34、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B正确;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共计1483-126=1357(Jm-2a-1),C错误;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易错警示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本营养级同化量)100%,下一营养级若为多种生物,应先求和再计算传递效率。13.(2014海南单科,

35、17,2分)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需要参考生物个体的大小。第一、二营养级分别是栎树(体型很大)和昆虫,所以第二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于第一营养级的,A错误;与第二营养级生物相比,第三营养级生物含有的能量少,并且生物个体较大,所以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少于第二营养级的,同理可知蛇的数量会更少,故选B。14.(2014江苏单科,10,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36、()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蓝藻水华现象与水体中N、P增多而引起蓝藻大量繁殖有关,体现了物质的利用,未体现出能量流动的特点,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包括太阳能(光合作用固定)和氧化无机物时释放的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B错误;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C错误;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物质可以循环反复利用,D正确。15.(2012海南单科,19,2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

3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甲能固定太阳能,是生产者。乙以甲为食,是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到其他生态系统中,故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太阳能必须经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转化成化学能才能进入生态系统并开始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可以电能、热能、化学能的形式输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6.(2018浙江4月选考,29,6分)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38、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字母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冬季。(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答案(1)D低于(2)呼吸作用大于(3)非生物环境取消“D”A解析(1)根据图中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及相关信息提示,推测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

39、分解者,D表示大气中的CO2,E代表化石燃料等的燃烧。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冬季旺盛,使夏季CO2的含量低于冬季。(2)图中的A、B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于正常演替过程中,从简单发展到复杂,则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应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则D应表示非生物环境,因能量流动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之一是单向流动,所以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取消“D”A。17.(2016江苏单科,27,7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

40、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分解产生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元素营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法,分别统计的种群密度。(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好氧光合放氧厌氧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答案(7分)(1)蛋白质(2

41、)N、P(3)五点取样各种害虫(4)(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解析(1)蛋白质中含硫,而糖类、核酸、脂质中均不含硫。(2)富营养化的水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定的N、P等矿质元素。(3)调查稻田害虫的种群密度可用五点取样法,且需要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4)稻田中水体上层氧气浓度较高,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均可分解有机物,水体下层缺乏氧气,主要依靠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分解有机物。光合放氧微生物属于生产者。(5)富营养化的水经过稻田净化时,水体中的部分矿质元素被水稻吸收,水体中的矿质元素减少会导致藻类减少;水稻遮光会使藻类光合作用降低,引起藻类减少;消费者可以捕食一部分藻类

42、;微生物等产生的杀藻物质也可使藻类减少。知识拓展用样方法调查害虫种群密度时可依据地形选择取样方法。方形地块宜采用五点取样法;条形地块宜采用等距取样法。18.(2015课标全国,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

43、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头km-22头km-2(每空2分,共4分)(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大于(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1)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550头250km2=2.2 头km-2。当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为K/2,即种群密度为500头250km2=2 头km-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造成乙种动物被丙种动物捕食增多,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对甲种植物的捕食,导致甲种植

44、物数量增加。(3)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处于第二营养级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易错警示注意区分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密度为K与种群生活面积(或空间)的比值的一半。19.(2015海南单科,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生物成分E表示,生物成分

45、F表示,表示初级消费者。答案(1)间接(1分)(2)CO2生产者分解者C(每空2分,共8分)解析(1)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无机环境),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解题关键根据单双箭头判断生产者和CO2是解题关键。20.(2014课标全国,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

46、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和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9分)(1)(3分)(2)捕食(1分)消费者(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每空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1)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

47、者,丁为三级消费者。(2)从食物网可知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21.(2013江苏单科,26,7分)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

48、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关系。(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的速率。(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填序号)。鸟土壤质地光照水体肥力稻田杂草答案(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2)浮游动物(3)竞争(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5)解析本题主

49、要考查食物链、食物网、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1)实验设计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故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放养的杂食性鲫鱼会大量捕食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同时鱼的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使实验组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随着时间的延续,浮游植物和水稻竞争稻田中有限的矿质元素等生存条件,水稻生长旺盛即水稻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浮游植物便会大幅度减少,浮游植物光合产量也下降,最终导致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减少。(4)稻田中鱼类的加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5)该

50、实验的实验变量为鲫鱼的有无,与土壤质地、光照、水体肥力、稻田杂草相比,鸟可以捕食鲫鱼,故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应为鸟。22.(2012江苏单科,26,8分)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调查结果2007年(养殖前)2010年(养殖后)水生高等植物物种数135生物量(湿重kg/1000m2)56020浮游藻类物种数1120生物量(干重g/m3)210鱼类物种数158生物量(湿重kg/1000m2)30750虾、贝等小型动物物种数258生物量

51、(湿重kg/1000m2)5513(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答案(1)食物链(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竞争者(浮游藻类)大

52、量繁殖(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4)减少增加(5)吸收营养物质竞争光照解析本题考查了人工鱼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恢复等相关知识。(1)(2)小型天然湖泊改为人工鱼塘后,由于养殖的两类鱼均不能以浮游藻类为食,导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而水生高等植物在植食性鱼类的捕食和浮游藻类的竞争作用的联合影响下,数量明显减少,整个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3)与养殖前相比,人工投饵使输入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显著增多。(4)正常情况下,肉食性鱼类能捕食植食性鱼类和虾、贝等小型动物,若肉食性鱼类仅以虾、贝等小型动物为食,由于食物来源减少,其数量会减少;而植食性鱼

53、类由于天敌(肉食性鱼类)和竞争者(虾、贝等)减少,其数量将会增加。(5)在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可通过吸收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竞争光照,来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23.(2012安徽理综,30,8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

54、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3%(2)80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功能和种群密度调查的相关知识。(1)分析表中数据,可求得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25107)(7.50108)100%=3%。(2)根

55、据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公式计算:1hm2范围内,田鼠的种群密度为(4030)15=80(只)。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捕食,则重捕时标记的田鼠较未被捕食时少,这样求得的田鼠种群密度会偏高。(3)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通过题干所述,可知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4.(2020课标全国,31,9分)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答出2点即可)。(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

56、能量流动的示意图。(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2)(3)竞争解析(1)当水体中N、P等元素增多发生富营养化时,蓝藻会大量繁殖,再加上缺乏与蓝藻竞争资源和空间的生物,因此出现了湖泊水体中蓝藻种群密度极大的现象。(2)蓝藻(A)是该湖泊中的唯一生产者,动物(B)是该湖泊中的唯一消费者,故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蓝藻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蓝藻中的能量,一部分在蓝藻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蓝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蓝藻的有机物中;构成蓝藻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

57、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动物B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动物B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动物B体内的有机物中;储存在动物B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会随着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3)动物B、C都以蓝藻为食,故B、C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5.(2016课标全国,5,6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

58、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B错误。审题方法解题时要注意找到“题眼”,如根据本题的“能量可反复利用”即可采用直选法解题。26.(2016江苏单科,20,2分)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

59、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B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27

60、.(2012重庆理综,4,6分)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分析图中曲线可发现,由起点到b点为“S”型曲线,ab段中,该种群的增长率在逐渐下降,而种群密度在逐渐增加,二者呈负相关,故选B;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大,此时防治蝗虫效果差,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降低了出

61、生率,故可防止c点出现;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de水平,可大幅度降低蝗虫对各种植物的危害,同时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8.(2011山东理综,26,15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能力较差,其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

62、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kJ和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锐减或丧失。(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填“偏高”或“偏低”)。(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引起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答案(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

63、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900偏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集合管解析(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2)计算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应选最长的食物链和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而计算鹰得到的最高能量值应选最短的食物链和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所以鹰得到最低能量值是鹰位于第四营养级时,得到的能量值为1000010%10%10%=10(kJ),鹰得到最高能量值是鹰位于最低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时,得到的能量值为1000020%20%=400(kJ)

64、;若去除蛇,鹰所处的营养级降低,鹰获得的能量增多,从而使草原容纳鹰的数量增加;外来物种的入侵会使该草原生物多样性锐减。(3)影响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为捕食和竞争;兔和鼠为竞争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鼠的数量增加400只,会导致兔的数量减少100只,所以兔种群的K值变为900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会导致再捕获时被标记个体的捕获量减少,从而导致调查结果偏高。(4)兔摄取水分减少时,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以维持水平衡。29.(2019浙江4月选考,29,6分)药物A由于

65、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层被分解者分解。(2)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爆)发,造成水体的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3)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4)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增长方式恢复。答案(1)生物放大底泥(2)富营养化正反馈(3)自然增长率(4)逻辑斯谛(或

66、“S”型曲线)解析 本题通过食物链的案例分析,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理解,体现了对稳态与平衡观、模型与建模等要素的考查。(1)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在食鱼鸟类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属于生物放大。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底泥层被分解者分解。(2)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爆)发,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正反馈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3)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会使该鱼类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4)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

67、鱼类种群数量将以逻辑斯谛(“S”型曲线)增长方式恢复。知识总结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中N、P等元素增多导致藻类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致使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3年模拟】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2020山东青岛二中期末,13)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

68、面积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答案D2.(2020山东临沂期末,12)如图表示某内陆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有的生物和所有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B.该生态系统食物网内的生物,其种间只有捕食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植物都是生产者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不都是双向的答案D3.(2020山东潍坊4月模拟,12)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A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C.C/B的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

69、营养级的传递效率D.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答案C4.(2020山东泰安一模,11)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可产生名为夹竹苷的剧毒物质,孕妇及幼儿接触会导致昏睡、智力低下,但其花、叶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A.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的毒性B.借助夹竹苷可引诱雌性夹竹桃天蛾前来并杀死,属于生物防治C.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答案C5.(2020山东青岛三校3月月考,13)如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 B、C、D 可表

70、示宇航员所需食物、氧气等生活资源B.精心设计的密封飞船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不需要外界物质和能量供应C.分解罐的分解产物 E 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答案B6.(2020山东青岛期末,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代表3种不同生物物种,物种A处于第二营养级,物种B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而物种C捕食物种A和物种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乙、丙、丁之间的传递形式为有机物B.图中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和捕食的有物种A和B、B和CC.在一定时间内,丙中物种C的种

71、群数量增长模型符合“J”形增长模型D.图中A和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答案C7.(2020山东烟台一模,12)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的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的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的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的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此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72、稳定性正在上升答案A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8.(2021届山东威海开学检测,19)海草场生态系统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能缓解海浪对沿岸的侵蚀,改善水质。近年来,因为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海草场生态系统逐步退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海草场生态系统中的全部海草构成了一个群落B.海草场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包括信息传递C.海平面上升会降低海草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D.海草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CD9.(2020山东开学检测,19)如图是“果畜沼”循环农业模式的简图,该模式兼顾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化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相关

73、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使用沼液和沼渣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活动活跃B.动物的同化量有呼吸作用散失和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两种去向C.果树和蔬菜为生产者,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果蔬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答案BCD10.(2020山东青岛二中期中,24)高原雪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常见动物,常穴居于低矮草地中,天敌有赤狐等。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数量Nt+1/Nt的值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t处于c点e点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高原雪兔的挖洞穴居习性,增加了本地原生植物产

74、量,改善了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高原雪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立即躲入洞穴,周围的雪兔见此情景,也会紧跟着跑入洞穴躲避,这个过程中传递的信息有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D.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答案AB三、非选择题(共17分)11.(2021届山东威海开学检测,22)(7分)为保护动物Y及其栖息地,国家在当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获取了某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建立自然保护区后,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能力。(2)对该自然保护区鸟类丰富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在森林中生活的

75、鸟类有73种,主要在灌木中生活的鸟类有42种,主要在草原中生活的鸟类有24种。主要在森林中生活的鸟类种数远多于主要在灌木和草原中生活的鸟类种数,原因是。(3)保护区内动物Y种群(假设该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的能量流动如表所示。动物Y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个体数量则一般越少。从能量流动方面分析,原因是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具有的特点。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abcd(4)该生态系统中,动物P能依据动物Q留下的气味猎捕动物Q,动物Q也同样能够依据动物P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说明在P与Q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的。答案(1)维持或恢复

76、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2)保护区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主要生活在森林中的鸟类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a-b-c逐级递减(4)双向12.(2020山东德州一模,24)(10分)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调查,并绘制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过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转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人类活动(填“加速”或“减缓”)了碳循环的进程。(4)有同学认为生态系统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无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肥料。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请给出你的理由:。答案(1)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种子和有机肥中含有的能量(2)光合作用分解作用(3)CO2加速(4)不同意因为农产品源源不断自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不断施加肥料,这与物质循环不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