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0223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1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这一规定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 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 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答案】C考点:古代土地制度。“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表明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在削弱,“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实际上也表明政府强调私人的土地产权,故A项错误,C

2、项正确;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健康发展,故B、D项错误。2下列四幅历史示意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唐代对外交往。依据图片信息反映的是英国商品远销世界各地,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是唐代的对外交往示意图为新航路的开辟为罪恶的三角贸易,所以选A3“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B电磁感应理论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C内燃轨汽车

3、、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答案】B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科学革命推动了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又推动了产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磁感应理论,为新门子发明发电机奠定了基础,而发电机的出现,又推动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故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A项与题意不符,C项中的内燃机不属于科学革命,而属于技术革命,排除;D项中的相对论与电子计算机无关,故排除。4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

4、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C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答案】B考点: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实现救亡图存,故“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科技,而不变革封建制度,最终失败,故又“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51955年我国高校招生9万,1956年招生185万,1958年招生266万, 1960年招生323万。1960年代初,又开始精简教工和学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A大跃进运动影响 B反右派运动影响 C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大跃进

5、运动和八字方针的提出【答案】D考点:大跃进和八字方针。从材料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一时期的大跃进运动使得招生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60年的八字方针的调整,使得数量有所减少,故选D。6史学家虞和平认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追求国家富强与逐步走向世界相统一 B建立社会主义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C学习苏联道路与探索自主道路相统一 D注重国家利益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答案】A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解题时注意“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

6、”时代背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60、70年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都去了取得的成就,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且逐步融入世界,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BCD的表述均不能全面准确概括50、60、70年代的时代特征,故选A。7196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即“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一理论实际上是A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B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答案】A考点:计划经济。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市

7、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等信息表明陈云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故A项正确;项与题意“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不符,项与题干时间不符,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D三项排除。819世纪末,中国部分地区“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日洋楼,彩轿日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炳烛里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了 A当时西方国家对华以商品输出为主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C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答案】D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材料信息反映了一些中国人对“洋货”的使用和

8、推崇,这反映了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A项与史实不符,当时西方国家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D项。920世纪30年代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出现了新的经济学流派,有人认为该流派就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下列属于该流派思想主张的是A完全肯定国家干预下的市场改革 B通过高福利来消除贫富差距C加强自由经济成分,减少国有企业的比重 D反对经济全球化 【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

9、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的出现,凯恩斯主义失灵,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大行其道,他们主张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项正确;A、B两项都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表现,仍属于凯恩斯主义的做法,故排除;经济全球化与凯恩斯主义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10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答案】C考点:战时共

10、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紧扣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十月革命后和1922年,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不一致,反映了当时苏俄社会形势的变化,这种新变化推动了农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故选C。A错在彻底这个词,表述绝对。B项只是一种改革的尝试,当时党内还有很多反对意见,B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11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B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C白银在世界市场的流动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答案】C考点: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

11、理解能力。从材料中西班牙物价上涨看出原因是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英法的物价上涨源于英法的海外殖民掠夺,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物价上涨还与罪恶的奴隶贸易有关;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即到了18世纪,美洲白银一部分通过菲律宾流入中国,一部分经欧洲后再流入中国,同样造成了白银购买力的逐渐降低。综上所述,C正确;A工业革命只跟题干中的英法有关;B中更替错误,中国并没与取代英国;D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25年。12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下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12、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能力。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所以各国货币不可以与黄金直接兑换,A项错误;1973年,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放弃了金本位制,黄金价格上扬,B项正确;美国的经济总 量仍然居各国之首,C项错误;美元在当今社会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D项错误。 13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

13、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A促进法德和解 B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 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答案】A考点:欧洲的联合。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可以看出,德国和法国制定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法德两国之间的和解;BC项本身是错误;D项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所以答案选A。14.在一部著作里出现右边材料中的一系列小标题,据此推测作者主要探讨的问题是A世界市场确立的主要途径B全球化

14、过程中的就业危机C自由放任政策不合时宜D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加大【答案】B考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用付给一个瑞士人的钱,可以雇用三个印度人”,“临时工的回潮”可知是就业危机问题,这是世界畅销书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的章节内容,德国明镜杂志两位著名记者跑遍世界各地,收集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写成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全球化图景及其带来的各方面的负面后果,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后果的方法。ACD在材料中没体现。15.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最早具有监察百官职能的官吏应是A节度使 B刺史 C提刑按察使司 D御史大夫【答案】D考点:古代监察制度。D项“御史大夫”是秦朝时期

15、三公之一,职掌监察百官。故选D项。A项“节度使”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长官。C项“提刑按察使司”为明朝时期设置地方长官。B项“刺史”为汉武帝时期设置,监察百官,与题目时间要求不符。16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答案】B考点:雅典民主制。材料表明雅典修改法律的门槛很高,说明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并非说明雅典公民的

16、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法律的修订,与民主程序和司法程序无关,A、C两项均错误。1720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经说道:“胜利来的时候,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材料所说的“小康时代”是指A和平、民主时代 B抗日战争胜利的时代C社会主义时代 D工业化到来的时代【答案】A考点:抗战后的中国局势。材料中20世纪40年代的“胜利”指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广大人民希望实现和平,建立独立自主的新国家,但这一梦想随着内战爆发

17、而化为泡影。故选A。18著名历史学家瑟诺博斯曾写道:“宪法曾赋予共和国总统以任命阁员之权,但没有决定在任何限度以内他可以真正使用这种权力。宪法中,虽规定有内阁,但内阁如何运用,内阁总理地位如何,则都靠习惯的发展。几个政党联合轮流执政使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下列不符合作者对该宪法评论的是A宪法的产生适应了社会需求,实现了各利益集团的权力平衡B内容不全面造成的缺陷为当政者提供了很大解释空间C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D议会有一定制约总统的权力【答案】C考点:1875年宪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宪法的产生适应了社会需求,实现了各利益集团的权力平衡

18、;内容不全面造成的缺陷为当政者提供了很大解释空间;议会有一定制约总统的权力。从材料中反映不出内阁对总统的负责。所以答案选C。19一战使俄国经济濒予崩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随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革命建立新的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这里所说的革命事件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四月提纲公开发表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七月事件 【答案】A考点:十月革命。关键信息:一战使俄国经济濒于崩溃、随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革命建立新的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工兵代表苏维埃”信息可知是二月革命,故A项正确;BCD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都在二月革命以后,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0当1962年

19、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有人说苏联因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退让了。该观点最可能是站在 A美国的立场 B苏联的立场C古巴的立场 D中国的立场【答案】D考点:60年代的中国外交。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该观点认为美国是“纸老虎”,故A项排除;该观点是在批评苏联妥协,故B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年代,中美关系、中苏关系恶化,因此攻击美国、批评苏联的观点应该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故答案为D项。21康熙年间,我国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览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A西学东渐

20、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科技C康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答案】A考点:西学东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的信息可知中国传统科技融入了西方的科学理论,结合时代背景,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2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答案】D考

21、点: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本则材料中“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故选D。23某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下列表述符合该理论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实行“耕者有其田”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D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后中共的重要指导思想【答案】B考点:毛泽

22、东思想的形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可知是指毛泽东思想,不仅指导中国革命胜利,而且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A是由孙中山提出,C是指邓小平理论,D是指三个代表思想,只有B符合毛泽东思想,因此选B.24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霍金高度评价伽利略,主要是因为伽利略的理论A揭示自由落体定律,改变了有关运动的观念B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C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统一宇宙的运动D深刻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伽利

23、略的科学贡献。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答案为B。A项概括不全面,C项是牛顿经典力学的特点,D项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作用。25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一社会主义一无产阶级一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错误的”据此可知,陆定一强调的本质问题是A科学界应贯彻“双百”方针 B自然科学应自由发展C思想界不存在“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的本质【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双百”方针。题干材料强调在自然科学上可以存在各种学派。这是”双百”方针的体现,故选A。B反映的是表象;C观点本

24、身错误;D与题干材料无关。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荀子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於欲,两者相持而长。”摘自冯兵荀子的义利观辨析材料二 朱熹认为“专以利为心,则有害。惟仁义,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仁义根于人心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义与利,此胜则彼退,彼

25、胜则此退,人只有一个公私,天下只有一个邪正。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摘自袁冬梅从宋人的财富观论宋朝的民贫问题材料三 拥有一个强大而权力有限的政府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国家过于软弱,无法保证契约的实施与产权的安全,交换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水平将非常有限。但是随着国家权力的增强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强大的政府虽然能够保护产权,但是也会因为国家权力的强大对契约与产权造成威胁。所以,自由市场制度的发展必须伴随制约政府行为的制度的建立。绝对主义国家只能从道德上尊重和保障产权,但在制度上却无法真正有效尊重和保障产权。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建立的议会主权和普通法院

26、司法独立都限制了王权对私人财产的随意侵犯,确保国家制度内部存在制约与平衡,使国家在积极有效地发挥它应起的作用的同时,无法滥用权力。通过三权分立宪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近代英国形成了一个权力强大而又有限的政府,并为1765年工业革命提供了产权保护这一关键性基础。可以说。近代英国是伴随着对私人财产权利保护而崛起的。摘自魏建国宪政体制形成与近代英国崛起(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荀子与朱熹义利观的异同点。(6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国家与产权之间关系的演变,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6分)(3)根据上述信息谈谈你对利权观的认识。(2分)【答案】(1)同:都重义轻利;都认为求利无度会导致争端

27、和动荡,强调以义制利。(2分)异:荀子认为君主不能干预人民的义利,肯定人民对利的正当追求;但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强调公利,否定私利。(4分)(2)演变:从强调国家对产权的保障作用到强调限制国家对产权的干预,产权保障制度化。(2分)原因:强大的国家权力威胁产权;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三权分立宪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工业革命的呼唤和推动。(4分)(3)认识:要形成正确的义利观,既要尊重个人正当的利欲,又要摒弃“以利弃义”;要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利权保障要制度化、法律化。(2分)考点:百家争鸣;宋明理学;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影响。(1)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及比较分

28、析归纳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学生既要依据材料找到两者的相同点,还要找到两者的不同点,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两者都重义轻利,都认为求利无度会导致争端和动荡,强调以义制利;但是荀子认为君主不能干预人民的义利,肯定人民对利的正当追求;但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强调公利,否定私利。(2)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政府保护产权”到“限制了王权对私人财产的随意侵犯”,原因可以结合材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如依据材料中“国家权力的强大对契约与产权造成威胁”“英国形成了一个权力强大而又有限的政府”“三权分立宪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工业革命提供了产权保护”等信息即可得出准确答案。(3)主要考查学生

29、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学生紧扣材料主旨,结合上述问题的作答分析归纳,可以从正确的义利观、国家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及法律制度的建设等方面分析归纳。2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洛克主张的“三权分立”,其理想方案是英国的议会君主制。他主张立法权能够制约国王和政府的行政权,甚至主张在国王和政府的行政权侵害人民财产时,有权推翻政府。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进一步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并阐述了三个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他论证,为了防止出现暴君政体,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权力应该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机构。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行政权应该交给国王为首的政府机关,司法权应该由

30、陪审法庭掌握。孟德斯鸠认为,三个权力的分立,必然具有互相妨碍的作用,但是在搞得好的情况下,毕竟能够协调运转。孟德斯鸠这一套“三权分立”的学说,对于国王的权力确实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据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整理材料二 孙中山在考察西方政治体制后说,西方所说的三权,中国古已有之,中国讲是君权。但是中国的君权不仅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权,还包括考试和监察权,而后两项是西方制度中所没有的。所以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宪法要创造一种新主义,叫作“五权分立”,这不但是各国制度所没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改体”。孙中山进一步解释道,这“五权”属于政府的权力,叫治

31、权,而民权中人民所拥有的权力,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及复决之权四项,为政权。政府只能行使“治权”,而由人民来行使“政权”,并且要用人民手中的“四权”来控制国家机器的“五权”。 史晓捷孙中山治国思想与中国文化的传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权分立主张的历史意义。(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孙中山权力分立思想形成的特点。(3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说“西方所说的三权,中国古已有之”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2分)【答案】(1)意义: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有利于维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提出对权力的限制和制约,有利于防止独裁的产生;承认在必要时推翻现实政权的合理性,为近代资

32、产阶级革命和政权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等等。(6分)特点:将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学习、借鉴与中国传统文明结合起来,体现了对古代中国“和而不同”思想的运用。(3分)(2)不妥当。原因:西方三权分立学说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三权”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的资本主义色彩,而中国古代的“君权”是封建专制权力,无论怎样划分,二者在性质上截然不同。(2分,只做判断不说明原因不得分)考点:三民主义的提出;启蒙运动。(1)根据材料信息“立法权能够制约国王和政府的行政权,甚至主张在国王和政府的行政权侵害人民财产时,有权推翻政府”“为了防止出现暴君政体”“对于国王的权力确实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再结合所

33、学知识,得出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有利于维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等等。再根据材料信息“西方所说的三权,中国古已有之,中国讲是君权。但是中国的君权不仅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权,还包括考试和监察权,而后两项是西方制度中所没有的”回答孙中山权力分立思想形成的特点。(2)首先分析孙中山说“西方所说的三权,中国古已有之”不妥当。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性质和作用两个方面说明理由。性质上西方三权分立学说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中国古代的“君权”是封建专制权力;作用上“三权”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的资本主义色彩,有利于保障民主,而中国古代的“君权”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28(13分

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

35、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人民网(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分别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什么表现?(5分)【答案】(1)1517世纪,葡萄牙等国把握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契机,发挥航海强国的优势,率先经济崛起;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依靠其率先建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模型和制度文明,强势超越葡西,扩张为“日不落帝国

36、”。 (3分)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抓住电气等技术上的创新,成功“逆袭”;当欧洲列强入侵和爪分中国之时,日本抓住崛起的时间窗口,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3分)二战后美国在以原子能、电子信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中继续把握先机。(2分)(2)政治:民主建设大发展。经济: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文化: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新的具体理论形态。或者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5分)考点: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1)依据材料所述三个时期分别为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

37、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分别列举在每个时期崛起和强大的国家即可以得出1517世纪,葡萄牙等国把握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契机,发挥航海强国的优势,率先经济崛起;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依靠其率先建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模型和制度文明,强势超越葡西,扩张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抓住电气等技术上的创新,成功“逆袭”;当欧洲列强入侵和爪分中国之时,日本抓住崛起的时间窗口,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掌握先进科技战后美国在以原子能、电子信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中继续把握先机。(2)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加以回答即可,十一届三中全

38、会后我国经济: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政治:民主建设大发展。文化: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新的具体理论形态。或者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表一 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191319261931195219651985英国041717617美国33205396735表二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1913年1938年1973年法国 89% 232%388%英国133%288%415%美国80%198%311%阅读以上

39、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三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原因或影响予以说明。【答案】信息一:经济危机之前,英国进口税率低,甚至实行零关税。说明: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壁垒。信息二:美国变化:高一低。说明: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信息三:经挤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说明:经济危机对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缓解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引发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信息四: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的力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的新模式,以渡过危机,政府职能扩大,财政开支增加。考点: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在获取图片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迁移、融合有关的史实和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以世界眼光观察和理解”这些图片,并“必须联系世界史内容进行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