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565.50KB ,
资源ID:139907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9907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

1、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2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3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

2、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段材料的主要含义是( )A明朝的内阁大臣就是宰相B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C明朝宰相虽无相名却有相实D明朝的宰相称为“内阁”4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给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A一定程度上利于地方的发展B严重地威胁到君主专制C严重地制约了地方发展D有效地防止了官员的腐败5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 )A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C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6“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

3、,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C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D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7查斯丁尼安皇帝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

4、受侵犯B是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C注重调解贸易以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D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8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民主是人们通过许多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是( )A妥协是实现民主的唯一途径B妥协对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性C坚持理性妥协才能实现民主D政治妥协比暴力革命更重要9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迈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计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

5、;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为了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美国宪法规定实行( )A联邦制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人民主权原则D三权分立原则10有人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 )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11学者景德祥在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一文中认为:“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下列各项中属于德国“民主成分”的是( )A德意志皇帝主

6、宰议会B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C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D联邦议员由君主任命12“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B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C民众对世界情况一无所知D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A天朝

7、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14英国爱丁堡大学汉学系主任曾评价说:“人们通常说中国从此觉醒,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自己落后于若干国家。他们也认识到了必须打开国门,实现现代化。”促使“中国从此觉醒”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5辛亥革命中各省纷纷宜布独立,辛亥革命之后,中央政府是否合法有道,其判断的标准已转移到地方,即各省是否承认中央的最高主权权威。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地方自治的进程B宣扬了民主政治理念C加速了中央集权的衰落D推动了民权意识觉醒16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迥异。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

8、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17瞿秋白指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便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工农革命”,“用民众的革命战争推翻新旧军阀国民党政权,建立工农贫民兵士代表会议的政府。“创造尽可能的大范围内的工农政权胜利的局面。”只有走这条“新道路”,万“可以挽救中国”。这条“新道路的”起点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181939年2月

9、13日,辗转来到西南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益世报边疆周刊上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在此文结尾处他说:“我们从今以后要绝对郑重使用民族二字,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这一主张( )A厘清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B助推巴黎和会上中国拒签和约C有利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19下图中的“光荣证”见证了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由此可以推测出较合理的历史信息是( )A此证关联的历史事件是淮海战役B此关联事件开启了解放战争反攻序幕C此事件使中国全境都获得了解放D侧面反映人民解放战争能获胜的原因20“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

10、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所说“这次革命”是指( )A英国“光荣革命”B法国大革命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211917年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这个文件在刚提出时,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下列四月提纲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不要议会制共和国”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D“废除警察、军队”22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在天津选民投票

11、日,恰逢女青年蒋宝珍要举行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把婚礼推迟了两个小时。她说:“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她所说的后一件喜事是指投票选举(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人大代表 D政协委员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平反大量冤假错案,调整社会关系。到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有300多万名党内外干部得到平反,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也由此得到解脱。材料表明( )A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得到贯彻B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C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D国家长治久安的局面已经形成24阅读下表可知 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A两岸

12、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25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清除殖民主义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基础B殖民主义是中日两国共同的痛苦记忆C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是亚非国家独立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D该主张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促成了日内瓦协议的签订26(1952年我国高教系统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

13、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人。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27符合1970-1979年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A中国对外关系出现新局面B“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正式提出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8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通过美国之音等媒体对外宣传,将美国塑造为一个“富裕、进步和个人成功的国家”,“美国梦”、“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的价值观念”不仅是美国的,而且是普世的。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展示自身建设成就B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4、C强化美国国家意识D为对抗社会主义的影响291950年,法国外长发表声明称“法国政府提议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这一机构同时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联邦德国总理也说该计划“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这意味着( )A法德历来是欧洲自强合作的典范B法德两国关系从战争转为和平C法德合解的目的在于与美苏抗衡D法德两国的工业革命最终完成3020世纪60年代,针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卡尔多伊奇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随着两极向多极转变,战争的次数可望减少,形势更为稳定。而以肯尼思华尔兹为首的一些学者则认为,两极体系比多极体系更为稳定。据此可知,这两

15、种认识( )A体现了美苏对峙与世界力量中心增多的国际格局B都明确指出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消除战争动荡C说明第三世界成为制约美苏两极的重要政治力量D使未来世界政治格局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31“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但“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这一认识发生改变的主要依据是北约和华约这两个军事联盟( )A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B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C存在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D因均势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

16、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B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33明清时期,杭州东街(现建国北路)的丝行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开张,四月的小满一过,近到笕桥、乔司(方言“茧桥”“缫丝”的谐音),远到南浔、湖州,投售土丝的蚕农摩肩接踵。东街的土丝收购价一高,德清、海宁的蚕农摇船赶来了。从中可以得出:( ) A杭城丝织业十分繁荣 B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 C杭城经济文化生活丰富 D资本主义萌芽始现34中国

17、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以唐为界,这之前的“半两”钱、“五铢”钱,以重量为名。从唐高祖颁行“开元通宝”起,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B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C土地兼并逐渐加剧D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35雍正五年(1727年),湖南巡抚布兰泰泰请开采湖南会同县金矿,雍正帝下旨道:“开采(矿)人聚众多。从来矿徒,率皆五方匪类,乌合于深山穷谷之中,决不允许“逐此末利,为国阎之忧累。”雍正帝的这一做法(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成长B维护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意在提高采矿部门的生产效率D保护了私营矿冶业的合法经营36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

18、荼、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37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38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

19、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时人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但法国学者波丁(1530-96)考察经济情况,反驳上述看法。他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一更重要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家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原因应是( )A资本主义发展循环的自然现象 B欧洲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歉收C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市场 D君王与中产阶级以此对抗贵族39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 )A各国工业革命技术的传播

20、B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的确立C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D国际货币体系准则的建立40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C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D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41制度建设既要借鉴,也要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

21、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分)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

22、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5分)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3)1911年在中国建立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材料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

23、多党制”等等,“因为各国不同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会有所差别。”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有何创新?有何意义? (2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字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 就是结论。毛泽东材料二 只有认清中 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

24、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 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材料一中“俄国人的路是-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一道路开辟的依据。(4分)(3)据材料三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在第二次反复中,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的史实。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有何启示

25、?(4分)43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

26、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1)根据

27、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形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8分)2020级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答案1C由材料“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可以看出通过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将周文化传到各地,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对应的是秦朝的郡县制,不符合题意;B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天子与诸侯的关系;D项不选,题干的主题是西周通过青铜器传播

28、文化,不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2D丞相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D项正确;太尉负责军事,故A项错误;廷尉负责司法,故B项错误;丞相负责处理全国政事,故C项错误。3B本题材料提到,“(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的主要含义是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故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4A 根据“中央收权,兼给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的行省制下地方保留了部分权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发展,故选A项;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不会威胁到君

29、主专制,排除B项;地方保留了部分权力,并不会严重制约地方发展,排除C项;行省制的实行不一定能够有效防止官员腐败,排除D项。5A【解析】试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军机大臣只能是负责“协助君主处理日常政务”而不是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所以,本题答案是A。6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强制性,这显然与民主的权利相矛盾,实际上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故C项正确。材料“一旦在集 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直接反映了雅典要求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而非侧面反映,D项错误;公民没有履行参政义务,不一定是因为高

30、频政治活动,A项错误;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在材料中更无从体现,B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7D “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体现的是自然法理念,自然法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故D项正确。自然法不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A错误。自然法属于法律理念,不是具体法律条文,B错误。注重调解贸易以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是万民法特点,C错误。8B【解析】根据材料“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主实现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政治妥协是很重要的,故B正确;政治妥协是民主实现的重要方式,但不是主要方式或唯一方式,成功的妥协也多建立在重要的革命或者改革基础之上,故A项错误;“坚持理性妥协

31、才能实现民主”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政治妥协比暴力革命更重要,故D项错误。故选B。9D【解析】 材料“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强调的是对权力的约束,结合所学可知,三权分立原则是约束政府权力的重要手段,D项正确。排除ABC.10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宪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篱笆、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均是在强调权利的制衡问题,即材料意在强调美国是在推行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均衡问题而非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立法部

32、门内部分权与制衡而非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1C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赋予人民选举权,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因此C选项正确。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和联邦议员由君主任命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不是“民主”的体现,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看,中国民众对于中英两国的战事非常麻木,“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说明中国民众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故选B。13A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依据材料“空想

33、性质”、“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说明它是关于土地制度且具有空想性并未实施的文件。依据材料“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说明该文件与农民阶级有关,依据上述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符合题意,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并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C选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并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34、D选项错误,中国土地法大纲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得到了实施,并不具有空想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1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甲午中日战争才是促使“中国从此真正觉醒”的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先进的中国人才真正认识到了必须打开国门,实现现代化。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15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辛亥革命之后,中央政府是否合法有道,其判断的标准已转移到地方,即各省是否承认中央的最高主权权威”,说明地方政府权力增强,这种变化加速了

35、中央集权的衰落。故答案为C项。辛亥革命前没有进行地方自治,排除A项;国家结构形式的变化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6C【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立场不同,所以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解释也不一样。答案为C。材料中的新闻报道已经成为历史料,A错误。真相只有一个,但材料并不是说真相难以还原,B错误。两种材料都应该是原始的记录,D错误。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用民众的革命战争推翻新旧军阀国民党政权,建立工农贫民兵士代表会议的政府。“创造尽可能的大范围内的工农政权胜利的局面。”可知瞿秋白主张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6、,起点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C正确。18D 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有利于团结全国人民一起抗日,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故选D;仅从材料这一主张无法体现厘清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夸大了这一主张的作用,排除A;1919年签订巴黎和约,排除B;1938年10月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19D 根据图片的时间“1949年四月二十六日”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和普通民众船工共同完成了渡江战役,体现军民一家,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获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群众力量的支持,故选D;根据材料图片中“渡江船工光荣证”和“一九四九

37、年四月”可知,此证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故A错误;拉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是1947年,排除B;中国全境在1949年未解放完毕,故C错误。20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这些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情况符合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故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政体,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与材料的意思是不符的,故排除A;法国大革命后

38、至巴黎公社前,建立的都不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政体,故可排除B;马克思死于1883年,他是不可能来评价发生在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故可排除D。2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此时的俄国正在参加协约国作战,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人民生活困苦,因此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故选A项。22C【解析】 由材料中“1953年”“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可以看出是选举“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故选C项。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A错误;国务院总理是全国人大任命,B错误;政协委员不符

39、合材料基层选举内容,错误。23A 材料中党和政府对“文革”及其以前的错误问题进行纠正,这说明党和政府敢于面对过去的错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故选A项;纠正冤假错案只是针对部分人群,无法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也未体现民主政治制度的问题,排除B、C两项;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国家形成了长治久安的局面,排除D项。24A【解析】表格中反映了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额在迅速增长,反映两岸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故A项正确;两岸三地之间经济是互利共赢的关系,B项错误;C项错在“决定”二字,用词绝对;“三通”的实现是在2008

40、年,故D项错误。2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包含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该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是亚非国家独立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26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材料中文字说明建国初期的高校调整政策中减少了英语,法语和德语的设置科目,而俄语设置急速增加,这深受当时的“冷战”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影响,即积极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的“一边倒外交政策”,故C答案正确;A、B、D与题意无关,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27A 由

41、材料数据可知,1970-1979年中国和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建交国家的数量出现了高峰,由此得出中国外交出现了突破,对外关系出现新局面,故A正确;“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正式提出是在1955年,故B错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是在2015年,故C错误;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是在新中国之初,故D错误。28D 20世纪50年代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为了对抗社会主义的影响。美国提出了“普世”性的言论,显然是冷战意识形态的需要,故D正确;美国此时的目的是争霸,不是展示自身建设成就,也不是强化国家意识,排除A和C;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是此时美国的主要目的,排除B。故选D。29B【解析】本题主要考

42、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答题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法国政府提议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联邦德国总理也说.该计划是法国.对德国.的.宽宏大量”体现了法德两国由敌对走向合作,故本题应选B项;近代以来,法德两国战多和少,故A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法德两国与美苏对抗,故排除C项;D项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50年”,故排除。30A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对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认识,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故B项说法错误;第三世界是助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与第二种观点矛盾,故C项说法错误;题中只

43、是学者的个人观点,属于学术争鸣问题,故D项的描述与材料中反映的内容不符,错误。31D【解析】概括材料可知,评论员对北约和华约在“冷战”前后评价由批评转为赞扬,其原因是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故D项正确。A项是军事联盟被批评的原因,故排除。B项表述错误,故排除。存在着激烈的军事的对抗,故C项错误。32A【解析】根据材料主旨可知小宁辛勤劳作,但是在沉重的赋税和水旱自然灾害面前借高利贷,最终“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说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不能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选项A解读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正确,选项C解读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水旱灾害影响小

44、农经济发展,因此选项B解读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天灾人祸都会影响小农,因此选项D解读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33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每年正月开张,四月蚕农繁忙,反映了当时商品交换非常活跃,实质上说明了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A、C、D三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商业的发展34D【解析】据材料“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币币值与重量逐渐脱钩,有利于纸币等非金属货币产生,故D选项正确;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使货币的携带更方便,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A选项错误;

45、明朝后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故B选项错误;土地兼并与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没有直接联系,故C选项错误。故选D。35A【解析】清朝皇帝认为开采矿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是对农业发展的破坏,这种举措属于保护农业措施,显然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A正确;材料不是保护手工业措施,B错误;材料中反对开矿,C和D错误。36D 材料“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体现的是蔗糖的传播发展对人口流动、经济形态和殖民扩张的影响,说明蔗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仅

46、是材料的一部分,A选项排除;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是材料的一部分,B选项排除;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无法体现对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的影响,C选项排除。37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中,比较普遍地采用了雇佣劳动,大部分工人都是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的工资大体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决定的,且“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说明当时的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洋务企业中的雇佣关系,没有涉及保障工人权益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近代洋务企业中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不能得出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说法太绝对,故B选项错误;近代洋务派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47、,但材料没有涉及到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相关内容,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3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可知,欧洲的价格革命主要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市场后造成的。所以答案选C。3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在国际贸易中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这有利于中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的确立,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与题意正好相反,排除;D项是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48、排除。40D【解析】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原先的生产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于是,垄断组织产生了。垄断组织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故项正确。此时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故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工业革命对于生产关系发展影响,并不是生产力影响,故项错误。工业结构改变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项错误。41(1)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

49、)仿制品:辛亥革命,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而中国辛亥革命成果落到北洋军阀手中,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断。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中国人需要进行民主思想的启蒙和近代文化的洗礼。(4)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42(1)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城市中心道路)。原因: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2)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国情。(3)遵义会议。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路线要符合本国的国情。43.(1)特点:以

50、天朝上国自居,热衷于形式上的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军事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等。(2)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选答二:20世纪的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建议:通过外交转型保护国家利益,和平外交,不称霸;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积极外交,通过一路一带,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