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653.17KB ,
资源ID:139841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9841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 专题测试(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 专题测试(含解析).docx

1、专题五地球上的水专题测试卷一时间:50分钟分值:5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下图示意某流域各月输沙量变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该流域可能位于() A.波河平原B.西欧平原C.珠江流域D.黄土高原答案D该流域78月输沙量最大,说明78月河流径流量大,与78月为汛期的黄土高原符合,故D正确。易错分析波河平原位于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区,雨季在冬季;珠江流域5月份进入汛期,5月含沙量应较大;西欧平原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均匀,输沙量各月份差别不大。2.近几十年,该流域径流量明显增加,但是径流水位变化很小,此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该流域()A.生态环境改善

2、B.农业用水增加C.流域面积扩大D.水库建设增多答案A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提高,流域径流量会增加;同时水土流失减弱,泥沙沉积作用减弱、冲刷作用增强,会使河床深度加深,导致径流水位变化很小;故A正确。喜马拉雅山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指绰莫拉日峰至南迦巴瓦峰的一段山脉,大致位于8910E至920E,随着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各段冰川均呈现退缩状况。下图为19902015年喜马拉雅山东段各坡向冰川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3.喜马拉雅山东段冰川退缩速度最快的坡向是()A.东坡B.南坡C.西北坡D.西南坡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由图中1990年与2015年面积变化大

3、小,可知选项中总体上东坡冰川退缩速度最快。4.北部和东部冰川面积较大的影响因素分别是()A.气温气温B.降水降水C.降水气温D.气温降水答案D山体高度一样,则雪线越低,冰川面积越大。北部纬度较高,又是阴坡而气温低,故雪线较低,冰川面积较大;东部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成为水汽通道,而降水较多,使其冰川面积大;故D项正确。知识延伸喜马拉雅山整体上呈东西走向,南部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于北部;同时东部有大峡谷,使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能大量进入而降水多。5.研究发现近年来冰川融化形成的冰川湖面积有增大趋势,冰川湖对冰川的影响是()A.减缓冰川顶部的消融B.减缓冰川底部的消融C.加快冰川顶部的消融

4、D.加快冰川底部的消融答案D冰川湖面积的增大,会使冰川末端(底部)伸入冰川湖中,湖水吸收太阳辐射较冰川多而升温较快,则冰川末端受湖水影响融化速度加快,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冰川湖位于冰川底部冰舌附近,则冰川湖的存在不会影响冰川顶部的消融,故A、C错误。冰川位于高寒地区,而该地区湖泊对周边气温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降温慢上,则会加快冰川消融而不是减缓,故B错误。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开始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第二次用同样的设备出发去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穿过大西洋。两次航行初期航线类似,利用了同一洋流,过了加那利群岛后才出现明显差异。下图

5、示意两次航行的路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6.哥伦布第一次和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初期利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A.增温增湿B.增温减湿C.降温减湿D.降温增湿答案C本题以哥伦布航海路线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分布和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以区域图、航海线路对比为素材,能体现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哥伦布两次航行初期都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7.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耗时较第一次短的主要原因是()A.航程比较短B.沿途暗礁、风浪少C.顺着北大西洋暖流等洋流D.可更好地利用信风答案D本题以哥伦布航海路线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压带、

6、风带的分布及洋流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相比而言,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的路线较长,但由于顺着北赤道暖流和东北信风,因此速度较快,耗时更短。二战期间,苏联“米高扬”号破冰船冒着炮火,神奇地完成了25000海里的环球航行。下图示意“米高扬”号的航行路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8.“米高扬”号破冰船环球航行时()A.在亚丁湾好望角航段基本上顺水航行B.在好望角蒙得维的亚航段高压系统强盛C.在合恩角旧金山航段经过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D.在旧金山符拉迪沃斯托克航段风平浪静答案A由图中各段日期可知,经过亚丁湾好望角航段时间在2、3月份,受冬季风影响,北印度洋季风环

7、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轮船沿途大致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和厄加勒斯暖流航行,基本上顺水航行,故A正确。在好望角蒙得维的亚航段、旧金山符拉迪沃斯托克航段都经过西风带附近,不受高压系统控制,风浪也较大;合恩角旧金山航段的大渔场主要是寒流形成的。9.大洋海水盐度大致由表层向深处递减,洋流对流经海区的盐度具有“暖高寒低”的作用。“米高扬”号破冰船在合恩角至赤道的大部分航段海水等盐度线的空间分布形式是()A.B.C.D.答案C由“海水盐度大致由表层向深处递减”,以及abc,可排除;材料告知洋流对盐度有“暖高寒低”的作用,即寒流对流经海域盐度具有降低的作用,而合恩角至赤道的大部分航段受秘鲁寒流影响,则等盐度线凸

8、向盐度升高的方向,故正确。趵突泉位于我国济南城区,地下泉水丰富。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趵突泉历史上流量基本稳定,很少有停喷现象,自1972年以来停喷次数增多,停喷时间延长,19992001年期间更是创下了停喷890天的历史纪录。下图为趵突泉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0.图示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A.沿断层上升进入石灰岩岩层B.沿断层上升进入泰山杂岩岩层C.沿断层下降进入页岩岩层D.沿断层下降进入泰山杂岩岩层11.与趵突泉历史上流量稳定密切相关的是()补给区地形坡度大雨季时间长石灰岩厚度大锦绣川发生岩层断裂A.B.C.D.12.自1

9、972年以来,趵突泉停喷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是()A.补给区建坝拦水B.地下水开采量增大C.补给区退耕还林D.降水季节变化增大答案ADB本题组以趵突泉形成为背景,考查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获取、解读信息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素养。第10题,图示甲补给区的水可沿着甲、乙交界处的断层,上涌至不透水岩层之上,进而渗入到乙补给区的石灰岩中,故A正确。泰山杂岩不透水,地下水不能进入,则B错误;断层处甲低于乙,地下水沿断层下降不可能进入乙补给区,则C、D错误。第11题,图示趵突泉的水源来自地下水,透水的石灰岩厚度大,利于地表水下渗而增加地下水的水量,为趵突泉提供稳定的水源,则正确;锦绣川发生岩层断裂

10、,使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能长期稳定地沿断层进入乙补给区,则正确;故D正确。地形坡度大,流水速度快,会使补给区水源短时间汇集到趵突泉,使泉水波动大,则错误;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雨季短,则错误。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趵突泉的补给水源是地下水。趵突泉停喷,说明地下水的水位下降,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故B正确。易错分析补给区建坝拦水、退耕还林均能增加地表水下渗,而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因补给水源是地下水,故降水季节变化对泉水影响不大。读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上游某流域2017年春季地表径流量和基流比(地下径流量与总径流量之比)统计图,回答下面三题。13.图示时段地表径流

11、量与基流比的关系是()A.大致呈正相关B.先呈正相关,后呈负相关C.大致呈负相关D.先呈负相关,后呈正相关答案C图示地表径流量曲线与基流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反,说明二者大致呈负相关。14.5月初,图中基流比数值达到高峰值,最可能的原因是()A.积雪消融开始B.积雪消融完毕C.冻土消融下渗D.地下裂隙增大答案B东北地区气温低,积雪一般在春季融化。5月之前积雪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大,而基流比小;5月初积雪消融完毕时,地下径流因前期积雪融化下渗补给达到最大,而地表径流无积雪融化而减小,基流比达到峰值,故B正确。积雪消融开始,地表径流增加,基流比变小,则A错误。冻土消融下渗,地下径流增加,基流比变大,

12、则C错误。裂隙增大,下渗增加,基流比变大,则D错误。信息解读基流比数值达到高峰值表示地下径流大、地表径流量小。15.若某年冬季累积降雪量偏多,则次年该统计图中曲线会发生变化,可以确定的是()A.地表径流量曲线变化加大B.地表径流量曲线整体上移C.基流比曲线变化加大D.基流比曲线整体上移答案B若冬季累积降雪量偏多,说明积雪面积与厚度会增加,则次年春季积雪融化量会增大,地表径流量应增加,则地表径流量曲线整体上移,故B正确。地表径流量曲线与基流比曲线变化加大说明波动大,而积雪融化量的波动与气温有关,材料不能体现该年每日气温变化,则无法确定两条曲线的变化幅度,即A、C错误;基流比是地下径流量与总径流量

13、的比值,积雪融化增多,总径流增加量要大于地下径流量,则基流比曲线应下移,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2分)16.(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是里海的主要水量来源,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均超过50%。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卡拉博加兹湾(图中甲湖)是里海东部的一个潟湖,它被一条长约100km、最窄不到1km的沙石洲与里海主体分隔开,沙石洲中部有一狭窄水道与里海相通。湾内的水量随里海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含盐量高达35%,是普通海水的10倍,是里海的近30倍。(1)说明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4分)(2)说出卡

14、拉博加兹湾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4分)(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卡拉博加兹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6分)答案(1)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补给主要为季风性积雪融水补给;流域冬季气温低,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径流量丰富。(4分)(2)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季水位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降低,冬季水位低。(答出两点,4分)(3)里海为咸水湖,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里海南部含盐量较高的湖水通过沙石洲中部的狭窄水道补给卡拉博加兹湾);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

15、到稀释。(答出三点,6分)解析(1)注意两条河流纬度较高,春季径流量大一般是季节性融水补给所致。(2)由材料可知,该海湾水源来自里海,而里海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分析两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即可。(3)水循环包括四个环节,一般分析盐度高低,多从降水、径流、蒸发三个角度分析;注意里海为该海湾的主要水源补给区。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阐述该图所反映的区域水资源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2)列举减缓该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答案(1)问题:地表水和地下水短缺(地下水漏斗严重)。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密集,有限的降水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

16、求,过度依赖地下水。(2)发展节水型农业、雨水回灌、城市路面改造、跨流域调水等。(答出其中三项即可)解析(1)由图例可知,图中颜色深浅代表地下水埋藏深度,故反映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短缺问题。地下水短缺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过度用水造成的,故原因主要从人为原因方面分析。(2)措施类问题主要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三方面去分析,如节水农业属于技术性措施,跨流域调水属于工程性措施。根据不同问题具体分析即可。专题测试卷二时间:60分钟分值:6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据

17、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1.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A.78时B.1011时C.1213时D.1718时答案C一般1213时段是光照最强的时刻,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强,需水量最多,此时的蒸散速率也最快。2.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答案D图示夜间河岸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小,且埋深不断减小,说明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则此时段应该是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则D正确。易错警示

18、水往低处流,但河岸带地势落差小,地势对地下水流向的影响较弱,则A、B错误。3.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答案B在干旱区,植被一般分布在河流两岸,距离河岸越远,地下水越少,植物的分布越少,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此类变化幅度越小。故B正确。易错警示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主要是因河岸带的“抽水机式植被”造成的。此类植物需要吸取地下水而存活,该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与该类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关,并不是随河流流向而变动。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

19、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据此回答下面两题。4.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A.积雪融水B.大气降水C.地下水D.冰川融水答案C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说明补给水源常年稳定,而地下水稳定少变,故可能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受气温影响而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图中黑实线为累计降水量线,该图显示湖泊年降水量小于80毫米,且夏季大于冬季,故不可能是降水补给为主,则A、B、D不正确。5.对该湖泊12月至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A.下渗强烈B.湖面结冰C.云量增大D.风速减小答案B该湖泊12月至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最小,且接近于0,说明水

20、汽蒸发而产生的热能释放接近0,最可能的原因是时值北半球冬季,气温低,湖面结冰,蒸发较弱。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注入咸海。图为锡尔河流域示意图,图为该河某地水文观测站测绘到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和降水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图图6.锡尔河流域冬春季节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A.地表径流处于丰水期,蒸发量大B.西风活动频繁,输送水汽量较多C.沙尘暴活动强度大,凝结核较多D.亚洲高压增强,偏北风湿润多雨答案B该地区降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在冬半年,西风活动频繁,带来的水汽丰沛,降水较多。7.该水文观测站观测到的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度较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A.冰雪融水补给B.上游支流众多C.降水分布平均D.

21、沿岸植被较多答案A从图中信息可知,夏季降水量较小,但径流量还依然比较高,主要是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原因。8.河流上游水库建成后,对下游的主要影响是()枯水期水位抬升入湖水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水含沙量减小A.B.C.D.答案D河流上游水库主要作用是调节径流量,使枯水期径流量变大;使流速相对稳定,河流含沙量减小。河流入湖的总径流量基本不变,由于水文条件变化,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故对。全海洋的地域分异规律中也有明显的地带性表现。大洋自然带主要受温度、洋流、盐度、含氧量的差异,以及海洋生物的区别的影响。下图是南北纬40度之间的太平洋自然带。读图,完成下面三题。太平洋不同纬度地带生物生产率9.据图推测大

22、渔场和浮游生物同磷酸盐的相关性是()A.北海渔场正相关关系B.北海道渔场正相关关系C.北海渔场负相关关系D.纽芬兰渔场不相关答案B图示40N附近生物量最高,且位于太平洋,结合四个备选项位置,可判断该渔场为北海道渔场;图示磷酸盐与浮游生物量呈正相关;故B正确。10.底栖生物分布较为均匀、简单,生物含量在整个热带都比较低,约50mg/m3。推测原因是()A.底层海水由高纬流向赤道后上升,底层缺乏营养盐类B.表层海水由高纬流向赤道后下降,稀释了底层营养盐类C.底层光合作用太差,不能合成有机质D.底层海水含氧量低,不能合成有机质答案A图示热带地区底层生物含量明显低于较高纬度,说明热带底层海域生物生长条

23、件较高纬度差;同时图示赤道地区浮游生物量大于两侧、磷酸盐含量也高于两侧,则可能是热带地区底层海水上升而把底层磷酸盐带到表层所致,即赤道地区有海水的上升运动,使热带海域底层营养盐缺乏,而生物含量较低。故A正确。易错警示C、D选项没有体现热带与较高纬度的差异;B项中海水下降,会使表层营养盐减少,与图示赤道磷酸盐较高不符。11.世界大型渔场形成的条件可能是()冷暖流交汇处,海水上下扰动多,营养盐类多大陆架广阔,光合作用弱陆地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洋流导致冷海水上泛,从海底带来营养盐类水平补偿流,从高纬度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A.B.C.D.答案C渔场形成的条件包括:一、冷暖流交汇处,海水上下扰动多,

24、底层营养物质上泛,成为鱼群的饵料;二、上升流使得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有利于盐场形成;三、淡水河流入海口处,河流中的营养盐类被带入海洋,有利于渔场的形成。据此可知正确,故选C项。云贵高原向广西过渡的斜坡地带,峰丛间散布着众多的封闭状岩溶洼地,洼地底部多发育出天窗、落水洞等岩溶微地貌。20102012年,广西来宾市通过对福六浪洼地中的地下河管道进行堵截,形成了一个库容1000万立方米的洼地水库,缓解了当地人们“雨季时农田受损,旱季时人畜缺水”的两难困境。下图为福六浪洼地水库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以下条件中有利于洼地成库的主要条件是()A.地下河网密布,地下水埋藏深B.地下河管

25、道的通道分叉少C.地下河系统小型、分散D.天窗、落水洞等岩溶微地貌发育,易下渗答案B由“通过对福六浪洼地中的地下河管道进行堵截,形成了一个库容1 000万立方米的洼地水库”,可知洼地成库的条件是对地下河管道的堵截;而地下河管道的通道分叉少,容易堵截,故B正确。地下河网密布、分散,落水洞发育等均不利于对其堵截。13.如图所示,对洼地中地下河管道堵截的坝体应该修建在()A.处B.处C.处D.处答案D地下河管道的堵截区域应位于水库的下游,这样利于防止水库渗漏,拦截地下河;图中处位于水流方向的下游,此处建坝能拦截其上游水体,形成地下水库。14.造成福六浪洼地“雨季时农田受损,旱季时人畜缺水”的主要原因

26、是()A.洼地的降水量大B.洼地的蒸发量大C.洼地中地下河的排蓄能力有限D.洼地中地表水的下渗量大答案C洼地“雨季时农田受损”说明雨季易形成涝灾,主要是地下河的排水能力有限所致;“旱季时人畜缺水”,说明旱季水资源缺乏,主要是地下河中水体不易保存,即蓄水能力差;故C正确。A、B、D三项内容只说明了易涝或易旱,不能全面体现旱涝。知识拓展喀斯特地貌区属于工程型缺水区域,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暗河多,地表水易下渗至地下,随地下河流失,导致地表水资源缺乏。修建蓄水工程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如地下水库、地上水窖等来存储水资源。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北大西洋温盐

27、环流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在高纬海域受密度的影响下沉到海底,深层海水向南返程流动。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该环流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其停滞。读“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5.造成图中甲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海水结冰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蒸发弱洋流在向北流时不断蒸发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A.B.C.D.答案D表层海水温度下降、盐度增加会导致其密度增大、重力作用加强,出现下沉洋流。地转偏向力影响表层洋流的偏向,不会影响海水的垂直运动,因此错误;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增大海域盐度,因此正确;降水多、蒸发弱会使海水盐度下

28、降,因此错误;洋流在向北流时不断蒸发水分,使海域盐度增加,因此正确;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海水温度下降,因此正确。16.全球变暖对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北美东部沿海地区气温降低B.欧洲西部地区水温升高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D.北大西洋深层洋流流量增加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其停滞。因此,此环流中北美东部沿海地区北上的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对沿岸增温增湿效应降低,因此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4分)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鹿特丹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北海沿岸,城市90%区域低

29、于海平面,频繁的暴雨导致该城市内涝严重。当地设计了具有下沉空间的“水广场”(如图)。平时,广场是人们休憩、运动的公共场所。降雨时,雨水经净水系统过滤后,收集并储存在广场里,直到可以被排至附近的水体。(1)简述鹿特丹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4分)(2)说明“水广场”在鹿特丹城市建设中的作用。(3分)(3)绘制该区域的水循环示意图。(3分)答案(1)多暴雨、降雨量集中,(1分)地势低平,(1分)城市硬化下渗少,(1分)排水不畅。(1分)(2)滞留洪水(或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质;构建城市景观,建设宜居的公共空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地气候。(任答3点得3分)(3)见下图。(六个

30、环节,箭头及文字说明都对,两个1分)解析本题以鹿特丹“水广场”为情境,考查城市内涝原因、海绵城市建设、水循环等知识点,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凸显了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1)注意图文信息的获取,“城市90%区域低于海平面”“频繁的暴雨”“直到可以被排至附近的水体”等即可以得出内涝的原因,此外还得考虑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带来的影响,如阻隔了下渗,增加了地表径流等。(2)“水广场”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可以从对气候、水文、水质以及对社会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如“休憩、运动的公共场所”“净水系统”“收集并储存”等信息均可以展开分析,得出答案。(3)鹿特丹参

31、与了海陆间大循环,因此在画图的过程中水循环的六个环节均要画出,注意细节,如箭头及方向和文字说明等。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72m,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169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75.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5.7m。(1)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推测其成因。(6分)(2)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6分)(3)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

32、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试解释原因。(6分)(4)根据现今气候条件,预测程海未来自然演化的趋势。(6分)1答案(1)程海地区受断裂(层)作用下陷成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每点3分,共6分)(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2分)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2分)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转变为内流。(2分)(3)目前,程海属于内流区域,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相对平衡;(2分)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补给除降水外,还有大量的其他水源补给;(2分)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干热、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为地下水。(2分)(4)程海位于南北走向

33、的横断山区,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属于雨影区;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焚风效应明显,气候比较干旱。(2分)因而,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2分)盐湖到盐沼、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2分)解析(1)根据横断山区气候特征及湖泊特征进行分析即可。(2)由材料中“水位开始下降”,以及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可判断其成因。(3)可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4)注意材料中体现的该湖泊变化过程,由外流湖变为内流湖,水深由72米变为25.7米;再结合图示区域自然特征,可判断最终会消失,要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发展过程。思路点拨湖泊水体保持稳定,说明水体总量变化小,而水体总量是由补给量与消耗量共同决定的,一般外流湖补给方式主要是降水与河流、地下水等,消耗量包括蒸发、河流流出、下渗等;注意内流湖没有河流流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