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97879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 课后限时集训2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据史学家们的研究,在海岱地区、太湖流域、澧阳平原等区域考古发现的刻画符号,既有简单的刻划、逼真的描摹,还有较为复杂的组合符号,既有陶工的标记,又有巫师创作的祭祀符这些刻画符号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材料表明了()A图画艺术是汉字源头B汉字起源于黄河流域C巫师促成汉字的形成D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D根据材料“在海岱地区、太湖流域、澧阳平原等区域考古发现的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可知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故选D项。2. (20

2、20惠州一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怀疑古书对夏商周三代记载的真实性。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及释读,不仅有力地回应了疑古学者,还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对商代记载的准确性。这反映了()A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汉字B没有实物印证的历史都有极大争议性C文字史料都是真实可信的D实物、文字史料相互印证具有说服力D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司马迁史记属于文字史料,根据材料“甲骨文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对商代记载的准确性”可知,实物、文字史料相互印证更具有说服力,故选D项;A项“最早”一词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且据所学汉字的起源演变的知识可知,甲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但并不能因此

3、说其是中国最早的汉字,排除;B项表述过于绝对,有些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文献资料,虽不一定有实物印证但仍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一些文字史料比如文学作品,因具有虚构性并不都是真实可信的,排除。3(2021泉州质检)下图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人物,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该图体现了()A域外风情与华夏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西方写实与传统写意的结合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A由材料“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人物,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可知中外文化的交流,异域风情与中原华夏文化的交汇融合,

4、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市井生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绘画的史料价值,而非写作手法,排除C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是近现代绘画特点,排除D项。4(2021广州质检)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以下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50种1种5种11种2种12种语言文字学医药学哲学和逻辑学生理学炮战技术艺术5种1种6种3种2种若干种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A依据材料,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有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

5、、数学等,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属于西方早期殖民侵略时期第一次西学东渐,西方自然科学传入中国,故选A项;依据表格内容,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主要是自然科学知识而非人文科学,排除B项;明末清初,西方自然科学传入中国,但随后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并未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排除C项;明清时期,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封闭,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5(2020成都一模)(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马体态浑朴劲健,呈凌空翱翔之势;(唐高祖)献陵的石虎、(唐德宗)崇陵的石人石马,也都形体高大,雄健有力。这

6、类作品()A展现出统一国家的繁荣富强B说明了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C反映了帝陵礼制色彩的淡化D体现了大唐气象的豪迈宏放D材料中雕刻艺术的风格,是唐朝社会面貌的整体反映,“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体态浑朴劲健,呈凌空翱翔之势”“形体高大,雄健有力”展现了大唐豪迈宏放的气象,故选D项;安史之乱后,(唐德宗时期)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国力迅速下降,排除A项;“昭陵六骏”等陵墓前的石雕不属于宗教题材的雕刻艺术,排除B项;从材料“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到“献陵的石虎、崇陵的石人石马,也都形体高大,雄健有力”可以看出其风格基本一致,说明帝陵礼制的色彩没有淡化,排除C项。6(202

7、0南平一模)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城市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C文化生活市民化发展趋势D士人阶层热衷于竞技活动C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唐宋时期,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并且出现了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说明在唐宋时期,由于社会风气的开放,体育活动内容多种多样,涉及人群范围比较广,这体现出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故选C项;题干内容仅涉及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并且其作品中有许多内容“描写女子体

8、育活动”,并未涉及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仅是城市居民,排除A项;题干中仅提及了“唐诗宋词”,并未涉及文学作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排除B项;题干中述及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作品涉及体育活动,但并没有述及其活动主体是士人阶层,排除D项。7(2020洛阳一模)宋朝时期,音乐的教化功能逐渐减弱,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逐渐让位于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通俗化、面向生活的风俗画也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这反映了宋代()A世俗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B文化发展日趋平民化C理学兴起丰富了艺术的内涵D艺术形式日益多样化B市井音乐和风俗画体现了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故选B项;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平民化的趋势,但并未占主流,排

9、除A项;理学兴起促进了文化的高雅精致而不是平民化,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音乐和绘画,并未反映艺术形式多样化,排除D项。8北宋的山水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阳刚奔放。而南宋山水画构图不求对称,渲染恬淡,像当时的画家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时人称为“夏半边”“残山剩水”。这种绘画特点的变化反映了()A文人画追求写实的艺术风格B艺术创作呈现世俗化的倾向C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理学兴起制约了绘画的发展C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北宋时期的绘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阳刚奔放”,而南宋时期的绘画却“构图不求对称,渲染恬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国力较为强盛,而南宋却“偏安一隅”,国力大为削弱,反映

10、在文学艺术领域就是作品偏于“孤残”,这充分说明一定的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选C项。9(2020新乡一模)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B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C经济重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D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D由材料“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可知,本草纲目是对古代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D

11、项;古代医学注重经验的总结,分析与实证是西方自然科学的精神,排除A项;市场机制是近现代的经济学概念,排除B项;宋朝完成经济重心的转移,李时珍生活于明朝,排除C项。10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这表明()A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造纸的原料来源丰富C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D书写材料出现了革命C唐代开始,中国古代纸张的种类增多,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求,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进步,故选C项;纸张种类的增加无法体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排除A项;纸张种类增加,但制作原料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B

12、项;书写材料仍是以纸张为主,未发生革命性变革,排除D项。11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占作品人物形象的1/3以上,其中作者着力描写的女性形象也达近百位。这里面的女性形象,或能拥有完整的自我(如闻蜚娥和严芯们),或能痛苦地找回失去的自我(如萃瑶琴和陆慧娘们),或能执着地维护女人与“人”的尊严(如杜十娘和王娇莺们)。这反映了当时()A文学具备政治批判色彩B女性自我意识有所觉醒C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男女平等观念趋于流行B材料反映出女性寻求摆脱封建纲常束缚,女性自我意识有所觉醒,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女性的解放,但未体现对政治的批判,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寻求提高社会地位,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未

13、体现,排除。12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其中不乏为有钱的商贾之家所定制。这反映出当时()A世俗生活改变绘画的技法B市民阶层对绘画要求提高C文人画淡化神韵意趣追求D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D通过题干可知,唐寅、文征明等书画家“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甚至出现了有钱人向他们定制书画作品的现象,这充分体现出在明代艺术出现了商业化趋势,即市场化倾向凸显,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明代的书画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并未涉及绘画技法的改变,排除A项;题干仅提及有钱人向唐寅等书画家定制作品,这不等于市民阶层对绘画的要求提高了,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4、古代中国的文人画一直追求神韵意趣,而不是淡化对神韵意趣的追求,排除C项。13(2021惠州调研)北宋绘画理论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开章明义,认为画家作画应“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强调山之大小尊卑之别。这反映了当时山水画创作()A折射经济繁荣景象B受主流思想的影响C呈现世俗化的倾向D追求风格上的写实B根据“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强调山之大小尊卑之别”可以看出其受到理学的影响,强调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繁荣,排除A项;世俗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山水画是写意的,排除D项。14(2021云南师大附中检测) 古代中国上至皇帝下至地方官吏都撰写祈雨文。其内容主要是向诸

15、水神诉说旱情的严重,向神灵祈求怜悯天下苍生及时降雨。宋祁的北岳祈雨文提到“臣日自省,不知所就,惟身多罪,蔽暗懦愚,非帝所赦,不敢逃诛,斯民何辜”。由此可知祈雨文()A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B体现了悲悯的人文精神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映D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B材料信息提到对民众的怜悯和担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现实主义,A项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5(2021广东名校联盟联考)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这说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出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元)西游记小说(明)形象特点“妖精”,取经过程中的护法,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白衣秀才猴行者”身上残

16、留妖性较浓,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剔除市井小民恶劣负面形象,抽离妖性,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A.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B因作者知识层次不同而不同C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D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制进一步发展,所以当时的孙悟空的形象是“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白衣秀才猴行者”;元代市民阶层壮大,其形象又“向着平民化倾斜”;明代封建专制强化,程朱理学盛行,孙悟空的形象“从桀骛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这表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故选C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阶级立场和作者知识层次的影响,排除A、B两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

17、三藏西天取经、西游记都是文学作品,与史料掌握程度无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2020重庆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汉字发展及传播简表(部分)时期发展和传播概况秦汉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文字,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问世。书中,“草部”“禾部”“米部”“土部”“田部”等字占有很大比重。岭南百越、南诏等已使用汉字,汉字成为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并开始传入日本、越南魏晋南北朝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促使篆、隶、草、行、楷各书体发展完备,北魏曾颁布一千余字作

18、为标准字形。南北朝后期,南北书风交流融合,都向现行楷体靠近唐宋唐代科考设明书科,“楷法道美”成为铨选官员的四大要求之一,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形成作为印刷体并沿用至今的宋体字。西夏、契丹、女真等民族仿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日本也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假名文字 摘编自陆锡兴汉字传播史等根据材料信息,任从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文字,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问世”“北魏曾颁布一千余字作为标准字形”“唐代科考设明书科,楷法道美成为铨选官员的四大要求之一”等信息可知材料论题

19、为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围绕所选论题从相关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分析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关系,最后对所论证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综合或升华。答案示例:论题: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阐述:战国时期,各国文字不同,形体纷繁。秦统一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文字,到汉代继续在全国推行并规范文字的统一使用。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认同和法令的推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唐宋时期,各少数民族仿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学习中原文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也推动了各民族的认同与融合。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汉字的发展与传播,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7(2020厦门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20、求。材料一 两宋时期历改频繁,应天历为太祖称帝次年下诏所制,以“改正朔,应天道”;仪天历因真宗笃信神道而制;明天历因测日食不准三年即罢。孝宗时,金国“妄称其国历”,不愿按照宋历如期遣使来朝祝寿,于是朝廷“益重历事”,其后又颁行新历。1276年元军攻下临安,忽必烈决定改历,以“使民知时”。郭守敬主持制作精度更高的天文仪器、实施规模空前的“四海测验”、创新历算方法,于1280年编成古代历法的优秀典范授时历。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材料二明代大统历实即授时历,沿用至明末,因年久失修,推测天象屡有失误。1629年,崇祯皇帝令徐光启主持修历。徐光启认为西法“密合天行”,且“尚理之所据,能明其所以然”,主

21、张“尽用西法”。因反对西法之声甚巨,他引周易“会通”一词,以“会通归一”之名召请传教士参与历改。1633年,崇祯历书编成,几经验证“俱密合”,其中“法原”部分系统介绍了西方古典天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崇祯历书因“未几国变”无法颁行,后由汤若望删补呈献清政府,其历法体系成为官方正统长达两百余年。摘编自江晓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宋元时期历改的因素。(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徐光启以“会通”为名“尽用西法”的原因,并简析崇祯改历的意义。(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应天历为太祖称帝次年下诏所制,以改正朔,应天道”得出维护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根据材料一“仪

22、天历因真宗笃信神道而制”“于是朝廷益重历事”得出统治者的喜好和朝廷的重视;根据材料一“使民知时”得出服务农业生产的需要;根据材料一最后一句得出天文历算技术的革新与历学家的努力。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明代大统历实即授时历,沿用至明末,因年久失修,推测天象屡有失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传统历学已难以为继;根据材料二“徐光启认为西法密合天行,且尚理之所据,能明其所以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西方历学注重理论,推算更为精确;根据材料二“因反对西法之声甚巨”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社会对西学认识有限,守旧势力强大;根据材料二“他引周易会通一词,以会通归一 之名召请传教士参与历改”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徐光启采

23、取圆融策略,以儒学之名减少历改阻力。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1633年古典天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推动传统天文历法的革新与发展;推动西学东渐,促进西方科学的传播。答案(1)因素:维护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和正统性;统治者的喜好和朝廷的重视;服务农业生产的需要;天文历算技术的革新与历学家的努力。(2)原因:传统历学已难以为继;西方历学注重理论,推算更为精确;社会对西学认识有限,守旧势力强大;徐光启采取圆融策略,以儒学之名减少历改阻力。意义:推动传统天文历法的革新与发展;推动西学东渐,促进西方科学的传播。18(2021重庆南开中学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6、17世纪的晚明社会,出现以

24、徐光启、宋应星、王微、李之藻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和以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为代表的科学著作。徐光启认为象数之学乃是有度有数之事的基础,强调因数以明理的观念,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救偏理学“虚玄时妄之说”的倾向。徐光启还在天津建立农业试验场,利用西方技术将南方水稻种植在高纬度地区,并将甘薯引进天津以解饥民之饿,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王微认为西方科技巧器甚多,在选取上必须以长乎五姓日用为宗旨,国家急需为先务。李之藻认为中学、西学各有所长,不能相互遮蔽,而是要兼收并蓄,以求会通一二,以彰显文盛。摘编自

25、李敬峰晚明“四贤”的科技思想及其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科学思想产生的背景。(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徐光启认为象数之学乃是有度有数之事的基础,强调因数以明理的观念”可得出肯定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法;根据材料“徐光启还在天津建立农业试验场,利用西方技术将南方水稻种植在高纬度地区,并将甘薯引进天津以解饥民之饿”可得出注重实证的科学实验方法;根据材料“选取上必须以长乎五姓日用为宗旨,国家急需为先务”可得出科学为现实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服务;根据材料“李之藻认为中学、西学各有所长,不能相互遮蔽,而是要兼收并蓄,

26、以求会通一二,以彰显文盛”可得出中西科技的交流融合。第(2)问,根据材料“16、17世纪的晚明社会”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及传播西方科技,国内背景则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晚明时期出现的社会危机,矛盾尖锐;知识分子对理学的批判,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等。答案(1)内容:肯定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法;注重实证的科学实验方法;科学为现实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服务;中西科技的交流融合。(2)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传播西方科技;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晚明时期出现的社会危机,矛盾尖锐;知识分子对理学的批判,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19(2020济南二模)“春秋决狱”是中国

27、古代法制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即在案件审判中,碰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编年史,其经义既体现了维护“三纲”的要求,又符合国家认可的法律意识,因而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肯定和倡导,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虽然汉朝的法律承袭秦制,而其法律指导思想却与法家的重刑主义色彩背道而驰。“亲亲得相首匿”又称“亲亲相隐、亲属相容隐”,是春秋决狱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司法原则入律是汉律的首创,直到民国时期的法律中仍有体现。摘

28、编自郭宏论汉代春秋决狱及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代的“春秋决狱”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汉代“春秋决狱”的认识。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明确的观点。其次,根据自己提炼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析,注意表述成文,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最后,根据提炼的观点,结合多个角度的论述作出总结。答案水平三: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个层次进行评述。表述成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相关论述充分合理。层次一:说明“春秋决狱”产生的历史背景。若从汲取秦朝实行暴政、严刑峻法导致速亡的教训;汉武帝“罢

29、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春秋决狱创造条件;完善法律体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等角度进行阐释历史背景,表述合理即可。层次二:说明“春秋决狱”的特点。若从以礼入法,礼法合一的法制思想;将儒家经典法典化的实际操作;注重人伦纲常的司法原则等角度阐释其法律实践的特点,表述合理即可。层次三:说明“春秋决狱”产生的历史影响。若能从推动了汉代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深远影响;强化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起到一定社会教化作用;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等角度阐释其历史意义即可,若能继续从法律解释主观化,影响法律的公正性;过分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影响法治精神的彰显等角度阐释其历史局限,表述合理、辩证全面亦可。水平二: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层次进行评述。观点较为明确,史实运用较为准确,相关论述较为充分合理。水平一:能够根据材料信息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阐述相关史实基本准确,论述较为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