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模拟训练(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25“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 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6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
2、深 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C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 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27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抵制外国商品倾销列强攫取更多的经济特权 通商口岸的增加和近代运输业的发展A B C D 28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A B C D29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
3、要。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B“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30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A. 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 B. 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C. 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18世纪的英国
4、诗人亚力山大蒲柏写诗赞美牛顿:“茫茫沧海夜,万物匿其行。天公降牛顿,处处皆光明。”对诗意理解正确的是:牛顿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 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了人的思想启蒙 展现了理性的力量A B C D 32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后,英国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征税。北美人民提出“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反对英国征税。这一口号的依据是A北美殖民地的自治传统 B英国议会中没有北美议员C邦联政府不享有征税权 D征税未获北美各地议会批准33印象画派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以下关于印象画派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B突出理性,忽视画家主观感受C借鉴了光学等自然科学成果 D画面构图严谨,重视表
5、现细节3420世纪前期,西方殖民体系由盛转衰。导致西方殖民体系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被殖民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 不结盟运动反对国际霸权主义A B C D35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茂物宣言。该宣言提出发达国家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成员不迟于2020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从而确立了亚太经济合作的远景目标。宣言为各国制定不同的时间表,是因为A各成员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发展中国家力图摆脱美苏的控制C发达国家试图加强控制和掠夺 D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40.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材料一 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 14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
7、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材料二 虽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早已凝固而无需强化,但对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民族认同感恐怕更多是像章太炎所说的那样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而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大约也就会基本维持在潜存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仍是可以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遇到外患时,“先知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感,将其唤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和影响。(10
8、分)(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民国时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10分)41.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圈地运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现象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同父母和亲属分开,脱离了家庭、亲属、父母和保护人的控制,使得家长的权威受到削弱。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家庭生产性功能消失。此时年轻人不需要向长辈学习技术,而是在工厂里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就业挣工资,不再依赖、受控于长辈或者亲属。角色的颠倒有时达到了顶点,那就是父亲失了业,工资由继续被雇用
9、的孩子带回家来。家庭生产功能的消失彻底削弱了家长制,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摘编自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材料二 开埠以后,上海城市进程使各种专门职业相应出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上海出现了一些凭藉新式职业谋生的市民:洋行雇员、进出口商店伙计、银行、海关、电报、邮局、铁路系统职员等。19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缫丝、轧花、纺织工业的兴起,上海产业工人队伍迅速壮大。1895年,在外商船厂的机器工人约5000人。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在国内长期保持着最为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摘编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1618世纪英国年轻人家庭地位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变化
10、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的职业结构所反映的近代上海经济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12分)历史部分:2435 CABCD AACBC AD40.(1)原因:战争唤醒民族意识;宗教改革的推动。(4分)影响:君主专制加强,打破了以贵族为中心的政治格局;教会在政治上的影响削弱;中央王权兴起(中央集权加强);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利受到关注。(6分)(2)观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近代历史中,面对民族危机,民族意识可以转化为强大的政治力量。(4分)说明: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形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答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可适当加分。)(6分)41.(1)(8分)参考答案答案材料中有效信息变化年轻人不再受控于长辈,更加独立自主家长的权威受到削弱;年轻人通过就业挣工资,不再依赖、受控于长辈或者亲属原因圈地运动和城市化导致人口流动增强随着圈地运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现象增加 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建立,家庭生产性功能消失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家庭生产性功能消失 手工业工匠的失业,童工的使用,家庭经济来源的变化角色的颠倒有时达到了顶点,那就是父亲失了业,工资由继续被雇用的孩子带回家来(2)近代商业、金融的出现;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近代工业的形成和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上海在近代经济发展中居领先地位。(6分)原因:从事工商业的历史传统;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科技成果传入;洋务运动的重镇。(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