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 第二课生死攸关的烛光谈话导入一根小小的蜡烛,居然能关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二战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War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
2、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初读课文1.独立识字学词,做摘录笔记。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做批注。3.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第4自然段: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第5自然段:儿子捡柴
3、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第6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拿走了烛台。品读文章绝密伯瑙德夫人保护的是一份怎么样的情报?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为保护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怎样绝妙的办法?品读文章读课文四、五段,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当德军把蜡烛点燃;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品读文章默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
4、,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品读文章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此时,房间里的气氛怎么样?什么是不堪设想?不堪设想的后果是什么?品读文章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
5、把蜡烛吹熄。品读文章“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雅克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这样做?你能说一说他当时的心理变化吗?当烛台被中尉夺回后,雅克他做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概括。品读文章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1、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去掉好不好?2、端起烛台的她会想些什么呢?品读文章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脑德夫人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请同学们照下面的句式分小组讨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儿子雅克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女儿杰奎琳品读文章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