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9700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三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一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20天津红桥二模)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国际法的编译(C)A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B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C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D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增多,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并将其作

2、为外交斗争的武器,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晚清政治体制改革出现在甲午战后,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无关;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国际法被引入中国,不是结合中国国情实现中国化;D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编译国际法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不能为政治近代化奠定理论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项。2(2020山东潍坊月考)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在晚清时期“儒家学说从一直是无可怀疑的信仰中心,变成其基本特征是可疑的和有争议的一种思想体系。”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C)A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B洋务派主张的推动C维新变法思想的提出D新文化运动的批判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

3、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古文经学”提出了质疑,从而使儒家学说“变成其基本特征是可疑的和有争议的一种思想体系”。由此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维新变法思想的提出,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初期对儒学有所冲击,但此后儒学依然是“无可怀疑的信仰中心”,故A项错误;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否定儒学,且不是在晚清时期,故D项错误。3(2020山西三模)“民权”与“民主”这两个词均为舶来品,同源于一个词,意为“人民的权力”。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思想家王韬等人,均倡民权而反民主,认为“民主之制,犯上作乱之滥觞也”。这反映出当时(A)A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B中西文化交流遭遇挫折C

4、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D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 解析“民权”“民主”在西学中的意思相同,但早期维新派只倡民权,而反对民主。他认为民主是犯上作乱的起源,与儒家的“君尊”思想相违背,儒家思想认为君主再坏,臣子也不能推翻他,臣的义务就是服从君主。因此反对民主反映当时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故选A项;材料是早期维新思想家对“民权”“民主”的理解,不能体现中西文化交流遭遇挫折,没有反映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B、C两项错误;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当时还没有开始维新变法,并且1898年的维新变法也没有成为社会共识,D项错误。4(2020山西一模)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道: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

5、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A)A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B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D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解析依据材料,孙中山看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也看到了西方文明的问题,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平均地权,由此可知,孙中山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共民主革命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学习西方文明,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2021山东临沂模拟)学者贺麟认为,

6、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及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之功而使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显露出来,推进了五四运动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C)A肯定西方思想的优越性B带有急功近利的主观性C有助于重估儒学的价值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根据这位学者的观点,新文化运动有“洗刷扫除之功”,将儒学重视社会责任和家国天下的特点展示在世人面前,“推进了五四运动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有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对儒学价值的再认识,C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新文化前后知识分子对儒学态度的变化,与西方思想的优越与否无关,也不是在指责新文化运动的急功近利,材料分析的是传统文化因

7、新文化运动而“现代化”,无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问题,A、B、D三项错误。6(2020山东二模)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D)A提升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水平B说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C反映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D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动共产党人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传播前国人已经向西方学习其技术、制度和思想,不能说马克思主义传播提升了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水平,A项错

8、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依旧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没有发生变化,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不能得出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的结论,“共识”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7(2020重庆一模)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C)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解析材料反映了1919年五四运动后,瞿秋

9、白等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作为评判不同文化高低的标准,改变了以往对东西方文化分野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故C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化,B、D两项在材料信息中均无体现,排除。8. 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C)A主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明确了农民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解析由材料“一切帝国主义、军阀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说明毛泽东认识到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这有

10、利于发动农民参加中国革命,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合作问题,故A项不符合题意;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时间不符合,故B项不符合题意;毛泽东认为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广大的同盟军,且材料没有反映农民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故D项不符合题意。9毛泽东在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成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并分析了各自的经济地位和对待革命的态度。这有利于(C)A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B探索合乎国情的革命道路C构建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D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解析根据材料“1925年”

11、“中国的资产阶级分成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分析了各自的经济地位和对待革命的态度”等信息可知,毛泽东详细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和革命态度,有利于正确认识并团结不同阶级,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C项正确;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A项错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主要是秋收起义后转向农村,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这时期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问题,D项错误。10(2021河南开封期末)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指出:“1927年陈独秀的

12、投降主义,引导了那时的革命归于失败。每个共产党员都不应忘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毛泽东的分析旨在(B)A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B坚持党在抗战中的独立自主地位C强调与国民党合作的必要性D抨击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解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放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抗战期间,国民党坚持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反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斗争,反映到中国共产党内部。为了批评、纠正这种右的倾向,毛泽东告诫党内部分同志,要吸取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领导权,反对投降主义,故选B项,排除A项;C

13、项并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抨击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是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目的之一,排除D项。11.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C)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解析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7年已经不是过渡时期了,故A项错误。毛泽东的这一区分主要着眼于国内建设环境,与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无关

14、,故B项错误。毛泽东于1957年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这有利于团结社会各阶层、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故C项正确。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与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12“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意义在于(C)A纠正了长期“左”倾错误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C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D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5、,材料中邓小平的“南巡谈话”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指明了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C项正确。纠正长期“左”倾错误和实现工作重心转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本题要求分析的是这一论断的意义,而不是内涵,A、B、D三个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计52分。)13(25分)(2020浙江上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16、这一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的。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些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直至1906年,留学日本的学生数量达到13 000人。留日的学生不仅把大量的西方译著介绍到了中国,而且在一些关键的学科方面也借用了日语的一些术语,如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晚清的新教育体制和大多数教材都是模仿日本而设置的。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的62.2%,而来自英国的减少到1

17、0.7%,美国的占6.1%。在573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鸦片战争前后有关地理学的著作两部。并简要指出这些著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新变化产生的原因。(13分) 答案(1)著作: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寰志略。影响:作为探索学习西方富国强兵的启蒙书籍,迈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促使新思想萌发,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

18、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但并没有促使国人真正觉醒,也未能付诸实践。(2)新变化:日本代替英美成为思想的主要来源地,内容也从自然科学和军事科技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并迅速崛起;留日风潮的影响;中文与日文的相似度高,容易理解。解析(1)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代表有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姚莹等人,其中关于地理学的著作有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寰志略等。影响:结合新思想萌发的评价进行作答即可,如迈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促使新思想萌发,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

19、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但并没有促使国人真正觉醒,也未能付诸实践。(2)新变化:根据材料“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的62.2%,而来自英国的减少到10.7%,美国的占6.1%”“在573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可归纳出日本代替英美成为思想的主要来源地,内容也从自然科学和军事科技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原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需要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日本明治维新效果显著、留日风潮的影响及中日文化的相似性等

20、方面进行分析。14(12分)(2020安徽蚌埠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格致新报由上海人朱开甲于1898年3月在上海创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下:序号类别数字比例(%)序号类别数字比例(%)1日常生活现象4518.68地理83.32应用科学3313.69趣味问题83.33时务249.910生理72.94物理208.311化学62.55天文187.412军事52.16生物156.213其他4317.87医学104.114总计242100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任意一点或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

21、: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论题:甲午战败后应用科学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阐述:据表格数据可知,所列问题中应用科学所占比例较大,体现出1898年中国的时代要求。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西学”关注度日渐提升。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应用科学备受社会关注。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社会对应用科学的需求更加强烈。据此可知,注重实用的应用科学受时人关注,体现了19世纪末中国的时代特征。示例二:论题:19世纪末中国社会对时务的关注度较高。阐述:据表格所列比例可知,关于时务的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甲午战败,中国半殖

22、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也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寻求新的救国之路摆在人们面前。1898年,正值列强瓜分中国之际,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关注时务问题日渐升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时人对救亡、实业等问题的关注。由此可知,1898年国人关注时务问题,既体现了时代的主题,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关于应用科学的答问数量较多,可提出观点:甲午战败后应用科学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论述:结合所学可从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国人逐渐关注“西学”;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应用科学备受社会关注;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

23、兴起,社会对应用科学的需求更加强烈等史实进行说明。最后总结说明:注重实用的应用科学受时人关注,体现了19世纪末中国的时代要求。提出其他观点,言之成理,论证充分即可。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江泽民说:“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江泽民文选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24、,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回答问题:(1)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点?(4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找到的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发表的论著有哪些?(4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包含什么原则?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7分) 答案(1)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

25、相结合的产物;精髓是实事求是;中共集体智慧结晶。(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论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基本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都可为社会主义服务。原则: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贡献:冲破了教条主义束缚,解放了思想,指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解析(1)本问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他们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根据地建设。发表的论著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3)材料二主要是论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的原则的。邓小平的论述,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根据邓小平的论述,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