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96230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3月线上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已知某动物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中G、g和H、h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该动物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

2、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不应该含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A符合题意;B、B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B不符合题意;C、C图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但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图像,表示含G和h基因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了一个细胞中,C不符合题意;D、D图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但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图像,表示含

3、g和h基因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了一个细胞中,D不符合题意。故选A。2. 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答案】A【解析】【详解】图示染色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该图应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又细胞每一极都有相同染色体,可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综合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3. 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的某一时

4、期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B. 图中a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C. 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l为X染色体,则2为Y染色体D. 该细胞的子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详解】题中图像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染色体为4条,等于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8条染色体),染色体组加倍(4个染色体组),A正确;该生物体细胞中有图中a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交叉互换),B错;该细胞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

5、色体组,若l为x染色体,则2为常染色体,C错;该细胞的子细胞是精细胞,不是成熟的生殖细胞,D错。4. 下图表示人的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为有丝分裂,则ef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 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只出现于de时期C. 若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的细胞都有23对同源染色体D. 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于cd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纵坐标的含义在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在ab段、ef段: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6、;bc段是指染色体复制,de段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的过程在人体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看到细胞板的。【详解】A、ef段包括了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因此该阶段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可能为4个或2个,A错误B、de段染色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上DNA含量降低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则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阶段,细胞板出现在植物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C、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这前的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间的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若为减数分裂,cd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7、cd段的某一时期,D正确。故选D。5.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关于果蝇体内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的叙述合理的是()A. 若该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1:1,则A、b和a、B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若该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则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 若该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1:1,则一定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D. 若将该细胞换成卵原细胞,则减数分裂后可形成多种基因型不同卵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复制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通过

8、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变形产生精子。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若这个细胞产生的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1:1,则A、a和B、b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若这个细胞产生的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则A、a和B、b基因必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若该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1:1,则是基因重组引起的,C错误;若将该

9、细胞换成卵原细胞,则减数分裂后可形成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其中表示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过程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细胞也具有全能性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细胞与精子结合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C. 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最后退化消失D. 细胞与基因型为ab的精子结合后,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

10、abb【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是初级卵母细胞,是极体,是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极体,卵细胞。【详解】A、图示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过程,是卵原细胞,由于表示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的时期,因此是初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过程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细胞是卵细胞,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全能性,A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即减数第一分裂的后期,细胞与精子结合的过程是受精作用,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细胞是极体,最后退化消失,C正确;D、细胞基因型为Ab,与基

11、因型为ab的精子结合后,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bb,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7.图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 图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C. 图所示行为发生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 发生图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为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染色体片段,导致交叉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细

12、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染色体的着丝点粒和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发生丝点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据图分析,图为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染色体片段,导致交叉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染色体的着丝点粒和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发生丝点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应为,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常发生在精子形成过程

13、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D、图有丝点粒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故选D。【点睛】减数分裂开始前叫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完成为精细胞,变形后叫精子。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A. 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B. 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 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

14、微镜直接观察D. 甲细胞产生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甲属于体细胞,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甲乙表示有丝分裂,所以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是姐妹染色单体,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A错误;B、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C、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C正确;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15、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D正确。故选A。9.下列对该图所示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形成两个四分体B. 是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体C. 其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D. 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表示姐妹染色单体,表示着丝点,表示一条染色体,据此答题。【详解】A、四分体只能形成于减数分裂过程,而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A错误;B、是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形成的一条染色体,B错误;C、其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为该生物体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包括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

16、染色体,C错误;D、中心体只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而该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因此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D正确。故选D。10.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二倍体动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染色体数均发生2N4N的变化B. 细胞内染色体数发生N2N的变化,主要是指着丝点一分为二使同源染色体加倍C.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4N2N的变化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核遗传信息相同D.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2NN变化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均无姐妹染色单体【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

17、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时数目同DNA。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都不发生变化,A错误;B、细胞内染色体数发生N2N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主要是指着丝点一分为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4N2N的变

18、化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其产生的两个了细胞中遗传信息相同,C正确;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2NN变化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含姐妹染色单体, 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下列关于遗传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菌的遗传物质为RNA,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 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C. 病毒的遗传物质为

19、DNA或RNA,其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D. 豌豆的核遗传物质是DNA,其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 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A错误;B、线粒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随机的,不均等

20、的分裂,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错误;C、病毒的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C错误;D、豌豆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D。12.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A. 5:1、5:1B. 8:1、8:1C. 6:1、9:1D. 5:1、8:1【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的自由交配是自交;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由交配,可能是自交,也可能是杂交。【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豌

21、豆种子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已知豌豆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即AA占1/3,Aa占2/3,则其自由交配(自交)后代中aa占2/31/4=1/6,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1;玉米可以进行自交或杂交,已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则其产生的雌性配子都是A占2/3,a占1/3,因此其自由交配后代中aa占1/31/3=1/9,因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8:1,综上分析,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的自由交配的实质,并能够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玉米的后代中aa的概率。13.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

22、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是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野生型5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 亲本表现型为突变型C. F1野生型个体都是纯合子D. 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项错误;根据某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是杂合子,由于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说明亲本Bb的个体也可能表现出野生型,B项错误;由于亲本是杂合子,

23、而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所以F1野生型个体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C项错误;由于没有选择作用,所以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D项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14.豌豆的高茎D对于矮茎d为完全显性,但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只能使一半的矮茎茎秆伸长变为高茎。现有基因型为DDDddd=321的亲代豌豆种群,让其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得子一代,种植子一代时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则其长大后高茎豌豆中DD的比例为( )A. 1/4B. 1/3C. 1/2D. 2/3【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自交。亲代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 3/6D

24、D、 2/6Dd、 1/6dd,子一代中, 3/6DD自交还是 3/6DD, 2/6Dd自交后为 2/6(1/4 DD+ 2/4Dd+ 1/4dd),1/6 dd自交还是1/6 dd,合并后子一代各基因型的比例为7/12 DD、2/12 Dd、3/12 dd。【详解】据上分析可知,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得子一代各基因型的比例为7/12 DD、2/12 Dd、3/12 dd。种植子一代时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赤霉素只能使一半的矮茎茎秆伸长变为高茎, 3/12dd长大后有一半表现为高茎,一半表现为矮茎,即 3/24为矮茎,3/24 为高茎。高茎豌豆中DD的比例=7/12(7/12+2/12+3/24)

25、=2/3,D正确。故选D。15.已知斑马鱼的短尾鳍对长尾鳍为显性,一批生活于污染水体的长尾鳍斑马鱼相互杂交后产生了几尾短尾鳍类型。为研究该短尾鳍类型的产生是由于污染物造成的基因突变所致,还是由于污染物仅影响了相关基因的表达所致,应该进行的杂交试验为( )A. 长尾鳍型长尾鳍型,并生活于清洁水体中B. 短尾鳍型短尾鳍型,并生活于污染水体中C. 长尾鳍型短尾鳍型,并生活于清洁水体中D. 短尾鳍型长尾鳍型,并生活于污染水体中【答案】C【解析】【分析】如果该短尾鳍鱼是由于污染物造成的基因突变所致,则其基因型为A_;如果污染物仅影响了相关基因的表达所致,则该短尾鳍鱼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详解】据上分

26、析可知,选用该短尾鳍鱼与其他长尾鳍鱼(aa)杂交,于清洁水体中饲养(防止环境的影响作用),并观察后代类型。如果后代均为长尾鳍鱼,则该短尾鳍鱼是由于污染物仅影响了相关基因的表达所致;如果后代岀现短尾鳍鱼,则该短尾鳍鱼是由于污染物造成的基因突变所致,C正确。故选C。16.孟德尔在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时,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F2进一步自交产生F3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F2中一半的植株自交能够稳定遗传B. F2高茎植株中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 F2中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D. 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均为纯合子【答案】A【解析】【分析】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

27、为AA:Aa:aa=1:2:1,进一步自交产生F3植株,可运用分离定律结合选项解答。【详解】A、由分析可知:子二代中的纯合子AA和aa占1/2,故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B、子二代中高茎植株中有1/3的AA和2/3 Aa,故F2高茎植株中2/3 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B错误;C、F2杂合子(Aa)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C错误;D、F3植株中的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7.曼陀罗茎的颜色有紫色和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夏季温度较高时,F1的茎为紫色,但在

28、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夏季温度较高时,F1的茎为紫色,说明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B. 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说明紫茎对绿茎为共显性C. 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但相应等位基因的遗传仍符合分离定律D. 上述事实说明,基因与外界环境共同影响着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曼陀罗茎的颜色有紫色和绿色,在夏季温度较高时,F1的茎为紫色,说明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说明紫茎对绿茎为不完全显性。【详解】A、曼陀罗茎的颜色有紫色和绿色,在夏季温度较高时,F1的茎为紫色,

29、说明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A正确;B、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说明紫茎对绿茎为不完全显性,B错误;C、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F1的茎为浅紫色,但相应等位基因的遗传仍符合分离定律,C正确;D、上述事实说明,基因与外界环境共同影响着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D正确。故选B。18.现有某种动物的800对雌雄个体(均为灰体)分别交配,每对仅产下一个后代,合计后代中有灰体700只,黑体100只。控制体色的显隐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分别用R、r表示。若没有变异发生,则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Rr的亲本数量应该是( )A. 100对B. 400对C. 700对D. 800对【答案】B【解析】【分析】

30、后代分离比推断法后代表现型亲本基因型组合亲本表现型全显AAAA (或Aa或aa)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全隐aaaa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显:隐=1:1Aaaa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显:隐=3:1AaAa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详解】根据分离定律RrRr3R_(灰体)1rr(黑体),结合题目信息,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Rr的亲本数量如果是400对,则会产生灰体300只,黑体100只。另外400只灰体子代的400对灰体亲本组合则为RRRr或RRRR,B正确。故选B。19.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r)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31、 F2的表现型不能反映它的基因B. 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3C. 基因R对基因r为完全显性D. 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说明红色对白色不完全显性。亲本红色是RR,白色是rr,F1是Rr,F2就是RR:Rr:rr=1:2:1。【详解】A、F2红色、粉红色和白色= RR:Rr:rr=1:2:1,能反映它的基因,A错误;B、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2,B错误;C、基因R对基因r为不完全显性,C错误;D、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D。20.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

32、质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可判断,C正确。故选C。21.玉米的株高是一对相对性状,每多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多长 5cm。现将株高 70cm 和 50cm 的植 株杂交得到 F1,F1 自交得到 F2,F2 中株高 70cm:65cm:60cm:55cm:50cm 的比例约为 1:4:6:4:1。若取 F2 中株高为 60cm 的植株,让其随机自由传粉,则产生的

33、F3 中株高为 60cm 的纯合植株的比例为A. 1/36B. 2/9C. 1/2D. 3/16【答案】B【解析】【分析】F2中70cm:65cm:60cm:55cm:50cm约为1:4:6:4:1,而1:4:6:4:1是9:3:3:1的变式,说明小麦株高这一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F1的基因型为AaBb,本题属于数量遗传,株高与显性基因的数量有关,具有累加效应,且每多一个显性基因,株高增加(70-50)/4=5cm。【详解】F2中60cm(4/6AaBb、1/6AAbb、1/6aaBB)产生的配子为1/6AB、1/3Ab、1/3aB、1/6ab,随机授粉后代中60cm纯合植株(AAbb、a

34、aBB)的比例为1/31/3+1/31/3=2/9。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数量遗传,切入点是“1:4:6:4:1”,属于“9:3:3:1”的变式,由此可以推出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F1的基因型及株高与显性基因数量的关系。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会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22.某种闭花受粉植物,其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控制花色的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现选取白色、红色和紫色三个纯合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红花白花,F1全红花,F2表现为红花白花=31;实验二:紫花白花,F1全为紫花,F2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控制

35、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实验一中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 通过测交实验可验证F1基因型,原因是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D. 实验二中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的花色由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根据实验二中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知F1紫花(AaBb)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说明控制花色的这

36、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项正确;B.实验一中F1全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可知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B项正确;C.测交是待测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只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有关,C项正确;D.实验二中F1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F2紫花中纯合子AABB占1/9,则杂合子占8/9,D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结合题意判断紫花、红色和白花可能的基因;对于此类试题,学生掌握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的分析。23.某学者对一羊群的部分性状进行了研究,他选用甲、乙、丙、丁、戊

37、五只羊作亲本,对它们几年来的四种交配繁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则这五只亲本羊的基因型(分别用A、a和B、b表示两对基因)分别是()亲本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弓腿毛膝甲弓腿毛膝乙3/4弓腿毛膝,1/4弓腿无毛膝弓腿毛膝乙弓腿毛膝丙3/4弓腿毛膝,1/4内翻腿毛膝弓腿无毛膝丁内翻腿无毛膝戊1/2弓腿无毛膝,1/2内翻腿无毛膝弓腿毛膝乙内翻腿无毛膝戊1/4弓腿毛膝,1/4弓腿无毛膝,1/4内翻腿毛膝,1/4内翻腿无毛膝A. AaBB、AABb、aaBB、Aabb、aabbB. AABB、AaBB、AABb、Aabb、aabbC. AABb、AaBb、AaBB、Aabb、aabbD. AABb、Aa

38、Bb、AAbb、Aabb、aabb【答案】C【解析】【详解】设控制腿性状的基因为A、a,控制膝性状的基因为B、b,根据弓腿毛膝甲弓腿毛膝乙的后代中出现3/4弓腿毛膝和1/4弓腿无毛膝,可判断无毛膝为隐性性状,亲本均含有Bb;根据弓腿毛膝乙弓腿毛膝丙的后代中出现3/4弓腿毛膝和1/4内翻腿毛膝,可判断内翻膝为隐性性状,且双亲均含有Aa;则乙的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弓腿无毛膝丁内翻腿无毛膝戊的后代中出现1/2弓腿无毛膝和1/2内翻腿无毛膝,可判断丁的基因型为Aabb,戊的基因型为aabb。ABD错误,C正确。故选C。24.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2对同源染色体

39、上4对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详解】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CD、都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CD错误。故选A。25.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

40、述错误的是( )A. 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B. 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C. 让F1花纹蛇与杂合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 1/4D. 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花纹蛇基因型为B T ,黑蛇基因型为B tt,橘红蛇基因型为bbT ,白蛇的基因型为bbtt,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亲本黑蛇含基因B,橘红蛇含基因T,所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和bbTT,A正确;B、F1的基因型为BbTt,表现型全为花纹蛇,B正确;C、杂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为bbTt,所以让F

41、1花纹蛇BbTt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21/4=1/8 ,C错误;D、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正确。故选C。26.某植物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基因都为完全显性。现将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两种亲本杂交得F1,然后用F1进行测交,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约为髙秆抗病髙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据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控制高秆和矮秆这一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B. 控制株高和抗病性两对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

42、定律C. F1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1l11D. 测交后代比例为4114,可能是F1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AABB(纯合高秆抗病)aabb(纯合矮秆易感病)F1(基因型为AaBb)。F1进行测交,即AaBb(高秆抗病)aabb(纯合矮秆易感病)F2,F2表现型及比例约为髙秆抗病髙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详解】用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髙秆矮秆=(4+1)(4+1)=11,说明控制高秆和矮秆这一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由题意可知,用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约为髙秆抗病髙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

43、14,不是1111,说明控制株高和抗病性两对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F1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这四种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4l14,C错误;测交后代比例为4114,可能是F1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D。【点睛】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适用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7.某实验室饲喂有3种纯合的豚鼠品系,皮毛颜色分别为黑色、棕色和白色。其中,A基因控制色素的生成,B基因使皮毛为黑色,b基因使皮毛为棕色。a基因不控制色素的生成,因此皮毛为白色。实验人员选取这3个品系,分别进行了3组杂交试验,如表所示:组合1组合2组合3亲本黑色棕色

44、黑色白色?子一代黑色黑色黑色子二代黑色棕色=31黑色白色=31黑色棕色白色=934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 豚鼠皮毛颜色至少受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B. 组合3的亲本表现型为黑色白色C. 若将组合1的F2中黑色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代表现为黑棕=81D. 如将组合3的F2的黑色个体分别单只饲养并进行测交,理论上,在子代中出现黑棕白=934的比例为4/9【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黑色为A_B_棕色为A_bb白色为aa_;据推断,组合1亲本为黑色(AABB)、棕色(AAbb),组合2亲本为黑色(AABB)、白色(aaBB)。【详解】A、由组合3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皮毛颜色

45、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B、据上分析可知,组合1亲本为黑色(AABB)、棕色(AAbb),组合2亲本为黑色(AABB)、白色(aaBB),因为只有这3个品系,所以组合3亲本为棕色白色,B错误;C、组合1的F2中黑色为AABB(1/3 )、AABb(2/3 ),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为8黑(AAB_)、1棕(AAbb),C正确;D、组合3的F2的黑色为A_B_,包括AABB( 1/9)、AABb(2/9 )、AaBB(2/9 )、AaBb(4/9 ),分别单只饲养并进行测交,只有AaBb的后代会出现9黑:3棕:4白,D正确。故选B。28.育种专家为获得基因型为AA的高产小麦品

46、种,以基因型为Aa的小麦为亲本,通过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方法进行育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育种专家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属于自然选择的过程B. 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C. 该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种群不会发生进化D. 该育种过程所得F2中,经筛选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5【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

47、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育种专家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的过程,A错误;B、基因型为Aa的小麦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了A、a两种配子,自交过程中a配子和a配子结合形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而基因自由组合需至少存在两对等位基因,B错误;C、该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导致基因a的频率下降,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错误;D、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1/4 AA、 2/4Aa、1/4 aa,经筛选后F1的基因型为 1/3AA、 2/3Aa;F1自交所得F2的

48、基因型为 6/12AA4/12 Aa2/12 aa,经筛选后F2的基因型为 3/5AA、 2/5Aa,D正确。故选D。29.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可初步推知野鼠色为显性,棕色为隐性。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说明F1的基因型为MmNn,野鼠色是双显基因控制的,棕色是双

49、隐性基因控制的,黄色、黑色分别是由单显基因控制的。由棕色出发可推知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A,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时应以题干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为突破口,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内容:双亲纯种显和隐,杂交F1全显性,F2四性状两个亲本、两个重组,比值恰为9331。9为两显性(性状),3为两重组(性状),1为两隐性(性状)。可据此答题。30.洋葱为雌雄同株植物,其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研究人员用红色鳞茎洋葱与白色鳞茎洋葱杂交,F1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自交,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

5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洋葱鳞茎的不同颜色是由叶绿体中的不同色素引起的B. 洋葱鳞茎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C. 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约占1/3D. 从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中任取一株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1/4【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根据F 2中出现的各种个体的数量可推知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12:3:1,故可知洋葱鳞茎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则题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和aabb(白色),F1的基因型为AaBb(红色),F 2中的红色个

51、体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4AaBb、2Aabb或2aaBb、1Aabb或aaBB,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2aaBb或2Aabb、1 aaBB或1Aabb,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详解】A、洋葱鳞茎的不同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引起的,A错误;B、洋葱鳞茎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因 洋葱为雌雄同株植物,故其不含性染色体,B错误;C、F2的红色鳞茎洋葱的基因型有6种,共占12份,其中双杂类型占4份,故其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约占1/3,C正确;D、从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中任取一株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1/2或0,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31.如图甲、乙、丙分别是一些

52、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的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_;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_;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_;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2)若图丙中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图甲中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_(3)图甲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_,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图甲代表的个体中最多能产生_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答案】 (1). (2). (3). (4). 次级精母细胞 (5). a (6). 2、0、2 (7). B、b (8).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9). 16【

53、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可代表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丙图: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中染色体:DN

54、A=1:1,且染色体属于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含量=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细胞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甲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甲中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细胞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图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2)图丙中a表示染色体。图甲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2个DNA分子,不含姐妹染色单体。(3)图甲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B、

55、b,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基因突变或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图甲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因此代表的个体最多能产生24=16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乙图各区段形成的原因及所处的时期;准确判断图丙中a、b和c的名称及各组所代表的时期三、简答题32.某雌雄同株作物的花色(紫色、粉色、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的宽度由一对等

56、位基因(D与d)控制。如表是某校研究小组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F1的表现型及比例组别亲本组合紫花宽叶粉花宽叶白花宽叶白花宽叶粉花窄叶白花宽叶甲紫花宽叶紫花窄叶9/323/324/329/323/324/32乙紫花宽叶白花宽叶9/163/1603/161/160(1)据表判断叶的宽度这一性状中_为显性性状,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_定律。(2)甲杂交组合亲本的基因型是_,让其子一代(表中F1)中的粉花植株自交,则子二代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3)现欲鉴定一株粉花宽叶植株是否为纯合子,请简要描述鉴定方法及预测结果和结论:方法:_。预测结果和结论:_。【答案】 (1).

57、 宽叶 (2). 自由组合 (3). AaBbDdAaBbdd (4). 粉花白花=51 (5). 方法:让该粉花植株自交得到子一代,待子一代成熟后统计子代的表现型 (6).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均表现为粉花宽叶,则为纯合子;若子代除粉花宽叶个体外还有其他表现型,则为杂合子【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乙组:宽叶宽叶后代出现窄叶,说明窄叶相对于宽叶是隐性性状。1、甲组产生的后代中紫花:粉花:白花=9:3:4,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由此可知两亲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均为AaBb;甲组后代中宽叶:窄叶=1:1,属于测交类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综合以上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

58、aBbdd。2、乙组产生的后代中紫花:粉花=3:1,没有白花(aa ),由此可确定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亲本都是宽叶,但后代中出现了窄叶,因此亲本的基因型都是Dd,综合以上可知,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详解】(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乙组:宽叶宽叶后代出现窄叶,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宽叶相对于窄叶是显性性状。根据甲组产生的后代中紫花粉花白花=934,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组两亲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均为AaBb;甲组后代中宽叶窄叶=11,属于测交类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

59、为Dddd,综合以上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F1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3A_bb,即1/3 AAbb,2/3Aabb,让F1中的粉花植株自交,后代中有粉花1/3+(2/3)(3/4)=5/6,有白花(2/3)(1/4)=1/6,则子二代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粉花白花=51。(3)判断植物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简便易行,因此现欲鉴定一株粉花宽叶植株是否为纯合子,可以让该粉花宽叶植株自交得到子一代,待子一代成熟后统计表现型,若子代均为粉花宽叶植株,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其为纯合子;若发生性状分离,即后代中除了粉花宽叶植株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其他类型,则待测植株为杂合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计算,利用常见的分离比判断亲代的基因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利用9:3:3:1的变式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植物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能够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是该题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