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酸碱中和滴定的综合考查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 用标准的NaOH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 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B. 盛装未知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C.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D. 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 下列关于中和滴定的操作错误的是( )A. 滴定前需要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B. 用待装溶液润洗的仪器有:酸式滴定管、锥形瓶C. 用标准盐酸测定氨水的浓度,最适宜使用的指示剂是甲基橙D. 已知浓度滴定未知溶液,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会造成计算值偏低3. 25C时
2、,某同学向Al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用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B点开始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点前发生中和反应B. BC段沉淀质量逐渐增加C. D点后的反应为:Al(OH)3+OH-AlO2-+2H2OD. E点溶液中溶质主要是NaAlO2和NaOH4. 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所测数据如下: 滴定 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第一次 25.00 0.20 20.22 第二次 25.00 0.56 24.54 第三次 25.00 0.42 20.40 测
3、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0853mol/LB. 0.1000mol/LC. 0.0800mol/LD. 0.1250mol/L5. 实验室用0.100molL-1Na2C2O4溶液标定KMnO4溶液浓度的步骤为取10.00mLKMnO4溶液酸化;用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平均消耗标准液体积为2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酸化”可用盐酸B.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恰好变为红色,半分钟不变色C. KMnO4溶液的浓度为0.004molL-1D. 滴定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0110216. 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作标准液,酚酞为指示剂,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未用
4、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移液管;未用盐酸润洗锥形瓶;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未排除;滴定前仰视而滴定后俯视碱式管中液面读数;滴定完毕后较长时间红色不褪。以上属于错误操作且导致所测盐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 B. C. D. 7. 用0.2000mo1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的纯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滴定时可以用pH计或石蕊试液准确判断滴定终点B. 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酸式滴定管,得出的滴定结果偏大C. 滴定前要用待测烧碱溶液润洗锥形瓶D. 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直到滴定终点8. 室温下,用相
5、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0mol/L的三种酸(HA、HB和HC)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HA)K(HB)K(HC)B. 滴定至M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C. 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C-)D. 当中和百分数达到100%时,三种溶液中:c(HA)c(HB)c(HC)9. 常温下,15ml某待测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两种溶液的物质量的浓度分别是()ABCDc(HCl)(mol/L)0.120.060.0
6、50.1c(NaOH)(mol/L) 0.060.120.10.05A. AB. BC. CD. D10. 向10mL、1mol/L的HCOOH溶液中,不断滴加1mol/L的NaOH溶液,并一直保持常温,所加碱的体积与-lgc水(H+)的关系如图所示。c水(H+)为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常温下,Ka(HCOOH)的数量级为10-4B. a、b两点pH均为7C. 从a点到b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D. 混合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11. 常温下,H2C2O4的pKa1=1.23,pKa2=4.19(Ka为电离平衡常数,pKa=-lgKa)。现用0.1000molL
7、-1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C2O4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滴定过程中出现了一次pH突变,指示剂可选用酚酞溶液B. b点溶液中cNa+cHC2O4-cH+cOH-C. b点时水的电离程度大于d点时水的电离程度D. d点溶液中cHC2O4-=cOH-2cH2C2O4-cH+12. 据广州日报:2008年2月23日深圳市龙岗宝龙工业区小食店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该事件已正式确定为食品或水受到亚硝酸盐污染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为了食品安全,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实验,定量检测NaNO2的含量:NO2-+MnO4-+H+NO3-+M
8、n2+H2O(未配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滴定过程中不需加入指示剂B. 滴定实验后溶液的pH增大C. 滴定实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D. 1molKMnO4参加反应时消耗2.5molNaNO21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及药品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A.B.C.D.目的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Na2SO3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记录滴定终点读数:12.20mL排除滴定管内气泡装置或操作A. AB. BC. CD. D14. 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
9、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点和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H)-c(CN-)=c(HCN)-c(CH3COO-)B. 醋酸的滴定终点是点C. 滴定CH3COOH过程中不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D. 滴定HCN过程中可以用石蕊溶液指示终点15. 常温下,将盐酸滴加到联氨(N2H4)的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pOHpOH=-lgc(OH-)随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N2H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N2H4+H2ON2H5+OH-,N2H5+H2ON2H62+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联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H+B. 曲线M
10、表示pOH与lgc(N2H5+)c(N2H4)的变化关系C. 反应N2H4+H2ON2H5+OH-的K=10-6D. N2H5Cl溶液中c(H+)0 若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3.2g。则该段时间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 。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容器中进行,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选填序号)a.CH4的转化率等于CO的产率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c.v(CO)与v(H2)的比值不变 d.固体的总质量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某物理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平衡常数KA_KB(填“”、“a点从b点到c点,混合
11、溶液中一直存在:c(Na+)c(NO2-)c(OH-)c(H+)21.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1)该学生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碱式滴定管取待测NaOH溶液25.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酸式滴定管用标准液的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酸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再把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2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
12、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2)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_变为_ 且 _,即到达滴定终点。(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4)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mL。 (5)某学生根据
13、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_。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明确中和滴定原理、仪器的使用、误差分析为解答的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解答】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A.滴定终点仰视滴定管读数,读出的数据偏大,导致标准液体积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测定结果c(酸)偏高,故A错误;B.盛装未知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导致待测液被稀释,
14、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B正确;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这一滴标准液没有参加反应,又计算在了标准液中,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故C错误;D.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导致标准液体积偏小,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D错误。故选B。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学生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中常见的误差分析。【解答】A.滴定管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故A正确;B.酸式滴定管需用待盛装的溶液润洗,锥形瓶不能使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引起误差
15、,故B错误;C.用标准盐酸测定氨水的浓度,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酸性,最适宜使用的指示剂是甲基橙,故C正确;D.已知浓度溶液滴定未知溶液,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造成V(标准)偏小,会造成计算值偏低,故D正确。故选B。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象分析为载体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物质之间的转化,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各段发生的离子反应是解本题关键,D为解答易错点。【解答】A.根据以上分析知,B点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则B点前发生酸碱中和反应H+OH-=H2O,所以A点前发生中和反应,故A正确;B.B到D点间发生反应Al3+3OH-=Al(O
16、H)3,则BC段也发生生成氢氧化铝的反应,则沉淀质量逐渐增加,故B正确;C.DE段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则D点后的反应为:Al(OH)3+OH-=AlO2-+2H2O,故C正确;D.E点溶质主要是NaAlO2和NaCl,故D错误。故选D。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酸碱中和滴定,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由表格数据可得,第一次滴定消耗的盐酸的体积为20.22ml-0.2ml=20.02ml;第二次滴定消耗的盐酸的体积为24.54ml-0.56ml=23.98ml;第三次滴定消耗的盐酸的体积为20.40ml-0.
17、42ml=19.98ml,由于第二次滴定消耗的盐酸的体积与其他次数据相差较多,说明误差较大,故舍去第二次滴定的数据。滴定过程中消耗盐酸的平均体积为(20.02+19.98)ml/2=20ml,待测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0.02L0.025L=0.08mol/L,C项符合题意。故选C。5.【答案】D【解析】解: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氯离子,所以不能用盐酸酸化,可可用稀硫酸酸化,故A错误;B.反应后溶液变为无色,则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故B错误;C.25.00mL0.100molL-1Na2C2O4溶液中n(Na2C2O4)=0.1mo
18、/L0.025L=0.0025mol,根据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可知,n(MnO4-)=250.0025mol=0.001mol,KMnO4溶液的浓度为:0.001mol0.01L=0.1mol/L,故C错误;D.25.00mL0.100molL-1Na2C2O4溶液中n(Na2C2O4)=0.0025mol,Na2C2O4中+3价C被氧化成+4价C,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025mol2(4-3)=0.005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滴定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mol-10.005mol=3.011021,故D正确;故
19、选:D。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氧化HCl;B.滴定结束时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C.发生反应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结合方程式及c=nV计算;D.Na2C2O4中+3价C被氧化成+4价C,结合电子守恒计算。本题考查中和滴定,题目难度中等,明确中和滴定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6.【答案】C【解析】解: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导致标准液浓度减小,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不选;未用盐酸润洗移液管,导致待测液浓度偏小,滴定时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
20、选;未用盐酸润洗锥形瓶,操作方法合理,不影响滴定结果,故不选;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未排除,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不选;滴定前仰视而滴定后俯视碱式管中液面读数,导致计算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选;滴定完毕后较长时间红色不褪,说明碱过量,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不选;故选:C。根据滴定操作对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中V(标准)的影响分析,凡是引起V(标准)偏大的,测定结果偏高,反之测定结果偏小,据此分析。本题考查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明确中和滴定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试题有利于提高
21、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误差分析以及计算,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解答】A.石蕊变色不明显,不能用作中和滴定指示剂,故A错误;B.滴定前读酸液体积时平视,滴定后读酸液体积时俯视,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c(待测)偏小,故B错误;C.锥形瓶不能用待测烧碱溶液洗涤,故C错误;D.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直到滴定终点,故D正确。故选D。8.【答案】D【解析】解:A.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酸的pH越小,氢离子浓度
22、越大,说明酸的电离程度越大,则该酸的酸性越强,其电离平衡常数越大,根据图知,未加NaOH溶液时,pH:HAHBHBHC,则KHAKHBKHC,故A正确;B.中和50%即P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HB)和盐(NaB),由图可知溶液呈酸性,则c(H+)c(OH-),且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酸根离子水解程度,NaB完全电离:NaB=Na+B-,这一步的c(B-)=c(Na+),HB少部分电离:HBH+B-,则c(HB)c(H+),NaB少部分水解:B-+H2OHB+OH-,由于酸的电离程度大于盐的水解程度,则HB电离产生的B-相对NaB水解消耗的B-多,所以c(B-)c(Na+),由于HB电离
23、消耗得多,水解生成的HB少,所以c(Na+)c(HB),则c(B-)c(Na+)c(HB)c(H+)c(OH-),故B正确;C.当pH=7时,根据电荷守恒三种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c(A-)+c(OH-),由于c(H+)=c(OH-),所以c(Na+)=c(A-),c(Na+)+c(H+)=c(B-)+c(OH-),由于c(H+)=c(OH-),所以c(Na+)=c(B-),c(Na+)+c(H+)=c(C-)+c(OH-),由于c(H+)=c(OH-),所以c(Na+)=c(C-),由于三种酸根的水解程度不同,则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不相同,则三种溶液中
24、钠离子浓度不同,c(A-),c(B-),c(C-)也不同,c(A-)c(B-)c(C-),故C正确;D.恰好中和时,三种溶液所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相同,生成三种盐的起始浓度相同,盐类水解越弱越水解,则水解程度:NaCNaBNaA,则溶液中酸浓度大小为:HCHBHA,故D错误,故选:D。A.根据等浓度的三种一元酸的pH大小确定三种酸的电离常数;B.HB被中和一半时,溶液中溶质有中和生成的盐与未反应完的酸,根据盐的水解与酸的电离程度进行比较;C.当pH=7时,三种溶液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不相同;D.恰好中和时,三种溶液所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相同,生成三种盐的起始浓度相同,盐类水解越弱越水解。本题以弱
25、电解质的电离为载体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明确电解质溶液中三大守恒以及酸的电离程度与酸根离子水解程度的大小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9.【答案】D【解析】解:由滴定曲线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该盐酸的pH=1,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则c(HCl)=0.1mol/L, 当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时,反应后的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与氯化氢恰好反应,即:n(NaOH)=n(HCl), 设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c,则1510-3L0.1mol/L=3010-3Lc, 解得:c=0.05mol/L, 所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量的浓度分别是:0.1mol/L、0.05mol/L,
26、 故选D根据图象曲线可知,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0时,溶液的pH=1,说明该盐酸的浓度为0.1mol/L;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pH=7,说明两溶液恰好反应,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氢的反应关系式HClNaOH可知,n(NaOH)=n(HCl),据此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酸碱中和滴定曲线,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计算方法,明确酸碱中和滴定的判断方法10.【答案】B【解析】解:A.起始时为1mol/L的甲酸溶液,溶液中c水(H+)=10-12mol/L,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中OH-均是由水的电离出来的,则溶液中c(H+)=K
27、wc(OH-)=Kwc水(H+)=10-2mol/L,则H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HCOOH)=c(H+)c(HCOO-)c(HCOOH)=10-210-21-10-2=10-4,故A正确;B.酸或碱过量存在抑制水的电离,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a点由水电离出来的c水(H+)=10-7mol/L,溶液中存在HCOOH和HCOONa,溶液呈中性,b点溶液中组分为HCOONa和过量的NaOH,溶液为碱性,所以a点溶液pH=7,b点溶液pH7,故B错误;C.a到b之间存在计量点,计量点时恰好生成HCOONa,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计量点过后NaOH过量,抑制水的电离,计量点之前HCOONa逐渐增
28、多,HCOOH逐渐减少,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从a到b的过程,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D.随着NaOH不断加入,溶液中c(OH-)不断增多,溶液中离子含量不断增大,则溶液导电性不断增强,故D正确,故选:B。A.起始时为1mol/L的甲酸溶液,溶液中c水(H+)=10-12mol/L,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中OH-均是由水的电离出来的,则溶液中c(H+)=Kwc(OH-)=Kwc水(H+)=10-2mol/L,据此计算Ka(HCOOH);B.酸或碱过量存在抑制水的电离,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a点由水电离出来的c水(H+)=10-7mol/L,溶液中存在HCOOH和HCOONa,溶液呈
29、中性,b点溶液中组分为HCOONa和过量的NaOH,溶液为碱性;C.a到b之间存在计量点,计量点时恰好生成HCOONa,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计量点过后NaOH过量,抑制水的电离,计量点之前HCOONa逐渐增多,HCOOH逐渐减少,水的电离程度增大;D.随着NaOH不断加入,溶液中c(OH-)不断增多,溶液中离子含量不断增大。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难度中等,试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图象中酸碱混合时溶液中的溶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抓住图象进行分析即可。1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
30、确电离平衡常数概念及表达式、溶液中各点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解答】A.由图可知,用NaOH溶液滴定H2C2O4溶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次pH突变,与酚酞溶液的变色范围(8.2-10.0)相符,故A正确;B.b点溶液中溶质为NaHC2O4,Ka1(H2C2O4)=10-1.23,水解常数Kh(HC2O4-)=KwKa1=10-1410-1.23c(HC2O4-)c(H+)c(OH-),故B正确,C.b点溶液中溶质为NaHC2O4,溶液显酸性,说明HC2O4-电离出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d点溶液中溶质为Na2C2O4,C2O42-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C错误;D.d点溶液中溶质
31、为Na2C2O4,由质子守恒可得c(OH-)=c(HC2O4-)+2c(H2C2O4)+c(H+),故D正确。故选C。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要求学生熟悉滴定原理和电子守恒,即可顺利解答。【解答】A.高锰酸钾溶液显紫色,滴定过程中不需加入指示剂,故A正确;B.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消耗氢离子,滴定实验后溶液的pH增大,故B正确;C.高锰酸钾腐蚀橡胶,滴定实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故 C错误;D.根据电子守恒,1molKMnO4参加反应时消耗2.5molNaNO2,故D正确。故选C。1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
32、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解答】A.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Na2SO3溶液,眼睛应该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不是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故A错误;B.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在锥形瓶中要加入相应的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而丙装置的锥形瓶内无指示剂,因而不能测定NaOH的浓度,故B错误;C.记录滴定终点读数应为:11.80mL,故C错误;D.排除滴定管内气泡,图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D。1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曲线分析、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判断、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等,题目难度一般。【解答】A
33、.、两点对应的V(NaOH)=10mL,点溶液为等浓度的HCN和NaCN混合液,据物料守恒可得,2c(Na+)=c(HCN)+c(CN-);点溶液为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液,据物料守恒可得,2c(Na+)=c(CH3COOH)+c(CH3COO-),从而可得,c(HCN)+c(CN-)=c(CH3COOH)+c(CH3COO-),即c(CH3COOH)-c(CN-)=c(HCN)-c(CH3COO-),故A正确;B.NaOH溶液滴定醋酸时,达到滴定终点生成CH3COONa,溶液呈碱性,而点溶液pH=7,故醋酸的滴定终点不是点,而应是点,故B错误;C.滴定CH3COOH过程
34、中,若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较小,混合液呈酸性,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故C错误;D.滴定HCN时,达到滴定终点生成NaCN,溶液呈碱性,应选酚酞溶液作指示剂,石蕊溶液因变色不明显,一般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故D错误。15.【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考查信息获取和运用、图象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各点溶质成分及其浓度相对大小是解本题关键,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的水解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解答】当lgc(N2H5+)c(N2H4)=0时,c(N2H4)=c(N2H5+),Kb
35、1=c(N2H5+)c(OH-)c(N2H4)=c(OH-)=10-pOH,当lgc(N2H62+)c(N2H5+)=0时,c(N2H5+)=c(N2H62+),Kb2=c(N2H62+)c(OH-)c(N2H5+)=c(OH-)=10-pOH,并且Kb1Kb2,由图可知M点pOH=15.0,N点pOH=6.0,所以Kb1=10-6,Kb2=10-15,曲线N表示pOH与lgc(N2H5+)c(N2H4)的变化关系,曲线M表示pOH与lgc(N2H62+)c(N2H5+)的变化关系;A、任何水溶液中均同时含有H+和OH-,只是浓度可能大小不等,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N表示pOH与l
36、gc(N2H5+)c(N2H4)的变化关系,曲线M表示pOH与lgc(N2H62+)c(N2H5+)的变化关系,故B错误;C、反应N2H4+H2ON2H5+OH-的K=c(N2H5+)c(OH-)c(N2H4),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N表示pOH与lgc(N2H5+)c(N2H4)的变化关系,当lgc(N2H5+)c(N2H4)=0时,pOH=6.0,此时c(N2H4)=c(N2H5+),K=c(OH-)=10-6,故C正确;D、N2H4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即N2H5Cl属于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即c(H+)c(OH-),故D错误;故选:C。1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
37、pH值的计算,抓住酸过量时,相当于对过量的酸进行稀释,恰好反应时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解答】设X和Y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HCl)、c(NaOH),当NaOH溶液体积为20ml,结合图象可知,酸过量,c(H+)=10c(HCl)-20c(NaOH)30=0.01mol/L当NaOH溶液体积为30ml,结合图象可知,溶液呈中性,恰好反应,即10C(HCl)=30c(NaOH)由、求解得c(HCl)=0.09mol/L、c(NaOH)=0.03mol/L。故选D。17.【答案】(1)1.0;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酸式滴定管;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时,溶液颜色恰好由无
38、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3)0.10mol/L;(4)ADE。【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误差分析等,注意掌握中和滴定操作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1)步骤一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0.25L0.10mol/L40g/mol=1.0g,配制250mL溶液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0g;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量取20.00mL的稀盐酸用到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滴定时,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时,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
39、点;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时,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3)三次消耗标准NaOH溶液体积分别为:20.02mL,20.00mL,19.98mL,均有效,所用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20.02mL+20.00mL+19.98mL3=20.00mL,c(酸)=0.10mol/L20.00mL20.00mL=0.10mol/L;故答案为:0.10mol/L;(4)A.配制标准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这样加水偏多,标准液浓度偏小,中和时消耗标准液会偏多,从而使测定结果偏大;故A正确;B.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V(标
40、准)c(标准)V(待测)可知,待测液浓度无影响,故B错误;C.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盐酸溶液浓度偏小,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小,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V(标准)c(标准)V(待测)可知,待测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D.滴定到达终点时,仰视读出滴定管读数,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V(标准)c(标准)V(待测)可知,待测液浓度偏大,故D正确;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V(标准)c(标准)V(待测)可知,待测液浓度偏大,故E正确。故选ADE。18.【答案】(1)碱;CH3COO-+H2OCH3COOH+O
41、H-;酚酞;(2)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3)0.00;26.10;26.10;(4)BC;(5)0.10444mol/L。【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和滴定实验、滴定管结构与使用、误差分析以及计算等,难度不大,明确中和滴定实验的原理及误差分析的方法即可解答,注意滴定管的结构及精度,注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问题。【解答】(1)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生成醋酸和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CH3COO-+H2OCH3COOH+OH-,所以醋酸钠显碱性;根据酸碱反应生成了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故选酚酞做指示剂;
42、故答案为:碱性;CH3COO-+H2OCH3COOH+OH-;酚酞;(2)当达到终点时,醋酸完全反应,溶液显弱碱性,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红色),则滴定至终点的判断方法为: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3)滴定管每小格表示0.1mL,依据图中左边滴定管可知:滴定前液面读数为:0.00mL;滴定后液面处于:26.10mL处,所以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为:26.10mL-0.00mL=26.10mL;故答案为:0.00;26.10;26.10;(4)
43、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二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其余两次,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导致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小,所测醋酸浓度偏小,故A错误;B.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所测醋酸浓度偏大,故B正确;C.锥形瓶预先用食用白醋润洗过,醋酸的物质的量偏大,导致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所测醋酸浓度偏大,故C正确;D.滴加NaOH溶液时,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导致使用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小,所测醋酸浓度偏小,故D错误;故选:BC;(5)第二次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过大,应舍去,利用第一、三次消耗NaOH溶液的平
44、均体积=26.12+26.102mL=26.11mL,故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0.1000mol/L26.11mL25.00mL=0.10444mol/L;故答案为:0.10444mol/L。19.【答案】.(1)(2)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热溶液体积偏大,冷却下来时溶液体积变小,则浓度会变大(3)偏小.(4)前两次的实验结果相差太大;0.1849(5)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熟悉实验操作和滴定原理。【解答】(1)配制实验操作为: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2)烧杯和玻璃棒上都沾有硫酸,洗
45、涤液中含有少量的溶质,为避免溶质的减少,应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因热溶液体积偏大,冷却下来时溶液体积变小,则浓度会变大。(3)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将偏小。(4)三次滴定消耗标准硫酸溶液的体积为18.50mL、22.45mL、18.48mL,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硫酸)=18.49mL,由关系式:H2SO42NaOH,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849molL-1。(5)a.滴定前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硫酸溶液润洗,则相当于将标准液稀释,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错误;b.量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尖端有气泡,
46、最后气泡消失,则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b正确;c.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则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搞,故c错误;d.滴定前在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故d错误。20.【答案】(1)-1160kJ/mol(2)0.012mol/(Lmin)bd0,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KAKB;a.H2的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H4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正确;c.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故c正确;d.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
47、错误。故答案为:a点,故正确;c点是亚硝酸钠和氢氧化钠的等量混合物,由于亚硝酸根离子的水解,造成其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故错误。故选:。21.【答案】(1)ECDBAGF;(2)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红色;无色;半分钟内不恢复;(3)D;(4)26.10;(5)0.1044mol/L。【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误差分析、化学计算以及弱电解质的稀释,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解答】(1)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滴定等顺序操作,故答案为:ECDBAGF;(2)酸碱中和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定时,当溶液颜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
48、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故答案为: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浅红色;无色;半分钟内不恢复;(3)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偏大,故A错误;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造成V(标准)不变,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不变,故A错误;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偏大,故C错误;D.读取盐酸体积时,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D;(4)起始读数为0.00mL,终点读数为26.10mL,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6.10mL,故答案为:26.10;(5)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盐酸)=26.10mL, HCl+NaOH=NaCl+H2O0.0261L0.1000mol/L 0.025LC(NaOH)则C(NaOH)=0.0261L0.1000mol/L0.025L=0.1044mol/L;故答案为:0.1044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