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量评估(十)(专题十) (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汕头模拟)15世纪前后,欧洲约消费了10 000公担胡椒和10 000公担其他香料,这要用65 000公斤白银才能换取,其价值相当于30万吨黑麦,能养活150万人。这一状况促使欧洲()A.物价急剧上涨B.贫困人口增加C.向外掠夺金银D.出现粮食危机【解析】选C。由材料“这要用65 000公斤白银才能换取,其价值相当于30万吨黑麦,能养活150万人”可知欧洲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金银的需求,使其通过对外掠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故选C。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的价格革命使黄金白银贬值,物价上涨,排除A
2、;材料中并未提及贫困人口,排除B;由于欧洲的掠夺,非洲发生粮食危机,排除D。2.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货币贬值浪潮,贵金属短缺,西欧各国货币的金银成分大大减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欧洲()A.封建贵族奢侈享乐B.涌入大量美洲白银C.海外市场不断扩大D.社会经济遭遇危机【解析】选C。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西欧对外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大量白银又从欧洲流出,导致欧洲贵金属短缺的现象,故选C。贵族奢侈享乐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消费,不会导致各国货币金银成分普遍减少,排除A;白银大量涌入,不会出现贵金属短缺的情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16世纪的贵金属短缺是由于扩大海外市场,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D。3.(20
3、21年广东适应性测试)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奇波拉提出,17世纪对西班牙、意大利和德意志而言,是一个黑暗的世纪,对法国至少也是灰暗的,但对荷兰来说却是黄金时代。该学者区分“黑暗的世纪”和“黄金时代”的标准是()A.自治城市的数量B.工厂制度的普及程度C.海外殖民的程度D.商业贸易的发展水平【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17世纪的荷兰通过强大的海上贸易成为了“海上马车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因此判断学者所区分内容的标准是商业贸易发展水平的高低,因为同时期的西班牙、意大利和德意志在这方面明显落后于荷兰,故D正确;荷兰在自治城市、海外殖民的程度上并不比西班牙高,故排除A、C;工厂制度出现于第一
4、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排除B。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移民美洲,欧洲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现象说明()A.殖民掠夺残酷无情B.先进思想观念传入美洲C.世界走向整体发展D.资本主义制度向外扩张【解析】选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走向整体发展,与材料中“欧洲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的交流相符,故选C。材料“欧洲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有利于美洲,不等于殖民掠夺,排除A;材料未涉及先进思想观念,也与新航路开辟时的史实不符,排除B;材料未涉及制度扩张,也与新航路开辟时的史实不符,排除D。5.(20
5、20张家口模拟)下表亨利四世时代 (15941610年)大力帮助各地种植桑树,以保证丝织业生产的发展;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批给工场主奖金,以加强对外竞争力量;创办大型官办手工工场;解除行会限制等 路易十三时代 (16101643年)通过发放补助金、授予特权等办法,积极扶植手工工场的发展 路易十四时代 (16611715年) 拨给手工工场主大量津贴和贷款;废除内地某些关卡;免除工场主和工匠的捐税;优聘外国工匠;拨出巨款修建道路,开凿运河;竭力实行保护关税以阻止外国商品的侵入;在国外创设特权公司以开辟市场、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等 据表推断,法国当时推行()A.重商主义政策B.自由主义政策C.国家统制经
6、济政策D.供给学派政策【解析】选A。“保护关税”“废除关卡”“拨给津贴”体现的是政府对商业的重视,故选A。“保护关税以阻止外国商品的侵入”说明法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非自由主义政策,排除B;统制经济政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依靠行政手段,实行的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经济模式,而当时的法国仍然是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排除C;供给学派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D。6.16世纪中期,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始,英国许多领主买下自由农的土地,同时驱逐老的佃户,推倒其房屋。圈地以后的大土地所有者或者把整个农场、牧场出租以收取地租,或者雇用劳动力进行生产。这在当时()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
7、进程B.促进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C.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变化D.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解析】选B。圈地运动后,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变化,领主和农民的关系发生改变,成为雇佣与被雇佣的带有资本主义特征的生产关系,故材料反映出圈地运动后,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出现,故选B。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圈地运动主要是农村的变化,影响有限,当时还处于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排除C;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排除D。【拔高训练】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德斯密斯,在他的诗歌荒村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片土地正在遭遇厄运,它
8、是来势迅猛的灾难财富在积累,人口在凋零”这种现象()A.是专制统治的恶果B.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有利于工业的发展D.固化了社会的结构【解析】选C。据材料“18世纪这片土地正在遭遇厄运财富在积累,人口在凋零”结合所学可知是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为工业提供劳动力,此现象有利于工业的发展,故选C。据材料“18世纪”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知专制统治已经被推翻,排除A;据所学,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排除B;材料“这片土地正在遭遇厄运人口在凋零”说明农民转化为工人,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排除D。7.(2020唐山模拟)18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各类工匠具有惊人的理论知识。甚至最普通的风车木匠,通
9、常也是一个相当棒的数学家,能够计算出机器的速率、能量和功率。这说明()A.工业革命时科技已经转化为生产力B.科技发展是工业革命的根本推动力C.工业革命实现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工业革命促使了工匠向科学家转变【解析】选A。据材料“甚至最普通的风车木匠,通常也能够计算出机器的速率、能量和功率”可知,工业革命时英国工匠在生产中已运用到了科技知识,说明此时科技已经转化为生产力,故选A。工业革命的根本推动力是市场需求的扩大,而非科技发展,排除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实现的,排除C;科学家是在某一科学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材料信息只能说明工匠掌握了科学知识,但并不能因此说明其转变为了科学
10、家,排除D。8.(2021桂林模拟)据统计,英国棉布生产在1785年为4 000万码,1850年达到20.25亿码;1815年英国输入印度棉纱还很少,到1829年超过了300万磅;1815年英国输入印度棉布有80万码,1830年增至4 500万码。这些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英国()A.棉纺织业产能大幅度过剩B.工业革命的效能优势得到体现C.工业领域已完成了机械化D.已经完全打开了亚洲的市场【解析】选B。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棉布生产数量急剧增加,其对外商品输出数量也急剧增加,这反映出工业革命的效能优势凸显出来,故选B。题干所述现象表明商品生产与商品输出都有大幅度增加,不能据此单方面说棉
11、纺织业产能大幅度过剩,排除A;题干仅述及工业革命之后,棉纺织业领域的生产与输出数量都有大幅度增加,但没有涉及棉纺织业的生产工具问题,排除C;题干仅述及英国的棉纺织业产品输入印度数量的急剧增加,不能就此扩大为整个亚洲市场,排除D。9.1808年,美国纽约州政府通过法案,授权利文斯顿和富尔顿在纽约州水域拥有30年的汽船经营特许权,其他州则进行报复性的措施,纷纷立法禁止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美国联邦法院对此进行裁决,认为纽约州建立汽船垄断的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判决其无效。这一裁决()A.确立了联邦法院最高司法权B.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C.有利于统一自由市场的建立D.体现了邦联制下的司法原则【解
12、析】选C。美国联邦法院的裁决,使各州水域开放,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美国水上航运业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有利于美国统一自由市场的建立,与材料中“纽约州建立汽船垄断的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判决其无效”相符,故选C。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法院最高司法权,与材料中“1808年”不符,排除A;联邦法院的裁决,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并没有体现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排除B;材料反映了联邦制下各州法律服从联邦法律的司法原则,排除D。10.(2020洛阳模拟)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
13、定。1870 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A.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B.依赖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C.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解析】选B。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生产效率日益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故英国童工问题得到解决,故选B。材料中未体现议会民主制度,排除A;工人的斗争并不集中在童工问题上,排除C;材料未体现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矛盾的缓和,排除D。11.下列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其他1870年32%2
14、3%13%10%22%1913年14%38%16%6%26%A.20世纪初英国霸主地位丧失B.西方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角色D.反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不同【解析】选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法美德四国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同时英法美德四国中美德两国进展明显并超越英法两国,体现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运用充分,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故选B。英国霸主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落,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展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角色不仅仅是美国,还有德国等国家,排除C;上表反映的是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
15、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无法反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排除D。12.19世纪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很少从事反对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府的政治经济斗争,反过来开始与资产阶级合作。上述现象的出现,根本上是因为()A.修正主义思想泛滥B.资产阶级政策调整C.民族主义剧烈膨胀D.工人状况大为改善【解析】选D。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状况大为改善,因此出现放弃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现象,故选D。修正主义思想泛滥是这一现象的影响,排除A;资产阶级政策调整会影响工人运动斗争的方式,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民族主义剧烈膨胀,资产阶级欺骗利用工人组织的上层,宣
16、扬对外扩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拔高训练】18世纪前期,英国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需求结构。这些需求中既有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旺盛需求,又有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性需求,也有对奢侈品包括异域奢侈品的渴望和需求,还有对高雅文化的消费需求。这种全方位的需求结构()A.有利于代议制政治发展B.反映出社会风气趋向奢靡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D.刺激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解析】选C。从材料中18世纪前期英国的多层次的需求结构,可知英国当时经济发展非常繁荣,消费市场非常旺盛,为满足市场需求,必然要求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更多的商品,故推动了技术革新的工业革命到来,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18世纪前期英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17、其主要影响是推动经济的发展,故有利于代议制政治发展不是材料现象的直接影响,排除A;社会风气趋向奢靡,与材料“这些需求中既有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旺盛需求”不符,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的消费领域特点,会带来生产领域的变化,与英国殖民扩张的对外行为不符,排除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地位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历史的创造者不是地理区域,而是人,是主宰和发现这些地理区域的人。”美国史学家威廉克罗农则称:“人类并非创造历史的唯一演员,其他生物、大自然发展进程
18、等都与人一样具有创造历史的能力。如果在撰写历史时忽略了这些能力,写出来的肯定是令人遗憾的不完整的历史。”摘编自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评价其中一个或两个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或两个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必须明确;然后,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对该观点进行探讨,要求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观点”,依据材料信息“人类并非创造历史的唯一演员,其他生物、大自然发展进
19、程等都与人一样具有创造历史的能力”得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类历史的发展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论证”,依据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和对自然的消极作用等角度辩证分析。答案:示例: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类历史的发展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2分)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类进步是历史的推动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发展,突出人的作用和能动性,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不断解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提倡冒险进取精神,西欧的航海家们正是在此精神的鼓舞下开辟了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更是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
20、历史的创造者;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明家们进行科研创新和技术发明,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进步。世界近代史中,在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更加密切。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物种、人种交流等行为,对美洲大陆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一变化又改变了对美洲社会的发展轨迹;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则更加说明了自然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总之,在研究人类历史时,不能把“人”和“自然”两大因素割裂开来,应进行综合研判。(10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国家主义之所以能或为善或为恶者,乃是由于他的解释不
21、限于一说之故。比如有些人对于这个主义的观念,是以坚甲利兵去霸据地球,或是以尚武精神去增加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一类的解释都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都是帝国主义的最好滋养料。反过来说,亦有人以己国对于文化的贡献,视为国家荣誉的标准者,于是他们便能以藏兵毁甲为发达国家个性的第一个步骤了 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成为世界的共产;他的重要工具是世界的永久和平。帝国主义的目的则适于国际主义的相反,他是以增加人类的误解及怨仇为任务的;他的重要工具是战争。所以这两个现代文化势力的竞争,即不啻是战争与和平的竞争。使国际主义而能战胜帝国主义,那么,和平的梦想即可实现,人类的自救亦将更有希望了。
22、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1926年首次出版)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审设问首先要得出观点,这个观点可以是任意一点或整体。据材料“国家主义之所以能或为善或为恶者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成为世界的共产;他的重要工具是世界的永久和平。帝国主义的目的则适于国际主义的相反,他是以增加人类的误解及怨仇为任务的;他的重要工具是战争使国际主义而能战胜帝国主义,那么,和平的梦想即可实现,人类的自救亦将更有希望了”,得出国家主义演变成帝国主义,就会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反之,国家主义发展为国际主义,人类的前途将充满希
23、望。论证时,可以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的竞争与侵略等事件来论述国家主义变成帝国主义的危害,可以从国际联盟、联合国、诺贝尔基金等史实来论述国家主义变成国际主义的意义,最后作出总结,向往国际主义。答案:示例: 观点:国家主义演变成帝国主义,就会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反之,国家主义发展为国际主义,人类的前途将充满希望。(2分) 论证:(1)19世纪中后期,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被引入社会领域,部分西方人过分解读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将国家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认为西方国家对殖民地的侵略与扩张是合理的,然而,却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动荡和落后。(3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侵略扩张,抢夺殖民地,造成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 (3)国际主义的发展,表现在政治方面,例如海牙和平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表现在社会方面,例如诺贝尔基金的成立。虽然在政治及社会上的国际运动尚在萌芽阶段,但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希望。(3分) 结论:20世纪初,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作者亦看到了人类文明陷入困境,然而国际主义的萌芽,以各国优秀的文化和对和平的追求,作者对人类的未来也是充满希望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