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水市一中2011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语 文命题:苏小青 邹小兰 审核:马宗义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30分)一、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垂涎于“明前茶”的号召力,一些不法商家趁机用“春茶”“早春茶”等概念打擦边球,图谋侥幸获取高利。B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C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D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2下列句子中,
2、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和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B我国政府将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作为公共管理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我国统计体制逐步向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C喝牛奶前后一小时内,不宜吃橘子等酸性水果,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与果酸相遇会凝固,影响消化与吸收。D高校不应仅以“宽进严出”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应该考虑如何加强自身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短语或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戏艺术从萌芽到成熟的进程是漫长的。温州等地的民间歌舞小戏, , , , , , ,而五大传奇戏的出现,则
3、标志着南戏艺术的成熟。 在进入城市以后它的戏剧结构也就更加严谨和完整了随着南戏活动地区的扩展戏剧结构比较简单各种舞台艺术的综合运动才逐渐成熟出场的角角也只有三四个人物ABCD4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小 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出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
4、”,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何为国学方克立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在我看来,学术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
5、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
6、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有人提议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我不赞成这种意见。因为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国学中除了有小学、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军事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天文、地理、历法、算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农学、水利、工艺、建筑等实用技术科学的内容。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
7、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5下列关于“国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包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和西学。B在本文作者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专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一种狭义的国学概念。C国学就是“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总称,内涵十分
8、丰富复杂。D国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容,还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科学的内容。6下列关于作者不赞成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是一个传统学科体系,而不是一个学科,它与现代学科体系不同。B就学术内涵来说,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国学转型发展而来的,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C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其学科内容势必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D国学经过不断地调整、完善,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于国学,学术界历来就有争论,但作者认为,目前学者实际上已经取得一致的看法,达成共识
9、。B近几年,在海外兴起一股中国热,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与广义的国学相同。C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D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源和血脉,对此我们既要心存敬意,又要开拓创新,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
10、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
11、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军谋祭酒:官职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成功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C时人常以为宿构 宿:原有的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接近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 闻粲在门,倒屣迎
12、之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文武并用,英雄毕力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第卷(120分)二、翻译。(共10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
13、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5分)译文: (2)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5分)译文: 三、背默。(共10分)12春江潮水连海平, 。山寺钟鸣昼已昏, 。 ,使我不得开心颜? ,乾坤日夜浮。 ,月涌大江流。念桥边红药, 。 ,故园无此声。 ,千金散尽还复来。五更鼓角声悲壮, 。 ,只是朱颜改。四、诗歌鉴赏。(22分)1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8分)子夜吴歌李 白秋 歌 冬 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裁缝寄
14、远道,几日到临洮?(1)从秋歌前四句看,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又是如何营造这种意境的? 答: (2)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写法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阐释。 答: 1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8分)听 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注释: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1
15、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回答问题。(6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 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618题。陶公祠的菊花陈坤 江水是黄菊色的,那江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凋谢了,只偶尔还露出些残存的
16、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花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初冬那黄菊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黄菊色的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流传后世的文人们的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壮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而且,也做过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
17、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弯躬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塑像,高丈许,鸟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之气,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仅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在史书上,他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王恺斗富让奢侈之风登峰造极。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
18、一下他厌恶至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腐朽王朝的污浊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花味的,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我不是苏东坡,我闻着的是另一种味儿,一个生气老人的味儿。这种味儿辛弃疾也曾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孤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悠悠岁
19、月。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东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肃杀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16第段中有一句话说:“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这里为什么用“依然”一词?这句话中“菊花黄的意韵”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7第段说陶公菊花的清气“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根据文意,这种影响实际包括两个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答: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文章的开头从“江水”入手,不仅揭示出“菊花”这一线索,而且有一种深沉的
20、历史感。B作者说“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这样说,目的是想借陶公都不能免俗来说明当时社会风气之恶劣。C文章结尾作者“问菊”:“陶公安在?”表达了作者对陶公的追思和哀悼,也表达了因陶公精神绵延至今的一丝慰藉。D本文从自己来到陶公祠的感受写起,继而介绍陶公种菊的志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最后在回到陶公祠。全文既表达了一种崇敬,也流露了深深的遗憾。E作者以菊花贯串全文,但“菊花”的含义不尽相同,有时它作为一种象征,有时它仅指客观实物。六、语言表达和运用。(4分)19.依照下面的句式,在横线上在续写两个句子。(4分)你是严冬里的炭火,_,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_,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摸不着的阳光,啊,友情
21、,你在哪里?七、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只蜗牛的畅想假如没有壳,我一定能如锹甲虫一般长出健壮的脚,在生命的旅途留下奋斗的足迹;也一定能如蝴蝶蜜蜂般长出美丽的翅膀,在辽阔的天地中自由飞翔这讨厌的壳!我要摆脱身上的壳,换来轻盈与自由!可是假如我真的挣脱了壳,就一定能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吗?假如我真的挣脱了壳,也真的成就了梦想,朋友、家人又会怎样看我?没有了壳的蜗牛还叫蜗牛吗?用一时的冲动换取一生的孤独与寂寞,值得吗?唉命定了自己是蜗牛,就该背负属于蜗牛的一切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
22、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答案1A (“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官样文章,讽刺那些空话套话连篇的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2C (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应改为“还是从”。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发展”。D项搭配不当,应将“加强”改为“改进”。)3D4B(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成气候,才去
23、重视。)5C(C项:国学就是“古学”、“旧学”或“国故学”,错在“就是”,太绝对化。原文为“略同于”。)6D(D项只是陈述事实,没有揭示出原因。)7C(A项:“目前学者实际上已经取得一致的看法”错,原文是“多数学者”、“基本一致”; B项:“近几年,在海外兴起一股中国热”原文没有表述,属于无中生有,另外,“与广义的国学相同”也不正确,应为“大体相同”; D项:“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源和血脉”错,原文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漏掉“文化”二字,属于偷换概念。8A(A项,就,就任。)9B(指蔡邕,“一坐皆惊”的原因是蔡邕器重的人竟然“年既幼弱,容状短小”。这是王粲对曹操的贺辞。)10C
24、(A项,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弱小又不拘小节才不重用他的;B项,王粲劝服刘琮有功,因此被提拔赏赐的是王粲。D项,“无所改定”意为“不用修改”。) 11(1)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2)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啊!12(略)13 (1)孤寂(悲凉、凄凉、凄苦)a.“情景交融给(或融情、景、声、色于一体)b感觉联通”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要注意“吹”的特殊用法。c营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之美(回答中要点出诗歌
25、意境的特点)(bc两点答到任意一点即可。)(2)秋歌写景抒情,冬歌写人叙事;秋歌中有场景描写,冬歌则着力刻画一个生活片断(细节描写);秋歌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着力于个体形象的刻画;14(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15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
26、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16已是菊花败萎季节,本不该有菊花的意韵,但我还是感到了菊花的意韵,所以用“依然”一词。黄菊色的阳光,被黄菊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风中散荡的菊花般的幻想。17一是陶诗具有看似散缓而实在奇趣的诗风。二是陶公一身正气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影响了后代文人。18B C(B项想做官是想改变社会,不是不能免俗。C项作者的“陶公安在?”是感叹陶公精神没有被继承发扬。)19.你是沙漠里的绿洲,你是黑暗中的灯盏。你是酷暑中的浓荫,你是雾海上航标灯。参考译文: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
27、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大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
28、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从容不迫,静观时局变化,等待时机,自己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机夺取天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啊!”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举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