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教师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分封制的解体,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也随之转型,官僚制度和郡县制在土地私有权得到社会承认的经济基础上确立,宗法制度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大大降低,但只要家中仍是父权、族权至上,重视血缘的继承和存在同居共财的情形,宗法制度就是存在的,尊老传统也就有了传承的土壤。”对上述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宗法制在封建社会确立后仍然存在但却逐步走向消亡B尊老传统的传承与宗法制的存在有着必然联系C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和闭塞
2、性使尊老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D分封制与宗法制虽互为表里,但两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程度却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意在强调宗法制在封建社会确立后是仍然存在的,而不是走向消亡的,这是由于尊老传统的传承、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和闭塞性等因素而造成的,材料也突出了分封制与宗法制尽管互为表里,但两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程度却是不同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 2汉代思想家陆贾曾评价秦朝“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并力劝高祖刘邦“道莫大于无为,
3、行莫大于谨敬”。以下观点与陆贾上述治国理念一致的是( )A“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B“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C“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D“行仁义而轻刑罚;闭利门而尚德义;锄佞臣而求贤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陆贾一方面是在强调不能刑罚太重,另一方面是在强调无为和谨敬,要仁义,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D能够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例如选项C则是明确反对仁义,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中国传
4、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陆贾的治国理念 3我国古代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春秋管仲管子牧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汉晁错论贵粟疏:“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注重对小农经济的保护 B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生产 D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4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处于国家领导地位的人应该具有这样的义务感:第一,他们不论做什么,都要符合公民的利益; 第二,他们应该维护国家的整
5、体,而不要为维护某一个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的部分。”以下关于古罗马法律的评价不符合西塞罗的观点是( )A习惯法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未从维护公民利益出发B十二铜表法是统治者维护公民利益的表现C由公民发到万民法体现了维护国家整体的精神D虽经过不断发展,罗马法仍未实现国民平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强调“公民的利益”和“国家的整体”两个方面的信息,选项A涉及“公民的利益”,而选项CD则涉及“国家的整体”, 而十二铜表法是统治者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表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西塞罗
6、的观点 5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一文指出:“尽管美国宪政民主政制的设计者和构建者深受英、法两国的一些思想家尤其是洛克和孟德斯鸠以及早期英国宪政民主生成和演化过程实践的影响,但在美国建国后,其宪法的设计制定以及其民主宪政制度的建设,又反过来对19世纪英法两国的宪政民主的型构和与建构产生过一定影响。”对上述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法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在这一点上美英法都是开创者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在这方面美国承袭了英国的特色C.美国政府首脑不对国会负责,英法政府首脑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美国在这一点上自行设计D.美国宪政不断完善,
7、它的共和政体的成熟对英法的宪政改革起了推动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强调美国政治体制的自我创新、自行设计,并且对英法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不是强调美英法都是开创者以及美国承袭了英国的特色,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政治体制的自行设计6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一文中指出:“工业革命是在全球经济互动过程中,因在英国局部出现的较长时间的资本与劳动的巨大价差,与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和金融环境相配合,而产生的偶发性历史事件。”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
8、生( )A经济利益和科技需求驱动了英国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发明C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成为使用机器生产的关键D资本的优化、各种环境因素的配合推动了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意在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多种因素,而A、B、C均是在强调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某一方面的因素,选项D才是突出各种环境因素的配合推动了工业革命,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因素 7“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
9、其主事者以维护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可能采取的举措是( )A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B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C提出效仿西方兴建铁路,公路,发展资本主义D宣传民权思想,阐述君主立宪主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描述的是洋务运动,反映的是洋务派的自强求富,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属于林则徐为首的抵抗派,提出效仿西方兴建铁路,公路,发展资本主义、宣传民权思想、阐述君主立宪主张则属于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所以综上所述
10、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巨变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8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上述材料表明新旧民主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目标基本一致B新旧民主革命的任务基本相同,无产阶级完成资产阶级未竟的任务C新旧民主革命虽性质不同,但却前后相继D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合作共同承担了革命的领导阶级的任务9罗荣渠教授在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指出:“传统的儒家文化整体
11、而言是反现代化的。历代积淀下来的“道统”观、“夷夏”观等等构成了变革的巨大障碍。这使得现代化只能在维护皇权正统与儒学道统的范围内启动。”以下说法不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是( )A思想文化变迁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思想文化改造是现代化进程中更深层的问题B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专制王朝而推行的保守的自救、自强运动,未脱离传统文化范畴C传统文化的惰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D. 传统儒学具有“实践理性”内涵,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被解放出来,推陈出新,发挥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强调传
12、统的儒家文化的消极作用而不是强调积极作用,而选项A、B、C均是在强调传统的儒家文化的消极作用以及不足之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传统儒学传统儒学的作用101930 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对发展经济至关重要B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试图用计划经济取代它C彻底否定市场调节对经济发展
13、所起的积极作用D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强调政府对经济应加强干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斯大林不再是简单的干预经济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计划经济、否定市场调节的问题,而是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对发展经济至关的重要作用,强调苏联要建立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发展经济,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的根本意图 11王帆在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中写道:“西方认为斯大林的残忍统治使他在国内外的极权和残酷加深了西方国家的恐惧。这些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历史上最恐惧的世界大战, 这场大战
14、的爆发部分原因就是未能及时对险恶的独裁统治及时作出反应。”这种观点忽视了推动冷战爆发的哪一因素( )A军事冲突的加剧 B经济力量的差距C国家利益的维护 D敌对意识的增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强调了冷战发生的了军事因素、意识形态因素以及国家的利益问题,但显然并未涉及冷战发生的深刻的经济因素,其实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经济的,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应该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推动冷战爆发的因素 12中国青年报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可以说
15、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进一步,社会主义因素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逐渐积累。各国共产党人利用合法斗争筹办的工农商贸企业和文教单位自然具有某种社会主义性质。”下列选项既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调整又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是( )A企业管理者主要由具有专业技术人员和专门管理人员担任B社会福利种类增多。已由单纯的经济救济发展成公民的社会权利C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实现单一所有制形式D工人自己集资、自己管理的合作企业或职工持股公司数量逐步增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52分)13. (25分)根据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族主义最初是欧洲资本主义上升
16、时期一种以反对封建专制、建立独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思想。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如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
17、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 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在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上,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二、继承中国酷爱统一的传统,始终将谋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三、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提倡“济弱扶倾”,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辨证统一。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具有的狂热情绪和各种非理性成分,避免了由信仰民族主义而走上大国沙文主义歧途以及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和冲
18、突,不但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亦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失为一份宝贵的人类共同思想财富。摘自孙中山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几个特点(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了实现民族主义而做出的努力。(10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 (6分)【答案】(1)积极:民族主义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例如德意志的统一就是打着日耳曼民族的旗帜。(3分)消极:民族主义带有狭隘性和排他性,导致对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践踏。例如
19、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扩张性,导致欧洲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6分)(史实部分合理即可)(2)坚持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谋取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民族独立。(6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打击帝国主义。发动国民革命运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国主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4分)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护国家独立和实现民族振兴;克服其消极作用,反对借民族主义旗号挑起战争。(6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
20、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一来看材料一显然旗帜鲜明的强调了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民族国家的建立,德国的统一是最典型的例子,而消极影响主要包括民族主义的过度膨胀,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进行殖民侵略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则是民族主义消极影响的典型事例。(2)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要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三个鲜明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主要强调三个主张,平等、团结、国家统一、反对以强凌弱即反对民族压迫。为了实现民族主义而做出的努力主要包括孙中山的两个革命事件,即辛亥革命
21、以及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一定要结合当前形势,当前形势是尽管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天下并不太平,所以既要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又要不断的克服民族主义的消极作用才是正确的民族主义观。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孙中山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以及和欧洲民族主义的比较等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曾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述评价只强调了其打击封建势
22、力和外国势力的一面,是长期以来在阶级斗争史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农民造反天然合理”观念的反映。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近代史史学新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史学分歧进行评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
23、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第一种观点判断(2分):太平天国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和更替,客观上为洋务派的出台创造了条件;(4分)太平天国肩负时代的使命,在反封建的同时还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4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提出了资政新篇,勾勒了中国近代化蓝图,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意义。(2分)第二种观点判断(2分):从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主力、政策等方面来看,仍然是旧式的农民起义;(4分)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2分)颁布资政新篇虽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文件,但并没有付诸实践。(2分)它借用
24、西方基督教的形式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属于史学观念的评述题,做此类问题时首先一定要从材料中概括有哪些史学观念,然后既要评价每种史学观念的积极之处又要指出每种史学观念的不足之处,关键是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合理的解释。考点:史学研究史学评论史学分歧进行评述15(15分)材料 修正型的改革,就是在同一社会形态,主要是封建社会这样一个形态内部,统治阶级他为了调整、修补、完善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而进行的改革,所以我们叫它为修正型的改革。这种
25、改革,它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发生在每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改革。这种改革,它的出现往往是在大规模的、激烈的阶级斗争之后。这些改革可以说大多数都取得了成功,它对于稳固新建立的政权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种情况,就是发生在某一封建王朝的中后期的改革。这个时候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社会危机一触即发,封建王朝统治难以为继了,改革者为了缓和这种社会矛盾,挽救封建王朝的统治,就不得不调整或者改变某些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制度。所以这种改革大多数是以失败而告结束的。部分摘自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启示(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修正型改革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两种不同修正型改革的时代背景。(8分
26、)(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分析两种“修正型的改革”对社会所起的作用。(7分)【答案】(1)修正型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2分)前者是在政权建立初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经济萧条,政局尚未巩固。后者是在政权中后期,此时新的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动荡,经济困难,政权出现危机。(6分)(2)汉初刘邦改革。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为汉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是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经济,缓和了社会矛盾,但改革最终失败,未能解决北宋面临的各种危机,又激化了新的矛盾。(4分)(时期对均可得分,但中后期改革应加不足)【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7、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两种不同修正型改革的时代背景主要突出改革所处的朝代的时期是不同的,有的是在朝代的初期,但有的却是在朝代的中后期,朝代初期的改革背景主要突出一个新的政权刚刚建立,政局尚未巩固,社会经济往往萧条,朝代的中后期的改革则主要突出政权已经出现危机、社会矛盾加剧等因素即可。(2)在朝代的初期的改革是非常多的,而朝代的中后期的改革则是非常少的,对教材熟悉的话,中后期的改革只能回答王安石变法是典型的。两种“修正型的改革”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强调在朝代的初期的改革往往是成功的,例如既能巩固政权,又能恢复经济。而朝代的中后期的改革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主要突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即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修正型改革两种不同修正型改革的时代背景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