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本试卷由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小寒时期会依次出现以下物候:首先是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向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第二候是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雁虽然还在南方过
2、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
3、“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小寒第二候,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有所行
4、动。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喜鹊常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画鹊兆喜凡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中国人对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
5、巢鸠占的源头。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雉”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它由矢和隹两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野鸡。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左传中说:“都城过百雉。”城墙则称为雉堞,谢眺有诗:“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节选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寒节气阳气已动,阳能开始增加
6、,自然界中的一些候鸟和留鸟能敏感的觉察到这些变化并有所行动。B. 大雁是候鸟,随季节变化南北迁徙。迁徙途中,它们表现出在人们看来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因而被称为“天厌”。C. 喜鹊既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气候和人类的能力,又能敏感地察觉到气候的变化,小寒时会冒着严寒筑巢,为未来生活做准备。D. 作为小寒第三候的留鸟,山中的野鸡也能感受到节气的变化、阳气的生长,并在小寒时节用叫声来招引同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小寒时天气其实并不寒冷”这一中心论点,按雁、鹊、雉的顺序分别加以论证,论述清晰而有条理。B. 小寒时期依次出现三种物候,是小寒时期虽看起来冰天雪地,但
7、阳能其实是在增加重要表现。C. 文章举例丰富,中国文化风俗绘画中的画鹊兆喜,就是喜鹊为中国人眼中吉祥象征的有力明证。D. 文章论述小寒节气中三种物候,分别表现了其对先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可读性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就很符合这一表述。B. 在先民的心中,大雁是非常机智聪明的候鸟,因而成为三种物候中古人判断节气最重要的依据。C. 中国文化中,大雁是文明的象征,中国传统婚姻礼仪以雁作为五礼之贽,使得大雁具有丰富含义。D.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雉” 既指一种禽鸟,如“雄雉于飞,泄
8、泄其羽”,也指长度单位,如左传中“都城过百雉”。【答案】1. B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因而被称为天厌”错误,从第二段“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可知,“天厌”是因为大雁的警觉和机智。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9、,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小寒时天气其实并不寒冷”并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原文第一段只是说“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并没有说“并不寒”,因此这句话不能算作文章的中心论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
10、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中提到的是大雁向南飞,很显然是深秋时节,而文中说的小寒是“雁将避热而回,尽向北飞之”。B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原文第二段开头提到了 “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并没有说其与大雁机智聪明有直接的因果关系。C项,因果颠倒,大雁具有丰富的含义,所以作为五礼之贽,对应的信息为原文第三段。故选D。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Alph
11、aGo (阿尔法狗)4:1战胜人类围棋冠军,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高潮。此后,在人工智能方面,科学家潜心研究,不断创新,研究出了智能控制、航天应用等程序,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目标他曲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变为人机融合增强智能与群体智能等新的行为。人工智能迎来了质的飞跃,显现出新特征,走向新阶段。人机融合技术带来增强智能,人机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形成更具智能的系统,展示了可以发展的巨大空间,达芬奇手术刀就是人机一体化融合增强智能的成功应用,它通过外科医生控制机器进行辅助手术,有效提高手术精准度,减少了人手颤抖带来的不便。我国开发的盲人眼镜,已将摄像机信息转化为语言,用声
12、音告诉盲人,让盲人能方便地上街、阅读等。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不仅期望能创造出各种智能机械,还要实现自主进化,进入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布局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瞄准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服务的同时,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实体经济的升级结合起来,开发智能产品,发展智能制造,也是重要方向。借助当前穿戴设备、智能驾驶等成果,加强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研究,使生物智能系统与机器智能系统紧密结合、协同工作,形成比两者都更高的智能水平,开发出新型机器人及各种智能家电、智能机械、智能医疗装备、辅助教育及人机一体化的新产品。(摘编自2019年07月04日科技日报潘云鹤人工智能:着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材料二:人工智能已经
13、成为各个领域争相牵手的香饽饽,智慧城市也不例外。我国智慧城市已基本完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正在向智能化、智慧化迈进,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的结合正在使智慧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交通出行市场潜力巨大,并将成为人工智能与未来城市深度融合的重点领域。未来,人工智能携手大数据、互联网,将成为解决城市现有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以地铁为例,地铁客流量大,安全运维要求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构建智慧地铁系统。智慧地铁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智能运维、综合安防、支付安检一体化、行车自动化支撑平台等关键系统,从而实现地铁安全可靠、便捷精准和高效可持续。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带来
14、一场交通系统革命,这将导致交通系统的理论、结构、出行模式、产业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通过人工智能交通大脑,将对交通系统进行全域、全量、全时的精准认知,不仅可以实现新一代一体化智能交通管理,还将推动车路协同和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摘自2019年07月11日经济日报张建军未来城市凸显智慧交通出行市场成为重点领域)材料三:2014-2022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摘自(2019 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材料四:“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自动获取、加工与提取肢术,遥感信息能够更加快速广泛地应用于不同领域。”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任徐文在7月9日至10日于北京召开的全球地理
15、信息开发者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激发了遥感应用创新。截至目前,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共分发遥感卫星数据3000余万景,其中分辨率优于2.5米的数据分发量为2100余万景。2007年至2018年间,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陆地遥感数据存档量从0. 18PB增长到35PB,增长了194 倍,已经广泛应用于20多个行业,在国土、环保、林业、农业、测绘等领域应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关注的是,高分辨率数据源不断在丰富。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分数据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与其他民用卫星、遥感数据相配合,为遥感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海量遥感数据以及多个行业发展的支撑下,人工智
16、能的技术驱动给国产卫星产业带来新的活力。”欧比特公司总经理颜志宇介绍,利用相关监测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海量遥感数据进行提取、精细分析、可视化展现,从而为政府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预案并助推智慧决策能力。(摘编自2019年7月11日人民网人工智能正成为遥感大数据的“解译侠”)4. 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迎来了质的飞跃,由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变为人机融合增强智能与群体智能等新的行为,实现了自主进化。B. 尽管人机融合智能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但人机融合技术已经在医疗、制造等诸多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C. 生物智能系统与机器智能系统协同工作,
17、便可形成比两者都更高的智能水平,促使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得以深度融合。D. 人工智能将在交通出行领域与未来城市深度融合,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助力实现新一代一体化智能交通管理。5. 下列对材料三、四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0.74万亿元猛增到2018年的近8万亿元,智慧城市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B. 在技术和政策双推动的背景下,我国智慧城市产业迅速发展,2019 年市场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预计2022年可达25万亿元。C. 2007至2018年间,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陆地遥感数据存档量增长194倍,应用广泛,国产遥感卫
18、星数据呈现大数据特征。D. 人工智能为遥感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增添了活力,使遥感信息能够更加快速广泛地应用于不同领域。6. 人工智能已经并将会在哪些方面产生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答案】4. D 5. B 6. 生活方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医疗、交通)经济方面:为经济社会升级提供新动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方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激发了遥感应用创新。【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实现了自主进
19、化”错,另外,“由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变为人机融合增强智能与群体智能等新的行为”的是大工智能的基础目标。B项,“我国智慧城市产业迅速发展”说法不当,扩大范围、将未然变已然。发展智能制造尚属努力的方向。C项,“协同工作”“便可形成”过于绝对。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项,“技术和政策双推动的背景”于文无据,原文没有提及政策驱动。故选B。【6题详解】本
20、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如本题要求“概括分析人工智能已经并将会在哪些方面产生影响”。材料一中“达芬奇手术刀”的运用,“我国开发的盲人眼镜”的运用,都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正面的影响;材料二中“未来,人工智能携手大数据、互联网,将成为解决城市现有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可知人工智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从材料二“我国智慧城市已基本完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正在向智能化、智慧化迈进,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的结合正在使智慧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可看到人工
21、智能为经济社会升级提供新动能,这是其在经济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从材料四“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任徐文在7月9日至10日于北京召开的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激发了遥感应用创新”的内容及一些数据说明,人工智能在科技方面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因此可从三方面加以概括:生活方面、经济方面、科技方面。【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
22、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军马冰凛军马出生在北方的大草原。自从出生后,它总喜欢在草原上奔驰,而奔驰几乎成了它永恒的宿命。军马长到了两岁,应征入伍,成了一匹真正的军马。军马奔驰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几经风云,几番厮杀,几易主人。战争中,它精神抖擞,勇往直前,丢了一只眼睛,缺了一只耳朵,肚子也被子弹穿了个洞,还舍身救了位首长的命。军马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赫赫功绩,成了远近闻名的好马,真可谓汗马功劳。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一夜风云散,变幻了时空。军马该休息了,首长认为已经没有了战争,它也不再适合奔驰,到该休息的时候了,于是就让它离开了绿色军营。首长有指示,文件是红头的。军马被有关部门保护了起来,盖了好房
23、,配以好饲料,调来了专职的调养员,军马有了崭新的生活环境。可不知怎的,它反而越来越瘦,毛发渐稀,整天嘶嘶地鸣叫不休。首长有些着急了。“谁能把这匹马调养好,喂得膘肥体壮,重重有奖。”口令传了出来。王君懂些马经,又会些医道,就拿着当地政府的介绍信和自己的保证书,千里迢迢地赶来领马。军马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军马的膘儿仍没有大的起色。还是越来越瘦,毛发渐稀,整天嘶嘶地鸣叫不休。王君也有些着急了。那天清晨,王君牵着马路过村边的小学。小学的学生正在老师响亮的口哨声中做早操。听到哨声,军马猛地站住了,一只耳朵竖起来,一只眼睛睁得雪亮,肚皮上的伤疤急剧地收缩着,鼻孔张得老大。“
24、立正!稍息!”老师的声音铿锵而有力。军马浑身一激灵,挺了挺身躯,甩了甩鬃毛,并立住四腿,又叉开四腿。如此三番,动作规范而有节奏。王君有些傻眼了。从此以后,每天清晨,王君总是拉着军马到小学附近溜达一圈儿,军马的身体日趋丰满。半年后,一支铁道兵开进了小山村。这里要修筑铁路,还要穿山炸洞,工程很大。铁道兵就在村子里驻扎下来。那天,军马兴奋极了,看着那些穿军装的人,只是嘶嘶地叫,声音高亢而悠长,震得小村子晃晃地动。一位首长模样的军官走过来,亲热地抚了抚马的脖子。军马啪地并拢四腿,来了个立正,然后叉开四腿稍息,最后俯下身子,响亮的鸣叫了几声,示意军官骑上去。这一系列动作,逗得那些兵们哈哈大笑起来。这里毕
25、竟不是战场,军官毕竟不是来打仗的,他不需要骑马,于是他在兵们的笑声中摇着头走开了。军马直挺挺的站立着,一动也不动。它有些落寞,王君过来把它牵走了。修路工程开始了。那天有雾,很大。按计划装好了炸药、雷管,万事俱备,引爆作业就要开始。人们开始戴上安全帽,并寻找合适的位置躲避起来。“轰隆隆一轰隆隆一” 浓雾顿起,火光四溢,石头飞舞,响声震得树叶跌落,鸟兽奔散。军马狂鸣起来,四蹄跃起,挣脱了缰绳,朝着那响声的发源处,奔驰而去。“嘶一”那声音像炮声一样,回荡在山谷,震撼着人们的心。(选自军营文化天地,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丢了一只眼睛,缺了一只
26、耳朵,肚子也被子弹穿了个洞”,对军马外在特征的描写,表现了它在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B. 军马退役后,优越的生活环境、首长的保护、专人的调养都未能使它身体好转:后因王君精心喂养,军马重新焕发了生机。C. “浑身一机灵,挺了挺身躯,甩了甩鬃毛,并立住四腿,又叉开四腿”,听到教师口令后的一系列动作,表明它习惯于军旅生活。D. 军官没有骑马,让军马“有些落寞,这里运用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军马想要发挥自己的功用却遭到拒绝的感伤心情。8. 小说首段说“奔驰几乎成了它永恒的宿命”,请依据军马生命的几个阶段,结合小说简要分析。9.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上子鼓角铮鸣。一夜风云散,变幻了时空”两句有何作用
27、?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答案】7. B 8. 军马出生在北方广阔的大草原,自从出生后,它总喜欢在草原上奔驰。应征入伍后,它奔驰于硝烟弥浸战场,立下了汉马功劳。离开军营后,它虽有了崭新而优越的生活环境,却一度失去了奔驰的机会,也因此而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到达山村后,在哨声、穿军装的铁道兵、修筑铁路的炸药的轰鸣声的激发下,它逐渐恢复了精神与血性,最终又奔驰起来。 9.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一夜风云散,幻了时空”两句的意思是战争已离我们远去,时空流转,新的生活开始了。这两句话承上起下。承接上文军马在战场上几经风云、血雨腥风,引起下文战争结束,军马从此离开军营,开始另一种生活。暗示了军马
28、在失去了习惯了的战场、失去了驰骋的机会、不再有用武之地、自身价值难以体现的失落。(流露出作者对军马失去了习惯了的战场、失去了驰骋的机会、不再有用武之地、自身价值难以体现的一种怜惜之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后因王君精心喂养,军马重新焕发
29、了生机”错误,原文中说“军马的膘儿仍没有大的起色。还是越来越瘦,毛发渐稀,整天嘶嘶地鸣叫不休。王君也有些着急了”。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将句子放在文段里分析,看整个文段甚至整篇文章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具体分析句子。解答此题, 首先对题干关键信息“奔驰几乎成了它永恒的宿命”中的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可将“奔驰”与“宿命”联系起来;然后仔细阅读小说,准确划分军马生命的几个阶段,军马生命的几个阶段可依次概括为出生在北方广阔的大草原、应征人伍后、离开军营后、到达山村后。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阐述,例如,离开军营后,它一度失去了奔驰的机会;到达山村后,它逐渐
30、恢复了精神与血性,最终又奔驰起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小说简要分析暗淡了刀光剑影远上子鼓角铮鸣。一夜风云散,变幻了时空两句有何作用”。解答此题,可结合题干要求,分别从情节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首先找到这两句话,看它在文中所处的位置,再结合上下语境进行具体分析。即这两句话处在小说第四段,情节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再结合小说内容具体答出承接了什么、开启了什么。“一夜风云散,变幻了时空”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且结合小说内容不难看出,随着战争的结束,军马有了崭新而优越的生活环境,可它却越来越瘦,毛发渐稀,整天嘶嘶地鸣叫
31、不休。内容上,下文主要讲的是军马失去了战场,失去了奔驰的机会,而这两句话正是为其做了铺垫,从而流露出作者对军马的一种怜惜之情。最后可以简单解释一下句子的意思,即可得答案。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32、。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口,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媛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
33、走秦将桓騎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騎封李牧为武安君B.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騎封李牧为武安君C.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34、騎/封李牧为武安君D.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騎/封李牧为武安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乘,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古时也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B. 彀者,汉代指能开弓弩的士兵。文中指擅长射箭的好手。彀,意为张满弓弩。C. 单于,文中是匈奴人对其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意为广大之貌。D. 赵悼襄王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一般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年号,并以年号纪年。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牧很有军事才能,每次匈奴入侵,他便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曾在匈
35、奴小股人马入侵时,假装失败;待其大批来犯时,布下奇兵制胜。B. 赵王认为李牧胆小怯战,将他罢免。之后匈奴每次来犯,赵国均出兵交战,屡次失利,影响田牧。赵王再请李牧出任,李牧因生病闭门不出。C. 李牧勇于担当,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赵军损失惨重,赵国便派李牧为大将军,大败秦军,后又向南抵御韩国和魏国。D. 李牧不止一次见疑于赵王,虽屡有战功,但终因赵王相信了秦国的反间计,而被赵王派人杀害,司马尚也被撤职,赵国最终灭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2)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36、【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 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和从前一样。(2)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与入侵。【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名词“宜安”“桓騎”“李牧”等,找出动词“击”“破”“封”等,然后根据语法、句式以及句意
37、进行排除。由“桓騎”是人名,可知在其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根据句意可知李牧是在宜安攻打的秦军,在文言文中经常是构成介词结构后置句,“击秦军于宜安”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故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赵悼襄王元年”不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
38、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李牧不是因为生病闭门不出,“固称疾”是坚持称病,未必真有病。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以为”,认为;“虽”,即使;“让”,责备。(2)中“详”,通“佯”,假装;“北”,败北;“
39、委”,舍弃、丢弃。【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
40、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就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
41、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chn)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dn)褴(ln),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赵悼
42、襄王元年(前244),廉颇已经逃到魏国之后,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攻克了武遂、方城。过了两年,庞暖打败燕军,杀死剧辛。又过了七年,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zh,哲),斩杀赵军十万。赵国便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大败秦军,赶走秦将桓齮。李牧被封为武安君。又过三年,秦军进攻番吾,李牧击败秦军,又向南抵御韩国和魏国。赵王迁七年(前229),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向赵王的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暗中乘其不备逮捕了李牧,把他杀了,并撤了司马尚的官职。三个月之后,王
43、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他的将军颜聚,终于灭了赵国。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清明前一日(清)李渔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注】李渔(1611-约1679),清代剧作家及戏剧理论家。顺治二年(1645 年),清军攻占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占金华并屠城,民族英雄朱大典全家自焚,诗人逃入深山,作此诗。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清明之前是寒食节,这首诗是诗人对战乱时期的寒食节的社会实录,具有诗史的性质。B. 颔联写春寒料峭,诗人在战
44、火连天、辗转颠簸的避乱生活中,吃冷食来纪念寒食节。C. 颈联用比喻手法,写春天的红花绿柳,犹如战场上死伤者的鲜血和催马厮斗的鞭子。D. 尾联诗人感叹关山阻隔,无法祭扫,恨战乱,念祖上,悼英雄,言简意深,诗短情长。15. 本诗从逃难者的视角来写,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完美交融,请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赏析。【答案】14. B 15. 首联,“离乱世”是对严峻的客观现实的概括:“莫说艳阳天”则是主观感受,正当离乱时世,哪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美好春光呢?领联,是对动荡生活的客观描绘,难民们颠沛流离,只能食生冷之物度日,寒食节本来不准生火,可是今年偏偏烽火遍地,狼烟四起。 一“易”一“难”,逃难之苦,哀伤彷徨之
45、情,蕴蓄于字里行间。颈联,“战场花”“驿路柳”是客观的自然现象,“花是血”“柳为鞭”则是流民心惊肉跳的主观感受。情与景完美交融,赋予春天的自然景色以深刻的社会内容。【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难民颠沛流离,无法熟炊,只能食生冷之物度日,不是为了纪念寒食节。故选B
46、。【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最后得出答案。李渔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他经历了清军攻占金华并屠城,诗人逃入深山,故作此诗。首联“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作者首先写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环境离乱世,而现实环境则影响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因为战乱的纷扰,作者已没有闲情逸致来欣赏艳艳高照的春天美景。而颔联“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则是对客观事实的描写,同时也带有一种自嘲的
47、味道。寒食节根据风俗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但此时的逃难民众却不是为了过寒食节而吃冷的食物,而是因为逃难在野外,无法生火而不得不吃生冷的食物,同时,寒食节本来不准生火,可是今年偏偏烽火遍地,狼烟四起。作者通过这两句写出了逃难之苦。颈联“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则是将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战场上盛开的花朵在难民的眼里是让人触目惊心的鲜血,而清明时节的依依柳枝则成了抽打在身上的皮鞭,此联写尽了离乱世中人们的感受,给读者以深刻的震撼。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
48、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2)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_?_?”两句再次强调“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世原则。(3)秦国统治者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两句对其行为提出严厉的质问并予以抨击。【答案】 (1). 半卷红旗临易水 (2). 风掣红旗冻不翻 (3). 何方圆之能周兮 (4). 夫孰异道而相安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6). 用之如泥沙【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49、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掣、圆、孰、锱铢。第II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对于儒学传统,人们有两种 的态度。近代以来,不少持“激进”立场的人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结为儒学传统的腐朽,于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
50、,似乎中华民族要摆脱苦难就必须摒弃儒学传统。近代以来学术上的疑古思潮,对此也起到了 的作用。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是宋代疑古思潮的延续引发了近代疑古思潮,但二者又存在明显不同。( ) ,而且,在近代“古史辩”运动中,学者们更是由“疑古史”演变到“疑古书”,我国儒学文化典籍遭到前所未有的怀疑。最近30多年学术研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原来,秦汉以来儒学出现过一十个显著的变化:原始儒学即先秦时代的儒学,具有明显的“德性色彩”,主张“正名”“修已安人”和“仁政”“德治”等核心价值观念;而汉代以后的儒学因与封建专制统相结合,慢慢发生 ,逐渐片面强调君
51、权、父权与夫权,呈现了为后人所诟病的“缺乏平等意识和自由理念”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威权色彩”。持质疑立场的人,更多地看到了作为汉以后儒学作为“封建专制灵魂”的一面。我们不应把二者 ,而应更加关注原始儒学,澄清误解、明辨是非,弘扬原始儒学的真精神。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天壤之别 推波助澜 演变 相提并论B. 截然不同 雪上加霜 演变 混为一谈C. 截然不同 推波助澜 蜕变 混为一谈D. 天壤之别 雪上加霜 蜕变 相提并论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宋代是为了“卫道”而疑古,近代则变成了为摒弃传统而疑古B. 宋代是为了摒弃传
52、统而疑古,近代则变成了为“卫道”而疑古C. 近代是为了摒弃传统而疑古,宋代则变成了为“卫道”而疑古D. 近代是为了“卫道”而疑古,宋代则变成了为摒弃传统而疑古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 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B. 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C. 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使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D. 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
53、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答案】17. C 18. A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天壤之别:极言差别之大。在句中作宾语。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 全然不一样。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此处缺少是定语,应选用“截然不同”。第二处,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句中表达的是“疑古思潮”对“传统儒学”的影响,“推波助澜”用的恰当。第三处
54、,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蜕变: (人或事物)发生质变、衰变。此处是说汉代以后的儒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要用“蜕变”。第四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起谈论或看待。混为一谈: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此处是说我们不应该把汉以后儒学和传统儒学放在一起谈论,而应更加关注原始儒学,用“相提并论”符合语境。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
55、适中。根据括号前面内容可知,“宋代疑古思潮”的表述应在前面,“近代疑古思潮”应在后面,故排除C、D;根据前文“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可知,近代“与为摒弃传统而疑古”对应。又根据后文,“而且”后面的内容是对近代疑古的进一步阐发, 故“近代疑古”内容放后,故排除B。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
56、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原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是中途易辙,紧承“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应写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句子接下来却转到另一个话题,主语娈成“我们”;第二个错误是语序不当,“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是条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是结果。应前后调整语序。A项,中途易辙。C、D两项语序不当, 故排除ACD。故选B。20.在下面文字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连词,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在阅读还是在写作中,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
57、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它的联想意义( )迷离不易捉摸, 它可令人联想到庙里焚香、“一川烟草”“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说直指的意义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 )联想的意义则如轮外圆晕,朦胧而缥缈。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个别的,不易控制,( )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答案】无论(不管) 则(却) 如果 那么 因为 而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意连贯及关联词语使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主要是要求在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连词,解答时,
58、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的思路。然后再补上合适的连词。与“还是”搭配的词语应是“无论”或“不管”,因此第处可填“无论”或“不管”;“都会明白”与“迷离不易捉摸”是两种相反的状态,在这里说的是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不同,因此此处有转折意,处应填“却”或“则”;接下来的句子根据分析可知是一种假设,因此应分别填入“如果”“那么”;第处以后的句子是解释“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的,所以前后是有因果关系的,那么第处应填入“因为”,后面的句子又是并列关系,因此第处应填入“而且”。21.北京大学文学社请徐则臣来学校做一个有关“青春与文学”的主题讲座,如果你是社长,请你根据下面的资料致开场词。(不超过1
59、60字)徐则臣,男,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徐则臣是7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如果大雪封门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4 年凭借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并且在2015年提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6 年耶路撒冷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奖。2019 年8月16日,凭借作品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给中国文学道路点亮了青春之光。【答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文学社有幸请来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老师。徐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
60、学硕士。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他是7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先后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给中国文学道路点亮了青春之光。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徐则臣老师就“青春与文学”的话题谈谈他的见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开场词的能力。首先,开场词应该要有称呼,还要有致以欢迎的表达。因为这次活动是北京大学文学社举办的,因此称呼应用“同学们”;本题的主题是“青春与文学”,要在内容中注意扣住主题。在开场白中应当概括介绍徐则臣老师经历,以及介绍徐则臣老师的成就。注意开场白的表达要得体连贯。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网友感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逝世,抵不过一
61、条八卦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郁达夫: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向为国家解放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珠衰。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意工程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攻克十余项世界级工程难题,被称为新时代英雄!2020年,距2003年非典17年后,面对疫情考验,84岁的钟南山再一次成为“逆行者”;此次疫情中,全国有超43000名一线医务人员参与援鄂抗他们是最美“逆行”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体会?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材料,围绕“英雄”
62、,呈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材料,使之形成有机联系: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今天,中国仍需要英雄反复品读材料中关于英雄的内容,我认为,任何时候中国都需要“表体现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他应该“不自私、能觉醒、够伟大”。今天,中国依然需要英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当国家利益被忽略、民众权益受损害时,他们会挺身而出。当年,鲁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走狗文人及政府的丑恶嘴脸;鉴湖女侠秋瑾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宣传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选择等待抓捕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他们是英雄,面对生死,他们勇敢、无畏地站出来,维护
63、大众利益,完成国家意志;当今,崔永元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这个社会的假恶丑,他是精神上的硬汉,代表这个时代的国家意志,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有人说:和平年代,英雄用武之地何在?发此疑问者只看到“世界安定如一潭幽幽湖水,宁静美好”,殊不知,这样的岁月静好正是仰赖于英雄的负重前行。杨利伟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飞天英雄,我们只看到飞天归来时他收到的掌声和鲜花,却没看到他在飞天前艰苦卓绝的训练,以及飞行中要面临的许多未知的危险,他每向前迈进一步,都需要极强大的素质、智慧和勇气做支撑。中国太空事业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杨利伟这样的英雄。从他们身上,我们才能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辉煌美好的前景和
64、希望。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专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黄郎”黄大年;被网友称赞为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无不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科研勇气、能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们是代表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星火是学前故事的英雄情结,也是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更是惊世骇俗的精神源泉。公交司机吴斌心系民众的安危,忍住钻心的疼痛,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
65、他是我们的英雄;天津爆炸事件中,年轻的消防队员忍受毒气的侵袭,冲进灼人的火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他也是英雄;南海领空被非法入侵时,是心系国家权益的王伟撞向敌机玉石俱焚震慑了敌人,他也同样是英雄危难时刻,平凡人心底的星火被点燃了,瞬间划破了危难的阴霾,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候他们是觉醒的、伟大的,成为大众意志甚至国家意志的代言人。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们呼唤英雄情结,呼唤英雄横空出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
66、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深入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审题】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材料是一类,指出了社会上一些人不重视英雄的现象;材料是一类,表明我们国家对英雄的保护与崇敬;材料是一类,当代如何定义英雄。理论上讲,六则材料自由组合均能写成作文。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关联”是“有机的”,“有机”意味着组合方式为文章的主旨服务,也就是说两三则材料围绕同一个中心“呈现你的英雄观”。参考立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在当代的中国,仍然需要英雄。尊重英雄,也需要弘扬英雄精神。平凡生活中也有默默奉献的英雄。行文结构: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今天,中国依然需要英雄。然后举例论证当国家利益被忽略、民
67、众权益受损害时,他们会挺身而出的人算作英雄,那么和平年代为祖国事业奋力拼搏的同样叫作英雄,最后收束全文,再次呼唤英雄情结,呼唤英雄横空出世。素材: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这些都是英雄。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信仰精神;是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无畏精神;是舍我其谁、义不容辞的
68、担当精神;是赤诚专一、不忘初心的实干精神。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针对现实中的 “丧文化”“佛系青年”“宅”“娘”“历史虛无主义”“娱乐化”“精致的利己主义”“功利浮躁”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的现象可能会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美、对精神气质的追求可能会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营造好、弘扬好英雄精神。对个人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净化思想、精神补钙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风尚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胜险阻、实现梦想的动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
69、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点睛】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 一、首先要“读”: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70、。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