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2015宿州三模)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该图说明()A.这些成就是依靠苏联的援助取得的B.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C.经济建设过程呈现了“左”倾冒进局面D.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建设解析图片未体现“依靠苏联的援助”,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只是零星的几个成就,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但不是“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故B项错误;“左”倾冒进局面是1958年三面红旗出现的,“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故C项错误;图片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和铁路公路体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体现了重工业的建设,故D项正确。答案D2
2、.(2016吉林高三摸拟)“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多快好省的经济方针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依据材料中“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的信息可以知道是三大改造中建立农业合作社,故A项正确;多快好省的经济方针是1958年全面建设总路线提出的,与题干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大集体劳动,与农业合作社不同,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分散经营,与题干合作社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2016益阳质检)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
3、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B.企业管理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种改造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的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合作也带来了企业管理的加强,但是并不是主要的,故B项错误;这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使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发生转变,这是主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此项措施并不能化解企业的公私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C4.“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
4、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比较吻合的是()A.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队D.乡镇企业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实行集体劳动,吃大锅饭,体现了“一大二公”的特点,所以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故选B。答案B5.(2015惠州二模)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让钢花”和“让铁水”,应该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时间应为1958年,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答案C6.(2015惠州四模)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
5、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不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高举浮夸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谈不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促进农民觉悟的提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在经营方式是集中劳动、集中经营,分配方式按工分平均分配。这种体制导致的弊端是: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材料民谚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弊端,故D项正确
6、。答案D7.(2015北京海淀二模)下表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解析国民经济恢复是1949年到1952年,“一五”计划是1953年到1957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到1957年,大跃进是1958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大跃进是1958年,国民经济调整是1960年,调整农轻重的比例,重工业比例调低,城市人口减少,故C项正确;此时间段尚未到文革发动,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郑州二模)下图为中国(1952年2008年)城
7、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B.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解析根据图片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1965年间。三年经济困难是19591961年,时间不符,且人口减少与城镇化率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故A项错误;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大跃进时期农轻重比例进行调整,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随重工业比重的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也下降,故B项正确;上山下乡是出现在文革期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对国民经济的调
8、整是在经济建设方面纠左的表现,故D项错误。答案B9.(2016江苏南通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材料二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57196019621965钢产量53518666671223粮食产量390028703200389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
9、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解析第
10、(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等信息和材料语气可作判断;第二小问,迁移所学知识解答即可。第(2)问,关键是要细致观察解读材料中数据变化,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第(3)问,抓住“物质技术基础”“骨干力量工作经验”等信息概括即可。答案(1)社会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2)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3)历史作用:奠定物质基础;培养骨干力量;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深刻教训。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