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检三宋元至明清:多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及明清的鼎盛与危机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2021广东肇庆三模)964年,宋太祖下令各州赋税收入除地方度支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不得占留。宋太祖此举意在()A.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B.限制地方长官的征税权力C.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D.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2.(2021山东威海期末)从表中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南宋陆九渊王安石“盖世之英、绝俗之操”“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20世纪50年代漆侠王安石变法加强了宋朝封建统治,维护地主阶级广泛利益改革开放以来王曾瑜王安石变法的重点,是加强对贫民
2、下户剥削和镇压使人民支付了重大的代价和牺牲A.历史解释带有时代的选择性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复杂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D.历史研究方式决定历史结论3.(2021重庆名校联考)2009年8月,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村一建筑工地出土近250千克铁钱,钱币上多有“政和通宝”“大观通宝”“崇宁通宝”(“政和”“大观”“崇宁”均是宋徽宗的年号)等字样。据文物部门推测,这批钱币应是其主人在离开时匆忙掩埋于地下的。那么,这批钱币最有可能是其主人()A.为躲避当地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而埋B.为躲避山寨的贼寇劫掠而埋C.为给后代子孙留下继承的家业而埋D.为躲避金军的南下袭扰而埋4.(2021湖北鄂州一模
3、)辽史记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材料中辽用汉制治理的地方是()A.燕云十六州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C.辽河上游一带D.淮水、大散关以北地区5.(2021江苏南通调研)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6.(2021山东聊城期末)1567年,福建巡
4、抚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得到明穆宗批准,明朝开放漳州月港,允许商民申领“文引”,与“东、西诸番贸易,惟日本不许私赴”。这一做法()A.标志着抑商政策的结束B.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打击了东南沿海的倭寇D.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7.(2021天津一模)下面图示反映了清朝权力中心的变化。这种变化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皇帝逐渐倾向于任人唯亲B.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C.清王朝议政范围逐渐扩大D.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更迭8.(2021广东湛江一模)清朝前期,政府颁布的治边法律有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理藩院则例等。清政府颁布这些法律()A.意图强化国家统一
5、的局面B.说明其民族平等意识增强C.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分而治之D.导致边疆管理的体制固化9.(2021山东临沂三模)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10.(2021福建福州一模)史书记载:两宋时期,日商曾一次性高价收购10万贯宋钱带回日本;交趾颁令“小平钱(宋铜钱)许入而不许出”;苏辙记录“(北界)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两宋朝廷亦屡下禁令阻止铜钱外流。这反映了宋朝()A.对外
6、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B.货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C.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D.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弱化11.(2021湖南永州期末)学者吴钩认为,宋朝在很多方面具有了近代社会的特征。古代社会是固态的,每个人都被束缚在固定的户籍地,限制在固定的社会等级中;而近代社会则是液态的,流动的。下列现象最能体现宋朝“流动”特征的是()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B.区域间长途贸易繁荣C.“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D.程朱理学受官方推崇12.(2021广东广州三模)有学者论述中国古代艺术时提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
7、谐仁爱的审美理想。该学者论述的应是()A.两汉人物画B.魏晋宗教画C.宋元文人画D.明清风俗画13.(2021湖北宜昌三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与安全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14.(2021河北石家庄二模)清初,广东地区的谷物普遍达到一年三熟的水平,甘薯等高产作物又普遍种植,但广东还是“民富而米少”,结果所产之米,即年岁丰收,亦仅足够半年之食,其他一半或大半“专仰给于广西之米”
8、。这反映了当时广东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C.农业经济发展日益凋敝D.农作物品种和数量的削减15.(2021福建泉州三模)李贽认为“真心”就是童心、初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称之为“清净本源”;自然万物是真心的显现物,又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这些观点()A.继承和发展了阳明心学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理念D.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倾向16.(2021山东威海一模)天工开物收载了西洋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C.传统科技发达
9、推动世界文明交流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计52分)17.(2021山东菏泽一模)学者杜文玉对唐、宋两朝鼎盛时期的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1唐、宋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的比较年代耕地面积(万亩)百分比岁入粮食(万石)百分比唐天宝中48546100%2506100%宋天禧五年51111105%3278131%表2唐、宋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时代省份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总计唐321132244181244202947237宋20112520217163025640244215941表3唐、宋财政收支的比较时代财政收入
10、数(万贯)财政支出数(万贯)支出占收入之比唐3411(其中工商业收入1522)330697%宋5875(其中工商业收入4620)9599163%摘编自杜文玉唐宋经济实力比较研究分别提取表1、表2、表3中的信息,并据此对宋代经济指标的变化加以说明。(14分)18.(2021山东泰安肥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
11、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8分)19.(2021山东济南三模)中国古代消费观念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家训谱籍中,有关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古人认为这不仅是节约的一些钱物,而且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问题。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
12、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曹魏大司农桓范在政要论节欲中云:“修身治国之要,莫大于节欲。”曾国藩则提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摘编自严文强浅谈中国古代家训家法中的“节俭”思想材料二明清时期,历史上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这集中体现在明代陆楫的思想上,他在其蒹葭堂杂著摘抄中指出:“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摘编自吕晓萌中国古代鼓励消费的经济思想辨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
13、形成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消费观念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影响。(7分)20.(2021辽宁辽阳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期小说的演变及小说中“商人”的形象先秦两汉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其中零星地出现了商人的形象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出现,这是小说的雏形,记叙奇异故事,人物逸闻轶事,但极少涉及商人隋唐传奇小说中部分作品涉及商人,他们出身低微,整体形象模糊宋元话本小说中,商贾题材数量较多,商人表现出鲜明个性明清小说已成为主要文学样式,各种形象的商人在小说中频繁出现,其群体既包括街头叫卖的商贩,也包括家财万贯的大
14、贾巨商据童超看得见的中国史等从表中一个或多个时期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10分)专题质检三宋元至明清:多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及明清的鼎盛与危机1.A解析:宋代地方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外,其余部分全部由中央掌控,因此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故选A项。2.A解析:材料反映不同时期的人物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有所不同,说明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特点,故选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的史观不能左右历史事实,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三人历史研究方式的不同,排除D项。3.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宋徽宗”“匆
15、忙掩埋”,再结合与之有关的史实“靖康之变”不难判断答案为D项。4.A解析:燕云十六州地区为辽政权从中原夺得,所以采用汉制,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属于北宋统治,淮水、大散关是南宋与金国的边界,故选A项。5.D解析:材料中“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体现的是以小驭大,A项错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监察御史职责主要是监察官员,不是制约相权,C项错误;监察官员是皇帝的耳目,位卑权重,是皇权制度强化的表现,D项正确。6.B解析:开放海禁,放松了国家对海外贸易的严格管制,这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开放海禁并不等同于放弃抑商政策,排除A项;戚继
16、光抗倭打击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排除C项;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已经出现,排除D项。7.B解析:顺治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决策权,限制了皇权;而南书房、军机处都直接听命于皇帝,图示反映了清朝权力中心的变化,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故选B项。8.A解析:据材料主旨可知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统治立法,表明其通过边疆管理的法制化,强化统一局面的意图,故选A项。9.A解析:据材料“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可知南宋时期土地利用率高,农业增产,有利于缓解人口压力,故选A项。10.B解析:宋代经济强盛,宋代的主要货币铜
17、钱也流向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一些国家中充当了主币或辅币的角色,体现出宋朝货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宋朝货币流入各国,没有进出口贸易的信息,排除A项;两宋时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国家政策的结果,D项错误。11.A解析:“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体现宋朝的地主阶级的流动性,故选A项;“区域间长途贸易”是明代出现的经济现象,在宋朝不明显,排除B项;“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体现了社会排斥当兵的思想倾向,排除C项;程朱理学强调社会秩序,强调君臣父子的天道不变的关系,不利于社会流动,排除D项。12.C解析:“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可知该学者
18、论述的是文人画,故选C项;A、B两项都不是自然物象,错误。风俗画重在写实,而非追求意境,排除D项。13.A解析:依据题干中“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可知,此时清政府规定只允许在广州一处进行对外贸易,这体现了闭关自守的政策,这项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故选A项。14.B解析:广东谷物产量较高,但是米仍然“专仰给于广西之米”,这是广东地区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的反映。经济作物种植区扩大,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故选B项。15.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李贽的“童心说”继承了王守仁“良知说”的个体性意识,但又摒弃了“良知”的先天局限性,更强调真情实感,故选
19、A项;李贽个人的离经叛道并不能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排除B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等人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童心说”,而非反封建,排除D项。16.D解析: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朝,明朝时期新航路已经开辟,海外技术传入中国,丰富国人的科学认知,因而天工开物中收载了西洋等地的技术,故选D项。17.参考答案:提取信息:表1:宋代耕地面积比唐代有所增加;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表2:宋代水利工程比唐代总数大幅度增加;南方增幅大但北方略低于唐代。表3:宋代的财政收入远超唐代,且财政收入中工商业收入多于唐代;唐代的财政收入不如宋代丰厚但收支平衡,宋代财政收入增多但入不敷出。说明:自唐中期以后随着
20、北人南迁,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宋代大量土地开垦,生产技术进步,水利工程兴修,社会经济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商品经济较唐代发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宋代采取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的政策,出现“三冗”现象,导致财政收支严重失衡。18.参考答案:(1)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化事权。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2)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完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19.参考答案:(1)特点:反对奢侈,崇尚节俭;将消费与个人修养和家国命运相结合。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整体生产力水平不
21、高(或中下层民众相对贫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2)变化:崇奢黜俭,鼓励消费。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顺应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但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消费思想,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20.参考答案:示例论题:小说中商人形象的演变折射了社会观念的变化。阐述:唐代尽管商品经济繁荣,但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人群体普遍不受重视,因此传奇小说中商人整体形象模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商人群体的漠视。宋元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统治者抑商政策松动,因此话本中商人个性鲜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推动了文学作品的平民化、世俗化,因此小说中商人形象多样化,满足了不同读者的诉求。总之,小说中商人形象的演变能够折射出社会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