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4.59MB ,
资源ID:138714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871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解析).docx

1、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好题考点自测2020湖北十堰一中等三校联考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9月3日08时47分,台湾花莲县海域(23.71N,121.6E)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7 km。据此完成13题。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核 B.地壳C.下地幔D.上地幔2.此次地震发生时,正在震源附近海域进行船上作业的渔民感觉到()A.上下颠簸剧烈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左右摇晃剧烈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3.一般情况下,由地表到地心()A.在岩石圈中横波消失B.在上地幔中纵波传播速度减慢C.在莫霍界面上横波传播速度加快D.在古登堡界面上纵波消失201

2、9北京文综卷,11,4分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4.据图可推断()A.地地壳厚度最薄B.地金属矿产丰富C.地地幔深度最浅D.地地下水埋藏深 考点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练好题考点自测2020吉林延边二中第一次调研苏州鸡笼山位于天平山主峰南900 m,海拔53.6 m,为花岗岩山体。山不高,有两峰。主峰宛如巨大竹笋拔地而起,其上乱石嶙峋,杂树苍苍,藤蔓垂挂,仿佛一个硕大的山石盆景。次峰更奇,山巅险峻异常,数块怪石笔立,上面还卧着几块奇石,危如垒木,现称“五人撑伞”。图a为“五人撑伞”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56题。 图a 图b5.

3、形成“五人撑伞”景观的岩石属于图b中的()A.乙B.丙C.丁D.戊6.图a中“五人撑伞”景观形成的过程是()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B.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2019海南地理卷,1415,6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78题。7.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8.该钻井深达8 588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 考点3板块构造学说和全球构造地貌 练好题考点自测地幔中的岩

4、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该位置被称为“热点”。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被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911题。9.下列时段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A.距今100百万年至距今60百万年B.距今120百万年至距今100百万年C.距今140百万年至距今120百万年D.距今160百万年至距今140百万年10.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11.由火山锥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运动方向为()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20

5、15江苏地理卷,5,2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2.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考点4内力作用与地貌 练好题考点自测2016北京文综卷,4,4分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13.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2020湖北黄冈质量检测读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完成1415题。14.该湖所在地区出现断层的次数至少为()A.1次 B.2次C.3次D.4次15.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A.地震B.泥石流C.火山喷发 D.滑

6、坡2018江苏地理卷,56,4分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617题。16.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AB CD17.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D.第四系下图示意我国准噶尔盆地南缘小泉沟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819题。18.小泉沟最适宜钻井采油气的地点是()A.B.C.D.19.小泉沟()A.主要地质构造为向斜、断层B.甘河子南断层发生晚于甘河子北断层C.N岩层形成于甘河子北断层发生后D.地质构造主要受张力形成 考点5外力作用与地貌 练好题考点自测2

7、020河南南阳一中测试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有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观“黏土塔”,几乎每一根“黏土塔”顶部都有一块巨石,部分“黏土塔”内部也有巨石。读图,完成2022题。20.“黏土塔”景观中的巨石最可能来自()A.冰川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B.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C.风力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D.当地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21. 塑造“黏土塔”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重力崩塌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22. 几乎每一根“黏土塔”顶部都存在巨石的原因可能是()A.顶部巨石减小风力侵蚀B.巨石压固土体,增强抗侵蚀能力C.顶部巨石使下方土体免受雨水冲刷D.先形成“黏

8、土塔”,后覆盖巨石2020福建两校联考帕图斯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据此完成2325题。23.形成该沙坝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B.海水堆积C.风力堆积D.风化作用24.该沙坝海岸线平直的原因主要是()A.洋流的作用B.地处断层处C.人工修整D.东北信风的影响25.下列关于该沙坝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A.高度不断增加B.向海洋方向扩展C.面积在不断萎缩D.向潟湖方向扩展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的发育状况。读图完成2628题。26

9、.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A.季风区河谷地带 B.绿洲边缘C.沙漠腹地 D.农牧交错地带27.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B.增加沙堆的土壤肥力C.降低区域内风速D.保护沙堆表面的植被28.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A.弱强强B.强弱弱C.强弱强D.强强强2016海南地理卷,1920,6分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2930题。29.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

10、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 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30.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考点6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好题考点自测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作用会导致分水岭被切穿,一侧河流被另一侧河流抢夺,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湖北省清江上游某河谷的发育过程就是典型的河流袭夺过程,其发育速度较一般河流袭夺更快,称为“清江袭夺模式”。下图为该河谷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据此完成3133题。31.图中的基岩类型可能是()A.沉积岩B.喷出岩C.侵入岩D.变质岩32.“清江袭夺模式

11、”袭夺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下沉运动B.地下水的溶蚀C.岩石风化作用D.地表流水侵蚀33.袭夺后,图中袭夺河流域内变化最小的是()A.流域面积B.水系形态C.河流流量D.气候特征2018天津文综卷,34,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3435题。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34.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35.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

12、.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638题。36. 甲、乙两地沙洲形成的作用力为()A.甲水流惯性力乙水流惯性力B.甲水流惯性力乙地转偏向力C.甲地转偏向力乙地转偏向力D.甲地转偏向力乙水流惯性力37.丙地()A.以山地丘陵为主B.为断块上升形成C.河流冲刷较严重D.海拔不断升高38.未来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位置是()A.B.C.D.2020湖南师大附中测试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流速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下图为祁连山北麓

13、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3941题。39.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A.祁连山后退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C.祁连山上升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40.新洪积扇上部农业生产很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缺乏土层C.光照不足D.降水稀少41.在古冲积扇上,酒泉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气候凉爽B.降水丰富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考法1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变化过程12016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

14、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综合思维通过展示不同时期贝壳堤的分布,分析贝壳堤形成过程中河水与海水堆积作用的具体变化特点,并通过贝壳堤的分布推断海岸线的变动。(1)(2)(3)(1)C(

15、2)B(3)D思维拓展河口地区的水沙运动(1)两种外力作用:径流(流水沉积)与潮流、风浪(侵蚀或沉积)共同作用。(2)泥沙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陆沙:指河流带来的泥沙,与流域内的土质、植被、降水强度等有关。河沙:某河段水流冲刷河岸、河床产生的泥沙。海沙:潮流、风浪从近海地区带来的泥沙。(3)影响河口地区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来水、来沙。当径流强于潮流时,河口以沉积为主,陆地扩大;当径流比潮流弱时,河口以侵蚀为主,海岸后退。问题1: 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下图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试答: 提示:从沙洲不断延伸要有充足的泥沙来源和沙洲向南延伸是受哪个因素影响两个

16、方面分析。问题2: 分析下图中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试答: 提示:结合下面真题自测第4题分析。2016天津文综卷,12,8分(海岸线变化的原因分析)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1.图中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2.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2015新课标全国卷,1

17、011,8分(河口地区海岸的侵蚀与淤积)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34题。3.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4.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考法2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变化过程2 2019全国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

18、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支流汇入沿岸地貌两岸岩性A.B.C.D.(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综合思维根据给出的堆积性游荡河道的概念,分析河道游荡的原因

19、,探究当地气候、水文、地貌之间的关系及支流对干流的影响。区域认知黄河小北干流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特征。(1)(2)(3) (1)D(2)C(3)C思维拓展考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将教材上的知识迁移、应用到题中。而进行知识迁移的关键是要理解教材中所讲地理事象产生的过程,掌握影响地理事象形成的关键因素。比如,第(2)题中,材料给出了堆积性游荡河道的概念,要求分析影响河道摆动的因素,考生只要将题中河道有宽窄差异,联想到河流在山区河道窄、在平原河道宽的原理,就很容易分析。再比如,第(3)题,渭河洪峰会使其入黄河口处水位抬升,对上游来水有阻挡作用,可以迁移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对河水的顶托作

20、用,其实就是海水位高于河水位,降低了河水流速,造成泥沙沉积。问题1:本题图中,禹门口上游河道窄,下游河道展宽。小北干流分布有大量滩地,分析滩地的成因。试答: 提示:滩地是泥沙沉积形成的,可从沉积原因和泥沙来源分析。问题2: 在一些河流或湖泊沿岸也会形成高大的沙山或沙丘,比如雅鲁藏布江沿岸的丹娘沙丘,鄱阳湖湖滨的沙岭沙山,分析沙山与河流滩地成因的差异。试答: 提示:根据二者所在地区的不同,从泥沙来源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 2018全国卷,68,12分(河漫滩的成因分析)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21、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57题。5.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6.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7.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2018全国卷,68,12分(湖泊的成因与变化)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810题。8.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9.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

22、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10.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2017全国卷,911,12分(洪积扇的成因分析)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113题。1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

23、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1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1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14.2019全国卷,37,22分(河床与河面宽度变化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24、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方法 1 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3 2019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3)题。(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 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

25、.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1)(2)(3)(1)B(2)C(3)C答题反思考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要认识到影响地理现象形成的根本性因素,并且要学会总结一些地理现象的共性成因。比如,本题中,修建水库后,山前平原地理环境发生最大的改变是地表流水减少。第(2)题A、B、D选项的地理现象成因都与水有关,第(3)题A、B、D选项中环境问题的成因也都与水有关,认识到这个问题,本题就很好解答。 2020四川绵阳一诊一位地质学家在考察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下图)后做了如下记录:峡谷和曲壁是它的两大基本特征;峡谷在地表的宽度仅有2050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沟、坑洼和洼中直立的小岩块;谷底铺着

26、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四壁黄色砂岩中交错的岩层构成了和谐的线条,组成一个个光滑柔美的曲面。据此完成12题。1.营造羚羊谷峡谷和曲壁的外力主要来自()A.海浪B.冰川C.风力D.流水2.峡谷还在进一步增大、增深。其增大、增深的速度主要取决于()风化的速度侵蚀的速度搬运的速度基岩的岩性A.B.C.D.方法2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4 2017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B.2C.3

27、D.4(1)(2)(1)B(2)B答题反思由于图中没有一个完整的褶皱构造,多数考生在解答第(2)题时感觉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考生对于褶皱构造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认识到岩层发生褶皱弯曲后,岩层与岩层也是相互平行的。2019河北武邑中学第三次调研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是某海域地质剖面图,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海退海进B.海进海退C.海进海进D.海退海退4.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28、正确的是()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D.丙乙甲读图1 地质图的判读5 2018北京文综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C2020河北石家庄摸底读济南市千佛山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5.与趵突泉形成密切相关的是()济南市区降水量大侵入型岩浆岩透水性差趵突泉附近岩层有裂隙趵突泉附近地势南高北低A.B.C.D.6.千佛山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上升侵蚀断裂沉积B.下沉断裂沉积上升C.下沉沉积上升侵蚀D.断裂下沉沉积侵蚀读图2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29、的判读6 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读图完成(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B.C.D.(1)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2)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图中表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1)C(2)C2019江苏南京一模“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

30、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下图为“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A. B.C.D.8.该地在岩面开凿窑洞建设客栈的有利条件是()A.玄武岩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B.凝灰岩质地松软,易于开凿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读图3 地貌景观图的判读7 2019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

31、)(2)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1)界线N是向斜构造中岩层的层面,反映了地壳受水平挤压产生了明显的褶皱运动;界面M是水平岩层的下界,反映了地壳的下沉运动,N、M分别反映了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对岩层的作用,D正确。M、N能够反映出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包括古气候、沉积物的变化),A、B、C错误。(2)M界面以下与向斜构造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反映了甲岩层形成之前乙岩层已经形成,并且褶皱抬升后经历长期侵蚀,然后下沉接受沉

32、积形成甲岩层,A、B错误,C正确;甲岩层及其以上为水平岩层,没有发生褶皱,即没有形成背斜或向斜,D错误。(1)D(2)C1.B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7 km,故震源位于地壳。2.A地震发生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地震发生时,渔船只受纵波影响,在船上作业的渔民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剧烈。3.C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由地表到地心,在岩石圈中横波、纵波都存在;在上地幔中横波、纵波传播速度都加快;在莫霍界面上横波、纵波传播速度都加快;在古登堡界面上横波消失,纵波减速

33、。4.B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以上到地表为地壳。莫霍面深度越小,地壳越薄,图中地莫霍面深度为38.539.0千米,不是最小的,故地壳厚度不是最薄的。地位于河流附近,且该处莫霍面深度较小,地壳较薄,最可能由于堆积作用形成丰富的金属矿产。地莫霍面深度为37.538.0千米,不是最小的,故地幔深度不是最浅的。地位于河流附近,地下水埋藏浅。5.A由材料可知,形成该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为侵入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b中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喷出岩。故形成“五人撑伞”景观的岩石属于图b中的乙。6.D形成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应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

34、岗岩,接着地壳上升露出地表,形成山体,然后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故D正确。7.A 莫霍面以上到地表为地壳,大陆地壳较厚,莫霍面在地下约33千米处,该钻井深8 588米,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该钻井未穿透地壳,没有到达地幔,更未穿透岩石圈,故C、D选项错误。8.D石油、天然气是低等生物在地质时期沉积形成的,所以石油和天然气应储藏在沉积岩中。该钻井深达8 588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故D选项正确。9.A速度=距离/时间。结合图及选项中四个时段火山锥移动的距离和时间可以看出距今100百万年至距今60百万年板块移动速度最慢,A正确

35、。10.D从图中可以看出热点在距今20百万年火山锥附近,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热点位于甲点的西北方向。11.B由题干可知,热点是地幔中某个固定位置,而板块是移动的。距今时间越久的火山锥形成的时间越早,即先经过热点。故从图中时间的先后顺序可知板块的运动方向为先往正南再往东南。12.C南美洲西部处于美洲板块与另一小板块交界地带,而安第斯山脉为南北走向,与上述两板块交界地带的走向一致。13.D由图可知,火山喷发后形成山地,随着地壳运动,山地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等外力作用下,山地的顶部被削平。14.B从图中可看出,煤层1和煤层2发生明显错位,且沉积岩2右侧厚度明显大于左侧,说明在发生第1

36、次断层后形成了沉积岩2,且沉积岩3右侧沉积物厚,说明在煤层2形成之后发生了第2次断层。故选B。15.A断层发生时,岩层断裂错位释放能量,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需要具备地形、降水等条件;断层处若要发生火山喷发,还要看断层深度和岩石厚度等。故选 A。16.A根据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至乙地,海拔先升高后降低,为凸地形,C、D错;从地层分布看,从甲地至乙地地层分别是C、P、C,其地层年代分布是老、新、老,属于向斜构造,岩层应该向下弯曲,A对、B错。17.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分析丙处沉积地层特点,了解丙处在地质构造中的位置。图的东半部沉积地层从中部向两翼的分布顺序为S1S2DC,符合由老至新

37、的分布规律,属于背斜构造。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东南翼,丙处沉积地层为D,因而从丙处向下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应该比D老(参见下图,箭头指示钻探方向),最可能是S1和S2地层,对照图例可知为志留系,A对。18.B处下方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利于储油气,故处最适宜钻井采油气。19.C由图可知,小泉沟两侧岩层出现明显的错动,存在断层构造,且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故A项错误;甘河子南断层发生后,沉积形成了K、E岩层,然后甘河子北断层发生,K、E岩层才发生错位,所以甘河子南断层发生早于甘河子北断层,故B项错误;N岩层没有发生错位,所以N岩层是甘河子北断层发生后沉积而成的,故C项正确;背

38、斜地质构造主要受挤压力形成,故D项错误。20.A由材料可知,“黏土塔”位于阿尔卑斯山区,该地区冰川活动频繁,故“黏土塔”中的巨石最可能来自冰川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21.B由材料可知,“黏土塔”位于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该地区降水较多,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黏土易被侵蚀,没有岩石覆盖的冰川堆积物被流水侵蚀掉,而有岩石覆盖的冰川堆积物抗侵蚀能力强,故形成了“黏土塔”。22.C巨石对减小风力侵蚀的作用弱,A错;在巨石的重力作用下,土体容易崩塌,B错;巨石阻挡了垂直下落的雨水,减少了雨水的冲刷作用,使其下方土体能够保留下来,C对;由上题可知,黏土和巨石由冰川搬运、沉积形成,“黏土塔”顶部和内部

39、均有巨石,无法判定其先后顺序,D错。23.B读图可知,帕图斯潟湖原为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海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的潟湖,所以沙坝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海水堆积。24.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坝外侧有巴西暖流流经,洋流的作用使得海岸线平直,A对。沙坝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与断层无关,B错。沙坝海岸线形态是自然形成的,C错。该处位于南半球,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D错。25.D由于沙坝的阻隔,当涨潮时,海水超过坝顶,对沙坝产生侵蚀作用,沙坝高度不会增加,A错。退潮时部分海水留在潟湖内,由于湖内的海水基本为静水,随着泥沙沉积,沙坝向潟湖

40、方向扩展,D对,B错。沙坝内侧有新的沉积物生成,面积会增加,C错。26.C由材料可知,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即植被与沙源是灌丛沙堆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季风区河谷地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都可能有灌丛生长,且有沙源,从而会形成灌丛沙堆。沙漠腹地缺少灌丛,不易形成灌丛沙堆。27.D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植被可以固沙,故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保护沙堆表面的植被,D对。保护灌丛沙堆的目的是减少风沙,不需要维持区域内沙源,A错。灌丛沙堆所在地区比较缺水,土壤肥力难以增加,B错。灌丛沙堆可以降低风速,但降低风速不是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C错。28.C在灌丛沙堆发

41、育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风力强,带来风沙,沙子在灌丛区沉积;第二阶段风力减弱,灌丛沙堆发育稳定;第三阶段风力强,灌丛沙堆被侵蚀。故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强弱强。29.D北半球中、高纬度相同海拔地区阳坡的日最高气温高于阴坡,因此东南坡和西南坡的日最高气温要高于西北坡和东北坡,而各坡向相同海拔的日最低气温相差较小,由此可知东南坡和西南坡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情况下均大于西北坡和东北坡,物理风化作用较强,排除选项A、B;一般情况下,地方时12:00时,太阳辐射最强,但气温并不是一天中最高的,由于12:0014:00地面获得的辐射收入一直大于其辐射支出,可知14:00时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而该时段有太阳照射且

42、太阳辐射较强的坡向是西南坡,也就是说西南坡的日最高气温高于东南坡,西南坡的气温日较差要大于东南坡,物理风化作用要强于东南坡,故选项D正确。30.C一般情况下,中、高纬度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要大于低纬度地区,由此可知热带雨林带分布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要小于选项中其他三个自然带的分布地区,故其物理风化作用最弱,选项C正确。31.A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基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而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 32.B根据河流袭夺的概念判断,河流袭夺是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A、C选项错误;根据图中河谷不同发育阶段水流方向判断,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加快了河流袭夺的速度,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33.D分水岭是流域的分界线

43、,决定流域面积的大小。由材料可知,由于侵蚀作用,分水岭被切穿,一侧河流被另一侧河流抢夺,袭夺河的流域面积增大,河流流量增大,A、C选项错误;河流袭夺使袭夺河的支流增多,水系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化,B选项错误;河流袭夺只是局部地区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对该区域气候影响不大,D选项正确。34.D结合图例可知,甲地对应的地表岩石为砂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乙地对应的地表岩石为页岩,位于向斜外侧,受张力易被侵蚀;丙地对应的地表岩石为石灰岩,易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三地地貌类型差异主要是岩石种类不同造成的,D对。甲、乙、丙三地皆位于我国广西境内,年降水量差异并不明显,A错;根据岩层弯曲状况,甲、乙

44、皆位于向斜的左侧,B错;植被覆盖率大小对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小,且甲、乙、丙三地植被覆盖率大小无法判断,C错。35.A乙地两个不同高度的平台,实质上是河谷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两级阶地。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古河床沉积物形成时期,当地地壳较稳定,河流水流较平稳,泥沙不断沉积;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上升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间越早。36.B甲处沙洲位于河流的凸岸,受水流惯性力的影响,凸岸泥沙堆积作用明显,形成沙洲;乙处为平直河段,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岸泥沙堆积作用较强,形成沙洲。故B正确。37.C由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丙地所在区域海拔

45、低于500 m,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图中没有断层分布;丙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侵蚀作用强;据图不能判断其海拔是否在上升。故C正确。38.C 由题干材料可知,牛轭湖形成于河曲处,图中均位于河曲处,其中和位于凸岸处,侵蚀作用弱,和位于凹岸处,侵蚀作用强,但处受南部丘陵的阻挡,河流不易裁弯取直改道;处北侧为冲积平原,较处更容易受侵蚀裁弯取直改道,留下处形成牛轭湖。故C正确。39.B据材料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流速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说明冲(洪)积扇的形成与河水搬运、堆积作用有关。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碎屑物质提

46、前堆积造成的,B对,D错。冲(洪)积扇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而祁连山的升降、进退主要是内力作用的表现,A、C错。40.B新洪积扇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不适合发展农业,B对。新洪积扇位于山麓地带,海拔对人们开发利用土地的限制作用较小,A错。当地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晴天多,光照强,C错。当地虽然降水稀少,但可以引水灌溉,D错。41.C据图可知,酒泉地处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利于形成聚落,C对。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A、B错。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但许多地方荒无人烟,并无聚落形成,D错。1.C根据材料对贝壳堤的描述可知,早期潮水可以运动至很远的西北

47、部,如今潮水只能到达东南部的滨海新区附近海岸,所以图中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2.A根据四条古海岸线形成的年代和位置可知,该处海平面间歇性下降,形成不等距、有序排列的古海岸线,故A正确。若气候持续性变暖,古海岸线会向地势高的陆地推进,故B错误。海岸线上分布有贝壳堤,这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的产物,不是海滨泥沙淤积的产物,故C错误。若地壳阶段性下沉,则不同时期的古海岸线应由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推进,故D错误。3.D读图可知,1975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离增大说明水深2米的位置向海洋推进,泥沙淤积;距离减小说明水深2米的位置向陆地推进,侵

48、蚀作用增强。4.B读图可知,1992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说明黄河入海泥沙减少。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河流挟带的泥沙可能会增多;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则入海泥沙增多;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则入海泥沙增多;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导致入海泥沙减少。5.A由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下蚀作用明显;且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说明T0为河漫滩,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河漫滩露出水面,泥沙堆积,面积会扩大。6.A河流流速越大,堆积的砾石颗粒越大。由材料可知T3面砾石的平均砾径最大,说明T3形成时期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A正确。 7.D图中显示T3、T2、

49、T1面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上,说明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抬升作用。由图可知,每个时期的阶地面都较平坦,说明各个时期内地壳比较稳定,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D正确。8.A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9.C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这与湖

50、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贝加尔湖是外流湖,湖区降水量增大会使出湖径流增大,故降水量的加大不会对湖水深度产生明显影响。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10.D贝加尔湖深居内陆,流域内降水量小,且流域面积小,因此入湖径流少。相对于贝加尔湖巨大的水量,“新水”严重偏少。此外由于湖水深度较大,底层湖水与表层湖水的交换量小、交换速度慢,故湖水整体更新缓慢。11.C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

51、。12.B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13.B据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山地高差大,坡度大,河流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大,土壤较少,土层浅薄。贺兰山东麓南部洪积扇众多,河流较多,水源丰富;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所在地区海拔接近;贺兰山东麓为迎风坡,其南部和北部降水、光照条件相近。14.【解析】第(1)问,该地河流有明显的流量季节变化但是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需要从河流地理条件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结合文字材料“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分析,该河流所处地区地壳不断抬升导致河流下切侵蚀严

52、重,河道加深。再结合图示推测河道两侧没有明显侵蚀,说明两岸岩石性质基本一致或者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第(2)问,结合图示看出46月河水变深,这说明河流水量变大,结合材料可知46月河流以融雪补给为主,水量变大,水位上升;而融雪补给时期河流含沙量低,流速加快,下切侵蚀严重,河水变深。第(3)问,结合材料可知,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且降水多为暴雨,坡面侵蚀强,故河流含沙量大,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径流量减少后泥沙容易淤积。【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6分)(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2分)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

53、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6分)(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8分)1.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羚羊谷窄而深,地表有很多沟、坑洼和洼中直立的小岩块,谷底铺着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这些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D对;羚羊谷地处内陆,不会受海浪侵蚀,A错;冰川侵蚀、搬运和沉积的物质并不光滑,而是棱角分明的,B错;地下风力很弱,羚羊谷窄而深,微弱的风力不会侵蚀形成深达几十米的峡谷,C错。2.C羚羊谷峡谷增大、增深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流水侵蚀的速度和基岩的岩性,对。岩石的风化速度非常缓慢,谷壁和位

54、于地下几十米深处的谷底受到的风化作用更小,几乎不影响峡谷增大、增深的速度,错。流水搬运主要是将侵蚀物等搬移到其他地方,并不会使峡谷增大、增深,错。3.A由材料“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可知,为石灰岩页岩,反映当地的地质环境是从深海过渡到浅海,为海退;为砂砾岩砂岩,反映当地的地质环境是从浅海过渡到深海,为海进,A正确。4.B图中甲是褶皱、乙是断层、丙是侵入岩,从图中看,整个褶皱都出现了断层,说明先出现褶皱后出现断层;图中侵入岩也出现了断层,说明先有侵入岩后出现断层;图中侵入岩切穿褶皱,说明先出现褶皱后出现侵入岩,故正确的排列是甲丙乙,

55、B正确。5.D读图可知,趵突泉附近地势南高北低,降水通过南部的千佛山渗入地下,地下水顺地势流向趵突泉方向,受透水性差的侵入型岩浆岩阻挡,地下水在有裂隙的地方流出地表形成了趵突泉,正确。济南市的地势比趵突泉还低,该处降水渗入地下后一般不会流向趵突泉方向,错。6.C从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千佛山所处岩层连续且底部有多层沉积岩,可推测该地质时期地壳下沉并长时间接受沉积;千佛山顶部与周围地区相比,地层有所缺失,可推测其经历过外力侵蚀作用,该地质时期地壳应处于上升期。故选C。7.A由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戊经由变成沉积物,则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沉积物经由变为甲,则为沉积作用、甲为沉积岩;丙隆起后经过变为沉积物,则丙为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丙由丁变成,则丁为岩浆,戊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变质岩,代表变质作用,代表喷出冷凝作用,代表熔融作用。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故选择,A正确。8.B该地在岩面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便于开凿,故B正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